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耳语之人》读后感锦集

《耳语之人》读后感锦集

《耳语之人》是一本由[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021-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耳语之人》读后感(一):泄底记录

在法国郊区的一家英国人家,费伊是来应聘秘书的,费伊和布鲁克夫妇的儿子哈利订婚,不久乡间传闻她与人有染,甚至说,她是吸血鬼一样不详的女人。布鲁克约了费伊在附近的废塔见面,那是一个雨天的下午。没想到哈利知道后,去废塔和父亲争执。最后布鲁克被发现后背被利刃伤害而死,准备用来给费伊的公文包的钱也不见了。 数年后,迈尔斯继承叔叔的遗产,招聘图书馆整理员,费伊再次出现。这个迷一样的女人一下子吸引了迈尔斯。在乡间房子的第一晚,迈尔斯的妹妹朝看不见的东西开了一枪,几乎惊厥而亡。吸血鬼的诅咒和费伊的谜团笼罩着。 案件一:公文包里鼓鼓囊囊的雨衣。费伊的流言都是哈利传播的,为了能够去巴黎学画。布鲁克发现后和儿子争执,哈利用利刃出击,布鲁克死前为了掩饰,把哈利的雨衣穿上,之后又把带血的雨衣放进公文包丢进河里,再穿上自己的雨衣死去。费伊捡到公文包,不愿揭发。 案件二:耳语。迈尔斯妹夫就是哈利,听说费伊到来,为了灭口。误杀迈尔斯妹妹。想通过不上子弹的枪+真枪的声音吓死心脏脆弱的费伊。制造吸血鬼的来临,妹妹朝空中开枪的错觉。(为什么不直接开枪打死呢?)

《耳语之人》读后感(二):我愿称其为卡尔笔下最完美的谋杀诡计

文 / 鸡丁

《耳语之人》是“密室之王”约翰·迪克森·卡尔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40年代后期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神通广大的基甸·菲尔博士在本书中接连破解了两起跨越数年的不可能犯罪。

众所周知,卡尔一向以构建诡谲离奇的谜团见长,这些作为故事核心的“谜”往往突破常理——或是被害者死于一间门窗反锁的密室,或是一把手枪自己跳起来朝人射击,又或是犯人凭空消失在雪地中央……而在《耳语之人》中,卡尔更是突破局限,大胆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空间密室:老布鲁克先生在一座废塔塔顶被刺身亡,现场的状况却显示,没有任何人进出过废塔——除了布鲁克先生自己。这种“非足迹”类的广义密室在卡尔先前的作品中并不多见,即便是《独角兽谋杀案》这样极为另类的“楼梯密室”,也不敢360度无死角地向观众展示——所见之处没有任何机关。

就在你以为废塔密室是全书核心之际,第二桩更为匪夷所思的谋杀案接踵而至(当然在书里的时间已经是时隔六年之后)。令人意外的是,卡尔在这里放弃了他最为擅长的密室谜团,而是以谋杀现场的另一种不可思议状况取而代之:一位年轻女人受到不明原因的过度惊吓而险些丧命,并在事发时朝某个“看不见的东西”举枪射击。笔者认为,正是这桩“非密室”的谋杀,才是卡尔作品中最接近“完美犯罪”的一次行凶。

如果说,废塔密室的解答并不足够令人惊喜,那么第二桩案件中的诡计所带来的震撼度将是“炸裂级”的。这不仅归功于卡尔在诡计设计上的新奇脑洞,更是卡尔讲故事功力的完美体现。

即便到了现今,一些以诡计见长的推理作家,在构思作品时,往往先想好单一的诡计,随后再套上故事,这种创作方式难免显得故事生搬硬套,诡计与故事的融合度低。另有一类推理作者则是先构思故事,再根据情节需要设计谜团和诡计,但这种写作方式的最终成果,也不见得比前一种好多少,诡计要么不够精彩,要么难以服众。

而我们的“密室之王”卡尔,他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他找到了第三种创作方法——能够同时拿捏住故事与诡计之间的平衡点,不但使两者自然融合,更使其相得益彰。回到《耳语之人》这部作品,它呈现的正是这种“故事与诡计你我不分”的风格——故事让诡计变得更有趣,诡计又让故事变得更出彩。废塔密室的解答与动机牵连,再引出六年后那宗精妙绝伦的案件。这一连串的设计都安置在一个完整的逻辑架构上,一气呵成。

将真相解构,通过碎片化信息的重组,重新搭建出一个乃至数个不可思议的谜团,旋即通过书中名侦探的逻辑推演,再一次将真相还原——这就是卡尔的布局能力——在解开诡计的同时,也将伏笔、隐线一一收拢,把故事全然交待清楚。打个比方,卡尔的故事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山,他将冰山切割、拼合、修整,并旋转到一个最佳角度,仅在海平面上露出最怪异的一角——那个“角”便是最初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谜团——它并非单一的谜团,而是整个故事的小小一部分。

《耳语之人》正是一座巨大的冰山,表象的底层,是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通过吸血鬼、恐怖耳语等哥特元素的渲染,无论是先期经由谋杀俱乐部成员的口述交待案情,还是后期菲尔博士亲自参与到事件中,读者完全被拉进光怪陆离的氛围之中,在卡尔“冷不丁制造一个意外”的叙事笔法下,充分体会到古典本格推理的最佳趣味性。

《耳语之人》读后感(三):(自用、泄底)防遗忘自用书结

相当于自己的阅读记录,仅防遗忘自用~

本书未泄底。

人物:

迈尔斯·哈蒙德:菲尔邀请的谋杀俱乐部特邀成员,三十五岁的史学家 玛丽安·哈蒙德:迈尔斯的妹妹 史蒂夫·柯蒂斯:迈尔斯的妹夫 芭芭拉·莫雷尔:菲尔邀请的谋杀俱乐部特邀成员,穿晚礼服的女孩 吉姆·莫雷尔:芭芭拉的哥哥,战前是一名画家 乔治·安托万·利高教授:谋杀俱乐部案件讲授者,爱丁堡大学法国文学教授 可可·罗格朗:利高教授的好友,摄影师 基甸·菲尔博士:谋杀俱乐部名誉秘书,字典编纂者,侦探 科曼法官:谋杀俱乐部的主席 霍华德·布鲁克先生:沙特尔镇皮革业经营者 乔治娜·布鲁克太太 哈利·布鲁克:布鲁克夫妇的独生子,费伊的未婚夫 费伊·西顿:布鲁克一家的私人秘书,哈利的未婚妻 朱尔斯·弗雷纳克:为布鲁克一家供给食物的菜农 皮埃尔·弗雷纳克:朱尔斯的16岁儿子 兰伯特一家:案发时在塔周围野炊,同时也是尸体的第一发现者 事件: 第一章: 谋杀俱乐部只有迈尔斯、芭芭拉莫雷尔和利高教授三人到场 第二章 从布鲁克家的别墅无法看见废塔 布鲁克家的别墅叫做“波尔加德” 第三章 哈利在布鲁克先生去废塔之后也走向了废塔 利高教授在两人之后也去了废塔,并在入口处遇到了费伊,费伊说父子两吵起来了 利高教授上塔,把哈利带了下去,当时是三点五十分,距离布鲁克先生和费伊的约定时间还有十分钟 第四章 布鲁克先生被野餐的小孩发现刺死在塔顶,凶器为他随身携带的剑杖,装现金的公文包消失 莫雷尔小姐在聆听时感到相当害怕,并疯狂抽烟 塔周围三面的草地一直在兰伯特一家的监视之下,另一面靠着河流。 高塔临河一侧护墙的垛口上有几块岩石碎裂了 第五章 莫雷尔小姐对案情颇感兴趣,不吝设套推迟了谋杀俱乐部例会。种种现象表明她与费伊有关 费伊·西顿前来应聘迈尔斯的图书管理员工作 第六章 第七章 费伊、迈尔斯兄妹到达别墅 费伊说哈利曾给吉姆·莫雷尔写信 第八章 剑柄上只有布鲁克先生的指纹,但伤口显示应为他杀 丢失的装有英镑的公文包不翼而飞,河里没有找到 菲尔博士警告说,迈尔斯兄妹都将丧命 第九章 皮埃尔的卧室在阁楼上,离地面有三段楼梯高 皮埃尔半夜被白皙脸庞的幽灵吸取血液,脖子上有牙痕 利高教授的说辞和备份的近乎一模一样 三楼传来一声枪响,而玛丽安就住在三楼 第十章 玛丽安昏厥,原因似乎是受到惊吓。她手上拿了一把手枪,且面对的窗户上有一个弹孔 费伊说,她曾经在未睡熟时听到枪响,并上楼查看了情况 菲尔博士称,本案的动机重要而邪恶 第十一章 玛丽安不是神经质的女人,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会把她吓成如此地步? 玛丽安送了费伊一盒巧克力,费伊送了玛丽安一小瓶法国香水,欢乐三号。 菲尔博士说:有的人会向远方的人写信倾诉内心的秘密(指哈利?) 菲尔博士问费伊,必要时是不是能够潜泳 第十二章 加维斯医生说玛丽安已经脱离危险了 芭芭拉莫雷尔打来电话,和迈尔斯约好下午见面喝茶 玛丽安不断嘀咕,有人在她耳边低声耳语 第十三章 菲尔博士和迈尔斯讨论卡廖斯特罗 费伊小姐走了,留下了信封 第十四章 迈尔斯奉菲尔博士之旨,前去车站追踪并守着费伊 在车站前迈尔斯遇到了芭芭拉,并和她一起追到了费伊搭乘的地铁上 芭芭拉说,她并未让迈尔斯提防费伊,而是想让他帮助她 第十五章 芭芭拉说,是哈利散布的费伊的流言,也是哈利贿赂十六岁少年伪造吸血鬼咬痕 芭芭拉说,哈利把这些他所做的事都告诉了吉姆,也就是芭芭拉的哥哥 迈尔斯和芭芭拉跟丢了费伊,他们坐过了站,而费伊在卡姆登镇站下了车 第十六章 费伊家里的五斗橱上有沾有布鲁克先生血液的公文包 一个陌生人自称哈德利警官,闯进了费伊家里 哈德利警官是菲尔博士的朋友 第十七章 菲尔博士认为费伊在房间里看到了某个原先没注意到的东西,而费伊却不说出来 有人切断电源闯进了费伊家里,并抢走公文包,甩在地上并逃之夭夭 公文包里有三捆英镑,还有一些类似砂浆的干燥砂砾 费伊过于激动,急速向楼下跑,却因心脏病发作而滚下楼梯 第十八章 利高说玛丽安受到惊吓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而是因为耳语 菲尔说,哈利自己也没想到,那些对于费伊的指控其实是真实的 菲尔博士说费伊有某种心理疾病,不得不需要找男人(性瘾症) 第十九章 菲尔博士讲述了第一件案子的真相: 3:00 布鲁克先生回到了波尔加德,要找哈利,而哈利却以为父亲还在皮革厂的办公室,便没写完信就去了车库 布鲁克先生上楼发现了哈利捏造事实的秘密,瞬间崩溃,准备去废塔给费伊道歉 五分钟后,哈利出现了,也向废塔走去,同时还抓起了自己的雨衣 在废塔上,父子俩穿着雨衣激烈争吵,费伊在旁边偷听,突然,在老布鲁克转过身感叹的一瞬间,哈利拔出了剑,刺向了老布鲁克。老布鲁克并未当场死亡,但因为剑刃的伤口会让被害者以为自己未受重伤,故他先表示难以置信,当发现儿子所做之事后,出于对儿子的爱,喊儿子脱下了雨衣,自己也脱下带血的雨衣,把带血雨衣塞进公文包,并穿上哈利的雨衣,之后把剑插进了剑鞘之中。这样做之后,利高便不会发现哈利刺杀了他。 接着,利高前往废塔追寻布鲁克父子,同时在入口处碰见费伊,她宣称自己什么都没听到,眼神却十分惊恐,是因为她目击了哈利刺杀父亲的场景。 利高上了塔顶,发现了父子俩,而利高没穿雨衣,剑插在剑鞘里,公文包鼓鼓囊囊的。老布鲁克让利高带走哈利,然后再拔出了剑,擦拭了剑柄以去除哈利的指纹,之后从公文包里拿出自己的雨衣又穿上,又取了护墙上松动处的石块装进了公文包,把它丢进了河里。之后,便慢慢死去了。由于父子俩的雨衣颜色相似,利高并未看出来。 剑在血干透很久后才重新入鞘,而剑鞘里竟然有血液,是因为老布鲁克先把剑插进去又拔了出来。 之后,费伊真的在河里游泳,并游到了塔的后面近河的一侧,亲眼目睹了公文包落进河底,她潜入水中拿到了公文包(故菲尔一开始要问她是否能潜水),并把它遗弃在森林里。可是,哈利后来却虚伪地对她说:我的父亲被人杀死了。于是她明白了一切,并决定不揭发哈利 而史蒂夫·柯蒂斯,其实就是哈利。 第二十章 菲尔博士讲述了第二件案子的真相: 当天在车站,迈尔斯给妹妹和“史蒂夫”说了安排费伊西顿的事,史蒂夫当即表示不能跟随他们一起回灰林小筑 在车站,玛丽安提到了房间分配,将会把费伊安排在自己的卧室,而自己将会住在一楼 史蒂夫偷偷溜到了灰林小筑的周围的树林里,并观察到了三楼房间窗户,当时玛丽安和费伊正在房间里谈话。 夜深了,他潜入了玛丽安的房间内,闻到了费伊送给玛丽安的香水,更深信不疑床上是费伊 史蒂夫在一片黑暗中,先堵住了玛丽安的嘴,并在她的太阳穴处抵着一把未上膛的手枪。在此之后的几分钟内,不断在她身边耳语,威胁她,然后说时机已经到了,同时用另外一支手枪开枪,打出子弹。故玛丽安会吓得昏厥。 听到枪声后,利高和迈尔斯赶到玛丽安房间,迈尔斯把提灯放在了五斗橱上,五斗橱上有一个相框,里面是玛丽安与“史蒂夫”的合照 费伊上楼查看情况,她看到的“未注意到的东西”就是这张相片。一瞬间,她明白了一切。于是,她写下信准备回伦敦拿出关键性证据来指认哈利。 史蒂夫跟着哈利和芭芭拉一起到达了费伊的屋子,却发现里面有了哈德利警官。无奈之下,他只有切断电源,冲进房子里抢走公文包,拿出了里面的雨衣。没想到,出门便被早已安插好的警察们抓住。 这便是整个事件的真相。 评价:8.8/10 比三口棺材流畅不少的一本卡尔,两个诡计简单粗暴,却又不失谜面的神秘华丽之感。读到中间差不多能把第二个案子猜个大概,但还是要感慨卡尔情节布设的能力之强,把这么一个有点狗血凑巧的故事写得这么引人入胜。当然,最后还是被老布鲁克的做法深深打动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