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傩面读后感1000字

傩面读后感1000字

《傩面》是一本由肖江虹著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6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傩面》精选点评:

●关于贵州的三个故事,傩面是连接人与神的道具,带上傩面就如同真的有了神秘力量,据说是实地考察了很久,这些东西不亲耳听不亲身体验很难明白傩面师的那种感觉,试着带上过傩面,那种感觉难以形容,而现如今,这些古老的原汁原味的傩戏也在消失,现在的早已不是从前的。这里的颜素容正如我们每一个人,她走了出去最后又回来了,她抗拒却又接受。

●我咋一点都看不进去呢~

●燕子峡人背井离乡,时代洪流席卷一切,鼻头一酸,我们都被推着走,有谁能不变呢

●傩面连接着生和死,最后一代傩面师有一天发现,戴上傩面后还会看到已经逝去的母亲年轻的时候,从此流连于戴上面具,窥望母亲。从乡村走出去又回来的素容,带着绝症和绝望,与村里所有的人一一断绝关系,但却和傩面师吐露心声。傩面师在引渡完一个又一个灵魂之后,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面具付之一炬,传统在流逝,乡村在消失,但生和死一直在交替。文风自然朴实,随手捏来的贵州的风物令人向往。

●傩村蛊镇燕子峡,每一个故事都极具浓浓的乡土气息,最感动吸引我的还是燕子峡的那群人。

●从蛊镇到傩面到悬棺。以前看到这些总觉得是搞巫术搞迷信,甚至对于这种隐秘在山林悬崖里的秘密感到恐惧。肖江虹仿佛燃烧着一支火把,带着我们走进贵州猫跳河沿岸的那些故事。他仿佛是个老者在缓缓讲着地方志,亦真亦假,魔幻现实主义像个黑洞让我们不自觉就陷了进去。 三个故事讲的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祖先对故土对生养其土地的敬畏与尊崇。这种执拗浓厚到化不开。 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三个故事都让我爱不释手,蛊镇全程高能,傩面渐入佳境,悬棺催人泪下,瑰丽的想象包裹着“乡愁”的核。“人就是这样,你得一程一程往前赶,走累了,歇一歇,歇够了,还得继续上路。”

●“原始”和“文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信仰和生存欲望的演化,那些手操传统技艺的人,蛊师、傩师和仰望悬棺的人,放不下的是对信仰的虔诚

●关于贵州的三个故事。

●外面的世界再大,再宽广 终不如家里的那些事,那些民俗。

《傩面》读后感(一):传承,生死,故土

结识这本书,是在看了《百鸟朝凤》电影后。当时读了几十页后,搁置了一段时间,本没有打算继续读,可是有一天蛊镇就闯入了我的脑海,不知不觉想起了王昌林,想起了细崽,仿佛他们就是我身边的老朋友一般。于是我又捡起这本书,我读到细崽的斑淡了,他们捡到脆蛇了,王四维死了,细崽变老了,最终蛊镇的最后一个蛊师也给自己下了一个蛊。还有在河流不眷顾的傩村,傩师秦安顺带上傩面看到自己出生的画面,来路与归途在此刻连通,生与死本就一面之间,人类世代传承的法则也是如此。相比于秦安顺对于死亡的淡然处之,颜素容对于死亡难以平静。我一直期待最后会看到颜素容与父母坦诚相待、其乐融融的场景,但是没有。悬棺这个故事我看哭了,一个关于故乡与故土的故事。故乡到底是什么呢?悬崖被淹没了,可是心里的悬崖永在!我更愿意将所有故事里的人看作是我身边的人,将想对他们说的做的,去对待身边的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四川人,此书的阅读体验极佳。作为年轻一辈,很多方言其实我也不会说了,比如"老癫东"这个,我自己感觉从来没听过,没想到今天就遇到一位大爷调侃自己成老颠东了,看过书的我秒懂,于是顺利接上话,谢谢作者

《傩面》读后感(二):聚散之间,世代更迭,不知来时路,何处是归途?

蛊镇、傩村、虎跳峡,三处名不见经传的黔贵之地,托起蛊术、傩戏、悬棺,三种亦真亦幻的传统文化遗产。山峦重叠,少数民族遍布的“南蛮荆楚”,似乎总拢着几许仙狐之气。当钢筋水泥割断了都市人与日月星辰的联系,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依旧保留着几分通灵祖先、探寻宇宙的能力。 巫蛊之巫,源自施者心。如情蛊,既能拴人心,又能害人命。如幻蛊,海市蜃楼能迷清醒人的眼,也能送弥留者入梦前最后一场戏;傩戏,穿越时空的幻术。看年轮如涟漪,圈圈散开,看皱纹渐起,新妇成老妪。旧年月如老照片,打着节拍染秋霜。只是岁月再泛黄,依旧怀抱当年娇俏模样;悬棺,最不神秘的神秘习俗。置尸身于高处,不过是遥望故土,梦回家乡。只是,当城市化的洪流淹没悬崖峭壁,当乡村与传统一同消亡,悬棺终要落入尘俗的河流,在浪花击打中四分五裂。从山区走向平原的子孙后代,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不得不含泪与原始告别。祖先顺流而去,如同当年逆流而来。聚散之间,世代更迭,不知来时路,何处是归途? 《傩面》作者肖江虹是贵州人,因着从小耳濡目染黔贵文化,《傩面》里的魔幻故事写得格外动人。作家都爱写故乡,乡思是催情药,能催发出太多情感。一派作家身处他乡忆故乡,一派作家驻守家乡吟乡愁。说到底,都是追忆,追那回不去的旧时光。渐行渐远,难舍难分,怀抱过往,奔向远方。

《傩面》读后感(三):三个故事

1.总共有三个故事,分别是蛊师、傩戏、悬棺,每个故事都如同上古的传说一样久远。我读过《遵义府志》,里面对老贵州的土人有过描述,基本上就如同这本书里写出来的那样。

2.肖江虹这本书的语言和故事,比上一本我看的《百鸟朝凤》成熟了很多。如果说上一本书是练笔,这一本果然才是 鲁迅文学奖 的作品。建立在地方文化之上的虚构写作,写作了别人想象中的贵州。

3.我是贵州人,但我不是书中的这种贵州人。黔北播州,我们是汉族聚居的地方,没有蛊师、傩戏和悬棺,只有平常地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如水一般安静的生活。虽然小时候很穷,但也不至于有过饥饿的感觉。

4.文中的对话,基本就是贵州人说话的日常,我们骨子里面全是这样的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一个人在中年的时候,能够朝来路望几眼,看见自己的童年,不忘初心。

5.如果你是贵州人,可以读读这本书;如果你想了解真的贵州人,你也翻上几页。这本书中的贵州,是先祖们的贵州,不是当下的贵州。

《傩面》读后感(四):生命哲学

蛊镇:细崽脸上有红斑,散了才能进城,但在乡里才会散,散完就死了,他注定在蛋壳里孵不出来。 王昌林做了一辈子蛊,毫不犯戒,最后自己给自己下了幻蛊。 红光熄白光亮,脆蛇抓来入蛊,细崽飞天,王昌林重回蛊节盛况,蛊术死了。 傩面:讲秦安顺和颜素容,时间上与空间上的乡愁与归去,人在将死时,总是回忆往昔。 蛊镇和傩面两篇挺像的,讲一种消逝的术,围绕两个主要人物,最后不管是人还是术,都是死亡。很生动、奇妙,不管是傩面或是蛊术,这种通天晓地、通神晓灵的描写很迷人,很梦幻,像是细崽最后的幻蛊,飞天融进蓝天,像是颜素容带上面具,穿越时空,追溯过去年华。从过去中得到一种解脱。 不管怎么说,这两篇给了我一种寂灭感、窒息感、消逝与在时空人事面前的无力感,与之相对的,我能在最后一篇悬棺里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气息,或许这是我最喜欢这篇的原因。 悬崖下有激流,悬崖会长出花开,悬崖上会等着鹰燕。生命的热烈,生命的传递,生生不息,就像文中两人的对话: “崖上悬棺里头的祖宗咋办?总不能让水给冲走吧?” 笑笑,来高粱说:“祖宗们背井离乡的时候,又能拿祖宗的祖宗咋办?” “新地头一马平川,连片崖壁都没得,这种地头日子咋过?”来辛苦说。 “老子几十年没上崖了,一睡死过去就在崖上,”来高粱气呼呼说,“你放心,这辈子不管到了哪里,只要你还惦记着崖壁,你夜夜都在上头。” 祖宗怎么去管祖宗的祖宗?只要心里有崖,哪里都是崖。纯朴的生命哲学

《傩面》读后感(五):15元的文学梦

这本书我在当当网打折买成15元,打破了我的文学梦。我一想,买的便宜说明更多的书籍可以更轻松的被别人选择,我也难过,我注定无法靠小说吃饭。但是,这些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我对于作者产生了更大的好奇。这本书由三个故事构成,蛊镇,傩面,悬棺。故事里的人物对我来说都有一个惊人的相似,每一地方的人无一例外的都与城市产生关系,这是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也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尽管对我来说,这关系是充满伤痛的。

蛊镇里细崽爹外出打工,最后阴差阳错的死亡在外,傩面里的颜素容曾经走出过这里,但是最后带着一身病痛回来,悬棺里的来向南从故乡出走,留下了半截手掌。故乡是模糊的缩影,有些人离开,也有些人回来。三个故事里的结局,都有人以一种奇异而浪漫的方式结束生命,我不知道是否是作者刻意为之埋下伏笔,但是也许命运如此。王细崽天生脸上布满红斑,他堂皇的从年轻变得衰老致死,像不像我们的乡村?改革开放不过40多年,快速的经济发展吸纳了多少乡村壮年,仅仅半个世纪,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年年的乡村已然衰落。肖老师的写作手法无疑是梦幻而浪漫的, 在一线天那头,看见密密麻麻的男女,顺着石板迤逦而来。我充满许多想象,与悬棺那个故事不谋而合。

在第二个故事里,我奇异般看到生与死的状态。乌鸦总是跟着秦安顺,他为人雕刻了无数傩,在死前,他带上面具,看到了过去。父亲,母亲,二姑,他死时听见了自己出生的啼哭,在另一个世界里凑成了轮回。

我最喜欢第三个故事。因为我总感觉和我很有乡音共鸣。咬卵匠,老颠东,这都是我们方言里会说的话,我是四川人,我隐隐约约知道这是骂人的话,但是不了解其中更深刻对意识,问了问我妈以后得到她的质疑:你看什么书呢?怎么会有这种骂人的话?也许,她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赖以生存,习以为常的语言,需要被下一代研究?刚开始看蛊镇的时候,不明白细娃是什么意思,换成方言一想:这就是我们方言里对小孩子的称呼,豁然开朗。燕子峡里的人,有一种朴素的坚持,他们的故乡是贫瘠的土地和高耸的峭壁,他们的祖先从别处迁移而来,葬于猫儿河上的悬棺上,期盼着落叶归根,魂归故土,他们也许不属于这里,但是他们的后代坚守着这一块永恒的故乡。

三个故事的主角都带有宿命意味的死亡。第三个故事,我看见了自己的葬礼,而看见自己丧事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埋葬在悬棺里。我的二老祖,自从从悬崖上摔下来后,便再也不能葬于那多年前便制好的黑漆老家了,不过他偷偷登上悬崖,在大水淹没悬棺的时候,背上他的木翅膀,爬了进去。也许,这个人物在用死亡坚守着故乡和自己的执着,尽管我们不能避免一切的消逝。

我很喜欢这本书,关于死亡,我渴望了解太多,但是深深惧怕。我的魂灵高高飘于天空,俯视送葬的人群,年轻的我在追赶,因为那是属于我的棺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