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1000字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1000字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一本由卡森·麦卡勒斯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一):差点因书名错过的作品

作品意图展现四个方面的主题,这也与作品中四个主人公相对应 1.约翰•辛格,哑巴、犹太人。同性恋,他的好友被送去疯人院、他自己选择自杀,都像是在表明,同性之爱不被接纳。在情节推动上,他更像是一个“观众”,他懂唇语,他看着别人的嘴唇“听懂”别人的话。 2.杰克•布朗特,流浪狗、白人,对当下的社会失望,但是改变无力。 3.科普兰,医生、黑人,是当时极少有的受教育的黑人,于是一生肩负使命感,提倡黑人、有色人种的自救。 4.米克•凯利,女孩子。有梦想的假小子式的女孩子,我开始并不懂这个形象的意义,直到她说“男孩子就比女孩子有优势”的时候,明白了她代表了女性要求平等、独立。 作品中没有单独描述某个人的极恶,但是人种歧视的主题通过群像(“黑人打白人,白人打黑人”)表达的很清楚。科普兰医生的使命没有同盟,直接表现出了这个种群的愚昧,而愚昧背后恰是种族歧视造成的受教育权利的剥夺。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我最初接触到的、涉及美国种族歧视的作品,这部是对这个主题的扩展和延伸。 书中用了被人类捕捉并系上红绳放归的海鸥,被它的同类啄死的比喻,让我想到了另一本书《被涂污的鸟》。 以上,宴鄉阅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二):个人觉得这个译本比另秦传安的好

手头刚好有两个中文译本:刘勇军和秦传安,比较了一下。个人还是喜欢刘勇军的译本。

以第一段为例:

秦: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在一起。每天一大早两个人就从他们住的那幢房子里出来,手挽手走到大街上,去上班。

刘: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形影不离。每天一大早,他们从家里出来,手挽着手穿过大街去上班。

刘的译本至少读起来比较流畅。没有生硬的气息。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三):孤独是一场误会

2017年的夏天,我在一个闷热的午后读完故事。被陈笑黎译本的第一句打中“镇上有两个哑巴 他们总是在一起”。这句陈述句,听起来就很孤独啊。

在这个夏天,我迷上了一位女歌手,没日没夜偷窥她的生活。她那么远,那么闪耀,我在每一个翻看她一切又不忍睡去的夜晚,变得丰盛、迟钝。对无关她一切的迟钝。在这样持续的日子中,我感到深深地孤独。遥远、迷蒙、飘忽。

所以我找到了这本书,以为可以被安慰。在黑洞里挣扎,抓什么都是徒劳。像对着空气挥拳,一拳一拳重重地砸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

那个哑巴,因为失去了爱人而孤独。那个杂货部老板、那个心里五光十色的小女孩米克、那个流浪汉杰克、黑人医生考普兰德,都是以为懂得而孤独。以为遇到知己,就不孤独了。他们轮流找到哑巴辛格,对他说着内心深处的声音,以为他理解,以为他浅浅笑容的背后是对他们每一个人独特的理解。谁也不知道,他温柔着看着他们的时候,其实,他只是在看着自己,想象着他的爱人坐在那里的样子。有关他们来找他所谈的一切,他不理解、不明白,所以只能是浅浅的微笑。而这微笑,竟让诉说者误会是特别的懂得。

谁对谁都是误会啊。误会理解、误会了爱、误会了过去。然后,大家都那么孤独。

后来辛格自杀了,在得知他最爱的人死掉之后。

以辛格为中心的,自以为是辛格知己的人群,开始失去了中心。

流浪汉走了,米克还是变成了普通平淡的打工族、考普兰德搬到乡下养病、杂货部老板失去了妻子。

如果,辛格不是哑巴。是不是在酒吧的那些日子,辛格对着他们说着自己的故事、说着失去的爱人、说着无关紧要的话,他们大概也不会觉得他特别了。

所以孤独,是一场误会。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四):永不停歇的猎手

看完《心是孤独的猎手》,你会察觉卡森·麦卡勒斯或许是孤独最好的朋友。不然不会将孤独描摹得如此深入刻骨。

小说的开头即不同凡响,故事是从两个哑巴展开的——镇里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形影不离——作者就以这诗一般的基调开始讲述发生在一个南方小镇的故事,生活在一起十年的两个哑巴,一个因病离开,另一个人辛格则痛苦地开始了新生活,他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几个人:内心满是狂热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克,充满使命感的黑人医生科普兰医生,一个热爱莫扎特的小女孩米克,逐渐老去却怀有隐秘心事的咖啡馆主人比夫·布兰农,几个人以辛格为中心分布在这个小镇和故事中,并且逐渐展开属于自己的故事,应该说,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痛苦与孤独,他们始终无法在尘世找到内心的安静与依靠,所以他们将神的荣耀归于那个永远宁静宽厚睿智的哑巴,但是这远远不是最终的真相,在他们眼中如父如神一般的辛格,却有一个隐秘的情感期待,在他的哑巴朋友面前,辛格无法保持自己的宁静与宽厚,他急迫地想要表达自己,无时无刻的想念是一根牵系的线,维系着他的生命,而他情感的归属则是一个无法理解任何情感耽于口腹之欲的人。如辛格的一个梦中所见,所有人都将自己单方面奉献给他人,却永远无法得到回应,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而在最高台阶上哑巴朋友手中的捧着的圣物,无疑就是孤独吧,即便每个人都无法看清真相,但是这却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真实的也是唯一的礼物。

毫无疑问,几位出场人物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杰克代表了人类中无法消除的阶级矛盾,科普兰则是种族隔阂的象征,从小女孩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得出作者的一丝影子,也是所有即将离开童年世界进入成年人生活的儿童的缩影,而在咖啡馆主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终将老去的人内心隐秘的失落与情感寄托,她精心挑选了一位聋哑人做为串起所有人物的线索,而辛格代表的则是爱而不可得的痛苦,作者似乎想用一本书的厚度描摹出所有存在于人类之中的无法触摸不可解除的隔阂——社会不公正的根源以及无法解决这种不公正的痛苦,种族之间误解、仇视的裂痕,人在成长中痛苦的失去,对于情感的捉摸不定、今是而昨非。即使今天看来,我们也很难相信只有23岁的卡森·麦卡勒斯轻松跨越了自己的年龄,把握住社会与人生中如此多隽永深刻的元素,并且在一部作品中展现得如此自然、充满诗意。应该说这部作品既是作者作为孤独猎手最好的诠释,也展现了卡森·麦卡勒斯做为一名作家的成功之处。

在关注作者描绘的外部世界之余,我们也能感受到与外部平静世界不同的我们内部的另一个世界,与外部的貌似平静不同,这个内里的世界由灵魂与心灵所塑造,但是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变化,终将逐渐萎缩、变小,并且消失。随着年龄增长,米克可以弃置自己最珍贵的乐谱,被关在可以带给自己内心宁静的“里屋”外面;是的,杰克知道这世界上的很多真理,但是却也不得不用麦芽酒灌醉自己,认为一个哑巴可以理解自己所有的想法,因为我们总要找到一个与这个世界妥协的方式,纵然我们已经那样孤独。虽然这个老人被其他人看做如上帝一般的存在,但是在他内心里依然有着消解掉的孤独。孤独在这个故事中被描摹得如此真实而深刻,以至于它似乎独立于所有人之外,有着自己的形体与界限,它包围着我们每个人,无论你内心中有着多么强烈的爱与渴望,那无法冲破它的界限。所以孤独既是人生的表象,又是作者最想表达的人性深处存在的永恒。

作者最终为我们设置了一个略显悲伤的结尾,“神”消失了,所有人都更加隔绝无助,卡森·麦卡勒斯毫无悬念地将孤独这个她最好的朋友诠释得淋漓尽致,孤独猎手一直在路上,孤独猎手不停地收获孤独。但是我想,作者写下这个无尽孤独的故事,不仅是为了歌颂孤独,而是为了让我们本不可解的题目中寻找到答案吧。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