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异旅人》读后感精选

《异旅人》读后感精选

《异旅人》是一本由倪湛舸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16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0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旅人》精选点评:

●a real stylist

●身世塑造上有点儿用力过猛,显得零碎而缺乏质感。心理描写真实。

●到后面真诚

●一视同仁

●开头几页的日式私小说腔调真的足够以假乱真,可惜到后面渐渐走向了疑似青春疼痛文学的不归路,看Ken报菜名似地引用各路诗句或典故时除了想列出to read list之外竟然毫无感触。个人觉得倪老师的诗歌或者诗小说写得比小说好太多,文论还没读过我不知道。

●就冲在室友推荐下读完之后写满了一整页To Read

●被之前微博上流传的书摘打动,忍着看完全本只觉得太过后悔。

●我一生最盛大的恋爱发生在那人的存在被稀释之后 我蜷在无法进入的地狱入口为他演了一场荒唐到够我最后离开这一切的戏

●废话竟然能写成这么一本厚书

●翻过,想了想还是标记下。被涉及革命,俄国文学和苏联的父子那一段吸引买了书,有些失望,学究气重,习作风格过分生硬琐碎,对语言的锤炼是有的但长篇的结构完全把控不来。其中引用的诗句我倒是大多喜爱得不行。

《异旅人》读后感(一):Ⅵ.践行G(定量之化)

【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宇宙 草食系男生心中的庭院 先入为主的视角 从不同向度出发 环球旅行最后回到原点 即便航海图是错的 人生的价值观不断校正 划出不一样的白线 世界辽阔得你一无所求 也能满载而归 即使将大树的种子 放在暗无天日的花瓶里 最终还是要移至开阔之处 以利相交之人抓取,控制 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一辈子在名利场里打转 而你的使命是要服务更多的人 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 今天正好是植树节 书香世家由我当责 把“树读”立为 文化“传家宝” 同欲齐心 永续经营 今生钱世 随喜耕耘

《异旅人》读后感(二):异旅人

一本中文人会感到很亲切的小说,作者简直是在玩弄各种语言学文学的东西,当然学艺不精(文盲)的我是被挡在这迷宫之外了,等我有文化了再回来看一遍(希望)。后面越看越有意思,后记最精彩。为了饺子馅包了饺子皮是吧,不过我看不懂饺子馅。

冲突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并不能给研带来幸福,(尽管没有会更失败就是了)。就像研自己说的,什么都不缺,但什么都没有。优越的人的不快乐(尽管他自知如此并自嘲),当然会受到社会的批判:伤春悲秋是公子哥的特权,而与此同时多少人正在为生计发愁——但是,即便是公子哥,也达不到“那样”的生活状态,说着自己是可咒诅的人,却不能摆脱这可咒诅的生活状态。没有通俗意义的灾难,甚至在感情里全身而退,逝去的是不知能否算情人的对方而已,但心灵已经千疮百孔,迫切需要与一个相似的灵魂依偎取暖。这本小说,看过以后情节都模糊不清了,一场不知道能否算恋爱的恋爱,一场不知道能否算成功的叛逆,唯一的印象是语言构筑起来的世界,徘徊于掩饰和直露(主人公称为矫情)之间的内心挣扎,痛苦唯一的来源是我们自己。

《异旅人》读后感(三):演绎生活的背面

好久没有为一本书而难过无比,生命与生命间真是横着亘古的深不可及的虚无,连爱都是残破的蛛网似的星子。生活拥有鲜艳夺目的色彩和咄咄逼人的表面形状,背后却是因潮气生出的白色霉花,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渗入表象。一贯想逃离生活桎梏的自己,“是厌倦,厌恶,那个无底洞……究竟怎样可以填满?用死去填?让一个洞吞没另一个?又是一个笑话吗?”该怎样承受,忍耐,活?那最坚韧而深沉的爱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微渺的原谅和彻头彻尾的绝望。世界和所有的人够畸形了,“巨大的海洋审判着每个人”,与其借助遗忘和回避苟且偷生,不如溺死在一份孤独的依偎里。 那首阿诺德很贴切。“啊,爱人,让我们忠于彼此!看这梦乡般横亘于我们面前的世界,看似丰繁,美丽,而新颖,却没有欢愉,没有爱,没有光明,不可确信,无法平静,痛苦得不到纾解。我们驻足于此,这漆黑的荒原,被慌乱的号角声卷入冲突和逃亡,这莽原上有愚昧的军队趁着夜色鏖战。” (别骂我。。科学家和杀手的绝望同人看多了,感觉自己画风好矫情惹( ˘•ω•˘ )入圈耽美。可能我还没有读懂倪大,毕竟还小)

《异旅人》读后感(四):文本与爱人一样,都成为了异乡

就体裁上来说,它被作者盖章为虚构的“私小说”,一切都是主人公在故事主线全部结束之后的私人记录。无论是对精耕细作又百无聊赖的学术生活的叙述,还是随处可见的引述摘录,或是对梦境与景观不厌其烦的细致描写,多少呈现出一种矫饰的效果,而且无形中抬高了阅读门槛。

但正是这种纠缠的语言和词句构成的文本,成为了故事的核心,还有主人公和读者残酷互动的媒介。

小说的主人公所耕耘的文本,一面保卫着他那些仿佛永存于时间缝隙中的一小段时光,一面对读者在它身上浪费的时间冷嘲热讽,宣告这些时间就像他所经历的恋爱一样最终落空。而文本之内,他爱慕的对象,用一句无法被解码的陌生语言,完成了与他精神上的彻底隔离。“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宇宙,我进不去,无论如何流离,如何挣扎,身后没有故乡,面前的城邦也从不敞开。”

在恋情告终之后,后半段最引我注意的情节,是主人公试图用自创一种语言的方式来打捞对方留给他的那句话的含义,形成俄罗斯套娃一般,文本内部的又一个私密空间,是梦境的空间。但他不仅失败了,甚至所有东西(连同对方的研究资料)都被一场意外粗暴地抹消。对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则放弃了文学研究的资料,只是日复一日阅读报纸,观察永远处在冲突之中的人类。作为保存思想的载体,甚至可以说是灵魂碎片的最后居所,却如此轻易地灭失,这种笔调表现出文字那令人不安的脆弱无力。脱离的文字的精神,成为悬浮的孤儿。

故事的结局,莫名让我联想到《挪威的森林》的末尾:一通电话。只不过,《挪》的主人公在哪里也不是的地方呼唤绿子,渴望的是解脱与自由。但《异旅人》主人公的电话打给他爱恨交织的父亲。“死了,硬了,可以打人了”,哪怕一度如此残酷地利用恋慕的对象,好让自己被扫地出门,这只追求自由的熊猫“潇洒”够了——不如说是受够了、放弃了,决定“冲着笼子奔跑”,重新拾回外壳,也最终停止了继续对读者嘶吼。留给读者的,只有被排除在主人公的自我之外、也被排除在文本之外的彻骨孤独,两手空空,时间白白流逝。而正是在这种文本内外的凄然互动中,被某个人“拒之门外”的痛苦被原原本本地施加在读者身上。

也许,这可以被理解为所谓“异旅人”暗含的意思。不仅仅指主人公异乡求学,也意味着被自己所渴望靠近的世界拒绝,与他人同行的不可能性。爱人之于主人公,小说文本之于读者,都是如此。这也是我读完小说后,想和主人公一样难过到呕吐的理由。

就用小说里引用八百遍的叶赛宁作结吧。人与爱情与风景一样,盛时已过:

2018-1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