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哥谭重案组1:分内之事》的读后感大全

《哥谭重案组1:分内之事》的读后感大全

《哥谭重案组1:分内之事》是一本由[美] 艾德·布鲁贝克 格雷格·卢卡 编 / 迈克尔·拉克 绘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0.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哥谭重案组1:分内之事》读后感(一):哥谭的凶街危巷

作者:劳伦斯·布洛克

我们一直知道,这座城市就是纽约。

《哥谭重案组1:分内之事》读后感(二):双重人生

哥谭市(Gotham City)作为蝙蝠侠生活的城市而闻名于世,一个犯罪横行、危机遍地的城市,一个超级英雄和邪恶势力做永恒斗争的城市。作家劳伦斯-布洛克在序言里介绍说,这个城市名称来源于英国的“羊镇”(goat town),顿时觉得这个城市名称的暗黑色彩消减不少,发散出一些萌味。但这个城市的原型是纽约,这里和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相隔甚远,一个繁华和丑恶并存的地方。

在这一册漫画里的3个故事中,蝙蝠侠都不是主角,但影响无处不在。警探们对他又爱又恨,蝙蝠侠的存在,既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让他们面对棘手的问题有所依靠;又践踏了他们的职业尊严,让他们显得可有可无。

最好看的是最后一个故事:《双重人生》。哥谭女警探在工作上泼辣干练,生活上却是一个不被社会规范和传统家庭认可的同性恋。她被人窥得隐私后被迫出柜,又招人陷害涉嫌谋杀,面临着来自社会和法律的双重压力。幕后的黑手是“双面人”,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个有着复杂人生和性格的邪恶boss,书里没有细讲他与女警探的前情纠葛,但显然渊源颇深。最后掺和进来的蝙蝠侠也可以被视为过着双重人生的人,白天是风度翩翩富家公子,晚上是惩恶扬善的超级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过着不为人知的双重人生,包括看漫画的读者们。

最后,坏人照例被击败,女警探洗刷了嫌疑,但这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圆满结局——她的同性恋身份不被虔诚信教的家庭所接受,成了一个亲情上无家可归的孤儿。有时候,社会传统的压迫力,会甚过法律的严苛,而艰难才是生活的本色。

从漫画书上居然能读到一些振聋发聩的生活启示,这可以触发赞誉也可以触发反感,这就是DC漫画包括蝙蝠侠电影带给我的双重感受,或许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对这些文学作品经常有两极分化的评价。

《哥谭重案组1:分内之事》读后感(三):哥谭重案组

在这个城市没有几个正经罪犯,就连马罗尼和法尔科尼这样《教父》一般心狠手辣的家族,在阿卡姆全明星阵容的衬托下,也显得不过是两个小打小闹的正经黑帮。

据说每个进入哥谭警察局工作的干警都会经历这样三个心理阶段:极端反感蝙蝠侠;在阿卡姆全明星的打击下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最终在一个命中注定的雨夜,爬上警察局楼顶,打开那盏明黄色的蝙蝠信号灯。

自从1939年在《侦探漫画》中首次登场以来,蝙蝠系漫画从来不缺masterpiece,无论是刻画蝙蝠侠本人的《缄默》,还是描写阿卡姆全明星的《漫长万圣节》,编剧和读者的目光总是更容易被超级英雄和超级恶棍所吸引,于是,当有着“漫画界奥斯卡”之称的埃斯纳奖和哈维奖同时颁给一部描写哥谭最不起眼的普通警察的漫画时候,你就知道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优秀”而已。

《哥谭重案组》的编剧,是我最爱的美漫编剧之一Ed Brubaker,他最为知名的成就,是在2004年和画师Steve Epting一起创造了“冬兵”这个让美国队长漫画起死回生的角色。而《哥谭重案组》的风格更接近他在Image旗下的两部罪案作品《The Fade Out》和《Velvet》,这些在哥谭上演的经典硬汉罪案故事,像是把雷蒙德·卡佛、钱德勒、昆汀塔伦蒂诺和劳伦斯·布洛克(为本书写了序!)揉成一疙瘩,利用丰富的细节隐藏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深刻,故事线还是熟悉的布爹的写实主义味道。

在《动机》这个故事开篇,两位重案组警员就人类内心的邪恶展开了一番讨论:

“你都当了二十多年警察了,现在居然怀疑那些坏人是不是真的心存恶念?”

“难道希特勒也认为种族大屠杀是正确的吗?”

我想任何熟悉哥谭故事的读者看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哥谭这座城市令人着迷之处,或许就在于它是多重价值观激烈交锋的地方,阿卡姆罪犯真的不一定认为自己是在作恶,他们只是持有一套与普通人类不同的价值逻辑(看看小丑),这不正是千百年来人类历史冲突不断的根源所在?而哥谭警察,则是在这座城市中以血肉之躯保护普通人类价值观的一群人,不论这种价值观在雨夜的哥谭里显得多么异端。

Ed Brubaker是我所读过的超级英雄漫画中,第一个能真正写出强大而迷人的女性角色的直男编剧,这种罕见的能力在《Velvet》中就一览无余。他笔下的女性角色不会像其他编剧笔下的“Powerful Female Characters”那样充满尴尬而浮夸的政治正确气质。我被蒙托亚警官深深吸引了,角色痛苦挣扎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完美诠释了哥谭警察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双重生活”。

除了故事线,《哥谭重案组》的画风也堪称经典。画师Michael Lark特立独行的画风在《夜魔侠》V2、《美国队长》V5、《冬兵》#6-9以及《秘密复仇者》V1等多部漫画中都令我印象深刻。在《哥谭重案组》中,Michael Lark采用大量阴影和明暗对比,低饱和度背景色的衬托下,那明亮的澄黄极佳的渲染出了哥谭这座城市的犯罪气质。弃用过渡色、使用单色覆盖、粗线条速写的绘图方式让画风在极端风格化的同时也显得极端写实;全书采用当今超级英雄漫画领域已经相当少见的方形分镜和对称构图,使画面复古而迷人,再加上纸张的磨砂手感……每一个细节组合在一起,完美渲染出了《哥谭重案组》的黑色写实主义风格。这毫无疑问是一本杰作。

有时,哥谭警察看上去与普通警察并无区别,他们同样像其他美国警察一样热爱速溶咖啡和甜甜圈。但更多时候,他们又显得那样不同。在漫画中,蒙托亚警员曾经这样形容哥谭:

“这里不是大都会,警监,我们和大都会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人在夜里办公,这儿不是明日之城,不是三藩市,也不是纽约。”

《哥谭重案组1:分内之事》读后感(四):在哥谭,当个正经警察真是太难了

在哥谭,当个正经警察真是太难了。

这个城市甚至没有几个正经罪犯,就连马罗尼和法尔科尼这样《教父》一般心狠手辣的家族,在阿卡姆全明星阵容的衬托下,也显得不过是两个小打小闹的正经黑帮。

据说每个进入哥谭警察局工作的干警都会经历这样三个心理阶段:极端反感蝙蝠侠;在阿卡姆全明星的打击下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最终在一个命中注定的雨夜,爬上警察局楼顶,打开那盏明黄色的蝙蝠信号灯。

自从1939年在《侦探漫画》中首次登场以来,蝙蝠系漫画从来不缺masterpiece,无论是刻画蝙蝠侠本人的《缄默》,还是描写阿卡姆全明星的《漫长万圣节》,编剧和读者的目光总是更容易被超级英雄和超级恶棍所吸引,于是,当有着“漫画界奥斯卡”之称的埃斯纳奖和哈维奖同时颁给一部描写哥谭最不起眼的普通警察的漫画时候,你就知道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优秀”而已。

《哥谭重案组》的编剧,是我最爱的美漫编剧之一Ed Brubaker,他最为知名的成就,是在2004年和画师Steve Epting一起创造了“冬兵”这个让美国队长漫画起死回生的角色。而《哥谭重案组》的风格更接近他在Image旗下的两部罪案作品《The Fade Out》和《Velvet》,这些在哥谭上演的经典硬汉罪案故事,像是把雷蒙德·卡佛、钱德勒、昆汀塔伦蒂诺和劳伦斯·布洛克(为本书写了序!)揉成一疙瘩,利用丰富的细节隐藏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深刻,故事线还是熟悉的布爹的写实主义味道。

在《动机》这个故事开篇,两位重案组警员就人类内心的邪恶展开了一番讨论:

“你都当了二十多年警察了,现在居然怀疑那些坏人是不是真的心存恶念?”

“难道希特勒也认为种族大屠杀是正确的吗?”

我想任何熟悉哥谭故事的读者看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哥谭这座城市令人着迷之处,或许就在于它是多重价值观激烈交锋的地方,阿卡姆罪犯真的不一定认为自己是在作恶,他们只是持有一套与普通人类不同的价值逻辑(看看小丑),这不正是千百年来人类历史冲突不断的根源所在?而哥谭警察,则是在这座城市中以血肉之躯保护普通人类价值观的一群人,不论这种价值观在雨夜的哥谭里显得多么异端。

Ed Brubaker是我所读过的超级英雄漫画中,第一个能真正写出强大而迷人的女性角色的直男编剧,这种罕见的能力在《Velvet》中就一览无余。他笔下的女性角色不会像其他编剧笔下的“Powerful Female Characters”那样充满尴尬而浮夸的政治正确气质。我被蒙托亚警官深深吸引了,角色痛苦挣扎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完美诠释了哥谭警察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双重生活”。

除了故事线,《哥谭重案组》的画风也堪称经典。画师Michael Lark特立独行的画风在《夜魔侠》V2、《美国队长》V5、《冬兵》#6-9以及《秘密复仇者》V1等多部漫画中都令我印象深刻。在《哥谭重案组》中,Michael Lark采用大量阴影和明暗对比,低饱和度背景色的衬托下,那明亮的澄黄极佳的渲染出了哥谭这座城市的犯罪气质。弃用过渡色、使用单色覆盖、粗线条速写的绘图方式让画风在极端风格化的同时也显得极端写实;全书采用当今超级英雄漫画领域已经相当少见的方形分镜和对称构图,使画面复古而迷人,再加上纸张的磨砂手感……每一个细节组合在一起,完美渲染出了《哥谭重案组》的黑色写实主义风格。这毫无疑问是一本杰作。

有时,哥谭警察看上去与普通警察并无区别,他们同样像其他美国警察一样热爱速溶咖啡和甜甜圈。但更多时候,他们又显得那样不同。在漫画中,蒙托亚警员曾经这样形容哥谭:

“这里不是大都会,警监,我们和大都会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人在夜里办公,这儿不是明日之城,不是三藩市,也不是纽约。”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哥谭,而《哥谭重案组》中这个黑色写实主义风格的哥谭,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最喜欢的那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