绿林网

错觉侦探团的读后感大全

错觉侦探团的读后感大全

《错觉侦探团》是一本由[日] 藤江纯 / [日] 吉竹伸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5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错觉侦探团》读后感(一):《错觉侦探团》:小侦探带你识别视错觉把戏

突然发现儿童推理小说好火爆,短短时间之内我就读过《夜行动物侦探团》《科学侦探事件簿》《数学小天才探案组》,推理+X的儿童小说模式似乎很受欢迎。

这套打着吉竹伸介国内首部插画推理小说的《错觉侦探团》其实也没有脱离推理+科学的套路,不过是将重点放在视错觉的问题上,从因为大小、远近、长短产生错觉的入门篇,到因空间、倾斜度产生错觉的进阶篇,再到因为明暗、动态产生错觉的高阶篇,层层递进,一步一步揭秘那些视错觉把戏,追踪每个故事的真相。

关于视错觉问题,我们的启蒙故事大概来自《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与《错觉侦探团》中的视错觉理论一对比,《两小儿辩日》只算是入门级的视错觉问题,就像故事中四个朋友讨论的大月亮一样。其实视错觉研究还是很热门的,它属于认知科学,国外许多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研究队伍。而且视错觉在生活和专业研究中也获得广泛应用,比如用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正如故事中小翔妈妈就从视错觉问题上得到了很多设计灵感。

《错觉侦探团》一共三册,每册一个主线故事,还有几条暗线穿插其中,说是烧脑,不过是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令人恼火,比如艾浩宾斯错觉图,艾姆斯房间,卡尼莎三角,赫尔曼格栅错觉、谢巴德错觉、洛戈文科错觉、大内错觉等等。而它们所对应的图片或者现象,我们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见过。有了作者更详细的讲解,每位读者都能从这场错觉盛宴中有所收获。

不过说实话,《错觉侦探团》在诸多儿童推理小说中能突出重围,关键就在作者抓到了一个可拓展有意思的创意点——视错觉,而故事性就比较平淡,不存在有张力的起承转合,语言也不是那么有感染力,文采也谈不上,就像流水账。这一点在《科学侦探事件簿》上也很明显,可能是日本作家的通病吧。

儿童小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在故事中是会慢慢成长的,尤其是心理上的变化往往能给小读者很大的启发。其实读完故事我更好奇柚佳和爸爸的关系如何,每次出场感觉都要遭到女儿的一顿数落;叶月是否真心热爱演戏的工作和由此而来的应酬;文太为什么对吃的东西那么着迷,甚至都有些疯狂;小翔的不自信从何而来。

但是在《错觉侦探团》中,三册故事讲完也没感受到人物的成长变化。区分四个孩子通过作者贴好的标签就可以,文太爱吃,叶月是个童星,柚佳会跆拳道还有个警察爸爸,小翔有个设计师妈妈和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所以这四个孩子虽然是主角,但是给我的感觉很平面化,似乎只是来串场的。

《错觉侦探团》读后感(二):解开视错觉谜团,探究科学的真相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比起耳朵来,似乎我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亲眼所见的东西就是百分百正确的吗?《错觉侦探团》这套书教小朋友们打破这个迷信!无论是对于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脑的积极思考来判断真假。 本书是由日本著名插画师吉竹申介绘制插画的一套侦探童书。整套书围绕由视错觉引发的案件展开,为小读者们一一破解若干视觉骗局。案件惊心动魄,语言通俗有趣,插画生动活泼,还有大量长知识开眼界的科学知识,非常适合小朋友们阅读。

本书主人公是几位四年级小朋友——坂上翔、山本柚佳、七尾叶月、佐佐木文泰。其中主要的案件是盗贼赝品收藏家K盗窃了装饰有古代钱币的首饰盒子。在探究这个案件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遇到了许多错觉骗局,出于对于这种现象的好奇,几个小朋友成立了“错觉侦探团”,调查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错觉现象,就是这些小团员们的任务。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怪叔叔默默地支持着他们,他就是整天窝在实验室里研究着什么的二谷叔叔。虽然他好像很懂科学,但是因为不修边幅、邋邋遢遢而受到小团员妈妈们的怀疑。但是在二谷叔叔的指导下,小团员们识破了很多视觉骗局,比如同样一个月亮,出现在天空中,与出现在大楼之间,就会在人的视觉中呈现不同的大小。这是因为周围的景物、看的人的姿势和角度等等都会影响视觉。而赝品收藏家K盗走的戒指盒子里原先装的太阳戒指和月亮戒指之所以看起来大小不同,跟非常有名的“艾宾浩斯错觉图”的道理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二谷叔叔给小朋友们展示了“卡尼莎三角”、“环形山错觉图”、“赫尔曼栅格错觉”等非常有名的视错觉图。在这些图案里,图形完美地骗过了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其实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甚至与实际情况相反的东西。这些图案让小朋友在阅读的时候倍感新奇,他们恍然大悟,原来眼睛也不是可以完全信赖的!但是这一切仍旧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不是什么不可解释的神秘现象,只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暂时被欺骗了。 本书共分三册,分为从简到难三个层次带领小读者学习视觉错觉,这三个层次分别是因大小、远近、长短产生的错觉、因空间、倾斜度产生的错觉、因明暗、动态产生的错觉。除此之外还有由于个人心理产生的错觉,比如因为环境的压抑而产生害怕情绪,从而迫使出现幻想性错觉,这时候会把平常的东西幻想成自己害怕的东西。

这是一套非常适合小学生的童书,读故事的同时又可以学到知识。不管是面对视错觉还是什么,关键是要动脑思考,多问几个“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总之跟随错觉侦探团一起来解谜吧!

《错觉侦探团》读后感(三):眼见不一定为实,让我们一起享受不可错过的视觉体验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对自己所看到的非常笃定。但眼见就真的为实吗?倒不尽然。《错觉侦探团》这本书就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错觉现象,让我们明白原来眼睛和大脑也会欺骗我们,让我们对自己的笃定有了一丝怀疑,也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学四年级学生小翔和他的伙伴们通过识别“错觉把戏”,一步一步追踪事件真相的故事,共三册书,其中既有神秘的宝石盗窃案,也有离奇的密室失踪案,更有神奇的光影迷雾。整套书以推理探案为主线,以解答错觉谜团为辅线,情节迷离,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在这样紧张刺激的体验之下,更可以学到有趣经典的错觉知识,在我看来,也是很不错的体验。

在神秘的宝石盗窃案中,大盒子装的小钻石和小盒子装的大钻石同时消失,现场后来只找到两只大小一样的小钻石,盒子却是不见了,后经鉴定,那两只钻石都是货真价值的真钻石。那么之前的大小钻石到哪儿去了呢?原来,后来找到的两颗小钻石就是之前的两颗,本来它们就是一样大小的,只不过有了盒子的映衬之后,使人觉得一个很大、一个很小罢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这就是“艾宾浩斯错觉”,一种对实际大小知觉上的错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是基于之前的经验和参考而作出判断的,是一系列大脑反射相互协作的结果,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经过大脑加工之后的信息,也就是大脑欺骗了我们。如下图,右边中间黄色的圆看起来就比左边的大,但其实它们是一样大的,这和宝石盗窃案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艾宾浩斯错觉”应用广泛。譬如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月亮很大,有时候又觉得月亮很小,其实这也可以用“艾宾浩斯错觉”来解释。当月亮靠近地表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地表的大楼或者树木来做它的参照物,这时就会显得月亮很大;当月亮远在中天时,也就是周围的天空很大时,就会显得月亮很小。

书中还讲到看起来明明像上坡,但其实是下坡;看起来明明在动的窗帘,但其实是静止的;看起来是不同深度的方块,但其实是一样的深度等等。

但书中给我最大感触的,是天才小提琴家本间音也与著名小提琴家雅玛尼尼见面那段。那是在密室失踪案中,本间音也为了去见雅玛尼尼,放了自己音乐会上所有观众的鸽子,乔装打扮后溜走了。当雅玛尼尼一看到本间,就说:“看得出来,这名少年现在很烦恼。为什么要让小小的身体背负这么重的东西呢?”这话实在太暖心,而且还是出自如此慈祥温和的一位老艺术家之口,那一刻,我想任何人都会有所动容吧。于是,本间说出了自己的烦恼,雅玛尼尼于是对他说:“在这样的年纪,你太过努力了,其实你应该更多玩耍的。但你抛开音乐会来到这里,也是很叫人遗憾,该你承受的东西,你也不要逃避。只有经历了这人世种种之后,你才能演奏出自己的音乐,这将不会是太久远的事。”

《错觉侦探团》这本书对于孩子还是比较友好的,推理简单,情节不复杂,错觉知识很丰富,最后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当然正因为要圆这个天下太平得慌,有些设定比较刻意牵强,有些铺垫也太刻意明显,但老实说,对于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已算足够,推荐给你。

推荐指数:4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