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写作课读后感1000字

写作课读后感1000字

《写作课》是一本由叶开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无线胶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课》精选点评:

●今天在外滩教育看到的,我觉得非常好,很适合这个年龄的学生,有趣,accessible。

●一般般

●一个给初三学生的讲座整理,浅而不白,对于新诗的说法算是破开新诗的迷雾吧!

●这是一本好书。作者提出人物的“强关系”,“弱关系”的概念。利用这个概念,读小说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来来分析小说的结构。自己写小说的时候,可以借助它来布局。 不过,作为一个不会写东西的人来说,看完了这本书,依旧也写不出东西,只能自我安慰,说阅读量还不够....

●关于写作的十堂课。教学生如何看待写作,如何写作以及如何写好作文。核心是如何写好。讲了好的开头、如何说理、强弱关系、隐喻、如何修改等,并且结合了一些作品实例及生活事例。最后提出的“深阅读的核心:一本书、一个作家、一个时代。”让我耳目一新,这真心是应试作文的不二法宝,适合中学生学习掌握。

●一个人没有成为作家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写下开头。

●就像本书中暗示的,初中生读读还是可以有很多收获的!哥哥是高中毕业生,就不五星推荐了。

●浏览。二星,不能再多了。没有功劳也苦劳。干货不多,其他知识只是蜻蜓点水,少了那些剧情介绍和作品摘录,能看的东西其实很有限。

●没有长期序列化的写作课程都是耍流氓。

●有一些很新颖的想法,但因为是讲课整理的内容所以逻辑不够清晰。

《写作课》读后感(一):评《写作课》

非常优秀的一本写作书籍,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详实,但背后却阐述了写作中最本质的理论,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写作类佳品。但一些地方幽默平实的阐述,也是本书的一点瑕疵,书中对一些实际例子解读过于主观,容易让初学者形成错误的认知,对于深刻理论的阐述,应当是客观的,准确的,能够给人启示又发人深省的,过度的解读会让读者错过深刻道理中其他精彩的分支路线,所以本书离我心目中的满分书籍还有一点点距离,豆瓣的评分只能一颗一颗的评,如果能够拆开评分,本书我认为可以给到4.8星,虽然有一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还是非常推荐想要精进写作能力的人们来阅读。

《写作课》读后感(二):我以我手写我思

以前我看到过这样的一种观点:就你还写字?学者、作家才配写字。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写文章写小说、写诗歌是写作,写微博写朋友圈表达一个观点都可以称为写作,写作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门槛。

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表达观点,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真情实感,而不是思想正确。思想正确很容易便陷入了一种套路,比如:一提到母爱就是伟大的,一提到领导就是英明的,一提到劳模就得是自己有病或者家人有病,明明是同事关系偏要说像兄弟一样,明明是雇佣关系却说成了家人。家是什么概念?家是任何人都不会被放弃。这是一种很荒诞的套路,完全是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读起来让人很不舒服,因为没有真情感没有人味儿。这种写作的经验是被灌输的,被灌输的虚假经验,是一种虚伪的写作,非常可惜的是这也是一种流行的写作方式。

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就事论事,选择准确的词语,避免滥情的冲动。在写下来的过程中梳理了思路,使得自己也加深了理解。比如我表达了某种的担忧,我写下来希望别人看到也该担忧一下,这么大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每个人的思想不可能像是走步操的胳膊和腿似的整整齐齐,所以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如何表达?我举2个在网上看到的反面例子:你终于露出了你本来的面目,狗,歪果仁圈养的狗/对作者失望之至,不论是为了钱洗白,还是为了博眼球卑劣,都对不起你的座右铭。这样的评论充斥着微博和微信,特点就是愤怒、辱骂、诽谤,站在道德高地对他人进行审判,说的温和一些就是不讲理。弱者易怒,强者平静,越是自卑者越容易愤怒。

叶开在这本书中写道“公共语言是趋同的,私人语言是求异的。”我以我手写我思我想,我写下的是真实与诚意,还需要一个明亮的对话空间,这是我们很多人都需要补上的一节课。

《写作课》读后感(三):觉得特别好,“转帖”了

谈及写作,不少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不吐不快。然而,热闹而繁杂的讨论或争议过后,写作似乎仍不免神圣化,笼罩上一层迷雾。作家,好像是天生的造物,生来便携带文曲星的标志,以至于类似的“灵感说”长盛不衰。但果真如此吗?作家本人的学习、模仿与师承,不会对他的写作产生影响吗?宏大的理念除外,技巧对于写作来说,难道的确不过是末流?作家,应当如何练成?这个问题可能无解。没成为作家前,你恐怕只能浏览各式各样的创作谈,只有当你成为作家,才有资格“说三道四”,但你的经验是否可以普遍化,仍然带有种种不确定性。在《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看来,尽管优秀的作家不易复制,但写作并非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相反,写作本身是按部就班的习得艺术,他引用了龙应台对写作的定义,即“使不被看见的被看见”,比起写什么,他更关注的是看待世界的眼光,是经过训练而又免于自动化的思维。尽管《写作课》是以面向初中生的授课讲义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局限于初中生的应试作文写作,情况或许大相径庭,叶开侧重的,是充当“人生经验的创造性表达”的写作,它不以最终的发表为指向,也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姑且称其为“纯粹的写作”。但,需要承认的是,完全纯粹的写作,是最终的目标,初期的为写作而写作,对于锻炼写作者的文字技巧,同样不可或缺。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留下的遗产,叶开亦反复强调。普通人的生活,同质化色彩较浓厚,如何让熟悉的事物、经验、体会变得陌生,进而勾勒、描绘、表达人性的深层次内涵,始终考验着每一个写作者,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大学生。因此,写作者不得不锤炼自己的语言,一方面避开习惯用语、套话,另一方面则要开拓自己的想象空间,“打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藩篱”,营造由可能性、而非冷冰冰的因果律构成的想象世界。语言当中,诗性语言最可贵,这并非贬低散文体小说的地位。而诗性语言的获得,需要依赖的是非凡的隐喻技巧。“处在隐喻两端的两个词或两个事物,相互之间差异很大。在诗性的角度看,差异越大,想象空间越宽广,传递的信息越丰富。”至于小说的写作,叶开也根据自己数十年从事编审的工作经验,侧重对人物关系的理解,他认为,学会划分“强关系”和“弱关系”,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相互对立、转化——是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成功与否的主要特征。作家是否可以练成?这多半是个虚伪的问题。因此,与其纠结作家的神圣属性,不如追问,作家应当如何练成,如果有志于专业写作的话。远超一般人的勤奋自不待言,而写作技巧的掌握,或许更为关键,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技巧,比起无意识的自动写作,或许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我们生活在一个素材极其丰富的年代,甚至可以说每天都在体验魔幻现实主义,但当代作家对现实的书写,似乎是无力的。也许,你就是读者期待已久的那个真正的作家。

《写作课》读后感(四):《写作课》:作家应该如何练成?

谈及写作,不少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不吐不快。然而,热闹而繁杂的讨论或争议过后,写作似乎仍不免神圣化,笼罩上一层迷雾。作家,好像是天生的造物,生来便携带文曲星的标志,以至于类似的“灵感说”长盛不衰。但果真如此吗?作家本人的学习、模仿与师承,不会对他的写作产生影响吗?宏大的理念除外,技巧对于写作来说,难道的确不过是末流?作家,应当如何练成?

这个问题可能无解。没成为作家前,你恐怕只能浏览各式各样的创作谈,只有当你成为作家,才有资格“说三道四”,但你的经验是否可以普遍化,仍然带有种种不确定性。在《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看来,尽管优秀的作家不易复制,但写作并非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相反,写作本身是按部就班的习得艺术,他引用了龙应台对写作的定义,即“使不被看见的被看见”,比起写什么,他更关注的是看待世界的眼光,是经过训练而又免于自动化的思维。

尽管《写作课》是以面向初中生的授课讲义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局限于初中生的应试作文写作,情况或许大相径庭,叶开侧重的,是充当“人生经验的创造性表达”的写作,它不以最终的发表为指向,也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姑且称其为“纯粹的写作”。但,需要承认的是,完全纯粹的写作,是最终的目标,初期的为写作而写作,对于锻炼写作者的文字技巧,同样不可或缺。

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留下的遗产,叶开亦反复强调。普通人的生活,同质化色彩较浓厚,如何让熟悉的事物、经验、体会变得陌生,进而勾勒、描绘、表达人性的深层次内涵,始终考验着每一个写作者,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大学生。因此,写作者不得不锤炼自己的语言,一方面避开习惯用语、套话,另一方面则要开拓自己的想象空间,“打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藩篱”,营造由可能性、而非冷冰冰的因果律构成的想象世界。

语言当中,诗性语言最可贵,这并非贬低散文体小说的地位。而诗性语言的获得,需要依赖的是非凡的隐喻技巧。“处在隐喻两端的两个词或两个事物,相互之间差异很大。在诗性的角度看,差异越大,想象空间越宽广,传递的信息越丰富。”至于小说的写作,叶开也根据自己数十年从事编审的工作经验,侧重对人物关系的理解,他认为,学会划分“强关系”和“弱关系”,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相互对立、转化——是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成功与否的主要特征。

作家是否可以练成?这多半是个虚伪的问题。因此,与其纠结作家的神圣属性,不如追问,作家应当如何练成,如果有志于专业写作的话。远超一般人的勤奋自不待言,而写作技巧的掌握,或许更为关键,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技巧,比起无意识的自动写作,或许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我们生活在一个素材极其丰富的年代,甚至可以说每天都在体验魔幻现实主义,但当代作家对现实的书写,似乎是无力的。也许,你就是读者期待已久的那个真正的作家。

《写作课》读后感(五):还能看看

#读书.2月.03.011#2022年2月12日,花了8小时38分钟用微信读书看完了《写作课》。这是叶开给19个初中生上课的录音整理而成。叶是《收获》杂志的编辑,自己也写小说。中小学生看看对写作文很有好处,言之有物,感情真实,议论文一定多看资料,多看几面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考,也谈了文学欣赏的东西,比如现在诗的隐喻,我承认自己最是看不懂现代诗的了,因为我太现实了,所以无法而神一样的诗人们同频共振。叶老师最后建议学生们认真反复读一部自己喜欢的作品,研究背景和作者,成为专家,我准备试试反映看一部作品。叶老师还种草了我胡适之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我已在孔夫子下单。但叶老师还是太浅,还是没有太有自己的见解,比如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叶老师说了洋洋三大条,我以为不如许子东一句“看有没有绝对的坏人”来得有意识,直击人心。还有关于信息量的论述,我也不是很同意,他觉得文字一定要有很大信息量,文学作品又不是写新闻报道,没那么过字寸金的。这书,看看还是有收获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