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路上》读后感摘抄

《在路上》读后感摘抄

《在路上》是一本由[加] 罗伯特·摩尔(Robert Moor)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9-1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路上》读后感(一):由脚下的路所延伸出去的世界

小时候看《少年包青天》,里面有一个故事是一对兄弟在一个寺庙旁边的“迷雾森林”迷路,他们在森林里多番折腾最终发现回到原点,迫不得已哥哥砍下了弟弟的手来吃,最后才终于等到有人来解救。而他们到来之前森林里就有多具白骨,有太多不小心闯入其中的人迷失其中沦为孤魂野鬼。我对这个故事一直很印象深刻,因为迷路实在是诱发恐惧的一个黑洞。

在这本书里作者也分享了自己曾经在一个加拿大森林里迷路的经历,他们进入森林之前有人提示要准备好相关物品谨防迷路,但那个森林的面积听起来并不大,摩尔觉得就算迷失一直走直线也可以走出去。后来他们走了一个下午,却沮丧地发现只是在绕圈回到了相似的地方。

绕圈这事不仅人常常会做,动物也是如此。无论是蚂蚁、毛虫还是蜜蜂甚至其他许多昆虫动物,一旦进入绕圈模式往往难以自拔。有人观察到天幕毛虫曾经沿着圆圈能绕上整整半天,如果没有一个敢于突破绕圈的领队,它们往往能绕圈直至筋疲力尽。蚂蚁的触角可以察觉到上一只蚂蚁在路径上留下的化学信息,从而追随它的道路,因为那意味着食物,并且信息素越强意味着食物越充足。但是如果人为地利用同类的信息素在地上铺就一个圆圈,蚂蚁会绕着这个圆圈不断循环,尽管并没有什么食物。从捕食的角度,绕圈是愚蠢的行为;但从另外的角度,绕圈意味着走熟悉的路,不断重复熟悉的路径,是一种远古的本能。

如果回到原来的地方是一种骨子里的原始渴求,那离开原来的地方去开辟新的路可以说是生物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动力。五亿多年前的埃迪卡拉生物是非常简单的生物,但有化石证明它们开始主动地移动,尽管它们的轨迹还算不上“路”。但从宏观的角度,正是“路”让生物从海洋到陆地到天上,从单细胞生物发展到多细胞生物,“路”的意义重大但常常被人忽略。

我们如今所能想到的路无非是散步的路、让交通工具驾驶其上的路、繁茂丛林里被踩得光秃的路,却忽略了那些山羊、大象、鹿所选择的路。两点之间最近的是直线,但路往往不是笔直的,因为路承载着生物与大地的亲密关系。动物在选择两个点之间的路径时往往显露出非凡天赋,它们不会选择距离最短的直线,懂得绕开障碍,看似不经意的路径却是用我们今天用科技分析所制定不出来的。北美洲的原始住民印第安人在新大陆未被发现之前踩出来的路集结着平衡人与自然的智慧,然而外来的掠夺者只看到了砍伐与破坏,在大量欧洲移民入驻美洲之后带来的破坏才是真正的破坏。

人类破坏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当下所普遍接受的一点,我们试图去征服大自然,或者有人意识到罪孽深重试图去赞美大自然。但是这本书里提及到那些真正见识过大自然威力的人,他们认为大自然本质是残酷无情的,我们心心念念地去感受大自然实际是用各种现代技术在丛林中铸就一条玻璃绿道,并不是真实的大自然模样。试问现在谁敢不带手机不带GPS独身进入鲜有人迹的大山森林呢?在丛林中如果没有前人的足迹留下一条小路,独身一人又如何去开垦新的道路呢?

这本书没有说教,也没有煽情,初初读来以为作者该是六七十岁的老者,现在的年轻一代和过去的年轻一代总归有太多不同,读到了些许的复古,很是欣喜。“路”不仅是脚下的路,也是从远古走来的路,从丛林到都市的路,从来时的trail到前进的path。

《在路上》读后感(二):带你领略一次穿越古今的奇妙旅程

走在城市的街道,我经常会想,这里若干年前,尚未开发之时,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好奇在我看到上世纪初的城市老照片时变得尤为强烈。那个时候没有柏油马路,大部分是土路或山路,就如现在最最落后的乡村,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照片中的小路逐渐消失,与先人们生活过的痕迹一起,被封印在现在的城市下面,可能再也难见天日。即便是小时候生活过区域,也在人为的干预、优化下,变得物非人非了。

从没想到过有人会同我一样对脚下的路好奇,甚至对“路”做了专门的研究,这就是加拿大作家罗伯特·摩尔,他的作品《在路上:一次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寻路之作,而书中的路却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道路,。摩尔在探索一条条小路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内容涉及科学、哲学和自然历史。他根据化石追踪史前动物的生活轨迹,查找丛林中被大象踩平的小路,探寻美洲原住民的游牧历程和遍布全美的州际高速公路网络。最伟大的作家往往最善于观察那些常人所未曾注意到的东西,将其进行记录和整理,并分享给读者。

摩尔引用一位人类学家的发现:世界类似于一个由路径和连接器组成的网络。每条路都是某人曾经去过某个目的地的痕迹。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通过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的。当其他人遵循某人的最佳选择时,痕迹开始演变成线索。他研究了昆虫群落如何形成小径网络,小径可以作为外部记忆和集体智慧的一种形式。哺乳动物昆同虫一样,共享信息,并创建高效的路径网络。走在小径上意味着跟随,就像学徒一样,既需要又灌输了一定程度的谦卑,他见证了小径的建设和发现的过程。步行创造了小径,小径塑造了景观,这些景观进而组合成了我们整个世界。

作为一部人文书籍,作者通过新鲜有趣的案例,不断激发着读者的好奇心,如果你热爱徒步旅行,可以从行囊中剔除一些不必要的物品,留出位置放下这本《在路上:一次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它一定会为你的旅程,增添几分美妙的体验!

《在路上》读后感(三):带你领略一次穿越古今的奇妙旅程

走在城市的街道,我经常会想,这里若干年前,尚未开发之时,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好奇在我看到上世纪初的城市老照片时变得尤为强烈。那个时候没有柏油马路,大部分是土路或山路,就如现在最最落后的乡村,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照片中的小路逐渐消失,与先人们生活过的痕迹一起,被封印在现在的城市下面,可能再也难见天日。即便是小时候生活过区域,也在人为的干预、优化下,变得物非人非了。

从没想到过有人会同我一样对脚下的路好奇,甚至对“路”做了专门的研究,这就是加拿大作家罗伯特·摩尔,他的作品《在路上:一次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寻路之作,而书中的路却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道路,。摩尔在探索一条条小路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内容涉及科学、哲学和自然历史。他根据化石追踪史前动物的生活轨迹,查找丛林中被大象踩平的小路,探寻美洲原住民的游牧历程和遍布全美的州际高速公路网络。最伟大的作家往往最善于观察那些常人所未曾注意到的东西,将其进行记录和整理,并分享给读者。

摩尔引用一位人类学家的发现:世界类似于一个由路径和连接器组成的网络。每条路都是某人曾经去过某个目的地的痕迹。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通过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的。当其他人遵循某人的最佳选择时,痕迹开始演变成线索。他研究了昆虫群落如何形成小径网络,小径可以作为外部记忆和集体智慧的一种形式。哺乳动物昆同虫一样,共享信息,并创建高效的路径网络。走在小径上意味着跟随,就像学徒一样,既需要又灌输了一定程度的谦卑,他见证了小径的建设和发现的过程。步行创造了小径,小径塑造了景观,这些景观进而组合成了我们整个世界。

作为一部人文书籍,作者通过新鲜有趣的案例,不断激发着读者的好奇心,如果你热爱徒步旅行,可以从行囊中剔除一些不必要的物品,留出位置放下这本《在路上:一次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它一定会为你的旅程,增添几分美妙的体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