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做爆品》读后感100字

《做爆品》读后感100字

《做爆品》是一本由陈亮年轻派 / 张高贤 / 刘新成 / 李友全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爆品》读后感(一):做爆品

1、爆品,有销量、有热度、有品质,畅销品不一定是爆品,爆品具备传播性,形成一种可以流转的话题,例如小米手机。可以为企业带来粉丝、流量、增值和利润。

2、爆品是基础,找到传播的爆点才是关键。

3、产品人格化、追求极致、产品更新快。

4、爆品带来流量、产品组合带来利润、产品口碑带来传播、产品附加带来增值。

5、马斯洛需求层次来讲,商品把质量、功能、实用性作为重点,满足基本需求之外,迎合消费者品味需求和美感追求,产品需要被赋予更多附加价值,如文化理念、社会观念、情感诉求、身份地位、自我尊重等。

6、常用的品牌差异点打法:

《做爆品》读后感(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如何做爆品

进入移动互联网3.0时代,许多传统行业被颠覆和重构,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升级和更新。消费者群体、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不断影响着企业营销和经营决策的变化。就拿产品来说,做好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保证产品本身的质量这一件事情了,在当今的语境下,它显然涵盖了与品牌和用户方方面面的关系。“爆品”也是在这样的浪潮下,应运而生。

正如书中所说,“爆品”不仅仅是产品中口碑好、销路火爆的畅销品,它更是一种经营战略和思维,作为品牌个性化的集中体现,帮助企业在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地位。因此,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消费者的痛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制造方案,变“痛点”为“爆点”,就是企业需要在深层次规划的战略。例如腾讯从QQ到微信的产品发展脉络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对消费者不同阶段需求的准确把握。腾讯通过不断调整“爆点”的特质,把用户重视的“新”指标做到最好。

而如何产生爆品、传播爆品,让爆品在市场上持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这也是有章可循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用户的需求和特点。互联网时代,用户带来流量,因此想要成为产品中的爆品,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用户认可和追捧。在获得用户之后,也要通过情感营销的方式,争取将用户升级为粉丝,从而提高对产品和品牌的粘性,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书中深入简出地提到制定爆品的六大原则,为众多互联网企业在制定产品的这条线上提供了参考的标准。总结来看,一是要注重差异化,做到爆品的同类不同质;二是要努力增强爆品的时尚化,满足消费者相应的娱乐性需求;三是在注重高质的前提下,学会用外观上的吸引力与用户进行沟通和对话;四是建立产品独特的卖点,以特性建立起产品的间隔,用产品的与众不同来吸引消费者;五是为用户创建良好的产品体验感受,在爆品的设计、制作、生产、营销以及售后和技术支持上达到最佳的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了解消费者不同的个性需求,并满足这种需求;六是通过好的品牌故事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正面认识,加深对品牌的印象,进而让消费者认同品牌的文化和理念。这些原则是制定爆品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爆品得以进入市场的博得眼球的最重要原因。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互联网时代,企业究竟为什么将“做爆品”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这和产品本身有很大的关系。现如今,并没有发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因此想要在技术层面有本质上的革新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产品的差异化已经很难用技术的高低与否衡量了。在这种情况下,点对点的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这种创新的程度却没有那么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爆品的制作思维和营销思维对其进行打造,用个性化的品牌塑造理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产品和企业都能在市场中立足。当然,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产品本身的性能和价值永远是最重要的,比如小米手机的火爆虽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饥饿营销和小米粉丝社群的管理运营,但小米手机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因为其性价比高,产品本身的价值过硬。

本书站在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角度,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爆品思维的火爆,也反映了当前消费升级和消费者需求不断个性化差异化的新趋势。在具备这种竞争和营销意识之后,努力打磨产品,抓住痛点发展爆品,是当下企业在通向成功之路上的必要任务。

《做爆品》读后感(三):营销至死

“XXX品牌2016年秋冬季爆款!”

“镇店爆款,XXX四件套清仓大甩卖!”

“限时促销,最后一批,先到先得!”

每当这些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广告从淘宝首页飘过的时候,它们无意中也构成了人们对“爆品”的第一印象——价格低廉、质量平平而且烂遍大街。那么,《做爆品》难道是旨在教会读者如何销售此类产品,通向成为淘宝网红之路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爆品”一词的的确确起源于淘宝爆款,然而在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带动发展的年代,它早已不再单纯指代产品本身,其涵义可延伸至更广泛层面上的营销策略。换句话说,“做爆品”的本质核心其实是“做营销”,个中的成功者得以摆脱粗制滥造的低价畅销品,最终完成传统企业向现代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完美转型。

根据词条,营销即企业发掘客户需求,进而销售推广产品,最终获得增值效益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市场营销是企业的基本职能之一,其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生存利益息息相关。在本书中,多位作者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爆品” 的营销策略:首先从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这些产品将目标客户锁定在80后90后年轻消费主体身上,在产品设计和应用时极力迎合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此外多渠道倾听用户所需,提升用户体验。其次产品推广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寻找产品独特的核心价值力;着力打造品牌故事及品牌个性,最终利用合理有效的定价促销策略实现人气爆棚,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利润收入。

有意思的是,谈及爆品的成功之路,作者们总免不了举几个成功案例才显得有说服力,像是小米、腾讯、苹果手机、西贝筱面村、大三湘茶油、华龙面等等企业尤其受到“喜爱”,特别是腾讯小米,提及次数之多,可能都会让部分细心的读者产生些许不适。就拿腾讯公司来说,这只戴着红围巾的黑色小企鹅如今也已算得上是互联网家中的龙头企业,但多年来“山寨企鹅”的戏称却一直伴随其左右,饱受争议——一边腾讯拥有爆品界标杆级的市场营销策略,甚至可以达到卖啥火啥的境界;另一边该公司的原创意识和版权意识又极其薄弱,旗下的热门产品QQ(包括空间、相册等衍生)、微信早些年就被质疑指责模仿国外的聊天软件(ICQ、whatsapp+talkbox等,有兴趣的可自行考证)起家;在网页、游戏中丝毫不避讳大量抄袭他人原画设计的案例则是层出不穷,而面对资产雄厚又规模化的腾讯公司,这些个体原创作者大多投诉无门,激不起任何水花,某种程度上大大助长了盛行的拿来主义和抄袭之风。

至此不由引起我们思考,美国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写过《娱乐至死》一书,指出美国社会政治、宗教、新闻、教育商业等皆开始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公众生活正逐渐成为娱乐的附庸。而现如今应该说是一个“营销至死”的时代,下至经营企业上至政府部门公关,营销已然变成了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于以盈利为目标的主体来说,“爆品”为其实现收益确实本无可厚非,至于人气产品核心的设计创意从何而来,对大行业整体发展有何正面或负面影响,又创造了怎样的社会效益,显然都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再过不久,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就要开始了。总结双十一过去几年的经验不难发现,淘宝上形形色色的爆款依旧铺天盖地大行其道。当越来越多的人前仆后继加入到做爆品的行列,有多少真的能像作者们描述的那样异军突起长盛不衰,又有多少不过是市场大浪淘沙中被过滤掉的小石子,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做爆品》读后感(四):全方位的爆品研究

▲什么是“爆品”

书名叫《做爆品》,那么肯定先得研究下什么是所谓的”爆品“。销量高?口碑好?曝光度高?

简而言之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爆品和畅销品的区别是什么?”

对此,作者认为,所谓畅销品,是指市场上销路很好、没有挤压滞销的商品。也就是说,任何商品只要受到消费者欢迎、销路非常好,都可以称为畅销品,这是一个纯粹以销售额或者销售数量来定义的概念。与之相对,”爆品“不仅仅会有持续的大额销售业绩,同时还需要有能够吸引消费者围观追捧的吸引力。爆品往往会形成一种社会话题,定义一种生活态度,引发一种全民参与的行动。简单粗暴地举例说明,像iphone、QQ、微信、小米手机等产品,就不仅仅是畅销品,而是晋升到了“爆品”的行列。

▲为什么要做”爆品”

多年以来,我们经历的都是“渠道为王”的时代。一个品牌想要得到普罗大众的认可,往往需要在全国各线城市的大小商场铺货,或是开大量带有显眼品牌标识的线下实体专营店。而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 “渠道为王”已成为过去,”产品为王”取而代之。就像小米创始人之一黎万强所说的那样:”传统行业没有用户体验,过去式先认品牌,再去消费。互联网时代是先完成体验,再建立品牌。”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家初创品牌若是无法做出一款打造口碑的”爆品“,可能早在步入成熟之前就被市场所淘汰了。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很多程度上也和人们的从众心理有关。

一方面,人们的认知在某种意义上是趋同的。谷歌搜索在设计排名算法的时候有一种想法,就是要把大家最需要、和搜索关键词最相关的页面排在前面。那么如何定义定义”最相关“?简单粗暴地说,被最多用户所选择、在一连串的点击后最终停留的那个页面,就是相关度最高的页面。也就是说,被大部分人认可为对自己的搜索有帮助的页面,往往也是”你“所需要的那个页面。大众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你的选择。

另一方面,互联网构筑的是一个用户互助的线上社会。人们在淘宝上买东西的时候,多数会选择人气较高、评价较好的商品。我们信任别的用户做出的评价,也希望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何做”爆品“

对这一点,作者提出了三个方法:”产品人格化、追求极致、更快更新“。

(1)所谓”产品人格化“,听上去非常的抽象,但举例说明的话就很容易理解:

“百事可乐不仅仅是饮料,更是”年轻与活力的象征;宝马不仅仅是汽车,更是彰显“自由与乐趣”的驾驭个性;微信不仅仅是通信工具,更是一个生活方式;雕爷牛腩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生活格调。”

微信的缔造者张小龙说:“要优雅地做产品—不复杂、冗余、不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在微信出现初期,人们认为,微信是彬彬有礼的、理性的、中立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当我们放弃QQ,放弃MSN,放弃飞信等各种各样的即使通讯产品选择微信时,我们认为自己选择的不仅是一种产品功能和特性,同时也选择了一种与人沟通的态度。当然,现在的微信在人们的生活社交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体现出的功能,已经是另一个故事了。

(2)对于“追求极致”,作者的解释更为干练: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这个词沉稳而有重量,乍一听可能和“爆品”所带有的绚烂感不太相合。前者心平气和,后者就有点躁动。但是,正如书中所评价的那样,工业时代是”杀死灵性“的过程,而互联网作为文明史上的千年大事,很可能会迎来灵性的回归。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躁动的时代,才更需要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品牌带来一点信赖和恒定感,保持一种灵性的温暖。乔布斯在产品和设计上体现出的那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就像一点温暖的光,让苹果的支持者们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度,即使他过世也不曾离开。

▲”爆品“之后

如果企业成功的打造出了一款“爆品”,之后又该如何经营?作者认为,企业花费大量心思去做一款产品、去服务用户、去经营社群,最终目的都是获取流量,以求带动销量。也就是说,依靠一款爆品的销售,全面提升产品组合的销售。

以UGG为例,她以基础款雪地靴在国内获得极大知名度之后,品牌下其他系列的产品,从毛绒拖鞋到皮革护理油,销量上都有了颠覆性的提升。简而言之,打造一款”爆品“远非品牌塑造的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