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侦探往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侦探往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侦探往事》是一本由时晨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侦探往事》读后感(一):本作是一篇不错的同人小说

国内的同人作品很少,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我觉得大家没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没看过,除了霍桑、鲁平,其他的人不知道啊。第二是觉得跟黄金时代的作家比,咱们的侦探小说水平低,就别露怯了。

看过时晨的水浒猎人,觉得作者在同人作品上是有发挥的。本作两篇故事,第一篇引出几个民国时代的大侦探,顺便给自己打了个广告。我很好奇啊,作者是不是游学过英法美啊,哈哈。最后部分给我种感觉,阿弃铁定没死,而且还变异了,说不定真长生不老,当个民国队长什么的。

第二篇是密室案,就像柯南、灰原和有希子跟着目暮警官破案,最后发现凶手是小五郎一样。作者故布疑阵,在破案过程中,还让胡闲跟洋婆子光着屁股学了回外语。

总之,感觉“博派”这边,很多侦探都是幌子,是为霍桑做铺垫的。“狂派”这边,阿弃是为鲁平做引子的。二者会不会在第二部里面“卷”一下呢?

《侦探往事》读后感(二):民国侦探风现代本格推理小说

此书的评论已经在“第86回:民国時代の名探偵が集結!『偵探往時』”写好了(日文)。

曾经看过《 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时,已经察觉到民国侦探风推理小说的马上出现,但没想到这么快。

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当时的历史人物都是以实名出现,但是虚构的侦探都是以假名出现,这是版权的问题?

第二部是古典本格形式的推理小说,民国时期的中国人以及英国人好像都看过数多本格推理小说,他们按照本格推理的规则进行搜查接受调查,这明显是作者故意描写的,侦探和其他人物都拥有近现代推理知识,因此,故事进行得很顺利。

《侦探往事》读后感(三):《侦探往年》,作者的侦探情怀

10月14日收到,两天看完,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马戏团、连环谋杀、有意思的动机,还有旧上海元素,使代入感极强。

看得出,时辰在写作时翻阅了大量资料,词语使用比较考究,其他故事情节就不赘述,免得有剧透的嫌疑。

比较难得的是,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时辰采用的写作笔法和技法也偏民国风,喜欢的会比较喜欢,不喜欢的自然也会有,这就好比有些地方菜,本地人趋之若鹜,外地人不解滋味一样。作者时辰出版过多部作品,不算是新人,所以写作相对放松,比如在书中顺便给孤岛做了个广告,还说老板叫时宜,调侃了一下华斯比,如此种种,莞尔一笑。

最有意思的,程小青、霍森.....这些名字应该是国内推理老饕才熟知的名字吧,所以评者越看越觉得这是向国内推理前辈致敬的一本书。直到最后看完,又翻看扉页,上面确实写着“献给中国侦探小说的先驱们”,感叹一句,现在能有这点情怀的,已经不多了。

我也注意到,这本小说封底被牧神文化冠名了“谜托邦01”,感觉牧神单独开辟了一条品牌线,有点向新星午夜文库的路子上走,如果的确有大量优秀的稿件,这到是个法子,毕竟牧神以悬疑推理之列见长。

《侦探往事》读后感(四):虽说是推理合战,但是每一重(包括真解答)质量都不高

书本身三星,为作者坚持本格和对民国推理的热爱加一星。小说分上下两部,实际上是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割裂感很严重。首先是风格问题,第一部是社会派+冒险悬疑小说的大杂烩,第二部则是古典本格,那么为了承上启下,就需要唐先生这个关键人物作为串绳。第一个问题就是唐先生杀为什么非要杀了步维贤呢?我能理解的只有出于报复,因为那时候即使唐先生不知道步维贤已经全招了,通过赵慕英等人的覆灭也应该明白自己暴露了,不及时逃走反而一定要杀步维贤更像是意气用事,跟之前那个运筹帷幄的唐先生形象不是很符合。顺便说一句去巡捕房送信的应该是阿弃无疑,唐先生本人没有必要安排这个局让赵慕英送死;那么也就是说阿弃的这个行动是唐先生不知道的,即使他能猜到,偷偷换个航线就行了,为了么非要玩个掉包的把戏呢,没看出来他有做掉赵慕英的动机啊。

第二个割裂的问题,是第二部为了营造古典本格的氛围,故意设定步维贤身边的人个个都有杀他的动机,而这一点第一部分完全没有提到。好歹步维贤的弟弟刚刚在第一部里面死了,虽然有“畸人马戏团”这个明确的怀疑对象,但是这种有杀错人之嫌的案件,怎么也得调查一下步维贤的身边人吧,他的妻子、侄子第二部才跳出来很突兀。当然我能理解这是为了增加嫌疑人数量,好在后面展开推理合战。关键是虽然作者为推理合战营造了合适的机宜以及紧迫感,每重推理的质量太差了。我有几个想法:1. 墙上没有血,所以明显墙里的子弹有问题,这是前两位侦探的推理的致命伤;2. 管家偷画的时机,从这里看管家明显是说的真话,霍森狡辩说那是步维贤睡着了太离谱了,怎么早不偷偏偏选在满屋子警察的今天。已知管家说的是真话,那么案发时间就要提前,这是很常见的伪造不在场证明的方法,枪响时犯人有不在场证明,反之拿不出不在场证明的肯定不是犯人,由此可以排除步维贤家里绝大多数人;3. 真解答里面关于凶器的问题,我觉得太假了,需要伪造的是子弹贯穿伤,子弹穿透了衣服和整个人(毕竟墙上都有弹孔了,大家包括法医不会不看一眼步的后背吧),像文中说的用刀刺中心脏是不够的,必须是一把极细又很长的刀,这样的刀真的有贯穿一个大活人的硬度吗,需要冰冻不??而且子弹可以远距离杀人,刀杀人却必须是近距离的,步维贤有挣扎和抵抗的痕迹吗?霍森自己的枪会这么巧和叶的口径差不多吗?如果说前三重解答建立在臆测之上,第四重以及真解答在我看来质量也不高,这就造成了一种为反转而反转的感觉。

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比较一般,叶智雄非常不讨喜,不知道是笔力不足还是有意为之;霍森的形象算是最好的。当然了,作者对那时候上海的描写还是很不错的,让人庆幸我们生活在如今的中国,再也不必仰洋人的鼻息。

《侦探往事》读后感(五):《侦探往事》中的情怀

拿到书打开扉页,就被“献给中国侦探小说的先驱们”这句话触动了,直到读完书,才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这更像是一种对推理的情怀,是时晨老师将两种不同风格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时晨老师的书之前也陆陆续续看过好几本,《黑耀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里面的逻辑循环套算是国推里少有的让人记忆犹新的逻辑流,这次听说写了国民风格的《侦探往事》,就觉得非常期待。因为在那个时期,各种条件限制,其实是最适合写古典本格推理,再加上虽然没有看完『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丛书系列,但也算是对一些民国侦探略有所闻。比如说胡闲,还有李飞霍桑等,听说这次都有出现在这本小说中,期待值可谓全部拉满。

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犯罪之都”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滩,以引人入胜的多起“自杀案”为由头,引出整个故事,抽丝剥茧,顺藤摸瓜,找出这些案件之间的关联和最后的谜底,同时还穿插着各种旧上海元素,代入感极强。看得出,时晨老师在写作时翻阅了大量资料,词语使用比较考究,虽然整体案件难度相对而言是比较轻松易懂的,但是细腻文笔的和明快的节奏都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很多人可能认为第一部分更多是为了交代剧情,解释人物关系和背景,我个人觉得故事也是很精彩的,悬念的铺设比较巧妙。

第二部分“洋房血案”则瞬间换了一个“暴风雪山庄模式”,快速的几页纸交代了背景和故事,就此展开整个谜面,同时因为多个民国大侦探家一起参与了此案的调查,“多重解答”的好戏顺理成章上演,和很多伪解答不一样的地方,是这里的几层解答,都是通过给出新的线索推翻前一个解答,有点涉及到后期奎因问题,最后给出的真解答是合情合理不过基本上是读者没有办法完全获取到信息从而提前推出结论。但是,虽然没能做读者挑战,整体这个故事的逻辑线也是很优秀的,个人觉得某个切入点很有意思,同时并不枯燥的文风就很容易让大众读者接受并喜欢这样的“逻辑流”。

整本书虽然因为篇幅限制以及两种风格融合的原因,在人物行为塑造上略欠火候,但这未尝不是一次好的尝试,这才是“华文推理新大陆 推理迷的乌托邦”的谜托邦系列第一部,所以希望后面的几部能够继续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