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精准回应读后感精选

精准回应读后感精选

《精准回应》是一本由杨杰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准回应》读后感(一):精准回应 这本书简直不要太好

1,他不溺爱,不说教,也不控制,只给予我单纯的陪伴、本能的疼爱和时时刻刻的回应。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这就是“看见”,我周围的人,能看见我的感觉,呼应我的感觉,于是,我对自己的感觉也有了清晰的觉察,不会被混沌和懵懂所笼罩。用感觉笼罩感觉,专属于心灵的快捷通道。

2,回应的重点是她的困难,而不是盲目止住她的哭声,我们是看见了感觉,还是仅仅看见了表面的行为,回应的落点不同,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3,和孩子打交道的每件小事,我都会重新复盘,反复琢磨:我是否看到了事情的原貌?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感觉是怎样的?当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妥当?能否再想出三种不同的回应方法?哪种更好,好在哪里?回应时用怎样的眼神和语气,孩子会觉得更舒服。

《精准回应》读后感(二):精准回应 第三章

第一节有时大喊大叫,不听话,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

1,认真说话 认真听话 母亲 频繁的指令,感觉聒噪;孩子 大声喊 不断重复 引起妈妈注意。家人之间习惯带着敌意说话,用吵架协商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个沟通的“死结”:一方退让,另一方就会变本加厉。如果互不相让,矛盾就会继续升级。

2,连续的观察孩子,最大限度地简化和孩子说的话,选择在合适的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孩子对话,注意用表情和眼神与孩子互动。

3,频繁无效的指令都是严重的噪音污染,会影响孩子内心的平静,影响做事的效率,倾听能力弱化,视觉注意力,听觉注意力同时被弱化。

4,我专注的看着他,偶尔还和他开个玩笑。看得出他很享受别人专注而善意的眼神。只要用对方法,孩子有很大的改变空间。

第二节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顶嘴

1.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要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对方,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请求可以坦然接受两种结果:答应或拒绝。命令只有一种选择:必须服从。

《精准回应》读后感(三):书摘

P128:协调2个孩子的关系,一是让孩子客观的认识现状。二是让孩子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回应。

P136:当碰到家庭出现纠纷时,特别是亲子之间,可以采用表格扣分的方式,谁先发脾气就在表格上记录并扣分。

P204:尽量用正面肯定孩子的行为。(正强化)

P207:心里学家罗杰斯强调,在心里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或咨询师要毫不保留地接受来访者,要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充分肯定对方,无论对错。

P208:最低限度的介入孩子的作业。一有进步,就可以退出。

P230: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教育时,最核心的就是让孩子懂得学习与人生的关系,意识到学习的价值。

P240:面对一个复习任务,我们首先要弄清几个基本条件:复习多长时间?复习哪些内容?复习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薄弱点是什么?复习到什么程度?用怎样的方法? 不妨先让孩子自己列出复习方案,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考试之后,我们再回头印证这个方案,看复习的是否精准、是否合理,有没有做无用功、有没有遗漏的地方,还可以做哪些改善。

P249:我们不妨改变视角:做不好可以理解,做好了就热情洋溢地肯定。 父母信任的目光,对孩子而言是最大的鼓励。 关于放手,不妨为自己设定一条警戒线,只管超过这条线的事情,不因琐碎的事情而偏离主题。

《精准回应》读后感(四):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大人给了他什么,他会真实的反馈什么

讲真,看这本书,对一个已经到了婚育年龄,却还没有说生娃的女性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沟通挑战。

我们在此经常接受到的信息是:如何搞懂“领导”的真实意图和想法;如何理解您的另一半的真实需求;如何在人际关系里敏锐的察觉对方的出发点和目的……

到了孩子这里,他各个年龄阶段的想法、意图、行动、需求……同样需要父母看到、去理解、去给出及时的回应,否则你走不进孩子的内心,连平等、和谐的沟通基础都没有,更加谈不上你来“教育、引导”他。

我们经常见到很多父母连和孩子好好说话的时间和耐心都没有,即便是能好好说话,关注点也并不是孩子的想法。有时候更多的是,我作为一个大人、一个父母,我想给孩子什么,我想让他知道什么,记住什么。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基本上,大人给了他什么,他会真实的反馈什么。

你言语上忽视他的感受,你就不要指望以后他能精准的感触到你的情绪,对你的伤心、难过、愤怒报以关注和理解,这可能就是很多父母说的“冷漠,不懂得感恩”。

你对他的情绪没有一个认真、准确的回应,让他在需要被安慰、拥抱、帮助的时候,遭遇到了冷漠或者直接岔开话题的时候,他除了失望可能还有对父母的不信任。你以后也不要随便责怪孩子:“回家什么都不肯说,什么都不想告诉父母,不能和父母好好说话”。

做父母这事儿,一点都不亚于在职场里干好一份好工作,做好一个项目,因为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他每天都会给你很多新的信息,你同样需要接受一个也许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挑战。

《精准回应》读后感(五):教育贵在精准——尹建莉

杨杰年纪比我小,但我们已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了。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共同热爱和不断探索,让我们一直彼此欣赏,互相激励。

她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时,就已明确自己要从事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及咨询工作。我曾经在心里暗暗为她捏了一把汗,她能胜任这样一份工作吗?

当然,她后来的工作表现很好地回答了我的疑问,她不但能胜任这项工作,而且游刃有余。每每读到她在工作中形成的细腻文字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她总能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中,挖掘出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教育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温暖、细腻的分析,给出恰到好处的对策。在她与家长的互动中,一切都显得那样轻车熟路。她对教育尺度的拿捏,简直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来形容杨杰工作的出色,“精准”这个词应该是最合适的。

在本书中,杨杰也特别强调了教育的准确性。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专业水准。这就仿佛打乒乓球,拿起拍子大部分人都可以打几下,但那都是业余的消遣,只有个别人能成为世界冠军,因为他们能精准地处理好每一拍球。在对教育问题的处理上,杨杰常常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读者们一定会好奇,她的“精准”来自哪里呢?我想,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天赋和悟性。所谓天赋,归根结底是一种喜欢。凡事只要喜欢,你就是做这件事的天才,杨杰是我见到的真正对教育充满热爱、执着和坚持的人。我甚至认为她是为教育而生的。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教育类的书籍,谈理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几乎谁都可以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最难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融入行动。可以说,正是“实践”这个硬标准,检验了谁只能“谈教育”,谁才真正可以“做教育”。

杨杰“做教育”的能力既表现在她的工作中,也体现在她所写下的这些文字中——那些让家长晕头转向的问题,她居然可以一目了然;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她的手中可以一步步解开!我想,这种天然而精准的直觉,是她今生最大的财富。她像一座桥梁,用自己的工作,联通了家长与孩子的心。她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唤醒童年的记忆,用孩子的心理解孩子。

她的确有做这项工作的天赋,但她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更因为她个人的努力。有一个理论叫作“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大致的意思是,任何人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天才”,都需要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所谓“精深练习”,是指目标清晰、方法适宜的专门练习。如果用这一理论来衡量,杨杰用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阅读、思考和实践的时间,远超一万小时。特别是教育咨询工作,这是磨炼教育精准程度的绝佳途径。当然,我们未必要严格执行“一万小时”这个具体的数字。我想,这个理论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所有的成就都自有它的原因,每一种才华和能力的背后,都隐藏着踏实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

在这本书里,杨杰通过非常具体的事例,为我们展示了教育孩子应有的思路和状态。

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很多教育“妙招”,相信这些妙招可以给家长们带来很多启发。但我想,“支招”并不是她写书的初衷。她呈现的“技巧”,说到底是教育精准度的具体表现。这背后,是她通过不断思考和学习所形成的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是她真正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深的关键,同时也是她在书中最迫切地想要传达的东西。

这几年,杨杰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和实践新型家庭教育模式,也影响了不少家长,相信她的书会影响更多的家长。一个在教育之路上有心、有力、不断坚持的人,注定会走得更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