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亚当·斯密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亚当·斯密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亚当·斯密传》是一本由[英] 杰西·诺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3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当·斯密传》读后感(一):把斯密拉下神坛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斯密的名声不可谓不响亮。自从他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相继问世以来,经济学由细流汇成江河,浩浩荡荡,日益壮大。在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的努力之下,斯密逐渐被推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摆脱了血肉之躯而成为一名具有无穷威力的神。在经济学的各项分支里,人们总是试图从斯密的理论中找出他们所需要的一部分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仿佛跟斯密挂上了关系就是得到了神谕,一切的推理都将变得有理有据,从而获得主流经济学界的肯定。但有趣的是,经济学的发展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方向,而这两个方向的追随者都声称得到了斯密理论的支持。于是可以看到,在某些方面,斯密的思想变得模糊,甚至是“斯密在反对斯密”。 这个时候这本书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既然对于斯密的真实想法众说纷纭,那不妨把时钟的指针拨回十八世纪,让我们把斯密从神坛拉下来一会儿,还原成当初那个伟大但不神圣的人,站在斯密的角度去尝试理解他最初构建的那个经济学理论世界。 这本书分三个部分:生平、思想、影响。斯密的生平资料里充满了大量的人名地名,要真正理清人物关系和他的生活经历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但是了解了一个人生活的环境之后再去理解他的思想,把思想结合人物生平无疑是认清一个人很好的做法。我们习惯于造神,历史上的伟人先哲都被后来的人推上神坛,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而在此过程中他们原来真实的样貌已经被模糊掉了。因为有时候他们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借由伟人的名字安放自己的一系列想象,把我们的幻想具体化,满足我们的精神追求。就像文学家把李白塑造成浪漫主义的旗帜,政治家把拿破仑打造为英雄主义的光辉,斯密也成了经济学家的某种信仰。因此他们笔下的斯密未必是斯密本人,而是他们所追求的某种意向。但我想斯密本人未必想把自己的名字贡献出来,让大家扭曲自己的真实想法。应该意识到,总会有人想要探求真相,想要切实了解斯密是一个怎样的人,以便于不受别人加工成果的影响,从真实的斯密的思想中汲取养分。 平时我不太喜欢读人物传记,毕竟一个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这本书对于了解斯密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正如我前面所说,它将带领我们探寻真正的斯密理论。在读之前我读过了经济学原理和国富论,对于理解书中的语言也很有用处。 其实人类的图书莫过于两类:一种帮人用理性思维思考世界,比如各种教科书;一种提升人的感性认知,例如诗歌小说。我们从各种各样的书中都能获得力量,也就是开卷有益。

《亚当·斯密传》读后感(二):《亚当斯密传》

生平:亚当斯密被称为经济学之父,提出了“市场是看不见的手”的比喻,但他的生平和资料非常少,他也成为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符号,导致他的理论被后世不实地引用。在去世前把他不满意的手稿都被他烧了。斯密在苏格兰长大,在格拉斯哥念大学,后来拿奖学金去牛津进修,斯密是一个自学者,以学识的广度和深度闻名,他在牛津没怎么上课,却自学了各国文学和翻译,也读了很多历史书和哲学书,后来回到格拉斯哥大学做教授,再之后做过不同的工作,比如陪贵族游历欧洲,在海关工作等,与此同时撰写了两本非常重要的著作

在个人生活方面斯密却非常贫瘠,他终生未婚,和妈生活在一起,也没有关于他的浪漫故事流传下来。他的表述非常冷静,把快乐解释为有用,并且脱离个人色彩

理论:他欣赏牛顿的严谨体系,写了《修辞学讲义》、《法理学讲义》、《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其中的讲义写于大学教授的课程上。

《道德情操论》想解决的是一个心理学问题:道德情感从何而来?人类经历了什么样的个体和社会过程才产生道德意识?探讨人性是否存在本质还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亚当斯密认为人性的基本原则是同情(compassion)—感受他人情感的共情(现代理论下的镜像神经元),由此组织社会,因此人类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并且对孤立的人类特质(比如善恶)做价值判断是没有意义的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的组织和市场,不过在《国富论》中没有出现过资本主义这个词,因为毕竟是18世纪,工业革命还在进行中,不过在资本主义开始野蛮生长的过程中,斯密就有了很多的洞见,比如批评政府的一些措施和干预伤害了“财富增长的途径”,包括:战争、税收、垄断、特许公司、补贴等人们熟悉的内容;他同情工人,因为把握了资本的总是少数人,他们能很快达成利益共识,牺牲工人的利益;反对裙带资本主义和垄断,赞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赞同政府的管控。

他的思想也被后世很多人所误解,尤其是被很多自由主义者,比如尽管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比喻,但他并不同意完全的放任自由并认同政府的管控

斯密描绘的图景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发地逐步形成的,它们不是任何个人思想、集体思想或初始的基础法案的产物,而是作为无休止重复的社会互动的意外结果演变而来的。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动态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理论,它启发了后来许多现代研究者的工作

《亚当·斯密传》读后感(三):不一样的视觉 不一样的亚当·斯密

杰西·诺曼是英国国会议员,是一位具有政治经济实践经历和学术训练背景的政治家。杰西·诺曼所著的《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不同于普通经济学作家的著作,其超越了一般性的学术讨论,基于对亚当·斯密生平细节和思想脉络的剖解与发掘,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讨论了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

一、亚当·斯密及其思想起源

亚当·斯密因《国富论》而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牛津学院毕业后,在格拉斯哥大学执教,期间他的伦理学讲义经修订在1759年以《道德情操论》为名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1767年开始写作《国富论》,9年后《国富论》出版。1787年他出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逝世于苏格兰爱丁堡。

《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围绕现代对亚当·斯密的信仰、偏见与重重迷思,从18世纪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着笔,追溯了斯密思想的源头和思想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如作者所述,斯密并非一个教条式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也远非一名经济学家这么简单,除了《国富论》,他的《道德情操论》《法理学讲义》以及其他与修辞学、文学相关的论述也值得深入研究,他是现代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理论的奠基人,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进化理论的开创者。

二、亚当·斯密及其经济学理论的价值

《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通过对斯密时代的回溯,反观了当代市场、掠夺性资本和周期性金融危机背后的症结,重申了斯密提出的基本原则,其关于改革市场体系的论述,以及他在解决社会不平等、剥削和人类尊严方面做出的尝试,希望引导迷失方向的人们破除迷思、重读经典、回到正轨。

在经济政策方面,亚当·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他期望在自律的个人自由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因而倡导一种“自然的、简单明了的自由体系”。在其中,政府只需维持和平,建立和维持一个严密的执法体制,以及提供教育和其他最低限度的公共事业;政府无需干预一般的经济事务,可以放心地让每一个人有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行动的自由,他自然地会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也就是说,自由的社会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中说到:“在亚当·斯密手中,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某种完整的地步,它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完备的轮廓。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足以见得,亚当·斯密在古典经济学及经济学体系之中的重要位置。

《亚当·斯密传》读后感(四):非模式的亚当斯密

读名人传记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感受传说走下神坛,找到对方与普通大众的相似与不同来鼓励和激励自我,从中学习受益;另一方面是更加客观的跟着对方体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周遭环境,以一种共同成长的方式了解其思想脉络的起因,走向和成果。

中信出版社新出的《亚当斯密传》,在这两点上的体验感都是不错的。整本书分为三个框架——生平、思想和影响;在每一个部分下,这三个内容又是互相穿插的存在。比如在斯密生活时代的苏格兰,正处于和英格兰以及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国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背景之中。书中除了以时间为轴对斯密求学、工作、伴旅和著书进行了非常详细地描述,同步地对斯密的朋友以及当时主流的思想浪潮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更是把特定的历史事件对斯密观点形成的刺激加以结合。例如,苏和英的联盟,使苏格兰从贫穷变得富有,但是紧接着引发的艾尔银行危机却成为了《国富论》讨论货币与资本最典型的负面案例。斯密之所以能如此敏锐地进行分析,是他真实地参与了这场危机的善后,而该公司的大投资人之一巴克卢公爵,就是斯密出国游历的资助人和同伴。

名声大噪的人往往都对自己羽毛有一些执拗和对世人评判的敏感。斯密终身未娶,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经常要重写稿件很多次,因为想让自己的作品“以最完美的状态留下来”。接受不了自己未完成的作品被出版,所以在临终前,坚持要求遗嘱执行人将他的讲座资料和其他未完成的作品都销毁。这些在外人看来“天才式”的行为方式并不能代表斯密的全部,事实上,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教学管理的工作,也曾担任海关关长,负责征收税款和防止走私等世俗事务工作。

亚当斯密这个从初中就重复在历史课本中的名字,往往都是以经济学之父的身份出现和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紧紧地绑定在一起;任何强调市场调节作用的政策、讲话和文献都不分国籍不分个体地去引述斯密,从而强调当下决定和判断的正确性。“但是其实在斯密的全部著作中,仅有三次提到了这句话。而在大家最熟悉的《国富论》中只出现了一次,甚至没有具体的阐述。”这本书最棒的一点是能够非常客观地将斯密剥离于大众的刻板印象,不光是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斯密在经济领域的各种思想,不拘泥于最广泛传播地一隅,还用了比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斯密在历史学,修辞学、哲学甚至神学领域的看法,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例如书中介绍了《修辞学讲义》和《道德情操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即人们是如何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更新自己的道德判断的。而这个机制也很好的体现在了进化论中的“遗传变异”。这种多方位的介绍,使读者感受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亚当斯密,是除了教材寥寥几句地介绍之外的一个立体化的形象。

斯密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即使在今天,他也是现代经济学的捍卫者。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面对一些“市场失灵”的冲击,对斯密观点的解释是需要加以结合历史和市场条件更加全面的理解的,而不是一个规范化、模式化的概念。斯密在所有的著述中都强调了动态的重要,以及预测的局限性。对这一点的讨论可能是比把斯密等同于市场偶像化更重要的存在。

《亚当·斯密传》读后感(五):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价值体系!

经济学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将来,如果说有一个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亚当·斯密。尤其是近现代来说,经济学的领域更加宽广,基本上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范围波及全人类。亚当·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很宽泛的说在于他带给世人的诸多理论、思维、哲学思考。他并非只活跃在经济领域,在哲学、人文、文学等领域也涉猎颇多,但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在经济学的成就。

当今的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无论做什么研究或者思路,不喊一嗓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或者思想,貌似都不好意思在这个圈子里混。但说实话,很多人对亚当·斯密不甚了解,这是一个非常奇怪但又普遍的现象,充满哲理。

由英国国会议员、著名学者杰西·诺曼着眼于现代严谨的立场编著的传记类文学《亚当·斯密传》非常细致且精确的阐述了亚当·斯密的一生以及他的思想理论,亚当·斯密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他和牛顿一样是个遗腹子,在两岁时还差点被一个印第安女人拐走,这简直就是人生的奇迹。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成就非凡,被称为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亚当·斯密从来没有把政治学和经济学分割开来,也反对将经济活动从政治、心理学和社会学、伦理学中分割出来。在他看来,没有纯粹的政治政府,也没有纯粹的经济市场,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存在,相互干预,相互影响。

亚当·斯密先后进入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求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在随后的几年中,他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和观点。在他的人生中,大卫·休谟的存在无法忽视,他们是挚友也是辩论的对手,碰巧的是这两个人终身都未结婚,彼此讨论了几十年,算得上息息相关两个人。

亚当·斯密的兴趣非常广泛,从修辞学到道德心理学,再到法学和政治经济学,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是斯密非常活跃的年代。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1776年,人类经济学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国富论》完成并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而在之后的岁月中,这部著作的内容一直对经济学的实践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需要特别指出一点:亚当·斯密从未提到过资本主义,他探讨更多的是商业社会,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而资本主义的说法,直到19世纪下半叶,即《国富论》出版约80年后才出现。

亚当·斯密的主要理论包括:分工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赋税理论等。他取得的这些理论,至今仍是经济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成就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价值体系!

亚当·斯密的一生都与母亲一块居住,终身未娶。1784年5月23日亚当·斯密之母去世,这年斯密已经61岁,在母亲去世6年后斯密也离开了人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