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绪请开门读后感1000字

情绪请开门读后感1000字

《情绪请开门》是一本由张维扬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绪请开门》读后感(一):情绪不好,发泄就可以了吗?

情绪一下子爆发藏不住,发泄又会丢人,怎么办?说实话我们在爆怒的情况下是真的很难去保持冷静理智的,发泄完之后事情变得更糟糕。怒气伤身,语不择言伤人。无论哪种结果都不好。而张维扬写《情绪,请打开门》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方法并从中获益。获益的都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情绪请开门》读后感(二):看清情结所在才能打开这扇门

这几天慢慢地重读了《情绪,请开门》后发现,原来管理情绪就像做菜。 要想亲自掌勺作出一道独具风味的菜,就要先对所选的食材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它的产地、品种、品质及食用效果等。 如果对食材不了解,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锅炖,或是通通采用一样的烹饪方式,烹饪时间,那肯定是不行的。 而情绪管理也一样,要想把它管理好,那得先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找到相对应的处理方法。 这又像门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想把锁打开,就要找到对应的钥匙。如果不是配套的钥匙,手里有再多都没用。 常见的六大类情绪:焦虑、抑郁、悲伤、愤怒、恐惧和喜悦,各有各的特点及功能,也各有各的处理方式。 凡事无绝对,存在即合理。 所以各类情绪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就看我们怎么样去看待与利用。 情绪充满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就如阳光普照大地。 认识情绪,了解情绪,善用情绪,可以为自己打造不一样的光彩。

《情绪请开门》读后感(三):在情绪中自救

是心理咨询老师推荐的书,在与情绪抗争的自救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前三章是一些基本原理,看起来枯燥,主要功能是循序渐进,将我带入它的逻辑内。它告诉我,情绪本身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只是我们个人看待事物的感受,但并不影响这件事情本身,也可以通过控制的方式使它不影响我们的行为,或者让我们的行为向好发展。

第四章是一些对照解决,在对应情绪发生时应急的作用很不错,当时看见书中的一字一句都是我的人生剧情,是种很奇妙的共鸣。它告诉我,我不是这种情况下唯一出现这些情绪的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着,似乎愤怒、悲哀和无力感导致的自责就消退了一些。

无论如何,情绪的怪圈是只有自己抗争的斗兽场。自救的过程是击退、是和解、是寻觅,需要书籍或医生的引路,更需要我们自己的信心、努力。希望新的一年,不再囿于情绪的困局,成为更好的自己!

《情绪请开门》读后感(四):语言是表达情绪的终极形态

一日在办公室听到一位同事对她家孩子的通话,孩子不高兴,同事便慢慢了解、确认小孩是不想上家教课,以及了解、确认背后的原因。原因我忘记了,但那循循善诱、帮助孩子发现并表达背后原因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书的第十四、十五节语言表达章节便道出了背后的原理。

当一件事还不能语言化时,我们就只能去感受。因此发展出许多艺术化的表达形式,如画画、陶艺、哼唱,甚至跑步,都是把感受具象化地表达处来,这也是在为语言化表达做准备。

# 如何用语言驾驭情绪 1 表达身体的感受。将情绪在身体上的投影或反应表达出来,尽量精准,也可以用意象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具象化。例如“小鹿乱撞”、“有一块石头压在心口、灰色的、拳头一般的大小”。 2 表达感受。将感受意象化,与各种各样的事情联系起来,并尝试表达情绪的强度,可以通过比较过往经历精确定位,了解自己。如第一次听现场live让我感到很震撼、兴奋,但没有第一次见到冰川、高原时那么兴奋。 3 表达脑海中的念头。如我气的想打他,察觉念头或表达念头使信息和能量流动起来,我们就不用将其付诸实施,避免被念头控制身体和行为而冲动犯错。注意评判念头可能会放大情绪,增加额外负担,因为这种处理是对情绪表达的扭曲。我们应当不加处理、不加评判地把念头表达出来。

回到同事和孩子的对话上,小孩认同同事引导的言语,把自己的当时的情绪作上标记,并且顺着这个理解表达自己,他的感受便再这个过程中被语言处理、重构了。 如果只是一味地说“不应该”、“别害怕”,这否定的词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感受的否认和拒绝,那么接受者就学会了否认和压抑、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会影响我们将来处理情绪的方式,例如我有时候会想说自己不舒服,以逃避不想做的事,而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 与否定相反,体会一下你现在的感受,想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然后再做决定。

用语言修筑一条让能量流动的管道,语言是表达情绪的终极形态。只有用语言表达,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情绪请开门》读后感(五):真正的爱,是放手,是看见,懂得“情绪”背后的需求

一个大概5岁的孩子,一只小手指着妈妈,一边跺脚发脾气,看着妈妈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孩子更加生气地走近妈妈,动起了小手,气愤地说:“妈妈,我打你”。妈妈蹲下身子,眼睛平视着孩子,把孩子拥抱在怀里,孩子接下来的行为让我很吃惊。

妈妈把孩子拥抱在怀里的时候,只说了句:“对不起,妈妈错了,你想靠自己的努力打开它,我没有理解你的意思,你有情绪就发出来吧,妈妈爱你”结果孩子却抱紧了妈妈的脖子,委屈的泪水一下子流了出来。

这是我在餐厅看到的一幕:妈妈给孩子买了一瓶饮料,孩子想学着自己打开,尝试了很多下,孩子因打不开而生气,妈妈在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时主动打开了瓶盖,孩子更加生气,于是动手打了妈妈。

餐厅里的人很多,孩子的行为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从始至终,这位母亲没有说一句大道理,只是安静地看着孩子,然后抱抱他。

这位智慧的母亲,突然让我领悟到张维扬的《情绪,请开门》中关于“发泄”的描述,书中提到:

发泄虽然是情绪能量的流动,却是基于本能的流动。人们在这种情绪能量释放的过程中是失控的,发泄完了人们才能回到理智。

5岁的孩子因为自己打不开瓶盖生气,其实他是在生自己的气,起初妈妈并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只关注到“开瓶盖”的这件事上,妈妈以为帮助孩子打开,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结果却让孩子的情绪流动了起来,由生气到气愤,当看到妈妈无动于衷的时候,孩子突然愤怒,开始用“打妈妈”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出来。

母亲突然意识到了问题,开始蹲下身体,和孩子保持平视,把孩子拥抱在怀里,并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他的。因为母亲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孩子一下子委屈地哭了出来,抱紧了母亲。

张维扬提到:情绪不只是情绪,我们要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情绪需要被看见,需要合理地表达出来。当情绪自然流动起来的时候,生命便拓展了它的广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