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小港湾》观后感精选

《小小港湾》观后感精选

《小小港湾》是一部由伊塔·格夫沃执导,Vanessa Szamuhelova / Matus Bacisin / Katarina Kam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小港湾》观后感(一):感受很多

开学季的电影有太多家庭方面的故事了,希望都是在相互成长中迎来的happyending,因为悲剧的童年实在太多了愿九月开始的日子清净 抬头遇见都是柔情[cp]今天也连看了两部电影!《小小港湾》 喜欢《小小港湾》的结尾,秘密基地变成了汽船缓缓驶向远方,是两个小朋友的乌托邦被发现前最后的美好…

《小小港湾》观后感(二):小小港湾

故事的灵感来源于真实事件,10岁的小女孩亚拉与外祖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外祖母去世 后,不负责任的妈妈露西娅也离家出走,留下亚拉独自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带回两个 婴儿,和她的玩伴克里斯蒂安,开始照顾起这两个小生命。他们能照顾好这两个小婴儿吗?这场孩童间天真的游戏又将 走向何方?该片采用儿童视角生动展现了小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清新、质朴,摄影出色。荣获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水晶熊奖。

《小小港湾》观后感(三):一些杂感

不太明白导演想讲什么?不赡养母亲的女儿?还是不养育子女、整天只知道鬼混的妈妈?还是火车站抛弃自己双胞胎的妈妈?还是躺在路上招了苍蝇的死猫?难道批判的是社会现象吗?第一次看斯洛伐克电影,看不明白

小女孩用着翻盖手机,小男孩用着好像是智能机

斯洛伐克家里的自来水也是能接了就能喝的

看到一辆本田,火车站还是比较破旧

《小小港湾》观后感(四):#电光幻影# 《小小港湾》,轻轻地落下一枚水滴,碎成灿烂,却转瞬即逝。

#电光幻影# 《小小港湾》,轻轻地落下一枚水滴,碎成灿烂,却转瞬即逝。

捷克与斯洛伐克影片,在电影院线能看一次,感觉还是有点温柔的,加上题材略带一种荒凉的希望感,有点打动人心的样子。

孩提时代是人类的必经阶段,而孩提时代的意义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充分的展示在我们身上。那些天马行空的,那些遥不可及的,那些无比认真的,都在这个时候埋下种子。而那些格外寂寞的,无比荒凉的,和特别无奈的,也都留存在这个世界上了。就是这样一种时刻,划在了岁月的成长里,奋力成长。

电影可能没有达到我预期中的那么令人欢喜,其实是有点说不出的伤痛感,但是好处是短暂的,干脆的,又保持诱惑的。

影片中幼小的女孩,同外婆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然而外婆离世,母亲自由散漫的生活下女儿不过是不重要的一个摆设品,当她去寻求幸福的时候,却不会给幼女留下足够的空间,没能承担好一个母亲的身份,而孩子的世界也就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孩子。被抛弃的孩子,拉扯着自己的小伙伴,与两个婴儿一起,建立了生活的氛围,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去生存,而生存是依偎彼此最直接的拥抱。

每个人的感受确实是不一样的。对于这部影片,大多数人都感受着小小港湾的意思,是主人公小女孩,遇见了一个在车站边落魄的母亲,她摆脱小女孩帮助自己照看两个婴儿,然后自己就不负责任的跑到一边去嬉笑了。对于这个点,多数理解就是小女孩在这个女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对孩子的那份疏忽,而在婴儿身上感受到了的一切,她带他们回家,照顾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小小港湾。

我个人感受却是完全相反的。

我认为是小女孩在看到来拜托她照顾孩子的母亲,在车站一边说是去洗手间,实则与人说笑的不负责任时,小女孩选择了带走孩子,甚至在这里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偷走了孩子。这就像是一场大型的儿童过家家一般,她带走的孩子是成立了自己的小世界,自己的家,需要陪伴的是她。那所谓的小小的港湾,既是她给两个婴儿建立的,拉着她的小伙伴一起建立的,同时小小的港湾,其实也是两个婴儿带给她的。就好像一个失去生活的意义的人,突然找到了让自己值得付出的对象,需要进行的责任,能够保护的状态,那是主人公所得到的一剂强心针。她用这一剂强心针活了她自己。对于婴儿的掠夺和建立的小小港湾,我想那是她内心所需求的,同时也是对于那两个婴儿的母亲,以及内心世界里自己的母亲,最大的报复和惩罚吧。可是,受罪的到底是谁,孩子他们不会懂的。

那一刻我觉得很可悲,可是我又觉得有点可恶。

有些善良,是悲伤的。有些邪恶,是荒凉的。

我想,就算长大,她大概也很难有机会,过快乐的人生了吧。

作者:小佛搞特

《小小港湾》观后感(五):爱与孤独的旅途

小小港湾 (2017)

7.1

2017 / 斯洛伐克 捷克 / 剧情 家庭 / 伊韦塔·格罗福娃 / 瓦妮莎·萨穆赫洛娃 马图斯·巴奇辛

这是一部很安静的电影,情感细腻,叙事舒缓,配乐和画面也很有艺术感染力。 电影基调有一种克制的忧郁,但从儿童视角展开的情节又从某种程度上冲淡了这种沉重,加上了一抹天真和自然的亮色。最终超现实的开放式结尾予人深意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轻灵的想象和思考。 我觉得电影的主题还是关于爱与孤独。 个体从母体孕育后,当我们开始有自我意识,认识到我与他人的不同时,孤独便开始降临。 至此,终其一生,我们可能都在追求一种重新被联结的感觉。 为了抵御孤独,人创造了各种与这个世界联结的方式。孤独的个体在黑暗中发出微光,希望自己被看见和照亮。 “我在,请看看我,请来爱我。”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是一种消解孤独和令人圆满的力量。当你被爱时,意味着有人看到并欣赏着你的独特性,有人会持续而温柔的包容和支持你的成长。而个体的界限在此时或许会一定程度松动,让人感受到“融为一体”。 不过,每个人在现实中感受和表达爱的能力并不相同。它也极容易被生活的其他杂音所扰动。 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我们在茫茫人生中追寻爱与被爱,感受过幸福美满,也经历了迷茫失落。从某种意义上,爱与孤独就是我们人生航程的主线索。 电影中,几位核心人物在爱的旅途都不甚顺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憾。观影完毕,在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也不禁会想起自己的选择与生活。能给人带来思考或者美感的电影,我觉得它就可以称之为好电影了。

电影人物形象刻画也是相当生动,细节也很到位,主次人物详略得当,共同演绎了这个“笑中带泪,泪里含笑”的人生片段: *外婆早年离婚,久病缠身,自顾不暇,和女儿也有深深的隔阂,最终都带着遗憾孤独离世。*露西娅的人生法则是个人主义至上,她的生活永远充满随机性和未知,毫无责任与道德感,但她歇斯底里和没心没肺的面具下,或许也深深的压抑了对爱的渴望与失落。 *克里斯蒂安与中产阶层的父母过着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他们在情感上却缺乏理解与联结,控制与服从是亲子关系的主色。 *小主人公亚拉的出生未受到祝福,成长也缺乏关注,母亲的反复无常让她心中对爱的渴求时常如悬空的钢索。她在被抛弃和拒绝中反复咀嚼着自己的孤独,只能在自然中近乎野生的生长并疗愈自我。 她像是一林间的杂草,顽强和持续的向上蹿动着,只为得到多一点的阳光,而妈妈的爱就是属于她的光。 然而,当她意外“捡”到两个弃婴后,却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母性与责任感,并与玩伴克里斯蒂安一起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一场奇异的爱的陪伴。 在外婆的花园里,他们搭建起一艘爱的方舟,而那里便是属于他们的小小港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