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1000字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1000字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是一本由【法】卡琳•西蒙妮(Carine Simonet)著 / 【法】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1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一):评《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

针对60个7-10岁小朋友会问的问题,作者作为儿童心理学家,给出的回答。其实这些问题,非常接近哲学,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在面对这些哲学问题的时候,其实会有不同的回答问题的角度。

本质上,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非常贴近文明的本源,接近一种对于文明本身的理解,假如在一个非常东方文明教育理念的家庭里,拿这个书当做参考来回答孩子的问题,其实会不适应的。举个例子:一个10岁小盆友问“如何才能找到一生挚爱”,作者的回答里,包含了“不要刻意去寻找爱情,恋爱自由,人生在不同的时段会爱上不同的人等等”很西方视角的爱情观。

当然,假如家长本身比较开放自由,接近西方文明的教育理念,这本书的回答,其实也没有什么意外,总的原则还是那些——比如,No judgement,不要去评价别人;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活在当下;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

而且,书中每一个问题,都配了漂亮很可爱的配图,很适合和小盆友一起看。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二):如何和孩子更有效的沟通

很荣幸能以奖品得到这本书,还是在我生日的时候。作为一个拥有刚上一年级宝宝的母亲,这本书真的算是及时雨了。书中很多问题确实在我现实生活中经常被宝宝问到,比起敷衍了事,我其实更愿意用让宝宝听得懂、又能正确解答问题的方式告诉他答案,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答案。第一次用到书里的观点是在一次孩子聚会时,因为其他孩子都不听他的,他感到很无力很委屈开始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哭大闹起来,我明白孩子的委屈,并没有训斥他让他马上停下来,而是把他抱在回来,开始像讲故事一样给他朗读p40的内容。宝宝慢慢恢复了平静和理智,说:妈妈,我又变回“玉米粒“了。比起无用的大声呵斥,不停念叨“不要哭,男孩子不可以哭”的无效沟通,书中娓娓道来的解决方法,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有效。其实所有与孩子的有效沟通都要建立在“连接”的前提之下,这本书中每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都是一把连接的钥匙,在你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钥匙去打开孩子的心门,与他们更好的建立“连接“,这样才能让沟通更有效,孩子也更愿意与你分享问题,与你一起解决问题。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三):探索世界,从回答入手

对未知的好奇,是打开我们世界的大门。多问为什么,更是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鸡妈们,听到6岁的孩子问:“人为什么会死?死亡意味着什么?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内心肯定是即诧异又无言以为对更不知应该如何告诉孩子。直接回答是敷衍,孩子理解不了。拒绝回答,孩子永远好奇。随便胡掐,误导孩子。恐吓回答,一生的阴影。内卷的妈妈们,这时候是否会想,要是有这么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就好了,有个答案参照也行。 别说,最近还真读了这么一本专治儿童提出的天马行空问题的书籍--法国百年名社拉鲁斯出版社出的《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从事心理学工作25年的法国作家卡琳·西蒙妮,针对不同的年龄,在书中总结了60个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生活,亲情,爱情,友情,死亡,学校,家庭,社会交往等等,可谓是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说实话,这些问题不仅孩子们好奇,对于成人来说,与孩子一起思考这些问题也是治愈我们内心的一个过程。家长要做的不是给她答案,而是带着她一起探索答案,一起打开世界的奥秘。 亲子教育畅销书作家张贵勇给《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的序言里写到:“我曾听 一位校长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孩子曾问他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鬼,他觉得“这个问题有问题”,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孩子没再追问。本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没想到孩子考上大学后,有一天,他在收拾孩子的物品时,突然发现很多讲解鬼神的书,一刹那,他的内心五味杂陈。”我大受震撼,突然就想起小时候,我问家人,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那时候家人一本正经的告诉我说:“有。”然后指着外面黑乎乎的天说:“你听,你仔细听,外面真的有鬼再叫。”我的天呐,至此,在年幼的我,心里对鬼这个科学都没解释清楚的东西充满了害怕和恐惧,如今我已经长大,在面对黑夜,没有路灯的地方依然很害怕,可谓是“童年的阴影。”如今,当孩子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如鲠在喉,可千万不能再如此的敷衍孩子了。 在书中作者就告诉我们,白色幽灵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恐惧,当孩子问这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这么告诉孩子,它是一个古诗,一个传奇,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就像你读书一样,关上书本,也就把故事关在了里面。 还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手电筒的小游戏,拿着手电筒每一个房间里去找,证实白色幽灵真的存在吗?去探索答案,去和问题对话。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 可以说作者不仅给我们总结了问题,还给我们方法,可谓是面面俱到。 那这本书适合6-11岁的家长朋友们看,更适合和孩子一起共读。你会发现,一本好书是你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在共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还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的融洽。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四):“天问”的解法

文/张贵勇 亲子教育畅销书作家、《中国教育报》副编审

“爸爸,宇宙有没有边儿?”“为什么我一伤心就想哭?”“为什么你不爱玩《我的世界》?”“人的灵魂和肉体可以分开吗?”……从小到大,儿子哲哲很喜欢问我问题,这些问题在我看来近乎“天问”,成为我既欢喜又畏惧的存在。

欢喜,源于乐见哲哲一以贯之地爱思考;畏惧,则是对他的“天问”无法回答。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我曾听一位校长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孩子曾问他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鬼,他觉得“这个问题有问题”,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孩子没再追问。本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没想到孩子考上大学后,有一天,他在收拾孩子的物品时,突然发现很多讲解鬼神的书,一刹那,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爱问问题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很好问。若问题得不到回应,或找不到靠谱的答案,他们往往会像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所说的一样,“自我同一性受阻”,不断求索,徘徊于此间。因此,直面孩子的“天问”,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才是正确的教育之道。这一理念很鲜明地体现在《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一书中。书中罗列的60 个帮助儿童成长的人生大问题,都是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来自儿童的真问题,中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也会遇到、问及、思考、求解这些问题,因为它们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

这些大问题被贴心地分为6—7 岁、8—9 岁、10—11 岁三个年龄段, 从日常生活中的困惑,逐渐过渡到儿童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终极目的的哲学思考,并伴随着他们从童年期走向青春期。

不同的人生阶段,意味着不同的心灵观照,反映出儿童知识、关注点、眼界和思考深度的实质变化,是一个孩子对自我、他人、世界由浅到深, 由简单到复杂,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思辨。现实中,孩子就是通过提出问题以及思考问题来反观自我、发现世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天问”,作者卡琳·西蒙妮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她的引导方式与回答能给父母一定的启发——先接纳和赞赏孩子的问题,在情感上认同他们的积极思考,在知识上予以恰切的点拨,在方法上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在价值观上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

身为心理学专家,卡琳·西蒙妮很好地掌握了回答的度,有的是点到为止,有的是侃侃而谈,既让孩子看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有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行动建议。例如,当孩子有沉重的心结难以打开时,作者劝慰孩子,“要相信自己,你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但是,当你像雪球一样被摇晃得东倒西歪,你就不会看到解决办法。你应该耐心地等待事情过去。太阳总会照常升起!”如此建议饱含浓浓的接纳和爱的力量,这本质上是帮助孩子走出困惑的金科玉律,是帮助孩子战胜自我、完善人格的奥秘所在。

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父母都应该学一些,不为自己成为心理学家,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使其顺利度过每一个关键阶段。有理念、有方法、有智慧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直面、求解那些看似无法回答的“天问”,他们已在无形中成为孩子童年的守护者,而孩子也会在了解自己、发现世界与人生运转奥秘的同时,找到自身使命与成长动力, 向着梦想前行。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推荐序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五):《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做一个不怕被孩子提问的家长吧

朋友的孩子一直是由爷爷帮着他们小两口来带的。但是很不幸的是,爷爷在年初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朋友很发愁如何和孩子解释爷爷去世的这件事情。为了让孩子不过于伤心,他和孩子说爷爷年龄大了,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了,永远离开我们了,不会回来了。孩子似懂非懂地默然接受。 有一天,下班回家,朋友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沙发上。嘴里嘟囔着:“真是老了,上个班累死我了!”一旁的孩子听了这话,哇哇大哭。朋友一脸懵,不知道孩子为啥突然大哭。她一边抱起孩子,一边哄着问她:“为什么哭呀?”孩子说:“我不要妈妈老,老了就会死掉了,死了就没人管我了。”朋友不禁感叹,孩子们的心思真是又柔软又细腻。需要我们好好劝慰,给以安抚。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很奇怪,作为家长我们觉得很难给他解释;有些问题很幼稚,我们家长又不屑给孩子们解释。但实际上孩子的这些问题,正是孩子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生命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还是应该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但是,智慧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是一本很好的儿童心理认知方面的书。本书收集了60个儿童常见的心理、情绪问题及答案,关于友谊、亲情、身体变化、自我塑造、生死……这些回答会让孩子了解自己、发现世界与人生奥秘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使命与动力,向着梦想前进。 本书的作者卡琳•西蒙妮是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她与孩子们打交道25年有余,在工作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指出,孩子们是通过思考问题以及向大人提出问题来认识世界的。所以,家长们不要嫌烦,认真面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吧!不要把孩子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心理学家卡琳•西蒙妮也认真收集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答案。如果你不大会回答孩子们的问题,那这本书可真的为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我们现在生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如果照顾不到,会让孩子有错觉,认为父母不爱自己,更爱弟弟妹妹。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该引导孩子呢?共情和换位思考也许是最好的方法。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认为妈妈更喜欢小妹妹,那是因为,妹妹比你小,需要更多的照顾。他们还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比如穿衣、吃饭,需要妈妈更多的帮助。但是在妈妈的心中,你始终保持着同样的位置。爱不是通过时间来衡量的。同时,可以让孩子站在大人的角度考虑一下。你是唯一的,父母对你的爱也是唯一的。 “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分开?” “为什么会死呢?” “为什么不喜欢一个人睡呢?” “我长大后会变丑吗?” “我的父母为什么会生气?” “我们为什么活着?” 这些棘手的问题本书都给出了适合的答案。家长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孩子们解答。做一个不怕提问的家长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