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香港治与乱读后感锦集

香港治与乱读后感锦集

《香港治与乱》是一本由阎小骏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港治与乱》读后感(一):涉港问题剖析的典范

尺度刚刚好的典范,再往前一步只能去香港买来看了,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坐着作者畅想的三种可能,第一种彻底没戏了,第二种可能性最大,但是就目前而言第三种的现实可能性越来越大了,谁都不想一国一治,但是泛民这么玩真的会闪着腰,坐板凳看兔子雷霆之怒的到来,重病就得下重药,乱世必须用重典,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只能让你们不好好的过日子了。

《香港治与乱》读后感(二):还是蛮客观的一本书

这本书写在2015年,那时候还没发生2019年的事情,一切早就埋下伏笔。

作者最后在畅享2047,他没想到几年功夫,现在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的七七八八了。

他说的北京应该增加在香港的能见度,要更明显地去展示管理权,感觉这几年确实有往这个方面发展。包括一些机构必须按照中式去操练,升国旗唱国歌,等等。

我觉得文化认同,共同记忆的认同,需要潜移默化,这些都是从细微之处逐步开始去除英国殖民文化,用中式的内容全部替代掉

《香港治与乱》读后感(三):缘木求鱼 终不可得

当下的事件 比2014年又恶劣递进了N倍 且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最终会是谁让步?

看到一半 作者阐述了现状背后的原因 试着捋一下

1. 香港人作为“逃港者”及其后代的集体心理阴影 对帝国政权的恐惧 对大陆政治政策的异常敏感 对内地人民的相对优越感 和过长殖民统治下造成的政治认同割裂

2. 北京和香港对“一国两制”存在理解偏差且分歧日益加剧 一国两制不等于一国两治 高度自治不等于完全自治 一国大于两制 政治认同是基础是前提

3. 北京一直以来奉行维持香港繁荣昌盛的“紫砂壶”策略 造成对香港诉求的过度宽容 但也给港人造成一哭二闹三上吊则北京必然让步的负反馈 实属不该

4. 待续

《香港治与乱》读后感(四):香港治与乱

本书提供了理解97后的香港“不完全回归”困局的思路。从“北京”而言,一是回归之初对港以保持稳定和繁荣发展为旨归,或多或少地回避表述“一国”成分,使得港人将“一国两制”误等于“一国两治”,以为除外交国防之外均由本地自行管治;二是回归之初拉拢香港的大工商阶层实现过渡,或明或暗地认可了港英时期至今的畸形政商经济结构,于是“北京”成为香港真正内部结构性矛盾制造者的“替罪羊”(有因果)。从香港而言,国民认同的回归成为难题,这是出乎中国老一辈领导人的预判的。加之反对派将本地议题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误导港人,矛头指向“北京”,而“北京”在港发声效果难以与之形成对冲。

作者在本书反复呼吁,互信是“一国两制”的重要基础,港人应主动解决国家认同问题,才能不断发展自治,国家才放心为香港国家级金融中心的地位背书。港人应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基本法在起草之初,邓小平指示“宜粗不宜细”,也是考虑到未来情况的不断变化。

《香港治与乱》读后感(五):在目前香港的局面下,重读三年前出版的这本书,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目前的乱象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结果。而是长期殖民统治下,国家认同的真空,长期内地和香港政治隔阂的恶果。也是香港其内部社会经济矛盾未能解决的必然产物。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两制”提的更多,而“一国”却有意无意的被回避了。。

在时下,读这本书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