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街头日记的读后感大全

街头日记的读后感大全

《街头日记》是一本由[美]艾琳•格鲁维尔 / 自由写手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街头日记》读后感(一):爱和文学的力量

“爱比恨更有力量,一支笔可以取代一支枪;想改变生活,永远都不晚!”喜欢这句话!!这本书让我看到爱的力量,让我看到文学的力量。 这些学生很幸运遇到一位真心爱他们的老师,虽然艾琳·格鲁维尔老师刚刚大学毕业,但是艾琳·格鲁维尔老师有爱,因为她对孩子们是真心的爱,爱又是相互的,所以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不仅如此,艾琳·格鲁维尔老师还引导孩子们相互之间的爱,通过老师引导,这个班级不同族群的同学都能够像兄弟姐妹那样相爱,这个班级的许多孩子都经历过暴力,贫穷、漠视、偏见,许多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这个班级此时给这些缺爱的孩子们一个家的温暖,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使他们看到希望。 艾琳·格鲁维尔老师又引导孩子们对书籍的爱,对文学的爱,让孩子的视野开阔,艾琳·格鲁维尔老师引导孩子们阅读《安妮日记》,通过这段历史让孩子明白偏见的可怕,艾琳·格鲁维尔让孩子透过写日记的方式,把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痛苦写出来。这本书就是这些孩子的日记,这本书也让我真正感受到爱和文学拯救了这些孩子。

这本书让我发现美国许多白人内心对其他族群的偏见是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许多老师对黑人歧视都是无意识流露出来的。

在写艾琳·格鲁维尔对孩子们的爱时,看到其他老师嘴巴上是爱学生的,骨子里对他们充满歧视,让想起伍尔夫一段话:“要学会使你自己和人们血肉相连、情同手足……但是,不要用头脑来同情——因为这还容易做到——而是要出自内心,要热爱他们。”

2019.07.10 记录

《街头日记》读后感(二):安妮日记

这是一本美国小说,想改变生活,永远都不晚,这话是出版商放在书封上,作为推荐语给读者来看的,其实读这本书有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看电影。

这本书有一个同名电影,也在2011年的时候就已经上映了。通过看电影,可以最直观,最简单的了解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偷懒的方法,要是想了解文章结构,以及叙事方法和细节描写等等一些关于文章写作方面的知识和故事细节是否有没有改变这样的文件还是需要来看一下这本原著的。 作者的写作功底非常值得肯定,翻译的也很到位。起来并不会觉得困难和艰涩难懂。说基本上是讲了一个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角艾琳是作为威尔逊学校一个糟糕透顶的班级里的老师,这里有给老师们带来噩梦的学生,他们虚度光阴,消磨时光,把学校当成18岁之前的游乐场,而且,由于美国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不同的种族,所以造成了学校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里有着不同的背景的学生,他们分帮结派,相互斗殴。

艾琳身为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她在整个故事中都希望能让孩子们远离仇恨,消解他们之间的敌意,但同时又因为他是一个白人教师,所以又让黑人同学们对他有着各种的隔阂,不愿意接触,安宁作为一个有着教育梦想的职场新人,他的一个个的教育理念,或者是从课本上学到的教育实践,在孩子们的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碰壁,而孩子们也在整个的复杂的社会当中,心灵深渊越来越深。班主任艾琳,他承担着千斤的重担,他有一本可以感化孩子们的安妮日记,以及一颗热诚的心,带领着迷失的孩子找到了明灯。她开始让孩子们远离贫穷,暴力,漠视和偏见,让孩子们不再带枪,上学不在,因为怀孕而辍学,或者是流离失所,他让每个人都坚持到了高中毕业和自己。

全程都是因为他告诉孩子们笔有超过枪的力量,使孩子们通过安妮日记开始理解生活。同时也开始战胜他们自己内心中的邪恶,学会了如同兄弟般的共同生活,而不是像傻子一样一起消亡。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我觉得这跟中国孔子的诲人不倦,以及寓教于乐有着异曲同工的关系,就是要真正的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质去给他安排真正的教育方式,而老师真正的作用,其实是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给他们做明灯的作用。不是一贯的填鸭式的教育和遇到问题就躲避,其实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格丰富的人。毕竟这样的人才可以给别人做榜样。

希望像艾琳这样想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越来越多。读这本书还可能帮助你从高中校园的角度去了解美国。

《街头日记》读后感(三):我不会被恶所消灭,自强和坚持让恶消弥

这本书读完后感触颇深,书中记录的是一段段生命,如果有更好的路可走,谁愿意流街头?如果有温暖的爱,谁会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如果有安宁的成长环境,谁愿意将生命虚耗?这本书里的年轻人或其他形式的生命体的悲剧无不让我为如浮萍般的命运感叹。或许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如何让书中的悲剧不再发生,又如何如同书中的格鲁维尔小姐一般做出自己的努力,不仅是救他人也是救赎自己。

写这些文字的同时,摇滚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激昂的旋律一直在我耳边回响,生命本不应该轻贱、虚度和浪费,庸庸碌碌的结果便是被时代所抛弃的悲惨结果。只有每个人心中都有正确摘自祢、社会观念;人人心中存有善良美好的愿望,以此身体力行,整个社会形态,人文环境才会越来越宜居。善良不是被伤害的理由,善良的人也必须学会有力保护好自己的方法,敢于惩恶扬善,让恶念恶行无处生存。无论身处环境如何恶劣,要相信美好终究会来临,这内心的希望会让生活变得有盼头,再苦再难心在一起,一切都会变得有意义。

善良可以激发潜力,可以激励他人,可以让成长变得无与伦比,与众不同。写日记可以疗救受伤的心灵,真实的日记无论展露的是怎样的黑暗历程,都是份宝贵的财富。不让自己沦为恶劣环境的牺牲品,不让情绪陷入失望、悲伤、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的最好办法便是以正确的方式来应对这些,记录下来的真实会成为历史,而历史会转化成积极有用的因素,让人生之路虽艰难却充满感人力量。让自身价值和人生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公正。当面临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时,如何去处理这些,这本《街头日记》很好的告诉读者答案——虽然我现在没有能力消除邪恶与不公,但我不会被恶所消灭,困境中的崛起,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明正义的审判,让邪恶消弥。

经历过战争的残酷的人会对种族主义的可怕深有体会,本是同种人类,却因种族信仰不同而大肆杀虐,这样愚昧的意识形态不改变,还会有许多如书中所记载的那些年轻又无辜的生命消逝。漠视他人悲剧的人必将会有悲剧降临到自身的那一天。到那时,谁会伸出援手?

一篇篇日记就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记录,深入读下去,会发现每篇日记的主人公都是那么富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生命不应该被忽略、被伤害、被摧残。不同的日记,不同的人生故事,不同的感触,虽然很难,但总算坚持走下来,度过了人生的难关。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黑人孩子与白人孩子可以手牵手,像兄弟姐妹般并肩前行。”《街头日记》传递的正是这样积极正向的力量。

《街头日记》读后感(四):亲爱的读者

街头日记

一个年轻人沿着沙滩散步,发现以为老人正在捡冲到沙滩上的海星,再走近点,他看到老人又把它们扔进大海,年轻人走到老人身边问道:“您这是在做什么?”老人回答说:“如果不把它们扔进水里,它们会很快死去。”“但这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海滩和上百万只海星,您无法拯救所有的海星。您难道不知道您什么也改变不了?”老人弯下身捡起一只海星,淡淡地回答道:“我至少可以改变它的命运。”

当约翰•图讲这个故事时,自由写手们感到自己就像被冲上沙滩的海星。幸运的是,人们发现他们需要帮助。因此,艾琳•格鲁维尔和自由写手想在这里感谢所有乐于助人的无名英雄,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这些改变。

亲爱的日记:

如果四年前有人告诉我格小姐能撑一个多月,我会公开嘲笑他们。没有人想到她能做到,也没人想到我们能做到。但是现在看看我们——这些“注定会退学的孩子们”将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没有人会想到这些“混蛋”会变成高中生,或者是任何学校的毕业生。然而,四年后我们即将成为大学毕业生。我们的名字会登上哥伦比亚、普林斯顿、斯坦福。甚至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校友录。

谁会想到这些“处境危险”的孩子们能成功,能走得这么远呢?但是我们做到了,即使教育制度在拼命压制我们,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在我们身上贴上标签,这几乎能产生跟随我们一辈子的影响。知道有人意识到“追溯根源”不对,“处境危险”、遭受偏见的高中生们才有了机会。然而这些城市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真正得到机会去证明: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能自如地应付我们所处的环境。

四年前一切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群各方面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在班级讨论中合作,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做任何事。我们成功了,撕掉了“处境危险”或者“低于一般水平”之类的标签,甚至是那些贴在格小姐身上的标签,例如“太年轻”、“太白”。我们不仅成功越过了这些小障碍,而且经受住了巨大灾年的考验,获得成功。

我记得在高一那一年,人们仍然不能理解一支笔重要到居然能取代一把枪。人们要么遭到射杀,要么被人攻击,有时候也会去攻击别人。自从种族骚动和因一八七号提案罢工以来,我们还是有进步的。回顾过去,我不敢相信我们和格小姐在一起生活。我们以前常常想方设法击败她,就在以为她被击垮的时候,她却像我们证明,我们错了。

高中二年级。所有的一切开始改变,一张张模糊不清的脸变得更加清晰,我们变得更亲密。三年级那年,我真正开始怀疑一切陈规滥调。我们向自己许诺,一切以教育和宽容为先。我们撕掉了为高年级编写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霍尔顿的想法变得更加清晰,因为我们正在自己的人生中经历着相同的事。席莉在《紫色》里的痛苦让我感觉非常熟悉。那一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发生在第二学期:我们被命名为自由写手。自由写手——一个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开展活动时,都将和我们永不分离的名字。

《街头日记》读后感(五):用笔改变世界

用笔改变世界 评《街头日记》

在你不曾接触的世界,依旧存在着你难以想象的现象,你原以为早已远离的过往,其实一直在你的身边。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世界的美好只是一个假象,狭隘的视野蒙蔽了你对世界的认识,历史上所有关于黑暗的故事,它们一直都在延续,一直都存在。 在美国加尼福尼亚州的长滩,你所怀疑的一切,它一直都在发生,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正在毁掉众多尚未开始的人生。 种族歧视,让社区的稳定严重受到了破坏,心灵受到创伤。每一天帮派之间的斗争,种族之间的纷争,在街头,在学校,随时都可能上演,甚至无法预计它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没准就在你放学回家的路上。 每一个人都是忧心忡忡的,连校园都难以避免,都难逃它的磨难,不知下一个在街头死去的又是谁。 在每个学生原先的生活里,到处都充斥着帮派争斗、枪支、毒品、家庭暴力、性侵害,他们早忘记了什么是关爱,有的是无尽的冷漠,甚至不曾想什么是大学,似乎都忘记了未来在何处,沉浸在内心阴暗的痛苦当中,孤独而纠葛地活着。 一个与众不同的英语老师的出现,打破了现有的常规,她让所有的人都渐渐明白,自己是优秀的,所有的苦难都将结束,肤色、贫穷、信仰、家庭、战争都不再是我们束缚自己的理由,改变可以从一支笔开始,用文字来改变这个世界,而这个人就是美国加尼福尼亚州长滩威尔森高中的英语实习老师:艾琳·格鲁维尔小姐。 威尔森高中,是她教师生涯开始的地方。第一天,冷漠的少年、严重的种族隔离、教师的轻蔑,完全打破了她对学校的认识和期待,甚至害怕了,可她并没有打断就此为止,放弃作为师者的职责,而是更用心地投入其中,期待他们的改变。 生活在贫民窟的他们,接触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也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艾琳·格鲁维尔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认识到他们的生活并非只有他们的自己,在历史的过往,有很多人也承受过相似的痛,但她们并没有向生活的苦难投降,而是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用文字记录下当时的生活。 她们的文字,触动了他们内心的柔软,引发了他们的共鸣,明白了这个世界的邪恶,从而希望改变社区里存在的种族隔离和纷争。 动起笔来,成为一个自由写手,写下内心隐藏的秘密,对生活的告白,发挥出枪杆子一样的力量。 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成绩名列前茅,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关爱,走出贫民窟,领略世界的光滑,走上大学之路。 很多不可思议的事都发生了,而改变这一切的,是老师艾琳·格鲁维尔告诉他们的,笔又超过枪的力量! 用自身的改变、用爱告诉全世界,让世界来正视存在的现实问题,削弱对种族歧视的力量,让所有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友爱地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