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米开朗琪罗手稿经典读后感有感

米开朗琪罗手稿经典读后感有感

《米开朗琪罗手稿》是一本由[美]卡罗琳·沃恩(Carolyn Vaughan) 编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米开朗琪罗手稿》读后感(一):他的奴隶

米开朗琪罗创造的奴隶石雕,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形态的奴隶,就是不自由的人。心里有许多渴望,想飞,想爱,但肉体达不到,就是一种奴隶。

所以当你/我有这种挣扎,不是你/我一个人。也不是只有现在有,而是从古至今,一直一直一直都存在。

其实,最痛苦的是你/我不肯接受现实罢了。

Dreamy-Arts为您推送全球展会信息

《米开朗琪罗手稿》读后感(二):一个时代和一个伟人

先说说这本书有什么,整本书400多页,收集的大部分是米开朗基罗的书信,而且是单向的。有部分画稿插图之类的。

先说说出乎意料的事情,在这之前真的不知道米开朗基罗还会写十四行诗。在我的美术史的课程里,米开朗基罗大概是主业是雕塑家,副业画家,兼职建筑师。看完以后发现这个顺序要调整一下,主业依旧是雕塑家,副业建筑师,兼职诗人,至于画家可能是雕塑家的一个隐藏身份吧。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的那个时代、地点、环境所有的事物都有我们很遥远,而且相差甚远。虽然这本书里大多是些信件,但是它们很好的展示了那个时代许多零碎的细节,还有米开朗基罗这个人的人生。

有个为了家族荣耀,不断给父亲寄钱的孝子。有个为了给兄弟置办商店,默默支持的哥哥。有个支持完父亲兄弟,开始支持侄子的长辈。有个不停想要投资地产、房产的投机者。

至少从这些信件里能看的出来,米开朗基罗对于他主业以外的兼职都是不太看好的,他说自己不是个画家,想要拒绝壁画的工作,最后迫于压力还是画了,他说他不是建筑师,不想要接教堂的设计工程,最后还是做了。可能成为一个兼职诗人,是他除了雕塑意外最乐意做的事情吧。“也许您会说我老糊涂了,所以会想要写十四行诗,但是也有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我迎来了第二次童年。”

那个雕塑家活成了那个年代里长寿的代表,却不是快乐的,他在不停的抱怨生活、工作以及身体上的各种不适,也许是年纪大了,越往后的书信上就越明显。

那个时代是什么样的,靠文字不好描述,靠画家的笔都是夸张的,有你可以通过那些个字里行间自己想象。

《米开朗琪罗手稿》读后感(三):从一个侧面来窥探大师的生活

这是比较少为人所知的部分。我们日常更多能接触到的是他的作品,而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被授权所作,所以代表的很可能并非他个人的意志。但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他的很多作品也确实展现了他对信仰的忠诚和狂热。

手稿/书信共分6个大篇章,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不得不说,内容有超过70%都在谈钱。关于收到/收不到报酬,关于投资房地产/农庄/商铺,关于汇款和银行,关于遗产和馈赠,关于购买商品和债务云云。钱币的各种奇怪名称和换算以及五花八门的汇款方式(比如把钱给罗马的某人然后这个人写授权书送给佛罗伦萨的另一个人把钱取出来)让人真心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方便又安全。

大概四成的信里面提到“回信好麻烦啊!写得累死了!”

对家人的信:语气严苛经常批评或者大骂。对朋友的信:温柔得体。给教皇/公爵/国外的信:战战兢兢,超多尊称,各种赞美。给爱人的信和诗:超级热情奔放。(另:这位大师最爱的是一位小他三十岁的先生,另一个挚爱是一位侯爵夫人。这两人貌似还认识。佩服佩服)

米开朗基罗一生兢兢业业,几乎没有停顿地在工作,从信里看几乎没有个人时间,不出名的时候努力争取工作,出名了大人物们就开始压榨他的才能,而他可能因为天赋太高所以对于学徒都各种不满意……(而且脾气可能也不太好,信里面各种骂人)导致他各种工作必须亲力亲为,甚至自己贴钱。(和商人吵架找教皇撑腰也是很有性格了……)

书的内容翔实可靠,还包含了各种注解和时代的结束。少一颗星是因为翻译水平应该可以更好吧。有些段落句子感觉很不通顺。

总之是一本非常………闲暇的时候慢慢看几页就够了的书。书信里几乎都是鸡毛蒜皮的日常事务,如果想要看他的伟大作品就可以绕道了哈哈哈哈哈。

《米开朗琪罗手稿》读后感(四):这是他的一生

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一位多才的文化名人,也被写进我们的课本里。可惜他的命运不是很平顺,被称为传世佳作的天顶画,是他遭受迫害的结果,是他痛苦之下的产物。爱情的波折,使得他终生未娶,使得这位传奇人物身上又添几分悲凉。

大众对米开朗琪罗的了解,一般就是上文所提及的部分,加上对几部经典作品的了解。而这本《米开朗琪罗手稿》,收录了他70幅素描、60余幅建筑草图、近300百封信件及77首诗歌。由这些作品和信件,展现了米开朗琪罗波澜不断的一生,也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坚定。

看过绘画专业的同学练习素描,如今再看书中米开朗琪罗的素描,也未觉得有几分逊色,裸体人像素描上的线条纤毫毕现,一只胳膊被描绘地栩栩如生,连肌肉的走向都很清楚。

至于米开朗琪罗本人的故事,我总是有几分不忍读下去,看到他在信件诗歌里的忠贞和渴望,后来遭遇的不平与痛苦,越发让我为他而难过。他对信仰、对艺术、对爱情明明是那样赤诚和热爱,最后却不能得到该有的对待。看着他在信里和父亲讨论50个、100个杜卡特的事情,想象他当时的生活,再对比我们当前的现状,心情几分复杂。

在早期的信件里,米开朗琪罗一直都表现出一份对生活的积极,这在希望友人给自己多多写信,不想让帮忙寄钱的减少损失中都可以看出,虽然生活中也有不顺,但语气还是有几分少年人独有的欢快的。

而几十年之后,这份欢快就变成了沉稳,变成了世事浮沉后的几分豁达几分哀伤。但他还是关心着友人,提醒友人不要受骗,对身体不舒服的朋友报以歉意。

这些信件、诗歌,和素描、草图一起,拼成了这位老人让人感慨良多的一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悲喜参半,上帝却把他拥有的悲伤加大了剂量,真是不胜唏嘘。

米开朗琪罗在遭受迫害之后,变得生性多疑,临终时将很多作品付之一炬,深以为憾,好在还有70幅作品幸存,给后人打开一扇了解这位文艺巨匠的大门。这70幅作品都被收录在《手稿》一书中,除此以外,部分信件诗歌作品是首次在国内出版。由此可见本书的珍贵和详尽。

《米开朗琪罗手稿》读后感(五):文艺复兴史上的巨人-米开朗琪罗

初识米开朗琪罗,还是历史课本上,他和达芬奇、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因《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作品而家喻户晓,还有各种文学作品的加持。而米开朗琪罗似乎一直活在大众视野之外,不为外行人所知。很喜欢这本书的出版,让我们多了一个了解米开朗琪罗的途径。

米开朗琪罗不仅是雕塑家、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师和诗人。似乎能被冠以“天才”称号的人总是多才多艺,就像达芬奇一度被人怀疑是个穿越者似的。

米开朗琪罗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雕塑《大卫》,但最令人惊叹的应该是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他在穹顶和墙壁上画着各种圣经里的场景:创造亚当、逐出伊甸园、洪水和诺亚方舟,先知和女祭司…还有形态各异的男性裸像。

我们震惊于他的作品,然后在他自己的十四行诗《我长出了瘤子》中看到了他对创作过程的记录:仰头创作的辛苦、与助手配合时的不顺心,这些细节拉近了天才和我们的距离,一个活的人,一个真实的人。原来天才也是有情绪的,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向上帝祈祷,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功成名就,让教皇对我的工作满意,如果他感到满意,我们应该能得到更多回报。上帝保佑教皇。”这段话像极了普通人。夹杂着私心和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然而艺术家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对美的敏锐感知,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不谈他《哀悼基督》的雕塑作品,仅看他随手画的铅笔素描,就明白力与美的结合,震撼人心。

罗曼罗兰写巨人三传,其中之一就是《米开朗琪罗传》,他对米开朗琪罗的大量书信进行剖析,还原了米开朗琪罗人生中的坎坷压迫,波折痛苦。《米开朗琪罗手稿》里也收录了将近300封书信,可以读到米开朗琪罗认真的和别人探讨投资的问题,和雇主探讨作品进度,随手在空白处素描、写诗,还嫌弃别人送给他的衬衣质量差…真的是充满了和各种家人、朋友、佣人、委托人之间的相爱相杀和撕逼。

书中还收录了部分米开朗琪罗的十四行诗,也彰显了米开朗琪罗作为一个诗人的成就。“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

盐野七生盛赞米开朗琪罗是个全能的艺术家。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死后留下的遗嘱: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肉体交给尘土。人们都说他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艺术家,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应该也是幸福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