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今生今世的读后感大全

今生今世的读后感大全

《今生今世》是一本由胡蘭成著作,槐風書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8H.K.$,页数:5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生今世》读后感(一):不见蕊生,徒馀兰成

爱讲格物,讲天地不仁,讲直见性命。可胡兰成见他人性命,却不见自己性命,到底是不坦诚。

玉凤死时他逃走了不在场,写得却好像在场一样,“玉凤却不耐烦起来”等细节,这文字不令人恶心吗?类似的又如池田回家让太太拿枪去找河边想救他的故事,在场性极强,又是胡兰成自恋的演绎。

页127“杀伐似的决心渐渐变了滑稽”,一种深情表象转为更一种似乎更深的真情,用一层高级的虚假覆盖低级的虚假,这难道不是无情的矫饰吗?页131“棺木大家都说好料子,我得意非凡”,粉饰粗鄙的“真”;页132欲以“人事的艰难”达到一种他期待的质感的拔高的“真”。在法喜篇,他偏移佛家的法,敷衍文字为人治伥鬼,反西方的法治。讲自己的斗,“历史原来亦是闲情罢了” “其实我的斗汪先生,乃至斗周佛海斗李士群,皆是一种对世人的思慕之情,好比亲亲之怨” 。讲李士群毒杀吴四宝后,胡兰成对其冷了但是汪精卫更宠他,因为他是个“有为”的人,胡兰成写, “现世的力量本身总有一种美”。这一切的一切都假极了。

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胡兰成两手一摊。《竹叶水色》里写,“我今这样,对爱玲是否不应该,我亦景然思省,但思省了一大通,仍是既不肯认错,又不能自圆其说。真的事情,连单是说明都难,何况再加议论。”

胡兰成自己难道不知道吗?《戒定真香》里他自己就说了,真的好文章,必是他的人比他的文章更好,而若他的人不及他的文章,那文章虽看似很好,其实并不曾直见性命,何尝是真的格物致知。

可我是真爱第一部分他写自己的童年故土,韶华胜极里的胡村月令(陌上桑篇、白蛇娘娘篇)、桐阴委羽、竹萌乳鷇、法无戏论,写得多么好啊……

《今生今世》读后感(二):《今生今世》为什么以“桃花”开篇

或问:《今生今世》第一篇的题目为什么叫“桃花”,这一篇其实在讲“我的来处”,而题目单单用了桃花?

此“兴”也,诗经中常用之修辞,所谓先言他物以起所咏之词。《今生今世》首章开篇即说:“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就此一句读者皆称妙,惊之叹之,所谓一语惊人,令人遐思不绝,然妙在何处,常难与言说。题曰“桃花”,而整篇却讲的不是桃花,此正是诗之起兴。这“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一句,恰似对应了孔子说诗曰“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人生的自然表现,本来之至善,不落丝毫矫揉的先天圆融境界。人若臻于此,即是还童之功,老氏所谓能婴儿乎。也即是定、静、安、虑之定静工夫,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如此则纯然之虑生。《今生今世》以此开篇,亦可谓其总起,全书所贯穿者,诗教、风教也。孔子订《诗》,起自周南,兴以关关雎鸠,至桃夭而宜其家室。古来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莫不是诗学。胡兰成晚年撰《女人论》,推尊日月并明,盖亦在此。一时代之大事功要男人去遂行,而其风气音声却全写在女人的脸上。原来是风难画,静难言,思无邪之境不可说也。思无邪,可以省视今生,可以观照今世,民国一代江山洞然现前。有人说它只是一部情史,一场桃花劫,略其大者而不见,成了“我的情感历程”这样的流水账。此诚非读之之法。

六十六年前,胡兰成客居东瀛龙云寺,所思由来处,三月里樱花满地,在他都成了故乡故国的桃红片片,其独以“桃之夭夭”之桃花兴起,既是对一己亡命之身的慨然一叹,也是对流离失所的中(华民)国之前途的忧思。此时对他,桃花即是故乡,即是故国,即是中华文明。怎样才能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全,难也。现世里,中(华民)国遭此大劫,我身逢此大败,与桃夭之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显明对比。然中(华民)国自有他光明的出处,虽流亡者亦皆非无根之木,当然也更可以开向明媚之处的。莫问前程,但求此刻下手工夫。由是,他端然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人世)亦依然简静”。这不是将死之时的回光返照,而是观见自身时的灵机妙悟。看见了自己,即看见了人世的所有。刹那间,一切思虑都尽,眼前只有我的来处,山河大地皆成赤子之身。如此故能“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只有生活力充实的人才能领略得此情怀(熊十力语)。作者如此,读者亦当如此,方可不枉一读。思无邪则可见得今生今世,光明剔透。否则徒然见得一场落花流水。流水无尽,落花有时,又何能解吾人之忧。所以有人说它是一部修行之书。其不曾道一句悔,又无一句不是大反省,个中细节写得纤细柔软,而无一句强作辩解。就是这样的。

丁酉寒冬,耶历2018年1月9日,剡东后学朱之珩闲居北京对某兄之问有所杂感

《今生今世》读后感(三):由《今生今世》而起的遐想

由《今生今世》而起的遐想

文/朱之珩

天色沉闷,翻开《今生今世》,读是书已不知是第几遍。慨忆初时,已整整十三年。太史公曰“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此所以吾十数年来对胡※兰成其人其事孜孜以求,不放过有关他的片言只语者。而知其行事愈多,但见活泼泼洒脱脱之为人,吾则弥爱其著书也。其文学自传《今生今世》尤然,方言历历,诵之每成乡音,彷如回到了我自己的小时候,旧时农村的人情物意皆涌至心头。剡人读《今生今世》,其味正如越人语天姥。吾幸而生长于剡东之地,而能大略感知胡先生的方言语境。

序言为首一段“新近我愁浓如酒,不知要怎样才好,就索性不负责任,长日只去街上游荡”,光这一句就曾经消了我几多闲愁。因为是在开首,见的次数总也最多,而切之于吾心者实在也是此言。我从六七岁就学饮酒,迩来二十多年不知喝了多少酒,对“愁浓如酒”实有不可言说的滋味。有作家批此句为不通,而我以为批者无所感通而已。

《今生今世》是作者的一部自传,然而是文学的,美学的,史诗般的。吾人若能读出人世的贞信,方不枉然。生出质疑,纯属常态。闲话渔樵,或谓其小处多争议,而大处可信。书中往往在细节上多有引人追问的可疑之处,除了人的记忆局限,也有着作者的刻意为之,此正是其整体的审美性,即美学与文学的所在。吾人莫要强调小说散文之别,百年以后,《今生今世》自是一部小说。

总计三十三万多字的一部书,作者从起笔到停笔,凭的全是头脑的记忆,从未有过一册参考书。而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前二章,则是他在一寺庙中写成。但简体版则删去了洋洋逾十万字,所以使人读着总会觉得哪里不对劲,也有人嫌其文气不通。然此非作者之过也。若论文气之佳,五四以后的白话文写作,莫胜于此著。然而因为没有参考书,引述古诗文难免有与原句相左的。甚或有时则纯然有着胡先生自己的意思,吾人想要校改也不可。

所谓太初有言,假圣贤之口述天道消息而已。古人文章,但述其意,其意达则通天地消息,言简而意赅。后世才有考据之学。

很想看看《今生今世》的手稿,我曾以为其早已遗失。而去年胡先生的哲嗣胡宁生先生将其保存的资料送给我,其中有份是,1982年他到日本时,从胡宅誊录的胡※兰成遗稿清单,里边就有《今生今世》手稿815页。但宁生先生只誊抄了遗稿的目录。在遗稿中,除了那815页手稿,有关《今生今世》的,还有〈佘爱珍记〉〈气数时运〉,〈樱花晓日〉等篇。这些篇章,若仅从标题来看,则可能是目前出版的也即是1959年日本ジャーナル社首次印行的《今生今世》中所没有的。那时出版的并无单独的〈佘爱珍记〉,只有〈张爱玲记〉。手稿中的第一卷题为“韶华胜极”,其与我们所见者同,而手稿的第二卷为“修到梅花”,则与印行本不同。宋人谢叠山有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胡先生也有一幅书法“几生修得到梅花”。此章是否就是印行本中的〈有凤来仪〉呢?抑或这份手稿是最初的原稿,还是后来改写的?惜乎至今未能一睹为快。

若说后来修改过,也不无可能。胡先生在香港的好友卜少夫后来曾回忆说:“他(胡※兰成)去世前打算再版《今生今世》,对初版作了若干修正,并写了这篇〈再版自序〉,不幸他去世了,再版也未能实现。”只不过卜少夫所披露的胡氏遗稿〈再版自序〉是写于1968年4月,并非离胡先生去世最近的一年。而观其生平活动,六十年代中是他淡出日本政治圈,而尚未久居筑波山,最轻闲的一段日子(其多数中文遗稿都写于那时),也最有可能静下心来重写《今生今世》。

若真是如此,然而后来至七十年代台湾出的删节本却也并未照手稿。又或许那时离改写已过了将近十年,手稿也都在日本家中,而胡先生此时所图谋的是向台湾党国诸公建言,对《今生今世》的出版原本并不十分关心。在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年,其手稿一部分由仙枝带回了台湾,一部分仍留在日本的家中(仙枝因护照到期,不得不返回台湾,原本还要再去,可四十多天后胡先生便去世了)。胡宁生先生说,他也曾将抄录回来的清单拷贝一份寄给朱天文。后来三三书坊计划为胡先生出版全集,约在那前后台北朱家取得了胡先生遗留在日本家中的手稿。此所以有遗稿集《闲愁万种》之编,其所收篇目大致与胡宁生先生誊录中的几篇散文一致,而仙枝手头无此部分。(胡去世后学生之间曾有罅隙,所以三三书坊也不知仙枝手中之遗稿,而未曾收入《闲愁万种》)而对于《今生今世》的手稿,朱天文或许也并未注意到。她取回手稿之时,三三书坊版《今生今世》也已先行出版。我逐句比照三三书坊之《今生今世》,其整体结构与初印本无任何不同,而所改动的多为方言等字词,且大多都改错了,足见只是编辑程度上的改动,而并没有参照手稿。

如今手稿何在呢?朱家所得之遗稿是否包含《今生今世》手稿,朱天文又是否注意到此手稿?若不然,则或许仍在日本。

手稿版的《今生今世》与印行本《今生今世》到底有多大程度的不同呢?是出版前的手稿还是出版后的改写稿?我曾听说,朱家已将部分资料捐给了台湾的文学馆,《今生今世》等手稿是否也在内呢?我致电文学馆,那里有朱西甯先生的遗物与手稿,却查不到胡※兰成。

目下为止所有口诛笔伐者对他的了解都仅来自《今生今世》,乃至正反论据皆源之于此而已,几乎没有真正从史料中发现一手材料来佐证的。倘使他不写《今生今世》,又何以招致如许骂名呢?但胡※兰成毕竟要算坦荡。

胡※兰成或可比临川王荆公而终无安石之得遇于时也。

或谓胡※兰成乃黄老,又杂兵家气。此论确是。故浊清不在一时之间。而汪氏孟子之徒,吾以为阳明正学。孔子被髪左衽之叹,若无季新,东南半壁不知要多死多少人。因国变而身负奇辱者,岂为一己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千载以还何必有知己。

前此归剡东,袁方勇先生诫予,何须在意官方如何定议,何须在意世人如何訾议,你只管以你的立场以你的识见去读胡※兰成。诚如斯言,此乃真是吾人读书之道。

2019年4月20日,剡东朱之珩起笔于读书会微信公众号遇难后2019年6月27日续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