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医生的抉择读后感100字

医生的抉择读后感100字

《医生的抉择》是一本由亨利·马什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医生的抉择》读后感(一):多一份理解

文:薇薇爱阅读

提起医生,你会想到什么呢?

有一个故事, 是关于扁鹊的。 有人问他,你们一家三兄弟都行医, 那么谁才是医术最高明的呢?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不假思索的认为,当然是扁鹊。他的两个兄弟并没有在历史上有那么多记载啊。 确实是扁鹊的名声在外,那么医术呢? 扁鹊说,是我的大哥。 大哥能在病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就将病因治好,所以根本没有让人感觉到自己是要生病;二哥的医术比大哥要差一些,他在人们的病刚开始的时候就治好了。 而我治病的时候一般人们的病都很严重了, 汤药针灸之后得以好转,人们看到了我用这些治好了病人,所以觉得我的医术最好,所以我才名声比两位兄长都要高。 但是论起医术,我却并不是最好的。

如何才是一个好的大夫呢? 人们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掂量。 关于医生写的书之前读到过协和张羽的《只有医生知道》这本书一度被我认为是良心中的良心,很多的内容,大多数人都不了解。 了解之后只有对医生这个行业的敬佩,和对自己更加的关爱。 太多的由于自己不够了解自己,而医生也因为病人太多,不可能在工作时间给病人事无巨细的讲透彻。

这本《医生的抉择》的作者是一个神经科的医生,他从医多年,写下了这本书。 对于医生这个行业,尤其是神经科医生, 给病人治病的手术需要在手术台上与病魔作战。

记得学生时代体检的时候, 给我们抽血的护士,是新来的, 扎了两次血管都没有成功, 最后不得不换了另外的胳膊,抽血成功了, 但是心里也有阴影了, 觉得新手是不是都是有这么一个过程,要失败多次, 最后成功。 对于医生而言,作者在书中坦言行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从医生涯的失误。 他在疗养院看到七年前他手术的病人蜷缩在床上的时候,又想到之前手术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内心的心情相信也是特别复杂的。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医生朋友发的信息,说家人病了,拿着钱去医院住院,没看好,说医院真不行;拿着同样多的钱去庙里烧香,病好了,这庙的菩萨真灵。 医生治好了病是理所当然,治不好的话,就会遭非议。 医患关系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更需要的是信任。

《医生的抉择》读后感(二):“生活有时很残忍,我很抱歉”

封面很形象又很有趣,一把细长的手术刀正欲插进一个半裂的核桃内。核桃与人脑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不难理解这本《医生的抉择》,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撰写的行医手册。全书共分25章,每章节独立讲述一个发生在作者亨利·马什身上的医疗事件。

亨利·马什,全球知名神经外科医生,拥有三十多年的丰富从医经验,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纪录片《你的生命在他们手中》、《英国医生》分获大奖。《医生的抉择》以作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身为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在病房、手术台等地经历的种种。由于是外国人写的,翻译过来,难免读得并不舒心,医学专业词晦涩,行文段落时有啰嗦。这么看来,《医生的抉择》很像是亨利·马什以回忆录的口吻,写的行医日记。

亨利·马什的人缘似乎很不错。书的开篇,有数十位中外医学界和文学界的名人为此书做了推荐——北大医学硕士安然说:医界上演的戏码,不分国界;英国作家伊恩说:亨利·马什精准描述医患之间紧张而短暂的关系,诙谐嘲弄医院的管理制度;泰晤士报编辑说:优雅、精致、冒险、富有深意,这四个词中任意一个都可形容此书……

有过辉煌成就的亨利·马什,在数年的职业生涯里,不曾少以旁观者或是当事人的身份,亲历医疗事故。马什在书中直言不讳,有些是误诊、有些是隐瞒、还有一些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过失……这些年,市面上报道的医患纠纷时不时被放大到大众视野。越长大也越明白,医生不是神啊!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关于长大之后要做什么,当时,我想到了医生。在那不谙世事的年纪里,医生在我的眼中披上了一层夺目的光环,他们是白衣天使的象征,能妙手回春,拯救世人于苦海,是能够比肩上帝的圣人。长大后,现实不堪与丑陋的一面渐渐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逃避不是办法,也就明白,这世上有太多的无可奈何非人力所能控制。

医生也是人,这一刻他可能是“救世主”,难保下一刻,他不是“杀人凶手”,我们应该对医生怀有信任,但不是每一位医生都能恪尽职守,所以,与其指望医生最后关头维护患者的意识,不如破解自己的心魔。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应该做好向死而生的准备。畏惧死亡,那是因为,生而为人,我们对许多人、许多爱,产生了留恋。

看开了,心淡了,也就理解医学的作用不过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亨利·马什在回顾他的从医生涯时,不像是一个神人,而是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会因手术失败懊恼,会因家属落泪自责,会因患者死亡愧疚,这时,他只能噙着泪水:“生活有时很残忍,我很抱歉。”那么看书的你,对医学一窍不通的你,可不可多些包容和理解呢?

《医生的抉择》读后感(三):彼此理解和尊重

彼此理解和尊重 评《医生的抉择》 亨利·马什的这本书《医生的抉择》真诚、坦率地向我们展现了在关于生死、疾病与医疗事件上很多的真相,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医生内心的独白,告诉我们,医生不仅仅有代表医学权威、冷漠麻木以外的真实情感,其实与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他们也会犯错,医生不仅仅只是一种职业。 先前的时候,看过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一本关于衰老、死亡、养老和临终关怀的书,书本中细细地讲出了在日渐衰老时会出现的各种症状,所要面临的很多问题及应对措施,同时如何更好地面对生命的终结。 或许正是这本书的铺垫,让我对医学中人文关怀这块有了更深的求知欲,而更深入触动我的点,则是一次次带母亲上杭求医时,看到的真实现象。 站在患者的角度,对于病情的认知欠缺,则希望从医生那更好地了病情,却好似触碰到了医生的菱角,整个人表情都不对了,语气变得冷淡,如同下了逐客令。 在这医疗纠纷凸显的时代,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普通人难有机会去了解医生的真实生活和感受,在面对疾病时,全心地寄希望于医生上,同时医生对患者的不耐烦,缺少同情心、耐心,出现问题时逃避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加深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 亨利·马什则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医生,同时也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美国医疗体制的划分,也存在的问题。 马什医生向我们揭示他内心作为医生这三十年来的想法和感受。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解释手术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也要避免引起患者的恐慌和不信任。为了能够更好地确保手术的万无一失,不断地恐惧和焦虑。手术的失误,对患者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面对病房中被自己伤害的患者时的愧疚,以及手术失败带来的惋惜和懊恼。 “如果手术出现了问题,对于患者来说是100%的灾难,但对于我来说只是5%。” 手术中出现的失误,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面部麻痹、脑卒中、瘫痪甚至死亡,而对于医生来说,手术中致残或死亡的风险概率是5%。 如同书中所写的:“医患关系对医疗行业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使医生与患者相互理解。” 马什医生也希望通知他在医三十年的经历来告诉大家对医疗行业的认识和支持,在面对疾病时,可以相互得到彼此的理解和尊重,更好地实现疾病治疗和人文关怀,减少医患纠纷的突发。

《医生的抉择》读后感(四):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直白

亨利·马什是全球知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为数百名脑疾患者实施开颅手术。这本《医生的抉择》就是以其亲身经历和独特视角再现了过去30年间英国医学从业者,特别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性质和职业变迁。全书共分为25章,每章大多以一种神经外科疾病开篇,其中尤以脑瘤居多,结合作者实际工作中的个人经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与缠绵动人的讲述。书中涉及作者本人在家庭、事业、学习中的各种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家中亲人离世、亲自的病痛和婚姻的变故等。故事中的一词一句都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医务工作中普遍出现的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在本书中也有提及。

这让我想到曾经看的《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一书。《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是肯•赫尔曼医生对那些濒临死亡的生命在重症监护室里的见证与记录。而马什医生的这部作品因为涉及到的都是脑部的手术,危险系数极高,稍有不慎病人就会被死神夺走。有一些,手术之后不会复发,能好好生活,而有一些,却一再复发,最后即便手术了、成功了也只能多活几个月。这个时候是让患者体面的死去还是再次让他体验一番手术的疼痛?马什医生敢于向病人和病人家属说出事情,虽显冷酷,但却也是非常理智的选择。

当看到马什医生成功的为一名准妈妈实施了开颅手术,并且这位妈妈还顺利的生下了健康的宝宝时我是特别激动的,因为特别害怕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死去。因为我的身边就有一位妈妈因为身患脑胶质瘤然后手术失败身亡留下不满3岁的孩子的例子。当时去吊唁,她的丈夫憔悴到没有人样,医院里二十多天的守候却没能唤醒妻子,反而阴阳两隔。我们一起去的十余人里,没有一个不掉眼泪的。看书的时候就想,如果她的主刀大夫是马什医生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可惜现实生活没有如果,只有可惜。

虽然马什医生说他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只是偶然,但我觉得这还是和他的儿子3个月时罹患脑瘤有关系。而且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特别懂得作为家属的体会,所以他总是能够站在家属的角度去替他们考虑,即便是会让同事不开心也选择尽早为患者做手术。

对于现在非常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马什医生也有独特的见解。他说:

这种机制需要我们去学习,这种责任感也应需要我们学习。

《医生的抉择》读后感(五):医者的苦恼

《医生的抉择》当时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决定一定要看它,就如同当初看《只有医生知道》等等书籍的时候,毕竟自己是从事医务工作的,对有关医学的文学创作会尤其的关注,毕竟写这些书籍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中国人,好期待中国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除了真实还是真实。

本书的作者,亨利•马什,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属于全球知名的那种,太厉害了,还是伦敦圣乔治医学院(英国最古老的公立医学院)高级顾问,英国笔会艾克理传记奖得主,皇家外科学院前研究员。真实令人佩服啊。亨利•马什拥有30多年丰富从医经验,他还是两部获奖纪录片主角原型。《你的生命在他们手中》(Your Life in Their Hands)获得皇家电视学会金奖,《英国医生》(The English Surgeon)获得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上海白玉兰奖最佳纪录片。每每介绍这些人的时候,总觉得,只要是个人物,名号都是一堆一堆的,成就也是一层皆一层的,而我们这些小人物,一直都是小人物,羡慕又为自己伤感会。

亨利•马什撰写的这部《医生的抉择》是真的难能可贵,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有勇气去书写这样真实的作品,他以其从业几十年的经验,以得到的第一手的资料,向广大读者尽可能现实的描述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日常生活,他的成功与失败、焦虑与恐惧、挣扎与煎熬。虽然我也是医务工作者,但是我也不能完全的理解这样资深的专家的苦恼,毕竟我是个小医生,遇到的人与事还是不足的,像亨利•马什这样的资深医生,才是集荣誉与痛苦于一身的真正的医者,他把一个成功的医者的荣与辱真实的表述在作品当中,让更多的人去切身的体会医者生活,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光鲜亮丽,对于医者来说,任何一台手术都没有万无一失的时候,医者所能做到的就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把自己全部的才华集中在这一刻,这就是最大的贡献。

读了亨利的书,感触颇深,我更希望中国的医者能够写出这样甚至更好的反映我们中国自己的医疗道路的书籍,当然这里面的医者包括我自己,我也希望自己在不断的经历过千帆之后能够在老去的时候写一本类似这样的书籍。中国的医患关系是真的不容乐观啊。如果在当下能够写出一本真实的反映中国医者日常的书,那真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了,当然这也跟我们现在的信任度有关,很多人对于医生是不信任的,工作近一年,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医院的医生不好做,小医院的医生更不好做,越有文化的人,越要重视,因为他们会把我们的警告当做放屁一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总以为自己的那点文化是牛逼的,别人的都是不对的,警告只是为了推卸责任,然而,真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有中国医生才会理解中国医生的苦恼,莫名其妙的被骂,莫名其妙的被上诉,这就是悲哀啊,每次医改期望都非常高,然而失望也很大,什么时候患者能够理解中国医生,什么时候中国医生能够有如国外医生一样的地位,如我能遇到,此生之幸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