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望月读后感锦集

望月读后感锦集

《望月》是一本由[加]张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望月》读后感(一):《望月》:回不去的是故乡

这是张翎写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处女作!

好巧,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张翎的书。

知道张翎很多年了,因为电影《唐山大地震》。但是,一直没有读过她的文字。去年下半年,好朋友一直积极推荐张翎的书,认为是不可错过的好作品。可惜,两三次都阴差阳错的错过了。

终于,新年伊始,我拿到了《望月》。

⭐️作者张翎⭐️

张翎出生在中国东南部的沿海城市温州,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于多伦多市,在一家医院的听力诊所任主管听力康复师。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发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张翎的语言细腻而准确,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觉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当然,张翎不是张爱玲,张翎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相信,在海外这些坚持着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中,张翎终究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颜歌苓也说,张翎天生具有好的语感,可她还嫌不够,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地锤炼她的小说语言。

由此可见,张翎文笔细腻,功底深厚,业内人士对张翎的评价也是极高的!

《望月》读后感(二):也许无法做到每个选择都义无反顾,但生活本身就是个豪赌

加拿大始终是移民最热门的地方之一,仅仅在1985年后几年间,加拿大就接纳了约7万的中国大陆新移民,而之前,移民算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如今,在外的华侨华裔对大陆的感情也都变得深沉和复杂。张翎算是海外华语作家中代表性人物,而《望月》又是一本关于移民话题的作品,展现了不同阶层的人的真实移民生活,融不进他乡,回不去故乡。 月是故乡明,千里共婵娟,望月这个名字就道出了浓厚的乡愁。望月还有个姐姐卷帘、和同胞妹妹踏青,她们的名字之所以这么古风和优雅,也是因为她们的母亲是原先大土豪家四房所生,出生于旧时代的园林庭院,成长于工程师的新家庭,最后移民到远隔重洋的枫叶之国。张翎生长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通过自身的经历,描写受关注不多的移民群体,也是在历史和华语文学史上留下宝贵的记忆。 主角孙望月是个小有名气的中国画家,老公开公司造房子,为了移民去多伦多蹲“移民监”,顺便在纽约开画展,提升一下画作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孙望月也不完全是唯一的主角,她的姐姐卷帘早就嫁给了华人街一个餐馆的胖子老老板。望月来加之后也想,“卷帘那时也是慌了点,没沉得住气。若肯多等几年,不用靠结婚,也是能定居的,那就是另外一番风景,另外一个故事了。”但是人这一辈子,谁知道哪步棋走得对,哪步棋走得错呢?谁知道后面的政策形势能有什么变化呢?能够走在时代前列,抓住时代风口的,终究是那些最大胆的赌徒,成功赌赢的也终究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但是生活都得一自己的方式,抱着更好的期待活下去,哪怕是在异国他乡孤身一人。还有在加拿大的混的相对惨的那一堆人,有在国内与望月齐名的画家,有餐馆打工插入卷帘婚姻的小三服务员,还有回顾的踏青三十岁那年在加拿大出车祸的事故,哪怕孙望月,在国内享福的阔太太,到了他乡也是面临着诸多困难。 很喜欢简介里的这句话,“他乡与故乡之间的留恋与割舍,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对抗与融合。”不管是移民还是现在很多人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拼,很容易都成为夹在中间的边缘人,也许无法做到每个选择都义无反顾,但生活本身就是个豪赌。

《望月》读后感(三):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很多出版方为了推荐作品,一定会给作者加一些特别的标签,似乎如此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不难理解出版方的想法,毕竟现今社会太过浮躁,没有一个亮眼的招牌真的难以抓人眼球。 如同现在看的这本书,作者张翎的标签一定得是海外作家领军人物。看过张翎的访问,她说自己的作品不一定非要定义为海外作家作品,同样标签为海外女作家的严歌苓也曾写出了《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这类并不海外的故事;他们只是在创作他们有兴趣的作品,至于发生故事的地方是否一定是海外,又是否和作者本人有必然联系,都不是肯定的答案。 望月,讲述的的确是一位飘荡于海外的女性故事。她,在国内已小有成就,丈夫事业成功,家庭还算美满,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想走出舒适区,到更大的世界看一看。当她离开年幼的儿子,漂洋过海来到国外,外面的世界真的就如她憧憬的那般美好吗?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这句歌词精准地描绘了望月的旅居生活。当她带着对未来无尽的遐想,孤身闯荡异国他乡,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让她算是真正见识了什么叫伤痛。 “此心安处是吾乡”,海外的游子们对这句感触更深吧!望月在异国他乡的生活里,即使有同在异乡的姐姐姐夫,也遇到与她有感情纠缠的老外,经历一系列苦不堪言的日子之后,始终还是如漂泊无依的浮萍一般。 心若难静,身必不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心神不安,即使生活再怎么丰富,也无法弥补内心的空洞。外人往往艳羡他人的人生,殊不知他们又是何尝羡慕另外的生活。 可能是作者长篇处女作的原因,感觉作者投射了非常多的个人情感在这部作品中,原型不一定真的存在,但她一定脱胎于作者的生活。很多作家早期的作品往往都是想表达的太多,多过自己能操控的范围,所以就会看到作品中有太多作者想要展现的线索,最后却没能有效地掌控全局,急忙地刹车结尾,显得故事结束略显仓促。也有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人生不像故事总是有一个结局,因为故事里的他们人生仍未停。 这个故事里有些情节略显堆叠,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不错的故事。张翎的文字不炫目华丽,也没有许多的刻意雕琢,她不一定能称得上文学家,但一定是一个好的说故事的人。

《望月》读后感(四):《望月》书评

看过张翎系列多本书。 每一次都会被她的笔端所打动. 《望月》是刻骨铭心的,因为那是张翎在走完漫长曲折的求学谋生之路后开始写的第一本书。在写作的过程里,张翎被诊断患了绝症,经历了两次手术,当时以为这是张翎留给世界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书。当年张翎曾经如此无知,竟天真地以为张翎的存在或离去会给世界留下一个印记。最终张翎活下来了,又写了很多书,无论哪一本对世界都没有产生任何改变。太阳照样升起,海洋未曾枯竭,但是张翎却懂得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张翎用来写书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是意外的礼物。张翎为每一个日子感恩 主人公孙望月坐在靠窗的位置里,头懒懒地倚在软皮椅背上。眼睛开一会儿,闭一会儿,心里却始终是醒醒的。空姐推着饮料车在过道上走来走去,衣裙擦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一式一样的白底红条纹衬衫,一式一样的海军蓝裙子,一式一样的蓝花领结。笑起来,也是一式一样的温婉敷衍。邻座的孩子,把咖啡杯子打翻在身上,裤子湿了,就凶凶地哭了起来。空姐递了一沓纸巾过去,做母亲的慌慌地拿了来擦,又拍又哄的:“到了,到了。一会儿你爸开小汽车来接咱们。”那声音似乎也湿透了,渗出些疲软的盼望来。、 书中景物描写也很棒,这时候夏天也快过完了,几场细雨之后,天便日渐凉了。树叶子红红黄黄了一阵,又似乎厌倦了自己的轰轰烈烈,就开始慢慢地凋零起来。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开着,顶着风,竟有些飘忽。踏青就是在这么个季节里走的。望月冥思苦想,竟死活想不起踏青成人时的模样。脑子里晃来晃去的,都是踏青十几岁,还和开平做门对门的邻舍时的日子。 细节也很出彩.那个冬天出奇地冷。颜家那时还没有发起来。望月早就换上了枣红掐腰带帽子的登山服。踏青衣着上向来随便些,穿的也是卷帘腾下的八成新的芥菜绿闪光绸丝棉袄。开平穿的却是他爸死后留下来的蓝粗布棉大衣,军绿卡其裤。那一年里颜家姆妈已经给裤腿加过两道边了。开平的胳膊腿依旧细细长长地撑在衣袖裤脚外边,脚指头在篮球鞋里委屈过一些日子,终于顶出两个洞来。 小女孩的情怀,描绘得也很生动.九月里,学校都开学了,望月便去多伦多大学选修了一门世界艺术史课。是旁听的,也用不着入学考试。交了学费之后,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注上了册。假期里,卷帘就已经让羊羊带着望月,在学校里各处转了转。自从美术学院毕业至今,望月也是多年不曾摸过书本了。如今乍一回到学校里来,心里就有些新奇。多伦多大学的整个校园,全是古堡似的建筑。墙是石头的,凹凹凸凸的也没个规律,甚是古朴。... 读完之后,好生回味.

《望月》读后感(五):若爱请深爱,不爱请走开

小文大学时期很喜欢一个男生,可是男同学只想和她做朋友,也很关心她爱护她,奈何不肯往前再走一步,后来小文有了男朋友,而男生一直单着,后来由于心里还是放不下男生,小文跟男朋友分了手。再后来,两个人约定谈一场毕业就分手的恋爱,由于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场恋爱的终点,所以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我当时挺替小文不值的,可是当事人觉得值得。多年以后,小文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时,谈及这段感情时她说,“谁说爱情我的终点一定是婚姻?爱就认真爱。” 后来再看张翎的小说时候,不知道怎么,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小文的影子。其实,我并不喜欢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她们总是爱的那么的随性,那么的真率,却总是让自己受伤,有点想骂她,又觉得心疼。 看到《望月》这个题目的时候,还以为“望”是个动词,后来才知道望月是一个女人的名字,所以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sister from Shanghai。 女主人公望月是一个画家,虽是一个豪门太太,但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放着好好的富太太不做,却花大价钱去国外留学,办画展,在国外学习期间对牙口动了心,也交付了身体,后来无法接受牙口是同性恋的事实,也因为宫外孕差点丧生。望月的老公是个成功的生意人,通过在海南的成功运作让她在国内小有名气,如果不是他,望月可能也只是一个小职员,可是在这段感情里面,好像一直主导就是望月,从最开始,望月意外怀孕却不急着嫁人,到带着皓皓嫁给开平,她从不期望用一个孩子栓住这个男人,到后来爱上牙口,发声明与开平的公司脱离关系,一切全凭自己的感受。我虽讨厌婚内出轨,但对于这份率真却有些想要给她点赞!现实生活的男女有多少,是奔着条件走进了婚姻,又有多少明明不爱却为了孩子,为了生活不得不互相折磨?爱情在婚姻中又能有几分? 前段时间听一位年轻的朋友谈爱情和婚姻,他说他要努力挣钱,积极健身等到35岁有车有房有存款还不油腻,不相信找不到媳妇。有人说这个社会对男人不太友好,结个婚得要求男方有车有房有存款,所以越来越多的光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不否认现在社会上的确会看条件,可是如果女孩看中了,没房没车没存款照样嫁的也有很多。而且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开始自己买房买车,她们说,不想找男人的时候被物质条件影响。所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经济独立都很重要。每个人都渴望爱情,当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时候又谈何爱情?只有当自己经济独立才能做的了自己爱情的主,大胆的去爱,大胆的说:若爱,请深爱!不爱,请走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