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楚天以南读后感1000字

楚天以南读后感1000字

《楚天以南》是一本由大风不是木偶著作,平装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楚天以南》读后感(一):关于月蘅的一些小事

听的时候胃疼,看的时候肝颤。

我女朋友(First Blood!),我喜欢女孩(Double Kill!),这样就没意思了(Triple Kill),咱俩真的不可能(Quadra Kill!)…心疼蘅蘅。

我第一次见你,就喜欢你。早干嘛了,哥!!! 唐蘅的喜欢,简简单单坦坦荡荡,而李月驰的喜欢,有时候却因为各种原因,被他藏了起来。唐蘅的喜欢,总是很主动,但两人关系的主动权,一直在李月驰。拒绝,一触即分的吻,说要在一起,无奈分开,重新在一起。一句“唐蘅,过来”,就卸下了所有武装。

大部分日常时间都是唐蘅在等李月驰,等他的短信,等他的电话,等他下班,等他出现。而有些漫长的未来等待,却李月驰在等唐蘅,自从调研迟到后,李月驰说出那句,我等你,李月弛就默默地在守护他的喜欢和等待。说他可以等8个月的日本交换,说他可以等几年的美国留学,最后是6年的漫长等待。徒刑有期,等待无期。还好,临时安排的调研意外打破了这个无期等待。 文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唐蘅的视角叙事,而有两处对李月驰的描写,终于窥到了他藏起来的爱。一次是喝醉了听唐蘅唱歌。那个突然的拥抱和一句“我很难受”,巷子里关于代价的等式,以及后来那个“按头”的吻,如果不是酒精的影响和老师病危带来的沉重压力,可能很难看到这个有点“失态”的他。而这个“吻”,也让我们明白,上次那个一触即分的吻,其实是他自己想要的,他在小心地试探自己。另外一次是设备出事,他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他需要唐蘅,世界摇摇欲坠,唐蘅是他的支点。

三步赌约,也是一次小小的试探吧。李月驰太想知道唐蘅的一些事情了。“怎么去澳门?”李月驰知道他在澳门,他差一点要去澳门找他,他一直在了解他的动向。“你有谈恋爱吗?”他想确定他还喜欢他吗?“我知道了。”没有回答但已经有了答案。“下一步是什么?”学长哈哈。“到你走的时候,我就舍不得了。”你怎么会舍得!“真舍不得你,早就去找你了。”是的,你本来要去的,只是失败了。

第一次见你,我就喜欢你。 我是太热中暑了,才会觉得他人不错。

“学长~” 一脸得意臭得瑟 “我去…” 无奈的宠溺

一个很虐的点。一个想读书却读不了,一个想唱歌结果嗓子坏了。代价。

欢迎关注「关于书影的一切」

《楚天以南》读后感(二):年轻人是很可怜的

这几天为《楚天以南》及其广播剧眼酸了好几场。

作为现实题材爱好者,李月池对我这种深情隐忍人设的个人口味偏好是一击即中的,古早虐文时期也许很常见,现在遍地工业甜里就显得很可贵了。

因为现在的读者口味变化,以及第三者角度的差异,李月池选择的报复代价如此沉重是不是有意义?这个全文最大的设计受到一些质疑,其实文章是给出了答案的。

唐蘅年少时的天真纯粹里带着残忍,他聪明,帅气,张扬不羁都带着不知世事的孩子气,有富裕的母亲和社会地位高尚的亲人,性取向不被接受已经是最大的烦恼和叛逆的来源。

他知道李月池穷,但他对穷的想象却是贫瘠的,人很难意识到,自己拥有的特权并不是理所应当的,就像唐蘅唾手可得的富裕生活,就像唐蘅和安芸高中就在汉大写作业,旁人会偷偷议论他们走后门却绝不敢当面造次,他们的亲人会敲打他们向别人家的孩子李月池学习,但如果李月池真的进入他们的生活,就会立刻引发排异反应。他们甚至不需要亲自动手,就可以摘除这个异物。

在李与唐恋情的后半程,描写比较快,实际上已经隐藏了巨大的问题。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年轻人,如同两条完全不同向的直线交汇,相互吸引的时候固然电光石火,结果却是必然的分崩离析。

唐蘅放弃东京交换和美国留学,转头成为他并不那么渴望的歌手,在武汉和北京之间奔波,他明里暗里付了很多钱,租房、约会、吃饭,尽量不让贫穷的恋人为难,这些李月池都是心知肚明的,毕竟穷人是很擅长用钱来计量的。爱让人自卑,爱让李月池原本对出身的自卑无尽放大了,除了一个对未来去北京奋斗的承诺,他似乎给不出任何东西来回报这些在他看来过重的付出和牺牲。

田晓沁之死,一方面作为整个围猎过程的目击者,李月池在道义上过不去,另一方面,他和唐蘅之间付出和牺牲不对等的认定长期蓄积在心里,让他无法想象走向检举爱人至亲之后的境地。他的爱都配不起唐蘅,又怎么配剥夺唐蘅所有的亲人。

这种冲击使李月池失去了理性判断,他一厢情愿地认为,保住唐蘅虚幻的美好生活,让他留在楚门的世界,同时为田晓沁讨回一点公道,以身托举,强行摆正那架爱的天平,然后拿走所有砝码,一切就会回到原点,天平依然平衡,唐蘅的世界重归平静美好。

但天平两端的世界都崩塌了。

唐蘅的崩塌文中已经写得非常清楚,唯一有点问题的是,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他还能如期完成学业。

李月池的六年似乎更现实一点,虽然有人不平到最后他也没翻身,但我觉得非常合理。

家里的收入来源和顶梁柱入狱,父母奔走无门、父亲病情加重,路费和治病也许还借了钱,刑事犯罪让昔日山村的美谈变成指指点点,最终父亲含恨离世,母亲带着残障弟弟勉力度日,这些对于失去自由时日漫长的服刑人员李月池,的确很难熬。

但他为伤人服完牢狱之后,还要进入自己给自己造的牢。

借的钱要还,母亲弟弟要照顾,本科师范学历已经不能为改造人员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进行道德背书,汉大研究生肄业更像是一个笑话。

读高中的代价是赵雪兰的残疾,但是赵雪兰癌症早逝。

上大学的代价是父亲外出打工,但是学业未成,父亲尘肺病逝,甚至没有见最后一面。

爱上唐蘅的代价呢?

是他一败涂地的人生。

他曾经咬紧了牙走出大山,但大山依然困住了他。

2017年9月,他试图订机票去澳门,发现自己连港澳通行证也很难办下来。刚刚出狱的人,村社区是有教化管理责任的,他不是昔日的荣耀,是被监管的对象。他很快清醒过来。

但他为什么产生了这样的冲动呢?

也许是出狱大半年,他终于还清了欠债,也许是现实的生活太苦闷,也许是再听到那首《遮望眼》,也许是站在大山上的某一刻突然的脆弱。

但他也许并不想真的和唐蘅见面,只是想去看一看他现在生活的地方,就像他看着东湖村拆迁一样,想确认唐蘅在另一个干净、安全、温暖的地方生活得很好。

来说服自己,至少唐蘅、至少唐蘅过得很好。

那么他糟糕的现实处境,他许多次生出的悔恨,都有了支点。

重逢的唐蘅是慌乱无措的,毕竟过往纠葛的诸多矛盾他始终没有厘清。无论如何,李月池并不爱他,陷入回忆只会旧病复发,这两点让他刻意回避过去的不合理,这段旧事并不算针脚细密,却终究骗过了唐蘅。

但重逢的李月池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想要捕捉更多关于唐蘅的记忆,而不仅仅是被反复摩挲的吉他弹片、52块8以及公开发表的几篇论文,另一方面却抗拒唐蘅窥探他真实的生活,他依然一无所有的现状让曾经的甜蜜变成了笑话。

即便旧事已经露出了破绽,他仍然希望唐蘅回到他认为的那个更好的世界去,不要凝视过去。

直到他发现唐蘅的不对,混乱的认知、失控的情绪。

他给唐蘅安排的是恨,和遗忘。但唐蘅走向了痛苦的涡流,始终无法抽身。

他立刻想到了精神疾病的最终指向,自弃、自残、自杀,并且最终证实。

最后一个支点崩塌了。

年轻人是很可怜的,换一条路走,他们也许还是要分离,但爱是百折不挠。

在现实里开出花,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成人童话。

《楚天以南》读后感(三):李月驰的算术题

之前和朋友聊,都蛮喜欢这个故事,喜欢李月驰这个人物,但都觉得整个故事的关键情节“李月驰为什么要自己去捅唐国木而又不干脆把他捅死”写得有些牵强。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李月驰这么做都很不划算,既不能为田小沁彻底报仇,还平白无故把自己搭了进去,而他的全部理由就只是为了保全唐蘅可能会因此受损的名声与前途。这当然可以拿耽美小说无往不利的逻辑来搪塞,真爱嘛,真爱就是可以二话不说为他付出一切咯。但是这个理由之于这部小说实在是有些虚弱,一是因为有违前期营造的“现实感”,二是因为砝码两端的份量不匹配:田小沁受尽折辱自杀身亡,而唐蘅只是“有可能”因为与唐国木的亲戚关系受到一些牵累,如果这就以让李月驰那么决绝地赔上自己的青春和清白,未免太矫情了。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整个故事的转折事件,如果人物动机只是这样,那么这个矛盾在实质上就成为一个因外在的“恶人”作祟而导致的偶然意外,而非由主人公内在的性格与关系决定的必然冲突。如果整个故事建立在这样一个被强塞进来的意外事件之上,那整个根基将会摇摇欲坠,人物的成长弧光与故事的主题意义都将语焉不详。 那该怎么来理解李月驰的选择呢?其实作者已经给出了关键性的铺垫,在第83章。前一章写到,李月驰与田小沁被卷入唐国木设好的圈套,遭人诬陷偷了学校的设备。继前不久听到同学议论唐国木与田小沁的关系之后,李月驰再次坠入巨大的迷茫。他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忽然变成这样,为什么毫无过节的人会忽然诬陷他们?顺带一提,作者在这里有一处非常精彩的描写。她这样写李月驰当时脑中闪过的一个联想:“这种感觉就像……像他爸确诊尘肺的那次。”起先他爸只是咳嗽,喝了草药,仍然咳,就去找村里的赤脚医生看病。那医生为他爸号了脉,说,不要紧,只是肺火旺,这段时间少抽烟吧。结果当晚回家,他爸就忽然咳出一滩发乌的血。第二天去县城医院,拍了片,医生告诉他,这是典型的尘肺病。这个联想写出了李月驰所感到的迷茫的性质,或者说,他的迷茫的“阶级属性”。如果说迷茫人人都会有,那么对于他这样一个靠读书走出山区来到大城市进入高等学府的孩子来说,这所大学,这座城市,这些“城里人”的生活、规则与潜规则,就像尘肺病之于他的父亲一样,标识着一个完全超出他朴素的是非观与想象力的“外面的世界”。 而在这种迷茫与无助中,他下意识的反应是去寻找唐蘅,就像上一次那样。“他第一次如此迫切地感觉到自己需要唐蘅,不只是喜欢他,不只是想念他,而是,需要他。世界摇摇欲坠,唐蘅像他的锚,像茫茫然的三维坐标系里,唯一确定的点。”行动先于意识,他在这种本能般强烈驱力的支配下冒雨跑到了唐蘅家门口。然而他没有见到唐蘅,却听到了唐蘅与母亲的争吵。唐妈妈知道了唐蘅与他的关系,也知道了唐蘅为了他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她对着执迷不悟的儿子吼出了一句灵魂拷问:“爱能当饭吃吗?你这么爱他,他有多爱你?” 真正被这句话问住的不是唐蘅,而是李月驰。他默默离开唐蘅家,坐在校园的长椅上,开始在脑子里做一道关于爱的算术题。 “如何证明一个等式,一个命题?如果把他和唐蘅的付出分别罗列在纸张的两侧,类似于,李月驰放弃毕业回贵州,放弃进入社会学院读研时“改善家乡”的想法,决定毕业就去北京找唐蘅。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唐蘅为了和李月驰在一起而放弃学术理想,放弃芝加哥大学的offer,留在国内做一个前程不明的歌手。李月驰为了和唐蘅谈恋爱,多做一份家教,并且每个月给家里少打200块钱(以前打2000,谈恋爱后打1800)。唐蘅为了和李月驰谈恋爱,租了房子,买了家具,提前缴足水电费,每周往返于北京武汉之间(并且总是买昂贵的机票)。李月驰为了省钱交话费,抽烟比之前少很多。唐蘅为了多和李月驰待在一起,总是吃他不喜欢的便宜食堂。李月驰觉得一切一切都有代价。唐蘅说,我爱你是免费的。李月驰靠在椅子上,愣愣地望着夜空。他发现无论怎样罗列、怎样计算,好像他们之间都没法画上一个等号。” 如果换作唐蘅,他会做这道算术题吗?不会。因为他认为爱是免费的,他认为自己可以为李月驰付出很多东西,并且不求回报。而他之所以会对爱有这样纯粹的信念,能够如此慷慨无私,是因为他不怕失去那些东西,不论是钱、机会,还是学位。换言之,虽然如李月驰所计算的,唐蘅是这段关系中付出更多的那一方,但其实他还并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付出”与“代价”。不怕失去的、付出很多的唐蘅不会理解,什么都没有因而尽其所能也给不出什么的李月驰,在这段关系中的不安与自卑。而匮乏的、如履薄冰的李月驰却非常明白也非常在意慷慨的、轻松潇洒的唐蘅所给出那些东西的份量。事实上,李月驰很早就明白,很早就在心里默默计较,但是这件事从唐妈妈口中说出,逼迫他不能不去直面他们关系的不对等。所以,即使他知道“不应该把付出具象化为数字”,但是,“如果不这样,他就更没法证明自己有多爱唐蘅了。”他甚至想到了比干掏心的故事,如果他能把心掏出来给唐蘅看看就好了,可是他不能,他只能做算术题。 这是变故来临的前夜,在这个夜晚,李月驰以他的计算方式明确了两件事:一、在这段关系里,他亏欠唐蘅很多;二、他要想办法证明自己同样甚至更加爱唐蘅。这个晚上,临睡去之前,作者再次暗示困扰李月驰的心理症结,“他感到异常的疲惫。想到唐蘅为他放弃了offer,又仍然感到沉重。” 这就是李月驰的心理动机。第二天,得知田小沁自杀,他作为死者好友被警方询问行踪,当被问到“哪里来的钱租房子”时,他第一次坦诚地声明了自己的性向。而这正是在隔空回应昨夜唐妈妈的质问——“他敢承认你们的关系吗”。这是他弥补亏欠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为了保全唐蘅,放弃向警方与媒体求助,而选择自己去找唐国木报仇进而直接导致四年多的牢狱之灾。 所以,李月驰的这一选择,相比于说是因为他爱唐蘅,更准确的说法,是因为他想“证明”他爱唐蘅。他当然爱唐蘅,但支撑这个选择的,还有更微妙但或许比无私无畏的爱更加可信的,足以让一个年轻人一叶障目的,愧疚与自尊。正是因为这些投向自我(而非对方)的欲求,他才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平静安排好所有事情,一厢情愿地走完牺牲与成全的全部流程,然后在一切落幕之后,以一种得偿所愿的欣然向爱人“遥敬一杯米酒”。他的平静与欣然,在于他终于完成了他的爱的证明,他终于将那个失衡的天平摆正了一些。而这对于当时深陷在爱情与因爱情而来的不安中的二十出头的李月驰来说,是比其余的一切更要紧的事。而这一选择也恰恰说明,相比于六年之后的李月驰,这个时候的他其实还没有理解爱的真义,因为在他意识的潜在顺序中,“我能给什么”排在“唐蘅要什么”之前。 所以,我把李月驰这一选择的动力理解为一种看似是为了成全对方深层是为了成全自我的诉求,一种无私与自私,爱人与爱己的辩证。这可能有违耽美小说的逻辑,但可能更符合一个少年人的心境。而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这一事件得以成为一个必然的、有效的、有一定心理深度的戏剧冲突。它借助了外在的导火线,但根源自人物本身爱情观的差异,并且映照出这种差异背后的性格、性格背后的阶层。 而这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两个不同阶级的人如何相爱,迥异的出身背景如何使爱走入歧路,爱又如何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让他们一个学习代价,一个学习免费,最终真正理解对方,弥合生活的鸿沟。就此而言,它依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耽美爱情故事,但它的“真实”在于,它以可信的小细节和大冲突写出了生活对爱的方式的塑造。爱不是一个孤立自足之物,即使它历久弥新,坚不可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