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当世界变成辣椒(修订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世界变成辣椒(修订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世界变成辣椒(修订版)》是一本由虹影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世界变成辣椒(修订版)》读后感(一):当世界变成辣椒

虹影的文字,看上去冷冽辛涩,吃下去却是暖在肚里的

“是的,要阅读要欣赏虹影,你需要有吃辣椒的胃口”

虹影写辣椒,写美食,写在外国的风俗趣事,带着这本书去学校,经常被误以为这是一本美食教学的书,体育老师说:“我不爱吃辣椒”

我大都一笑

读过的人都清楚,这本书是写美食,写辣椒,但更多的,是写亲情,记住童年,纪念亲人,把自己孤独的灵魂敞开裸露在风中。

“这就是拥有辣椒世界的虹影”

《当世界变成辣椒(修订版)》读后感(二):当世界变成乐园

作者表面上写美食,实际上写的是梦想中的乐园。乐园的味道是辣椒的味道:辣椒的内涵是极致的痛和极致的快乐。作者是90年代出国的人,出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那个历史语境下,一页书里吃遍五大洲八个国家的生蚝极具想象力和冲击力(P189)。诗人的食物是幻想,而没了从容就不可能耽于美丽的幻想。因此在乐园中,从容和优雅无处不在:在意大利锡比利尼山顶,朝暮面对雪山,吃有机松露和野菌,水果和蔬菜放点盐和橄榄油,鸡蛋黄滋滋,怎么做,都是非凡的美味。孩子饿了叫“妈咪”。给她做两道包含心意的菜,看着她香香地吃,眼角悄悄湿润(P96)。在乐园中,美食需要的是心意,对食物充满爱和激情,把心交给食物。心诚,就会味好。在乐园中,美食需要的是想象力。书的附录“几道最容易做的菜”里,读者能看到圣女果蒸米饭、清水豆腐蘑菇菠菜汤等创意菜谱——欢迎来到美食的乌托邦。在乐园中,美食还需要奇遇。在异国他乡遭遇窘境时,正喝茶看报的饭店老板惊奇地发现,面前的人居然就是报上看到的美女作家(P197)! 乐园的另一个要素是对过去的不离不弃。因为再极致的快乐,离开了回忆,也无意义。胡萝卜和白萝卜一起凉拌的创意来自母亲训斥的追忆,因为这两种食物相克,而作者曾将它们一起炖给家人吃。简简单单的稀饭也让人联想起母亲。更不用说年夜时,对团圆饭的回忆。与父亲相关的回忆是清明粑——父亲故乡浙江的传统佳肴。“清明粑连着父亲,我一日比一日思念他”。作者整理旧物,从英国寄给父母的圣诞贺卡上写着对父母的祝福:希望将来给他们做火鸡。乐园中虽有精致的火鸡,却无父母的陪伴。这股感情的饥渴、深深的痛,正是作者追逐乐园的动力。 时过境迁,这种满世界飞的都市丽人生活或许不再引发当代读者的遐思。但作者一直在追逐乐园的路上。当世界变成乐园......

《当世界变成辣椒(修订版)》读后感(三):吃好才能睡好,睡好才能写好

很多年前读过虹影的《饥饿的女儿》和《K》,知道她不同寻常的身世和大胆率真的文笔特点,这本新书《当世界变成辣椒》让我认识了热爱美食、温情细腻的虹影。

出生在饥饿年代的虹影,对美食甚是痴迷,从小遇到的美食高手及世界各地的品尝,并身体力行,创造出自己的美食,成为写小说中最会做饭的大厨之一。我看的是兴致盎然,热爱旅行,走到哪里吃当地美食是头等大事,最近迷上在家做美食,爱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好好吃饭,跟书中学会做菜的秘诀:第一什么时候放盐是一门学问,第二不要放味精。

这本书在写美食同时也是情感的追忆,《汤圆是甜的》中写到想念母亲,在除夕做汤圆,是不想把那个曾经让我存活下去的家从心里移去。就是一个人,我也会和粉拌馅,做一碗晶灵剔透的汤圆,对着一轮明月吃起来。《纪念一个人》中写伯母在虹影申请签证前一天,专门买了鲤鱼,说是吃了鲤鱼可跳龙门。字里行间中弥漫着温情,因一道菜想一个人念一份情。

通过做菜表达生活态度。做菜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把心放进去,菜才好吃,做菜需要想象力,需要仔细专心,还要有耐心,把它做成一个艺术品。我也会就地取材,看心情随机搭配,做菜的过程中,让自己慢下来,变得更女人,看着家人朋友吃的美味,赞不绝口,作为厨娘是莫大的幸福。书中这段“做一道好菜,跟找一个好男人一样,并非易事。那么多人可以做菜,并不一定能做出绝美之菜,如同你可以找很多男人,未必能找到最中意的男人一样”我想说只要是这个阶段是适合自己口味的美食和男人就是绝美的,毕竟人也是善变。

超喜欢她最后的附录《那些因美食而爱恋的地方》和《几道最容易的菜》,因美食而记录的巴黎,普罗旺斯,奈良、新德里…….疫情当下,书中文字带我神游,定会好好收藏此书,待合适时机陪我去奈良吃最原始的烤鱼,首尔喝加了土豆和自制酒的粥……

天生饥饿,后天更饥饿,对食物的爱,对人的爱,即便我是一副铁石心肠,也会在一刹那变得柔软。时间是一切的良药。当身体里没了饥饿感,心里才会饱满,想着活得意义。

《当世界变成辣椒(修订版)》读后感(四):不会当厨师的美食家不是个好作家

读了《当世界变成辣椒》后,发现虹影除了是个作家,还是个会做饭的美食家。她在序中坦言,“喜欢辣椒的多变,甜中带麻,辣椒的尖圆长短,也喜欢辣椒的猛烈和牵肠挂肚,一边为之流汗流泪,一边直逼往事的深渊,追寻未来的北斗。”辣椒是食物的配料,在这本书里,虹影因辣椒引出了对故乡、故人、旧事的想念。

虹影描述食物的方式,很自然的让我想起余华笔下的许三观,在饥荒时节,他用一张嘴,靠语言“炒”了各式家常菜,饥肠辘辘的家人们竟然也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这是比望梅止渴更高一个水平的“听菜止饿”。

同样挨过饿的虹影,出生在举国大饥荒结束的那一年,成长于重庆南岸的大杂院。她的自传《饥饿的女儿》中写过,饥饿是她的胎教。对食物的味道特别敏感,永远想吃好东西,永远有吃不够的欲望。因此,她会做会吃,是百分之九十的环境刺激加上百分之十的天赋。她能把笔下的食物写的让人默默留下口水,脑海补足一顿满汉全席。她写做菜的“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新鲜、简单、创新、盐”,写如何做菜是信手拈来,虹鳟鱼要用大铁锅做,浇上杜松子酒;用胡椒、海盐、伏特加酒和柠檬汁抹过火鸡内外;她讲究厨房的干净与整洁,因为做饭可以治愈她。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一个从贫困中出走的女孩最终会如此精致、有品位的烹饪食物。

人们常说睹物思人,却不知道“食”物更思人。18岁离家出走,在外漂泊了大半生的“私生女”,尝遍许多美食,首先还是写家乡的食物,那里寄托着对父母的思念。记忆里的美食都是廉价却用心做的菜。贫困岁月,人们对待食物仍然认真。许多人共用一个厨房,但都要把灶台打扫的干干净净。即便是普通如稀饭,母亲做的也极为可口,没有经过系统厨房训练的普通劳动者,却有最为简单的体会:“料得新鲜,菜要嫩,用瓦罐和山泉水,最要紧是要有好心境。”无论是汤圆、清明耙,在除夕或者圣诞节,虹影总在想念,想念母亲的谆谆教导与养父宽厚的宠爱,她说:“记忆对我来说,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的,新的生活不是为了磨灭旧的记忆而来,而是为了让记忆变色,要么更深邃,要么更淡然。”

写美食的作家名篇不少,国内如汪曾祺、梁实秋,会写会吃会做,让人能一边流口水阅读他们笔下的食物,一边看到了食物背后的文化与人生思考;国外有费雪,几乎是美国将美食和文化融合一起写的第一人;近年在国内颇受欢迎的扶霞,留学经历让她入乡随俗的成为了一名厨子,形象描述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各路美食及日新月异的变化。

虹影也独立开出了一条写美食道路,她美食后面是情。除了父母情,还有许多朋友情,以食会友,菜烧的好的人心胸通常也开阔许多。熟悉的、初次见面的、有无过敏的,了解了客人的基本情况后,才能对症下菜。还有故乡情,法国、意大利、英国的菜,最终写的还是自己对重庆的思念。读她的散文,容易触动内心对食物的回忆,许多种香味、吃过的餐馆、品过的美味或者与幼时的回忆有关,或者能想起故人。

但全书仍有高开低走之感,写故乡写的极好,写和食物有关的轶事也有趣,写国外的美食总有疏离感,仿佛换了个包装的美食食谱,只想粗粗翻过,缺少着力点。不过,如果是热爱食物的人,不妨看看,能不能因味蕾勾起往事的回忆。

《当世界变成辣椒(修订版)》读后感(五):生活,需要一点辣椒

生活,需要一点辣椒 ○范思朦 辣椒,不仅仅是饮食的佐料,更是生活的佐料。川渝地区的人极爱吃辣椒,正在发扬光大的火锅要是缺少了辣椒,那就简直是寡淡无味了。但是他们又不是单纯地追求辣椒那种火热的刺激,往往还复合了许多其他的味道,比如麻辣、香辣、酸辣、怪味辣等等,颇有点契合人生百味的意思。 川渝地区的作家对于辣椒当然也是十分偏爱的。《当世界变成辣椒》的作者虹影出生在重庆,后来旅居国外,辣椒对于她是一种基因,不管她走到哪里,都永远不会抛弃。在这本散文集中,她以近乎呓语的细腻笔触,对她儿时的记忆、家庭的印象,以及她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她对做菜的喜爱和体会进行了讲述。我们能很容易地透过她笔下的文字窥探和揣摩她过往的经历和当下的日常。我们能感受到一个热辣的女子的选择和贪恋。在她的笔下,食物绝对不是单一地存在的,每一份食物背后都有值得铭记的含义,不管是亲情也好,爱情也罢,每一种食物都能代替她当时所处的心境。这些食物,不一定都有辣椒和辣味,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敢爱敢恨,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从这一点来说,又不得不说这样的情况和辣椒的特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旦一个辣椒入口,辣味弥漫全身,所有的隐秘和晦涩都会通过辣椒的刺激表现出来,让人感到生活是如此的真切。 甚至,不用看她的文字,就看《当世界变成辣椒》这本书的目录都能感受到作者的酣畅。《童年佳肴》这篇文章,是作者在经历了童年的苦楚之后,终于有一天和自己的过去达成和解,曾经的苦难都成为让她不断成长的土壤,她将自己如辣椒一样种植在大地上,等到有一天硕果累累,辣椒挂满枝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无论走多远都离不开最初的地方。辣椒,在富饶的土地上能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依旧能生长。事实上也是如此,辣椒传入中国后,最先将辣椒当成食物的地区是贵州的山区,因为那里条件艰苦,缺少食盐,所以当地人就尝试将之前认为是观赏植物的辣椒当成食物,用辣味来代替咸味,给生活以希望。《一个吝啬鬼做不出美食》也是如此,虹影在文章的开头就说“只有两种人懂得美食,一是最有钱的人,他们有条件吃到世上的美食,二是最穷的人,他们挖空心思想办法把粗茶淡饭吃得美味一些”。美食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算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欲望,“食色性也”,很难有人能拒绝美食的诱惑。做菜和做人一样,需要付出才能有收获,很多美食的调料,必须要大方给料,大方给火候,大方给心思才能做好,那种小家子气的态度,往往会暴殄天物。所以虹影说:“能做一手绝妙好菜的人必然心怀宽广,甚至慷慨”。 很多人的生活其实都和虹影一样,充满不确定性又时时刻刻充满惊喜。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如此,将每一刻都当成是崭新的时刻,充满虔诚和敬畏。川渝地区的女孩被称为“辣妹子”,原因是川渝妹子生活的环境大都属于丘陵和山区,要想好好活下去,必须要与恶劣的生存条件作斗争,故而性格大方泼辣,缺少一点婉转。辣椒的味道从一入口就刺激全身,让整个身体的意识都集中在舌尖,那种又痛苦又美好的感觉让人难以用言语表达,甚至在吃过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辣味还不散去,继续影响味蕾。不知道是辣椒造就了“辣妹子”,还是“辣妹子”成全了辣椒。 生活于世界之上,我们面临的是诸多变数。唯唯诺诺和投机取巧都不是正确的态度,那样,我们所迎来的不是掉入深渊就是跌跌撞撞。生活也是由无数个细节一个个结合起来的有机整体,每一个举手投足都需要付出诚意和勇气。日常的人间烟火,除了诗和远方,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那么我们不妨从接触最多的吃开始,将生活的态度与辣椒的特性进行杂糅,在做出一道佳肴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积极一些。 很多人喜欢辣椒,不仅仅是喜欢辣椒的辣,更是喜欢辣椒那种不留余地的红。只要一盘菜里面放了几个红辣椒进行点缀,那么这盘菜从品相上就多赢得了几分赞叹。生活有时候也需要一些看似无用的点缀。那些点缀犹如画龙点睛一样,瞬间就让毫无生气的东西变得充满灵性。 当世界变成辣椒,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开胸怀,来迎接这一场热烈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