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是一本由[日] 吉松隆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读后感(一):音乐界里的哲学隐士

这本书只能作为放松的读物,因为专业性不强。作为卖点的漫画,只能说是彩蛋,或者是作者额外的脑补小剧场,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但是读起来很流畅,因为作者文笔挺不错的,很多比喻我觉得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做文案,虽然母语不一样(?)。

更像是一本哲学书。

将音乐和日常联系起来也很有趣。

《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读后感(二):你有没有好好的读这本书呢?

到底你喜欢交响乐曲,还是喜欢歌剧全本。或者,仅仅喜欢的是歌剧的序曲部分。

也许你说,你很会玩音乐呢。对各种流行音乐如数家珍;或者昨天刚刚通过腾讯视频看了格莱美颁奖典礼。

你说,你早就考出了钢琴十级,你说你是KTV的麦霸。

但是,真的,我倒是希望你好好静下心,听完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听完贝多芬的《田园》;听一些协奏曲,当然,别忘了每天唱唱二个八度音阶,练习自己的相对音感。

然后再来看这套书。这套书就像白居易给隔壁外婆解释他诗歌一样有趣。

之后,为什么华晨宇那首重新编曲的《滑板鞋》会更好听?看完这套书,你就明白了。

古典音乐是一切好听音乐的基础。热爱音乐的你,一定要好好学乐理,然后试着自己写歌吧。嗯,从3/4拍C大调开始,好吗?

《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读后感(三):古典乐界KeyWordの揭秘

读这本书的感觉如题,杂乱的自说自话和漫画,完全不是像书名提示的内容。估计译者也甚是苦恼,在日本语境的幽默性,音乐专业知识的严谨性和针对小白读者的趣味性之间纠结着。好心催生下的啰嗦,不懂音乐的人一头雾水,略懂音乐的人味同嚼蜡。

可取之处包括少量古典乐界词汇的起源和定义,作者不缺洞察力,想必相约面谈会很有意思,但若把聊天内容通通不加筛选的行文成书,未免有些不负责任的嫌疑了。毕竟现代人的时间宝贵,被这样一个书名骗过来,就像是被领进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听主人滔滔不绝地讲各种不好笑的笑话,有点尴尬。

所以,若真的对古典音乐感兴趣,不如找一本正经的教科书来看看,特别是关于音乐学的部分,就是学过音乐的人才会产生共鸣的闲聊,压根不适合小白们。大概这本书改名为“古典音乐杂杂说”或者“古典音乐碎碎念”更合适吧!

《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读后感(四):不懂日语get不到点

给的关键字还挺好的,让人很有看的欲望。但是具体的内容一大半都在搞笑,还是用的日式冷笑话,不懂日语的人完全笑不起来。漫画小剧场我猜全是冷笑话所以都直接跳过没看。正经的干货有点少,不过起点低所以还是能学到一点。

对其中关于师生传承的那段理解印象深刻,说得很妙。

“做老师的绝对会死守着自己的技艺,当学生的拼命努力要将老师的技艺变成自己的,这当中彼此的勾心斗角,应该说才是真正的学习课程呢。”——一语道破师生之间的微妙关系,所以修行主要还是靠个人呢。

“有音乐才华的人并不能成为好老师,因为他们不懂人们‘为什么不会’。没才华的人会客观探究为什么做不到,以及要怎样才能做到,将学习探索当作经验累积成自身的know how,才能将种种体验传授教导给第三者。”——真的太对了,那些思路清晰、头头是道的老师确实可以帮学生理清思绪,使少走弯路。但是理论和实践还是不同,说得到不一定做得到。而天才们呢,脑回路往往是异于常人的,他们就应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杰作。他们的境界都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读后感(五):吉松隆第二部曲-入门进阶

如果说吉松隆第一部《古典音乐简单到不行》是古典音乐入门者的说明书,那第二部《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就是入门者必备的古典音乐的字典书了。

纵观两本书的区别,第一部主要以轻松搞笑的漫画为主,内容非常浅显,哪怕你对古典音乐不敢兴趣,也可以把它当漫画书来看。而第二部则是比第一部要厚得多。内容也以文字为主,内容架构也是以第一部的关键字作为更深层分析和介绍。

书中共划分为5块区域,作曲家,音乐学,音乐业界,演奏家,演奏会。每块区域都包含本区域关键词。作者身为作曲家,当然在第一章写了关于作曲家的内容,例如作曲,和声,曲式,风格等。文字内容非常白话,容易理解。并且在文末都有吉松隆可爱的搞笑对话。篇末也有令人发笑的四格漫画。

其中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讲说演奏家的才能,也就是天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曾听说哪位小孩天赋秉异,有作为音乐家的才能和天赋。或者有些人音感很棒,听力敏锐。

难道要成为音乐家都必须是有天赋的么,后天学习不来的么?!而吉松隆则给出了答案,“就像视力好的人,并不一定能画出好的画。音感好的听力敏锐的人也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音乐家一样”。

成为音乐家其实和你有没有音乐天赋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最重要的是你吃苦的决心,要把音乐做成持续一辈子做的事情。

我觉得这就是做任何事情的真理,是百年的匠人精神。

吉松隆身为优秀的作曲家,能把自己心里所想的,所认知的关于音乐的事情加上自己的理解,绘声绘色的写下来,一方面是对自己想法的总结与思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古典音乐能让更多人理解与关注。

这本身就已经超越了普通音乐书籍为写而写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