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边》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海边》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海边》是一部由史家豪执导,夸毛叶 / 索南才排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边》影评(一):用尽一切努力依然事与愿违才是人生常态

第一次写影评,一个编辑总结核心思想的惯性,一不小心就让标题直接剧透了结局。是的,故事里的的小女孩最终没能圆梦,至少特指这次学校旅行意义上的没有圆梦。

如果说 [用尽一切努力依然事与愿违才是人生常态] 已经让人觉得沮丧,但更沮丧的真相是: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你还放弃过珍视的机会、珍藏的纪念,结果依然同时失去了机会、纪念和牵挂的人。

害,这么看,这片子也太不符合新时代积极向上价值观了吧?但这不才是人生常态。如果一切都能顺顺利利得偿所愿,理想和信念也就不用总被挂在嘴边。

简介里写 [希望你们都能想起心中的那片海] ,那就顺便写写自己的海边,没有到达的2020年2月8日的新疆。

那可能是当时工作以来遇到过最大的困难也是最大的期待,一项反复博弈反复夭折数个月的立项,一场少了伙伴帮助削减到不能再削减的团队和预算,一次吃饭睡觉都在焦虑能力配不上想法的拍摄计划,一个夹带私心和不切实际期待的旅途。最后在20年的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天灾戛然而止。

天灾哎,真是想不到,我能想到所有的困难都克服了好么,最后来场天灾,哈哈哈。不过也是,就像人类历史上战争动荡疾病流行才是常态,我只是有幸短暂活在了片刻的顺遂。

后来我也没再去过我的这个“海边”。我想看看采访对象口中说的沙尘暴后透亮得像宝石的星空,也想看看自己会不会有突如其来“从此可以面对一切的勇气”。

后来我的工作生活一切也都和之前发生巨大变化,看起来不但没有离海更进一步,甚至有时迁移到了更深的内陆。

但是没关系,求而不得才是常态。虽然最想拥有的海边永远停留在了2020年,但心里的海一直有,我知道我现在做的每件事都是通往海边的车票。

希望以后我可以轻易买到一张车票,也能在面对众多目的地时依然选择海边。

《海边》影评(二):拼尽一切努力却一无所获才是人生常态

出于一个编辑常年总结段意的惯性,一不小心在标题就剧透了结局。是的,故事里的小女孩最终没能圆梦,至少在特指这次学校旅行的意义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没能到海边只是其一。更遗憾的是,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典当了珍藏的纪念、放弃了珍贵的机会、错失了身边的人,结局却“三手空空”。但即便如此,好像也很难用悲剧结局来简单概括,因为越来越觉得,拼尽一切努力却一无所获才是人生常态。

简介中 [ 希望你们都能想起心中的那片海] ,那就写写自己的“海边”,2020年2月8日的“海边”。

那是当时的自己工作里遇到最有挑战也最期待的一回。一项反复博弈三个月才以最简陋成本立下的项目,一个被削减到不能再减的团队和每日工作时长拉满的行程计划,一场暗搓搓想跟上一季做质的区别又因为能力配不上想法的天天焦虑,一次顺便带了私心和不切实际想法的旅途。

而事实证明呢,凡事不要期待太满,你以为自己解决了所有困难,但临近出发突然来了一个那个时间的不可改变因素。虽然大家都说别担心只是暂时搁置,但确实一搁就拿不起来了。

后来呢,后来自己的工作生活都发生了更多预想不到的改变,似乎不但没离“海边”更近,更多时候好像反而到了更干旱的地方。再后来呢,依然还是想去看看采访对象口中说的沙尘暴后像宝石一样剔透的星空,想看看自己会不会也突然拥有“可以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不过也没关系,“海边”一直在心里,自己也从那个习惯在熟悉环境里依赖熟悉人的人,变成虽然还是紧张焦虑,但能在别人都慌乱时说“正常正常,别着急”的人。

希望在做的每件事都是通往“海边”的车票。也希望在自己有能力轻松获取一张车票的时候,依然记得自己的目的地。

我的“海边”

《海边》影评(三):浸会影展上海站上午场Q&A补充

谢谢来看电影的观众们,因为我现场比较紧绷,有些问题可能错误理解,回想后想要给这些提问的观众们做一次补充(只限我记得的)也方便之后展映的观众参考。

1.怎么样让小孩子演员进入更快。

首先您提到了去年影展的一部片子,但我仔细思考后,我们俩选用的小孩子并无法做对比参照。您提到的那部是在城市中选的演员,孩子有主动性、接受刺激多、有表现欲,在大城市我们很容易见到五六岁的孩子妙语连珠,电子设备玩的飞起。但我是在青海海南某镇拍摄,放眼望去都是草原,说实话当地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且我猜想因为文化的影响,那里的小孩很少接触电子设备(与内陆农村相反),因此显得有些钝感、害羞,加上语言的隔阂,交流似乎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却配合的很好,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不是一个擅长社交的人,也不太会用活泼的举动哄孩子,这在片场却变成了优势,我所能做的就是真诚地、认真地、平等地和她对话,告诉她我想要什么、你能帮助我什么、你现在的贪玩影响了所有的组员、我非常感激你现在对我的帮助等等。我想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这份认真,我们也建立了友谊。

2.孩子的妈妈告诉女主角海的颜色了吗?

这段对话发生在女主角和同桌的争执中,孩子间也有攀比、较量,女主角面对同桌的挑衅,说母亲告诉了她海的颜色,但是我们倒推就会发现,在女主角记事前母亲就去世了,她们之间没有关于海的交流,但是面对同桌,她也有自尊,而维护自尊的方法就是告诉她这是母亲的答案,但她心里是非常担忧的。

3.有关海的颜色,你的照片看起来还是蓝色?

我今年暑假又在海边生活了一个月,经过这一个月我必须坦诚地说,我并没有看到过蓝色的大海,这并不是一种一厢情愿,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被简单定义的。而且最核心的是,海的颜色在这里并不重要,这是一种主观的描述,重要的是,她对海是模糊的,她对母亲是模糊的,她对远方也是模糊的,无数人想要给她答案,但她总想去自己看看,这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情。有一位很有声望的藏族老师看了我的剧本,提出了草原上的孩子并不想去海边,他们没这个意识,他身边的晚辈也随之附和,这对我当时打击很大,但我想,事实如此吗?之后我找到了我的女主角,认真地问她:你想去海边吗?她用力地点点头。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这部片必须要拍下去,因为任何个人的经验都不该强行捆绑给另一个人,无数人被他人代表,哪怕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而我作为一个外人,甚至比他更懂他们的孩子,因为这正是我想关注的群体,一些孤独的人,而孤独在电影中是最浪漫的。我很羡慕你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海的颜色,但我可能还要很长的时间去找到这个答案,因为我至今仍未见到这片海。

4.为什么不把海换成青海湖。

青海湖是一个具象且有宗教意味的象征,但我所描述的海,是一个摆脱各种限制的人类个体的向往,它和宗教、民族、地缘无关,它并不是某片具体海,而是一个很难抵达的远方,我想在这里放一首王家新老师的诗,让他替我解答。

《在山的那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