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精选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精选

《婚礼的成员》是一本由[美] 卡森·麦卡勒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元,页数: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一):那个四处游荡的夏天

因为读过了《心是孤独的猎手》,脑海中弗兰琪的形象和米克的形象重叠了起来,甚至二个人都是领着个小男孩四处游荡。

虽然已经过了少年时候很久,但是那时闷热的夏日,心里炽热的梦想和现实无法逃脱的桎梏交织,狂热而迷茫的感觉直到现在都纠缠着。所以弗琪那种渴望脱离现实,想去远方的心情,甚至见到去过远方的人都格外喜欢的心情太能理解了。只是她的青春还可以四处游荡,做些出格的事情,而我们那个时候,只有学习读书,被局限的太深。像弗兰琪羡慕能去远方的人一样,我是如此的羡慕她能有这个“沉闷而疯狂”的夏天。

年青时真好,即使是对现实的不满,无聊,疯狂也充满了诗意,可以拿来大书特书。等到了中年,生活上了轨道,每天为了生活奔波,哪有时间闲逛,哪有时间胡思乱想,更不可能突发奇想,想要远走高飞,被生活的责任抓的牢牢的,无处逃脱。所以,年少时的种种,真是大大的幸福呢!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二):孤独永远环绕着我们,无法逃离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世界没有几个人能懂,但是在我们成长以后,我们会发现我们也不能懂当时的自己。那时候的年轻让我们永远都觉得孤独,那些孤独围绕着我们,我们也会想要逃离,哪怕只是逃离当下这个地方就很好了。

弗兰琪作为一名12岁的少女,她就很想要逃离,而对于她来说,逃离的最快速的途径就是参加哥哥的婚礼。在她的眼中,参加哥哥的婚礼意味着可以离开这个充满压力的地方,然后自己可以和他们一同度蜜月,从此远走高飞。弗兰琪甚至没有过多去想象新娘的面孔,她在想象的更多的是在另一片体地生活的场景。

在那个热烈的夏天,她肚子在门口晃荡,就像没有脚的鸟无法停靠下来。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感觉周围没有属于我的容身之处,只有远方在不停地召唤着我。可是我面对的生活只能存在于我的周围,我一直都徘徊在通向未来的入口,却找不到推开门的方法。我能够尝试的方法,只有自己消化自己的孤独,我并没有过多可以想象的远方,除了考去更远的地方。

可是弗兰琪从得知了哥哥即将到来的婚礼开始,在她的想象中,婚礼就成为了帮她推开大门的手段。即便每一个当下都度日如年,但是她仍旧想要打破束缚自己的规则,她想要去往另一个远方。可是直到最后,她也没有如愿,她还是留在了这里,也没能存于那场婚礼,即便她曾经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婚礼的一员。

那个属于十二岁夏天的梦想,就那样支离破碎,然后风干在那个夏天。就如同我们年少时候对自己抱有过的幻想,最后往往都会无疾而终,但是我们还是会沉浸在那些想象之中。可能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过大,只有想象能够给我们一丝慰藉,给我们幻想的未来的同时,也给我们奔向未来的勇气。

也许我们就是这样,永远无法成为别人生活中的一员,我们只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新的希望。即便孤独充满着我,我也要努力冲出迷雾,即便不能逃离,我也能找到与孤独共处的方式。而我的生命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夏天,我总会长大,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不再寄希望于别人的生活能够解救我。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三):从“自己造梦”到“梦的破碎”,她的孤独由来已久。

《婚礼的成员》被认为是麦卡勒斯最成熟的作品,上世纪59年代由她本人改编而成的戏剧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501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故事中的12岁少女弗兰琪是个很像麦卡勒斯的顽皮姑娘。她的身高很高,行为颇似男孩,也因此被排挤出了同龄人的圈子。

弗兰琪的父亲经常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女儿在成长期间的心思和情绪,她只能整日和女仆贝拉妮斯还有六岁的堂弟约翰·亨利一起玩。她总是感觉自己是个孤独的人,不属于任何组织,也不是任何成员。

但当哥哥简维斯和他的新娘简妮丝将在覆满冰雪的教堂结婚的消息传进她的耳朵,她感觉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拥有了寄托。那些从前困扰着她的问题,如今已不再让她觉得痛苦。因为“她终于知道她是谁,清楚她要去哪里。她爱她哥哥和新娘,她是婚礼的成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每天都洋溢在对远方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喜悦之中。她想象自己是这未来小家的一份子,她觉得自己很快就可以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她给自己改名简茉莉,换掉不合身的衣服,甚至对父亲也充满了柔情。

但随着婚礼的进行,弗兰琪发现她根本融入不了这成人的世界。婚礼就像是她为自己造的一场梦,而实际发生的一切,她都无力操控。婚礼过后,她只能继续回到这无聊乏味的生活当中,哪怕拼尽全力只身逃离,也还是会被抓回。因为这世界于12岁的她是那么遥远,她确也无处可逃。

麦卡勒斯笔下的人物大都缺乏一种长时间的亲密关系。她们几乎没有可以放心依靠的人;没有可以悉心聆听她们诉求的人;也没有可以安抚她们心灵,给予她们必要认同的人。

她们的孤独源于对自身身份的不确定,源于贫乏的语词导致的沟通的失效;更源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松散与疏离。正如书中写道:“我看见一棵绿树。对我来说,树是绿的。而你也可以说那棵树是绿的。那样我们的看法就一致。但你看作的绿和我看作的绿是不是同样一种呢?或者说,我们俩都把一种颜色叫黑。但你怎么知道你的黑和我的黑是同样一种黑?”“大家既松散疏远彼此不相关,同时又给困住。又困住又松散。所有这些人,你不知道是什么把他们连在一起。其中肯定有某种道理和联系的。可不知为什么我却说不出来。我也不知道。”

正如我至今仍然不明白为什么麦卡勒斯可以把孤独写得这么出彩,写得这么深入我心。但这一行行文字就像是联结一座座孤岛的桥梁,哪怕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但它让我知道,当我感到孤独的时候,在这世上觉得孤独的从来不止我一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