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武侠物理》读后感1000字

《武侠物理》读后感1000字

《武侠物理》是一本由李开周著作,悦读名品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侠物理》读后感(一):当郭靖遇上海森堡

武林高手要怎样的速度才能在水面上飞奔?欧阳锋自千丈高峰落下为何不伤分毫?烈火决不能熔的圣火令是如何铸造又是怎样雕上花纹的?五鼓断魂香和含笑半步颠包含哪些化学成分?这些真是有趣的好问题!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来进行科普,真是有趣的好思路!我甚至能想象作者想到这个点子时的兴奋与激动。

应该说,不但思路有趣、问题有趣,作者的分析和文笔也很有趣。但有了好问题、好思路、好文笔,还需要有好的内容、好的结构才行。这是摆在作者面前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先说结构。写武侠里的科学,到底是以武侠为主线呢,还是以科学为主线呢?毕竟是科普书,武侠只是引子,所以作者决定以科学为主线。于是,《武侠物理》要讲力学、能量、声光电,甚至量子物理和相对论。但到了《武侠化学》,这种结构安排就开始乱了,作者似乎没法完全按化学的内在逻辑来安排了,前面还能元素周期表、金属毒药,最后又来了个“退隐江湖生存指南”。

再说内容。武侠和科学毕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码事,金庸等武侠作家在写作时并不会想着科学问题,所以真正的好问题太少了,靠武侠小说里的科学内容来支撑起科普物理和化学的写作结构,臣妾做不到啊!怎么办?这可难不倒作者。金庸不够可以古龙,古龙不够可以温瑞安,武侠作家都用光了,还可以水浒传,西游记,实在不行还能把斯坦·李老爷子的漫威宇宙也扯过来一起乱炖。实在还是不行,就干脆生拉硬扯,用上“形似大法”和“想象神功”,拿凌波微步来表述测不准原理,用五行阵、八卦阵、天罡北斗阵来模拟与电子的轨道,用石破天和石中玉来比喻同素异形体;看见火折照明就能想象质能方程,发现谢逊在海上漂流不死就想象他用了反渗透膜来净化海水。到后来干脆连武侠不武侠也不管不顾了,牛顿、苏东坡也能独立成篇,甚至连黄药师引用了一句汉赋“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也可以作为武侠的主线伸发开去,也真算是“病急乱投医”了。

《武侠物理》读后感(二):物理探求者:我成功地扔银子砸坏了一堆东西

相信各位都看过不少武侠小说、电影和电视剧,在这些作品中无一例外地都会提到一个著名的桥段:当一个大侠吃的酒足饭饱后,会喊店小二结账。可是等人家来了,却根本不鸟人家,只是站起身离开座位,拿出一锭银子,头也不回地掷在桌子上,同时潇洒地说一声:不用找了。

乍一看起来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就是那么一扔嘛。可仔细想想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几个人能扔那么准,不砸盘、不砸碗、不砸人还平稳落桌子上。因此,本人为了试验大侠们扔银子怎么会扔得那么好,所以进行了一次实地演练。

准备材料如下:

1米高木头方桌一张(一定木质,其他材质不行);350克铁块一块(土豪用同重银子更好);盘子一摞(不要少于10个,要不不够你砸烂的,建议去10元店买)。

实验方法:

请将桌子上放满盘子,只留下少许空地,然后请到离桌子1.5米到2米的地方,然后用铁块往桌子上扔。

本人实验了大概80多次,大致还是没有掌握大侠扔银子的办法。第一次本人直着扔,结果还没落桌子上就听稀里哗啦,盘子先碎了。第二三次都是故意往空地扔,可是却弹起来还是砸坏了盘子。到50次我掌握了一些,用扔回旋镖的办法,兜着手扔,可惜还是砸在桌子上弹了起来。到73次之时,我已经扔的满桌子都是碎瓷片,终于有一次成功了,原来是碎盘子给砸跑了,没碎。。。

总之,我是砸坏了不少东西,但却还是没有练到大侠那种抛物线砸在桌子上,而且还有坑的境界,也许是本人的确做不到吧。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试试,看看谁能练到大侠的水平。

另外,说个题外话,郭靖第一次见黄蓉请她吃饭吃了19.74两银子,597*19.74=11785元。临走郭靖还送给黄蓉貂皮大衣、汗血宝马、外加两锭金子做盘缠。一锭是是两斤。我TM终于知道这个不会说话的闷B是怎么泡到桃花岛岛主的千金了!

而且,我们常说真金白银,事实上不一定是白花花的,也可能黑漆漆的呢。时常看到考据党吐槽作者不懂古代物价,事实上,小说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本人曾经去实地考察,30个十两一锭的银子,毛重23斤。能够抗50斤大米上二楼的主页君,23斤银子却只能勉强抱离地面。随便怀揣几百两的绝对都是武林高手!

PS.以前在朋友的公众号上写过类似的,这次进行了大幅度整理和修改。。。

《武侠物理》读后感(三):好玩的物理 -读《武侠物理》

学生那会,物理一直是我的短板。现在想想那些课堂上老师讲的功率,地球引力,磁场着实让人难以理解,还有那些枯燥的公式变来转去,让人心烦。总之,就是觉得物理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的照本宣科,黑板上平铺直书的定律让人更加提不起兴趣来。但是说起武侠小说,那我可是一个金庸迷,《雪山飞狐》,《射雕三部曲》,《鹿鼎记》等那真是一句不拉的看了又看,小时候最羡慕的是武侠剧中的人物都有轻功,每次过家家,都想有这样的轻功。《武侠物理》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作者是怎么把这个看着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联系到一起。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饶有兴趣的翻开这本书。

学过中学物理的人,肯定分析过重力,地面支持力,地面摩擦力,绳索牵引力,空气阻力五力和在一起的受力图,看着这么多力学分析,是不是很头大呢? 我现在还想着当时做的那个斜面力学图呢。但是在这本书中,用人肉风筝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天龙八部》第二十 八回中,聚贤庄的少庄主游坦之辈阿紫擒住,用一根绳索栓在马后,放起了人肉风筝。

在《天威》第二部分第六章,李布衣和何道里再次对决,所谓:“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那何道里摆布的什么诡计? 其实这个就是利用水雾是由无数小水珠组成,每个小水珠都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一道光从水珠的球面的某一点射入,会折射到球面的另一点再从这一点折射到其他点,就形成成了多种颜色。在结合球面的特点,轻松的解释了为啥彩虹是弯曲的特点。看似很难的球面体的光学问题就这么轻松的再现了。

《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郭靖被困桃花岛,在迷宫般的密林中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听到黄药师的箫声。江南奇侠方振眉也有与黄药师媲美的”移声”绝技。古诗中亦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个是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现象,但是如何从物理上解释了。通过这两个事情,我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声波的传播方式。

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结合物理知识来讨论为什么。一阳指,乾坤大罗移等大功力的武功,引入我们生僻的物理学知识,让我们突然感觉,生活中处处都是有物理的。比如我们的农村的抽水泵,还有平时用的真空包装,甚至是孩子玩的氢气球,每一种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学知识解释出来,这自然而然给了孩子们思考的灵感,从而不惧怕物理,喜欢上物理。

《武侠物理》读后感(四):武侠演绎的物理,让物理更有趣:《武侠物理》书评

武侠演绎的物理,让物理更有趣:《武侠物理》书评

还记得我上学那会儿的中学时代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武侠小说名家成了男生们常挂在嘴边的名字,他们的武侠小说则是被男生们追捧得爱不释手,偷偷藏在课本下看得比课本有味很多的精神粮食。金庸《天龙八部》人生万象,尽归于尘;《射雕英雄传》则是气势恢宠的英雄史诗,男女主人公都创了武侠世界的一种类型;温瑞安《神州奇侠系列》一个崭新的江湖……而这些豪情侠气的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恐怕还是要数小说中主人翁的武林神功了吧。

我不爱看武侠小说,但是特别喜欢看由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记得当年也是被电视上那些武林神功所迷倒,甚至想这世上是真有如此神功还是虚构呢?尤其是那些“凌波微步”、“蜻蜓点水”、“瞬间漂移”,看起来神乎其神的武林神功到底是怎么练就的?到时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因为中学物理学得不好,对这些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今天捧起这本《武侠物理》才感觉自己真的是上了一个假中学啊。原来初中物理那些深奥艰难晦深的知识通过武侠小说中的武林功夫居然可以解释的入戏轻松,居然可以这么容易就得到理解。原来物理也可以这么简单,为什么当年却始终不得入门?看来我那个时代太缺乏对于科学的兴趣了。

这本书从武侠世界来解释物理现象以及物理原理,通过武林功夫将速度、力度、功与能、声光、电场磁场气场、量子物理等等活脱脱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有醍醐顿开的感觉。以前看电视电影都惊叹主角的武功高强,从来没有将其与物理联系起来,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那些所谓的“无坚不破”其实就是速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是《笑傲江湖》里的辟邪剑法,还是《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抵挡号称天下第一的六脉神剑,都是因为速度“快如闪电”“势如疾风”。

印象很深的还有每一部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都会有功夫盖世的武林高人会伸出双手将突然挥舞过来的刀剑紧紧夹住并在瞬间折断。其实当时就在想:双手那么光滑,怎么可以将刀剑抓紧还能折断呢?看了这本书纵欲让人明白了:原来是摩擦力的增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武林侠人拥有非常强大的掌力,而因为掌力增大了摩擦力,从而造就了“童子拜佛”的神功。

物理对于我来说一直是枯燥乏味、艰深难懂的,所以平时几乎不会去触及这门学科的东西,但是阅读这本《武侠物理》却让我感觉很轻松,没有枯燥得令人乏味的定律解释,没有生搬硬套的物理规律讲解,有的只是通过武侠小说中的神奇武功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演绎的物理和与大家聊天似的对于武功的分析。神奇的武侠世界里居然暗藏着如此多的科学玄机。用武侠演绎出来的这部物理解读书籍,确确实实让物理也像武侠一样充满了诱惑,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轻松有趣。我想这样一本书应该是任何年龄、对物理有无兴趣的人都可以爱不释手的。爱上物理就从这本书开始了!

《武侠物理》读后感(五):一点儿都不正经的物理学

这两天刚刚读完了一本名叫《武侠物理》的书,感觉好久没看到这么有趣的书了。作为豆瓣的忠实粉丝,感觉一定要在下面评价几句。

这几年,接连看了朋友新博士的《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以及叶老师的《金庸政治学》,开始重新对武侠小说产生了兴趣。不过,无奈于每天工作太忙,没时间像上学那样重新细细品读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等人的名家名著。这不,前几天和叶老师聊天,他问我,想不想看看武侠的物理学。

我心说了,武侠还有物理学?武侠小说不就是消遣用的小说嘛。叶老师当即否定我:NO!他给我推荐了他的专栏朋友李开周的这本《武侠物理》。据说李开周是个挺神秘的人,成天捧着一本《数学建模》看,结果就用这本书做起点,他竟然写出了10几本书和大量文章。真是颇有点儿鬼才马伯庸的意味了。(这里祥瑞御免一下)

我打开书,首先感叹的是作者的逻辑。从初中的牛顿力学开始,一直讲述到现在的前沿科学反物质等。当然了,里面的内容不是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将我们在武侠书中最为羡慕的一阳指、吸星大法、乾坤大挪移、劈空掌、狮吼功等绝技,进行科学的分析,告诉我们其中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

举几个有趣的例子:

比如他将大侠修炼内功比作发电,让我眼前有了一副大侠秒变发电站的感觉。他将郭靖的肚子认为是磁场,内功的运动就是磁力线圈,这就是磁力交流电;然后又将郭靖偷学到的用手在铁砂中插入插出定位为火力发电;接着将郭靖在山洪爆发中练功定位为水力发电;黄药师和师妹练剑属于摩擦起电;虚竹等人可以依靠他人传递内力,也就是像靠充电的蓄电池……着实令人哈哈大笑,的确是太有趣了。

另外一段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使出乾坤大挪移,想将被赵敏困死的六大派高手从万安塔中救出。当时火已经烧到第9层,高手们全部在顶层第10层,面临的结局只有两个,一是被烧死,二是跳下去摔死。这时候张无忌就在地面上喊了,大家都跳下来,我接住你们。我们的李老师这时就开始严谨地计算了。先算出男性高手跳下来张无忌收到的合力是7840牛,女性高手跳下来张无忌收到的合力是4900牛,也就是说张无忌直接用手接,那么整个人都得被压死!压死!好嘛,按这么玩,金庸老先生的书还没写一半呢,主角就提前完蛋了。当然,张无忌的主角光环救了他,也成就了后面的大事迹。

物理学吗,本来是一门很诱人的科学,可是我们上学时生生被变成了考试专用。《武侠物理》算是脱出了这个圈子,让大家在寓教于乐,顺带重新发现一下什么是物理。李开周老师的这本一点儿都不正经的物理学书真是很“正经”呢。

后来我把这本书传给了另一个朋友,他看完后对我说:“有时候嘛,读书和做学问真不用太过正经,每天玩乐着去做,也许还能比正襟危坐更能做出结果呢。”这句话没毛病。

最后,借用我们叶老师的口头语说一下,祝每个爱读书的好人都能学到更多的有趣知识,好人一生平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