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好莱坞往事的读后感大全

好莱坞往事的读后感大全

《好莱坞往事》是一本由[美]文森特•布廖西(Vincent Bugliosi) ; 科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5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莱坞往事》读后感(一):强推!值得!

很少有这种详细到案件每个环节、每个侦察人物、每场庭审细节都面面涉及、一一呈现的作品,被书封震撼到、被女孩们“执着痴迷”的崇拜追随震撼到、也被那时的美国震撼到。像曼森这样的“人物”到底是怎样吸引了如此多的信徒?检察官的艰难破案层层阻碍让人唏嘘,好在终归成为了过去,好在真善美还是占据高地~

《好莱坞往事》读后感(二):万恶之罪,未必严惩,法网恢恢,偏有疏漏

一个正常的社会居然可以容忍曼森家族做大,连小孩子都知道保护指纹而警察却不知,庞大的司法、社会资源的投入,十二名陪审员被隔离九个月,检察官艰难取证--结案陈词400多页可以脱稿,一位辩护律师甚至丢了性命,都没能让残忍的凶手被执行死刑!

第348页:他(辩方律师卡纳莱克)声称,由于“逮捕曼森的逮捕令是基于非法获得的伪证,因此逮捕曼森先生是违法行为。所以曼森先生本人作为物证必须被排除”。

--纳税人的金钱給法庭过家家用个精光,凶手名利双收,死者伸冤而不得。法官就像个糊涂的摆设,但他拥有隐藏的、不负责任的自由裁量权,一项显而易见的动议则须控方律师大肆翻查过往判例,公诉的整个过程充满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庭审看似追求程序正义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却是在浪费司法资源的同时对社会公众应享有资源的剥夺。

看完全文給我最大的感触正如量刑庭审中的控方意见,这都可以免除死刑那么还有什么样的罪行能判得了死刑呢?……

《好莱坞往事》读后感(三):“废死”是助纣为虐

“现在,辩护律师希望你们放这些被告一条生路。可是这些被告可曾放七名受害者一条生路? “现在,辩护律师希望你们给这些被告一个机会。可是这些被告可曾给七名受害者一丁点机会? “现在,辩护律师希望你们对这些被告心怀慈悲。可是这些被告面对七名受害者求生的哀求,可曾动过一丝悲慈之心?” 毋庸置疑,《好莱坞往事》一书最精彩的也是高潮环节是庭审部分。检察官布廖西的辩论十分精彩,以至于我几乎是一口气把如此厚的一本书的近三分之一的内容读完。 检察官布廖西在证据十分零散的情况下,通过耐心的盘问和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查阅,一步步地还原案件的真相,他始终保持着公共客观的态度,排除万难,给这七名受害者一个公正的交代。在读这一部分之前我也觉得这本书不过是一部详细的犯罪实录或报告,但直至庭审部分,我才发觉检察官布廖西的辩论艺术提高了整本书的艺术水准,而其关于“废死”的讨论更是提高了整本书的思想高度。且不说读者,就是被告人、本案最大的主谋曼森也不得不为布廖西所折服。 而就其审美角度来看,读者完全可以把这一部分当作“爽文”来看。 (总之,检察官布廖西,太有人格魅力了!!)

但是!但是!最后一章和后记真的太让人血压直升了!只有受害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除了受害者,所有人都迎来了美好的生活!(此处省略一万字的脏话)

《好莱坞往事》读后感(四):好莱坞往事

案情本身不复杂,几个坏人冲进一间豪宅,杀了房里的主人和来访的客人。因为案发现场位于洛杉矶富人区,死者中有著名的影星,凶犯又涉及到邪教组织,案件就变得扑朔迷离和万众瞩目。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件50多年前的凶案其实不难破。凶手只是普通男女,并不是职业杀手,手段虽然残忍,但经验明显不足,他们在现场留下了很多线索。如果运用现代侦破手段,应该很快就能破案。

作者是侦办曼森案件的检察官,他写的这个故事阴郁黑暗,侦破工作繁杂琐碎。推理过程也不出彩,但就是能吸引人一口气把它读完。其实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警察的工作有很大的疏漏。如果警察再认真仔细一点,案子本来很快就会破。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的阅读感受。没有故作悬念或者耸人听闻的语言,平实普通的文字却给人极其真实的冲击。

这几天看国产热剧《庆余年》。该剧演员阵容一流、画面精美,算得上是顶级制作,豆瓣评分不低。但看此剧,我有一种感觉,就象是玩电子游戏,剧中的人物都是为了游戏的主角而存在,所有的人都围着主角转。更离谱的是,主角自己也知道这种优越感,以至于对其他人都无所顾忌,无所畏惧,象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这种明显不真实的人物设定是国产剧与优秀美剧最大的差距。一个好的编剧会让你觉得,每个角色都是真实的,他们会为自己而活,哪怕是在古装奇幻剧里。而一个差劲的编剧会告诉你,这只是个故事,你不要当真。

杜鲁门卡波特写过一本非虚构名作《冷血》,题材也是一桩杀人血案。原来我很难想象这样题材的书会是畅销书。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让人喜欢的正面人物,有的只是扭曲与阴暗。大家想从书中看到什么呢?想要什么收获呢?后来我有点明白了,有的时候,我们还是想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另一面。

《好莱坞往事》读后感(五):一个个“被消失”的生命,再现了一个迷惘年代的背影

1969年8月9日,本是很平常的一天,但因为几个年轻人的残忍暴行,让美国民众时隔多年仍对这一天心有余悸、刻骨铭心。这一天,美艳异常的好莱坞明星莎朗·塔特邀请4位朋友到自己的豪宅中共度周末,结果当晚这座住宅的主人和前来聚会的朋友无一幸免、全被杀死,一同死去的还有莎朗·塔特腹中已经有了8个月胎龄的胎儿。

这起惨案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凶手是一群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T们被虚无缥缈、匪夷所思的“信仰”洗脑,思想偏激、行事乖张、手法残忍,唱着披头士的歌,干着被法律不被允许的事,几乎能够诱发堕落的事情一样不落。这个群体被称之为“曼森家族”,T们视生命如草芥,充当了一桩桩惨案的凶手查理·曼森是T们的“导师”,也是所有惨案的幕后主使。

《好莱坞往事》就是以破解莎朗·塔特惨案为主线,讲述如何将所有参与犯罪的年轻人绳之以法的故事。这是一部以真实案件为素材创作的侦破小说,文中的血案是真的,所有参与犯罪的人也是现实存在的,除此之外,当时美国青年的文化生活、精神追求,州与州之间在刑事侦查等政治事务中的互相掣肘,上个世纪美国警方在破案过程中的种种不专业,也在作品中被一并展现。

其实,在这部书开始不久,大多犯罪嫌疑人都已经被以种种理由羁押在监,本书叙述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法律将犯罪分子进行客观公正的审判。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其实是一部关于检察官如何准备起诉的书。举证过程之漫长、之艰辛,与查理·曼森的斗争之艰巨,不亲身经历过时无法想象的。本书作者文森特·布廖西是该案的检察官,他在证据不足、案情扑朔迷离的情况下,与警方一道最终将犯罪嫌疑人送上了正义的法庭。

而在真实回顾侦查、起诉、审判的同时,作者也在思考整个事件发生的根源。作者在文中指出:“这些都是年轻人,天真渴望信念,更关键的是渴望一种归属感。”因为渴望归属感,所以“任何自称大师的人都能吸引一大批追随者”。

从小就是监狱常客的曼森很快便意识到了这点,“他误打误撞闯入了地下文化,就连他坐过牢一事也让他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光环。再加上他糅合自己拉皮条、蹲监狱的经验和宣扬科学教所掌握的说辞形成的形而上哲学观,他身边开始出现了追随者,最初几乎都是女孩,后来也有年轻男孩加入。”这些年轻人的加入最终塑造了一个迷失青年人的群体一一曼森家族。

所以,曼森家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有血缘关系的大家族,而是一群年轻人的集合体。T们听信了曼森的歪理邪说,将查理·曼森奉为“上帝”,对其坚信不疑、言听计从、绝对服从。而这些血案的制造者,就是出自曼森之手,虽然有的案件他并没有参加,但毫无疑问,T们都是听从曼森的命令才去执行杀人计划的。这些无脑的年轻人是曼森手下的“行尸走肉”,曼森主宰着T们的灵魂,也控制着T们的身体。

一群追求自由的人,在对自由的向往中失去了自由;一群渴望信仰的人,在对信仰的执着中迷失了信仰。曼森案发生之前,一般美国人对披头士并不在意,偶尔有些过激行为,也没有认真对待;曼森事件之后,美国民众对披头士产生了恐惧感,各大城市都发生了反披头士浪潮,不出一年事件,曾经红极一时的披头士运动就在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

阅读本书,并不在于了解一个凶杀案的侦破、起诉有多精彩,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案件了解一个时代,了解一个时代的青年,他们是如何在自由的氛围中失去自由的,臭名昭著的曼森又是如何赢得年轻人的拥护,他的一生虽然几乎都在监狱中度过,但他的影响之大非常人所能想象,甚至有人专门为他开设网站。阅读这部《好莱坞往事》,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