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今生今世读后感100字

今生今世读后感100字

《今生今世》是一本由胡蘭成著作,槐風書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页数:7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生今世》读后感(一):方言

看这本竖排繁体更过瘾。胡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如可与钱穆类比,这是一种自然的自信,也是他和爱玲的共同话题语言。还有本书满满的浙东方言礼俗戏曲,我看了很是过瘾,胡毕竟是从绍兴农村里走出去穷小子啊,很感慨民国时候的农村穷小子竟然有这样的胆魄闯荡江湖,虽然政治上有不保,这有另当别论,在文化上其人还是有可取之处

《今生今世》读后感(二):今生今世,你往何处流淌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好似抗战浪潮中的逆流,日本战败后,作为“叛徒”的他,不得不奔逃至浙南乡间,一路上却桃运颇丰,他亦自嘲,“不知者读之,只是羡慕你老婆多”。从早年乡间的玉凤,再到上海的爱玲,辗转至武汉任职《大楚报》,又遇小周,流亡浙南,又逢秀美,密航至日本,又暧昧于日本女子一枝,最后又和原来的上海黑帮的夫人爱珍结了婚。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然起伏中始终有相知相爱之人,真是三生有幸。

单说此书,它不从官方的眼界去评说时事,而从自己的生命体悟去感受光阴的流动,追思那些如梦幻影般的人与景,确是一部纯真的回忆录。

但是其中有诸多文字,我感觉颇为圆滑,心中不甚喜欢,但亦多有触动,譬如开头对童年的追忆,读之不禁感慨万千。

放下书,反观我的“今生今世”,竟不知将何所去往。那么且听爆竹声中辞旧年,默默走向新的一年吧。我想,人生便是逢山开山,遇水搭桥,若多年后还能自在流淌,便是人间幸事。

2019.2.4 除夕

《今生今世》读后感(三):无愧己心,有愧他人否?

读的是长安出版社的版本与这个差不多时间出版,算是第一次读胡兰成的书,散文的文风颇有江南气息,写事描物也是细致平淡的,基本上把他大半生的事讲完了。看一看他的书,会觉得过去年代里的岁月亦是有中国人一脉相承的道理在的,不免怀念还能体会物我和谐的日子。一个人曲折一生,能在得意时不过分张扬,在潜伏时安稳度日,便算是无愧于心的人了。只是胡兰成待他遇过的女子,不过是怀着欣赏花朵的心态,是可以亵玩的,所以菊花贞洁,兰花惠心,玫瑰炽烈,他每一朵都是极为欣赏的,不能挑出来一朵的。与其说是因为他懂的安稳,不如说是因为总有那些愿意为他的爱和知心奉献一身的女子不使他有潦倒落魄的机会。但他也还不喜,不喜女子打扰,不喜女子吃醋,不感激她的爱。他认为夫妻就是不相干的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所以但凡有可爱的女子,都可以是他的姊妹,女儿,妻子,他也是可以因为婚姻在当时只不过是场约定便可以随意赖掉,再不相见的。他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怀着要坏一坏好人的心思。他为此洋洋自得,还可以大谈他是物我皆空。看此书,知其写文的清雅就够了,其它的美好,都不过是拿女子作舟罢了。

《今生今世》读后感(四):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胡先生做起文章来真是漂亮,竟如女子般柔软媚惑,可惜了如此才情的一个人,既无风骨,亦无真心。我甚至怨恨张爱玲,怨她那低到尘埃里的爱情。 果然再冷清的一个人,也有过想要奋不顾身的时候。

“千万年里千万人之中,只有这个少年便是他,只有这个女子便是她,竟是不可以选择的,所以夫妻是姻缘。” 他写玉凤,是结发夫妻。后来和小周,也是处处见真心的,所以胡先生的爱情,没有一生一世的,不过是一段一段路上的风景。美的东西,世人皆爱,又岂能太过贪心。张爱玲为秀美画像,看她的眉眼神情皆像他。又同小周去相比较,去争那样的一席之位。那时候她的心里,会是何等的委屈,何等的悲哀。

对于朋友,胡先生也是皆存了利用之心的。穷途末路之际,是如此之不堪。他去见刘景晨,以张嘉仪之名,冒了张爱玲的家世,真的不得不说是委琐下作了。圣贤书终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样的人品,做汉奸好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全书通篇文字,读下来皆是胡先生对自己人生的辩解之言。既做婊子,何必还要立个牌坊来恶心世人呢。书中对日本的赞美之词,说他是奴颜媚骨也毫不为过。 “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 荡子二字,高抬他了。客死异乡,于他而言,是最好的结局。

《今生今世》读后感(五):民国众生相之胡兰成

之所以翻出这本书,还是往下翻书单列表时,发现这是第一本加入书架的书,是18年朋友赠送的,所以虽然是胡的自传还是想着读一读。因为鲁迅先生是什么书都读的,书的好坏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要有自我辨别的意识,要有批判的精神。 通篇读下来,似乎只有《韶华胜极》值得一品,少年时代大抵是想象不出未来的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很多品性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却偏偏都是少年时代形成的。胡少年时看世界便都是风花雪月,一直到他长大了都没有改变。这个认知成就了他的才情,却也是他后来滥情卖国的缘故。看什么都是云淡风轻岁月静好,却看不到那个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的挣扎以及世间疾苦。看什么都是美,便不会有厌恶的东西,不会有愤恨,什么都可以,都无所谓,都与己无关。因此哪怕国土分崩,妻离子散,都能泰然自若。这种人生态度仿佛与我们熟知的民国时期文人都不相符,因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文人大多拥有一种血性,有一种骨气。但是想要救亡图存的大有人在,自然也不乏有这样麻木的人。怎么说呢,或许像他这样的人活着才不会有什么烦恼,不拘泥于很多事,自然可以达到他书里面体现出的那种所谓“旷达”。 且不提胡本身的品性如何,单就这个人来看,还是挺奇怪的人,他的想法总是与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相悖,做事看问题都是我行我素,无论遇见什么样的事,看到什么问题,都能够拥有一套自洽的逻辑,所以他似乎总是云淡风轻,与时代隔离开来。 虽说是与时代格格不入,思想与普罗大众脱离,但是他偏偏又有一种读书人的清高,想夺取一定的名誉声望,想永远保持“富贵”。因此他还是去写社论,参与政治,只不过是因其过惯了荣华富贵,见不得自己没有钱财的生活罢了。 他对于文学或许是有感情,因此他去拜访那些有才情的人,他对张爱玲又何尝不是因为仰慕其才华,但是后来却也成了他沽名钓誉的工具,他去特意拜访刘景晨不也是为了自己的仕途。 他自诩真诚,确实真诚,不然又怎么能在书里为自己的人生态度自圆其说的如此自洽呢?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他的真诚对于自己来说可能是反省和真诚,但是却无法被国人原谅。 文字是自由的,文字也是严肃的,落笔的一刹那,我们亦可以窥见一幅民国众生相,以及那一时期的各种人性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