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摘抄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摘抄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是一本由梁冬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精选点评:

●部分观点很有启发(比如要去做自己心怀热爱真正能专注地事情,但还需要自我探索吧…)部分内容没太看懂…总体值得一读

●3.5……部分观点还蛮有启发性的

●享受过程。过程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达到结果的手段。

●年度最佳之一

●非常水 作者眼界格局并不怎么高

●不知所谓

●一般

●understand

●少不读庄子,否则导致很多好玩的事没法做,也许读了会做更好玩的事。

●这本总是觉得割裂,弱了。二倍速。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一):梁东说庄子•齐物论,摘抄

1.用问题而不是答案去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2.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需要用信念和价值观 3.一生忙忙碌碌,也不见得有什么结果,一辈子劳顿困乏也不知道自己的归宿 4.也许我们每天看见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情景、只不过是我们每天通过摄像机拍出来的一个片段? 5.你想了,他唱了,可能只是一个频率在两个乐器上的呈现 6.我们却因为自己内在的意识、习惯、心智模式、看问题的角度,选取了整个大道所幻化出来的其中一个小片段,然后得出某种自己的判断。 7.我们在世间的种种不快乐,都是由于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被自己的成见所蒙蔽 8.每次来的时候主动帮其他同学搬椅子、搬桌子、下课之后作业写的很好,平常如果没有体温他,他就默默地写笔记,认真地读书,然后内化感受。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清澈见底,直指人性,绝不喧哗。 9.要改变一个的行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在这个世界上,没一种道理都是对的

10.无论生活的洪流如何,不紧不慢,不徐不疾,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二):全息宇宙观与自己和解

齐物论,论万物齐,论人物齐。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影子的影子罔两,预设的预设,环形的周而复始……这样的话听起来好晕,原本说读点哲学书让自己更明白些,可读庄子的这些话一开始似乎让自己更糊涂。梁冬就比较清楚,用生活的常见,身边的活例生动的诠释着他的庄子。读梁冬的庄子,好像又明白了些。相对,辨证,全息,豁然,读了庄子,看透世界,与自己和解;读了梁冬的说庄子齐物论,又糊涂又明白的奔着生命的美好,生活和谐而去。无是无非,无彼无我,无男无女,无分别心,无怨尤时。格局大了,自我就小了。汝几于道,涅槃寂静。从小熟悉的家乡话中有句“螺蛳壳里做道场”原来源是佛经,梁冬借以佐证微妙的“大和小”限制了我们的精神自由度,正如他一文标题:中国文化真的是一门境界的学问,而不是对错的学问。高级的人做事不趋利,不避害,不喜求。梁冬说,年轻时最好不要读庄子,是怕读完以后变成虚无主义者吗?是怕太早醒而享受不到俗世间的乐趣吗?是会容易思绪混乱变成诡辩论者吗?全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这似乎是齐物论的要旨。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三):一沙一世界。

《齐物论》的解说,简单理解为世界万物其实都是一个整体。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你我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侧影,一体两面的事物或人,祸福相依,没有对错,无谓是非。世界也可以是我们的一个投影,就像一个细胞、一粒沙尘也可以包含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用辩证思维去面对,就不会有那么多庸人自扰。

借用书本里面的话语去总结的话应该是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而我们是这个全息投影的一个切片。所以,世界即我 - 我们是世界的投影,世界也是我们的投影。“想想几千年以前的老人就有这样宏大的宇宙观,那时候还没有宇宙、太阳系、地球等概念,该是多智慧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思考呀。

如果我们把世界都当作一个整体,你我不过是事物的一体两面,那我们现在遇到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还会是问题吗?首先,福祸相依,好的事情没有那么好,坏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坏;其次,对于好坏的判断,是我们基于自己趋利避害的惯性所产生的,如果坏的事情让我们如此难受,那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事情?

我相信,这个世界自有其运转的方式,每一人和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尝试不加评价地认知这个世界,别让自己的世界观蒙蔽了我的世界。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四):另一个世界观

1、 保安看视频

果然还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那些富有哲理的句子记不住,就记得浅显的例子了。世界就在那里,只是有很多面,每个人看到的,或是每个时刻看到的面不同,就像视频监控室里的画面,都是一个人的画面,只是不同时间点,不同角度而已。我们看事物要跳出来看,不要表象是什么,就是什么,或浅浅的剖一层,或许这一切背后就是同样的规律,那个规律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好多事情,别人说出来感觉有道理,感觉纷繁的事情像是找到了头绪一样,一下子捋顺了,而且感觉几乎能成。听起来不是那种多奇特、多专业的方法,反倒都是一些人性、背后规律的角度。听是能听懂,但是自己想,恐怕想破头也想不到,或许除了不够努力以外,还有的就是这个全息投影世界上层的规律吧。

2、 福祸相依,悲即喜,喜即悲

看起来也是格外的简单。哲学嘛、道嘛,就是听起来一点屏障都没有,做起来千锤万凿可能做不到。要不然王大师也不能一直格竹子,和尚也不能一直念经,天天想天天想,也不一定能参透,更何况,现代人哪有时间天天琢磨、往里深剖。或许真的遇到事儿了,如果能有个大师在旁边提点这一句半句,那真真受益了。大师领进门,修行还是靠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到好事儿不要狂喜忘形,遇到难事儿也不要悲愤、伤怀。放到时间长河里都不是事儿,这就是有时有的人可能贫穷,可能窘迫,可能残缺,可能低谷,但是都不影响他看起来活得特别明白,看的也特别透彻。

3、 什么都无用,是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了

都明白了,选择不做,那是豁达;没有思考、归于随机,虽然结果可能跟想明白了做的都一样,但那是幼稚、无知。有的高人选择归隐山林,无知村人也是在山林,但这个归,看过和没看过是不一样的。就算由无到有,由回到无。但那个过程不是结果能给的。

那句话说得好,到人生终点的时候,通常不会后悔做了什么,而是更后悔没做什么。做了,错了,承担。没做,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什么都无用,只有什么都用过做过的人,才有资格说。

4、 业力和愿力

你被世界决定着,那是你的业力;世界被你决定着,那是你的愿力。就像“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一样,美妙的语言,只用简单的话,就能把你点醒。业力,世界对你纷繁的影响;愿力,你对世界的投影或者说是你脑中的世界。我自己想这或许是不同的。世界中的现实和你看到的,不一样。你悲的时候、喜的时候、怒的时候,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但梳理说业力和愿力是合一的,是齐物的。我想想,或许其实这个世界就是你脑中的世界,只有愿力,哪有什么业力,业力或许也是你想象出来,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想到哲学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前觉得好笑,多简单的问题,现在初探此门,才发现包罗万象、涵盖万千。

最后的最后,想探究一下“齐物”是什么意思,万物齐一,超越差别,万物背后可能都是一样的规律和逻辑,没有是非、得失,是就是非,非就是是,才能有逍遥之说。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五):十全大补汤

1.不断用追问来回答。

2.“学英文是为了让你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学数学是让你知道等号的左边要等于等号的右边,是关于逻辑思维的训练。”

3.人一般只会后悔没做什么而不是做过什么;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4.一些人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快乐的,与那些想得到某个结果而把自己熬得很苦的人相比,差别真的很大。

5.

6.只有情绪、习惯甚至恐惧才能带来改变,而道理不能。

7.永远让人感觉你比他差半格。

8.自然数和偶数哪个多?在无穷里面,对错、大小都是没有意义的。

9.一根磁铁棒断成两截,每一截又会出现阴极与阳极。每一部分都是整体的缩影。

10.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