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两地书:鲁迅–许广平(简体横排,赠:鲁迅回忆录)京东专供》读后感摘抄

《两地书:鲁迅–许广平(简体横排,赠:鲁迅回忆录)京东专供》读后感摘抄

《两地书:鲁迅–许广平(简体横排,赠:鲁迅回忆录)京东专供》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地书:鲁迅–许广平(简体横排,赠:鲁迅回忆录)京东专供》读后感(一):愤怒文艺女青年和愤怒中年男人的爱情

愤怒文艺女青年和愤怒中年男人的爱情,从一开始的一本正经的探讨指教,到后来你浓我浓,了解了鲁迅的另外一面。但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那时的学生老在闹风潮,反对校长主任,这是今天不能想象的。许广平在女师大闹风潮被校长开除,回头去了省立师范变成训育主任就鼓动学生互掐 开除另一派学生两人,个人觉得不妥。三是名句我寄你的信 总要送往邮局 。。。。这句话明明在书中是122封信许广平写给鲁迅的,为什么所有人包括这本书的封面都说是鲁迅写的。网上一查都说是鲁迅写给许广平的,这不离谱吗。最后可怜的朱安。。。。

《两地书:鲁迅–许广平(简体横排,赠:鲁迅回忆录)京东专供》读后感(二):愿你安好,并保重为要

这是鲁迅先生的另一面,不为人知 有情有肉的另一面,不得不说是鲁迅也是情话高手 可爱又有趣,有称呼许广平为广平仁兄大人阁下hhhh如此可爱,还有向许广平表决心:听讲学生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永远如此,直至离开厦门。

他是许广平的支柱和靠山,让我读来都觉得羡慕不已:你初做事,要努力工作,但也要兼顾自己,不要鞠躬尽瘁才好,至于作文,我怎样鼓舞引导呢?我说,大胆做来,先寄给我,好否我先看,即使不好,现在太远不能打手心,只得记账,这就可以放胆下笔,无需退缩了,还要怎样呢?

原来鲁迅先生在面对爱情时竟也有退缩和惭愧之意,让我十分惊讶,横眉冷对千夫指居然也会害怕自己不配,大概是真的爱 真的考虑两人的未来才会有如此之感吧。

书信一封一封,即使在那样动荡的年代,在信件可能会有遗失的时候,仍然能看到源源饱满的爱意,七日一封的信 未到即写的信 掐着时间计算的信,我突然觉得交通不能磨灭爱意分毫,而书信亦是双方都重视和珍贵的东西,读到最后还是觉得自己东施效颦,以后大概不再写信了,或者非必要不写信。

鲁迅先生临终前对许广平说: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大概他也知道她忘不掉吧,所以寄希望于她能稍稍听话,怕她受苦,怕她孤独难过,但她说自己不苦:谁谓荼苦,或甘如饴,唯我寸心,先生庶知。

所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此生有幸能得到这么一段缘分,流言蜚语又有何惧,名分形式又能怎样。要爱一个正直的人,爱善良的人,人的品质还是极为重要的。

《两地书:鲁迅–许广平(简体横排,赠:鲁迅回忆录)京东专供》读后感(三):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有句话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写的书信,文字。

很早之前,就被鲁迅的《两地书》圈了一波粉,仅仅是因为一句话: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很平淡朴素的一句话,却让人格外有画面感,一个绿色的邮筒,也许是个暖洋洋的冬日,也许是个炎热的夏天,一位带着浓厚书卷气息的男子带着信,风度翩翩经过邮筒,走到旁边的邮局。拿一管胶水,把封口贴近,再称分量,让窗口妥善寄送。

我小时候也寄过这样的信件,那时候流行笔友,也许不知道对方是谁,只是知道一个地址,然后就是对方的信纸和字。

所以那时候的信纸销量比现在好多了,虽然款式有限,至今我书桌里还存着几张那时候泛黄的信纸,

《两地书》共收信一百三十五封(其中鲁迅信六十七封半),由鲁迅编辑修改而成,非常厚的一本,纸质是采用了薄而韧的纯质纸,不会轻易破损,我非常喜欢。

据说有一部分是鲁迅在厦门和广州感到“无聊”,没有写作的兴致,敷衍而写的。比如他写道,“能吃能睡”,“也许肥胖一点了罢”,读来颇为有趣,没想到大师也有这么幽默的一面。

有时候,一些金句不就是在这种闲暇时候诞生的么?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现在对于做文章的青年,实在有些失望;我看有希望的青年,恐怕大抵打仗去了。”

这句话放在现在,就是“我现在对于写书的青年,实在有些失望;我看有希望的青年,恐怕大都赚钱去了……”

纯属调侃,并不能当真哈哈。

鲁迅的每一篇书信,放在如今都是一篇经典美文,如果那时候有朋友圈,估计都是转发量10万+的存在,比如,他在厦门大学的一封书信中说:“我现在专取闭关主义,一切教职员,少与往来,也少说话。”

其实放在现在都是一样的,少刷朋友圈,多看看书,取闭关主义。

我曾尝试着关闭微信一个礼拜,后来意外发现世界干净了许多,留给我思考的时间多了,思路也变清楚了。

很多我们现在回头看过去,才觉得十分有道理的事情,在鲁迅那个时候,他早就想得通透。

鲁迅不愧是中国现代先觉之士。

《两地书:鲁迅–许广平(简体横排,赠:鲁迅回忆录)京东专供》读后感(四):反封建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灵魂的交流

《两地书》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伴侣许广平二人的书信往来,探讨女性运动、教育、文学、生活细节等。后人对鲁迅先生在婚姻方面的评价是多面的,有人批判他给不了原配朱安爱情,却又和朱安做了二十年有名无实的夫妻,是否道德很难评价。当时封建社会末期,鲁迅作为新文化先驱对于父母包办的婚姻不敢反抗,却也没有积极处理好家庭,对另一个封建社会毒害的女子来讲是不公平的。 鲁、许二人是师生恋,并有实无名的同居生活在一起并育有小孩。鲁迅先生既不像民国时期的文人在思想开放后,抛弃小脚原配与留洋女子追求爱情,又不像纯粹的懦夫在无爱婚姻中勉强生活。在这段感情中,无疑,许广平是勇敢的、开放的,她以学生身份陪在鲁迅身边,最后以爱人身份陪伴十年,直至鲁迅去逝后,又一心完成鲁迅遗稿的整理。放到现在,鲁迅和许广平也算是一对因爱与灵魂而产生的伴侣。《两地书》以鲁迅先生称呼“广平兄”开始,应为君子之交,大多为学生和老师之间正常的求学与解惑,对民国时期很多重要的青年学生运动都有谈及彼此看法。平时一起教学/上学,但三日一封书信往来,在现在看来,多少有些暧昧。

不过,我给他们定义为反封建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灵魂的交流。

而《鲁迅回忆录》记录了许广平对鲁迅的回忆,还有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对鲁迅的回忆短文。

价值观、精神上的同声相应,是爱情中最大的幸运。如果没有许广平,鲁迅先生只是一位孤独而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正因为有了许广平,他短暂的生命才更加有血有肉,有温暖的情感。对于许广平来说,她是一位民国时期接受新思想和教育的新女性代表,正因为有了鲁迅先生,才有了她后来的社会地位。

从书信中的交流,我们做为后人也可以看到当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青年的影响。

封面

鲁迅自写的序

鲁迅回忆录内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