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雪莉哪里让你觉得不舒服?》观后感摘抄

《雪莉哪里让你觉得不舒服?》是一部由崔雪莉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韩国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莉哪里让你觉得不舒服?》观后感(一):“我的今天 感觉有点泡汤了”

“想要表达自由,却感觉不是很自由,想和像是不同的,虽说从小看眼色长大,想要逃离却一直被禁锢。”

“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节奏,唯一能自由表达并只属于自己的空间就是SNS,虽然不是一切都正确,对于想要表达自由的雪梨来说。一直想为这种勇气鼓掌。”

“就算烦 也不知道为什么烦”

“好像所有人都需要帮助 包括我”

“从小开始 就好像没人觉得我年幼”

“就算说真的很累 也没人倾听 就像是只有我一个人在世上一样”

“我的今天 感觉有点泡汤了”

“我这么就已经二十五岁了 大概在我中学的时候看着我现在这个年龄的姐姐们 真的感觉他们很像大人 觉得他们很酷 但是我现在也到了这个年龄 我希望我对某个人来说 也是那种人”

“很感谢大家把我想的很重要 感谢大家来到这里 摸摸我的脑袋 我会认真活下去的”

想要成为很酷的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大人

真难

一直是个路人,最早认识f(x)时无法欣赏众人口中她的漂亮,恰恰是在多年后众人说她过于大胆,过于放纵才惊瞥一瞬她的美。那时不太懂,不知道那股劲儿是什么,直到如今,才稍稍的明白一点点,却偶然为这一点点泪流不止。

《雪莉哪里让你觉得不舒服?》观后感(二):《人言可畏:阮玲玉的遭遇依然延续着…》

纪录片简单回顾了她的整个演绎生涯 她真的没有做错任何事 只是相对于一般人 她更加勇敢 比如 第一个让她惹上争议 并伴随终生的事件就是“No Bra”其实无论是杂志模特还是欧美女明星 不穿内衣拍照以及日常生活 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且雪莉所呈现的那些照片也是自然大方 并没有故意凹出性暗示姿态的 但也许是大众会把“偶像”“可爱甜美”的人设往她身上套 认为是一种违和感 幻灭 …总之 都是观者自己的加戏 …而这样的争议出现后 一般听话的艺人 会维持自己形象 讨好大众的审美 不再那样着装 但雪莉没有 她依然做自己 …那么问题就来了 就是做自己 没问题 但她的软肋是 她依然是一位才20几岁的小女孩 她依然特别在意大家的评论会一条一条点开看 也就会海量接受各种骂她 侮辱她的言论…那么 她就一直生活在一个“舆论场”的小屋子里 …

其实艺人的世界也是很小的 白天工作 完了就只能回家 还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到处溜达放松 在家就只能直播与大家交流 …我在想 如果 雪莉依然保持自我 但选择关掉评论 不看评论 会不会好一点?但我想 就算这样 她身边的人 也会不经意间告诉她 网上谁谁谁又说了什么话…而另一方面 人性是 既然你都发布一张照片 或动态了 就像我们发一条朋友圈 势必是会隔一会儿就要点进去 看有没有留言与点赞的 …这是 社交网络存在 并兴起的粘性所在 所以 除非你完全不发 也不看 但 作为艺人 除非 你的工作被公司安排得非常好 曝光极高 否则一旦切断线上的推广 也会很容易被人遗忘 …

有时觉得雪莉像一名战士 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对抗并沟通着 有时又觉得他如此脆弱 是一位脆弱的女孩儿 终究被舆论压垮

总之 以生命作为代价 都是太过残酷了 …

《雪莉哪里让你觉得不舒服?》观后感(三):。

没法评分,因为从纪录片层面上来说,很单薄。但从一个生命消逝的角度来说,评分又残忍。

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如果视角切入的不够精准深刻,而仅仅是把网络上的一些片段剪辑拼凑,那它只是再次消费别人的死亡。饱含自我感动和悔恨的包装下,另类的吃人血馒头和蹭一波热点。

我是感觉到了里面“追悼”的氛围,大型甩锅辩论,我当时做了什么什么,但是谁没有做什么什么,观众你们觉得这个应该怪谁。

但如果网暴当时针对的是雪莉,那她离世以后,各种舆论风向又导向了她母亲和前男友。这样的结果是网名对她离世后的悔改,还是仅仅是转换了攻击对象的同等行为。

包括这部片的名字,暗含着“你”是罪魁祸首,而“我”是没有错的,观众为了纷纷表态自己不是“你”,而“我”中的一部分,转而去攻击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的“你”。

现在已经不算新鲜的公众人物受到网暴而自杀的新闻,包括之前terrace house里的木村花。

但是公司的营销手段或者电视节目恶意剪辑是事实,网友的被当枪使无脑乱喷攻击是事实。其实身为参加了节目或者被摆上舞台供人审视的明星或网红,是应该有人提醒或者自己应该自知,在收获了名气和财富的同时,必定会带来这种被消费的负面影响。现实中,所有人也是作为商品属性而出售自己的使用价值,被消费也许并不完全只是坏事。工人出售自己劳动力,歌手出售自己的唱功,演员出售自己的表演和演技,idol出售自己的人设。摆在他人审视的评价下,要有能力去客观地接受各种各种的批评和审视,不会自我意识过重,也不会因为批评而否定自己。

她伤心的也许是绝大多数人只是在消费她而没有多少真心,但这个行业或者许多行业都是这样。只不过童年的经历让她渴望有人能真正关心她,所以就奋不顾身做了很多“自毁形象”的事情,也许是求救信号希望有人能注意到她的不安,也许是一种脆弱的反抗。但这样的行为绝大多数人只会觉得这个人形象精神有问题而远离她,反而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乘虚而入了。

论运气很多人运气也不是一直都很好,但她的家庭造就了她的性格,性格使得她在需要帮助时没能向正确的人求救,最后就关闭了自己的那扇门,选择自己面对,但很多问题是她也无法独自面对的。我觉得同一个组合的郑秀晶出生的家庭就完全不一样,同样的问题她其实有很多人能给予她支持和帮助。

我其实并不喜欢里面的母亲形象,但这其实也是一大部分母亲的形象。母亲并不是总是很多作品里的完美和无私付出的形象。

看似激起了一层涟漪,但缅怀逝者的绝大多数人大哭过 悔恨过后,还是会继续自己的生活,并会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要有前车之鉴警惕这条路。没有人会因此而停下自己继续生活下去的脚步。

这个圈子很残酷,如果不够坚强那就不要进这一行。所以无论自己运气如何,拿到什么样的牌,都要爱自己胜过在意别人的眼光。最后能长久生存下来的人,都是丢掉了包袱,自我地“疯”起来的人,扛得住的人都是相信自己,内心强大,性格拿得起放得下,甚至藐视框架,还带着孩子气顽皮和满不在乎的气质。公众舆论、人气风评、别人给的爱一直是墙头草,脆弱的分分钟换队,无法根据这个来锚定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大多数人需要自己内心深处更确定和实在的东西。

看这部片的时候想起了之前看过的《AMY》。

《雪莉哪里让你觉得不舒服?》观后感(四):关于雪莉去世几年后的一些感想

“虽然没能受到应得的尊敬,但直到最后一直努力想要沟通的人。” —韩国作家金利恩评雪莉 2019年10月14日韩国知名女星崔雪莉在家中被发现自杀身亡,年仅25岁。当时这一新闻冲上中韩两国的热搜头条,那时还在上高中的我在计算机课上看到这条新闻大为震惊。在官方公布这一新闻属实后,我的内心十分复杂,有对一条年轻生命逝去的惋惜与悲痛,有对此的疑惑不解,有对公众反应的诧异…… 在此之前,我对崔雪莉的印象只是:韩国知名女星,长相出众,年少成名,以及常常因为出格举动登上新闻头条,大众评价负面较多。出于好奇和疑惑等原因,我开始在网上搜索有关崔雪莉的生平经历,也观看了为了怀念崔雪莉而作的纪录片。试图从这些零散琐碎的信息中窥得这个叫崔雪莉的生命在这25年里究竟是如何生活,又是为何会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与世界告别。 雪莉7岁时父母离婚,自小跟随母亲和哥哥弟弟生活。雪莉的母亲为了抚养4个孩子,不得不同时打好几份工。即便经济条件如此拮据,母亲还是用攒了几年的全部积蓄,送有艺人天赋的雪莉去了她喜欢的演技学院。(演技学院:韩国专门用来从小开始培养艺人的私人盈利培训机构,类似于明星的经纪公司。并非是学习文化知识,获取国家认证的学历的普通学校。)雪莉在演技学院被导演相中,拍摄了许多影视作品,从此作为童星一炮而红。之后雪莉与韩国最大的娱乐公司签约,成为正式的练习生,(练习生:韩国演艺娱乐圈里对正在培养中的新人的一种称呼)而后作为女团成员成功出道。比起外人眼中光鲜亮丽、年少成名等等这些标签,雪莉自述自己的记忆里只记得很辛苦和很累。作为练习生,雪莉每天都要训练13个小时以上,小小年纪便离开母亲独自生活,还要经常经历严苛的淘汰考试。因为雪莉从小并没有像普通孩子一样正常地在学校上学,所以文化课要比同龄的孩子落下很多。如果被公司淘汰的话,因为缺少长年的文化知识积累,所以雪莉再去走正常的求学之路也不太可行。由此可见这是一条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也让你退无可退的路。因此小小年纪的雪莉便承受了异于常人的压力。 雪莉曾经说过:“从小开始就工作,从小开始就好像没有人觉得我年幼。”从小就进入到成人的世界里工作的雪莉,从一开始就一直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所有人都要求她像成人一样思考行事,以迎合大众的喜欢和他们口中所谓的“懂事的好孩子”。雪莉的母亲曾回忆说:“雪莉小时候做练习生的时候又累又苦,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所以也没有时间好好洗头发,经常就是不吹头发直接躺下就睡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演出工作结束后一边拥抱着雪莉说:雪莉做得好!一边因为她头发有臭味而扭头嫌弃。”雪莉身边所有的大人从没有把她当做孩子看待,都忘记了这只是一个混在大人世界里,小心翼翼、笨手笨脚,甚至都没办法好好照顾自己的年幼的孩子。 雪莉成年之后交往的第一个男朋友是年长14岁的说唱歌手崔子。因为这段恋情雪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公众的抨击与恶嘲,她与母亲的关系也急剧恶化。在雪莉对母亲说要清算自己从小赚得的财产并且以后自己打理后,母亲彻底与雪莉断绝联系。这让雪莉认识到原来母亲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当自己不再按母亲的指示行事时,母亲的爱也收回了。母亲的爱尚且如此,更不必说恋人对自己的爱,朋友对自己的爱,粉丝对自己的爱……这些更是犹如手中的流沙,越是拼命想要握住越是失去得越快。 我觉得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无条件的爱,朋友的爱,师长的爱,爱人的爱……这些爱本质上从来都是明码标价,等价交换的。他们对你的好是为了从你身上获得长远的现实利益或者是情绪价值等等。甚至于说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歌颂的所谓“无私的父母的爱”也是有条件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你的身份必须是他们的孩子。父母对你好,并不是爱你这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本身,而是爱他们的孩子这一身份。父母的爱所倾注的对象是只要拥有他们的孩子这一身份的人,在这一身份下究竟是哪一个个体都无所谓,更不是非你不可。其次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以后可以老有所依或者是为了完整自己的生命。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总归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本质上也同样是自私的。 因为不被看好的恋情,雪莉与自己从小深深依赖的母亲彻底决裂,曾经为她欢呼、为她应援,声称会永远支持她的粉丝也大量地离去。转而迎来的是公众蜂拥而来的无休止的诋毁和谩骂。而后雪莉曾经不顾一切去爱的恋人也离她而去,这一切给本就站在悬崖边上的雪莉以最后一击。雪莉曾在采访中说:“跟我亲近的人、周围人逐渐离开我。因为他们也是懦弱的人,他们也只顾着照顾好自己。我也想过请求帮助,但当时他们没有伸出手。所以我才崩溃的。” 因为有这些曾经给予过我们温暖的人,我们可以有所依靠。藏在他人身后,我们也能感受到正能量。但这终究只是缓兵之计,我们总要依靠自身所产出的能量去面对生活。其实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的发生和任何人的到来而停止对你降下苦难,停止输送恶意。而那些你依靠的人所能唯一带给你的就是去战斗,即使他们离开你了,你也能独自无畏地去战斗。你也能依靠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去直面生活的惨淡。其实自己一个人孤独地战斗才是人生的常态。 雪莉曾经说过因为公众对她太多毫无理由的攻击与诋毁,导致她很怕别人的视线。生活中无论你有多么地优秀出色,无论你有多么地拼尽全力,无论你有多么地问心无愧,也总是有人毫无理由地诋毁与攻击你,也许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所以永远不要把别人的评价当作衡量自己价值的尺度。我爱我自己不是因为别人评价我值得被爱,而是因为我本身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我就应该爱自己。这世界上谁都可以不爱我,但是我必须爱我自己。如果连我自己都不爱自己,那就算这世上的所有人都爱我也是徒劳。雪莉从小到大一直在寻求获得别人的爱,但她从来没有爱过自己,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所以当一直以来支撑着她的别人对她的爱消失的时候,她崩溃了。因为她从来就不是依靠自爱去生活的。 至于雪莉遭受网络暴力的原因,我认为倒不是因为她本身是多么罪大恶极的坏人,而是因为雪莉在大众面前暴露太多的自我了。而且还恰恰暴露了许多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自我,而她作为艺人本身就是深处在舆论的中心,所以遭受的谩骂也就更多。不必说明星艺人了,就连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也总是不免要带上伪装的面具,因为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雪莉终究是勇敢的,她勇敢地向大家暴露了自己的不堪。也正如文章开头所写的那样,即使不被理解,但她直到生命的最后也努力想要沟通。 雪莉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自我了结生命的呢?是因为网络暴力?是因为身边的人都离她而去?是因为一直以来都过得太辛苦,挣扎到现在实在是精疲力尽了,并且未来也没有好转的希望……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了,因为唯一知道答案的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人间了。我们对此再多的猜测也只是谣言而已。 本文仅是对雪莉去世后的一些感想,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她的人生和她最后的选择。最后,雪莉,愿你来世不再被我们仰望,可以成为自己的月亮。为故人谨求冥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