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儿子,加油!读后感1000字

《儿子,加油!》是一本由周华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子,加油!》读后感(一):《儿子,加油》一直和你在一起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应酬,爸爸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在看了《儿子,加油》后,更觉得爸爸要抽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就像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本书的作者周华是一个草根爸爸,他开篇写到: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孩子;并且把家长管理孩子分为了三等,分别是:三等家长管理孩子,二等家长教育孩子,一等家长经营孩子。并且用一些简短的小故事记录孩子成长中的小事件,和孩子的各种斗智。在每一个小故事背后,作者都有一个育子心得。文中出现在最多的字眼就是“综合素质”,作者用他对“综合素质”的理解,综合素质包含体质、德形修养、智商、感情(情商)、心理(胸怀、心态)、能力、学识、秉性(个性和脾气)和艺术修养,从小去培养孩子。

从目录来看,作者把它分为了五季,“培育季、快乐季、成长季、风雨季和青春季”。这本书大部分内容讲的是孩子10岁前所发生的事情。刚好我对照了一些自己平时与孩子相处时的一些方式,对于经济方面,我和作者的处理方式很相似,创造条件给儿子挣钱的机会,比如洗碗孩子可以挣到1元钱,扫地也是1元钱,这些钱他可以自由支配,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挣到的钱,他会更加的珍惜。有时候他会用通过他劳动得到的钱,在我们过生日的时候给我们买个小礼物。礼物不在于它的价值多少,重要的是孩子懂得了分享,学会了关心家人。因为孩子和宝奶奶生日相差一天,在他生日的那天早上,他起床后就从他的存钱罐里拿出了平时存的零花钱,给了50元给宝奶奶,说让奶奶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怕自己买的奶奶不喜欢。看到孩子这样做,我们很是感动,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对于孩子的成长,作者一直鼓励、陪伴着孩子,特别喜欢作者对孩子说的一句话:“老爸一直和你在一起”。

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会一直陪伴着孩子,给孩子所有的爱。看完《儿子,加油》后,觉得自己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没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很多事情也不够坚持。在日后需要认真去改正,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儿子,加油!》读后感(二):父亲的加入会让教育变得更美好

看过一本《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还有这本书,都是在强调和呼吁,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能把教养孩子当成事业来做,像对待自己的工作一样投入足够的心力与智力,也许这个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心理承受力太低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的孩子了吧?尤其遇事儿比较极端的孩子也会少了很多吧?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令父母伤心,令外人扼腕的事儿发生了吧。

作者周华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生动的讲述着他经营孩子的点点滴滴,比之有一些像是故意在炫耀自己是如何培养了一个神童那样的教育著作,更加朴实与尽人情。本书每一篇的底下都细心的总结了一段育子心得,培养一个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十几年以上的耐心是根本做不到的。作者耐心的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为一个懂爱敢爱的一个男子汉,而不是一个应试教育下的一个考试机器,真得很值得学习。

书里作者的一次疏忽差点弄丢了孩子,还有总是用金钱去刺激孩子去做家务,一旦没了金钱的诱惑,就不做,我觉得不太可取,毕竟孩子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应该为家里出一点点力。书中作者与孩子的各种斗智,与孩子的各种“投机取巧”,感觉就是自己家里的翻版,孩子虽小可却是大大的狡猾,得时刻准备着拆招与略胜他一筹,所以还真得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作战攻略”,否则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步伐,不能正确的引导他,真的会觉得各种的无奈与力不从心。

书中有这样两组公式:“人才型孩子成功公式:父母的素质培养 30%+父母的经济能力30%+孩子的努力40%= 成功

天才型孩子成功公式:孩子的天赋 30%+父母的经营30%+孩子的努力40%=成功

请记住,平凡的家长只要用心,一定能够经营出一个高素质的孩子!”

对于这两组公式我还是比较认同的,毕竟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是需要父母很多的付出的,当然孩子也必须努力才行。

我虽然是妈妈,但我也看过几本爸爸写的书,比如《卡尔威特的教育》、东子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等等,就不一一列出来了。爸爸的强壮,与宽广的胸怀,是所有的女人如何做也做不来的,家有儿女的爸爸们真的要加油了,一起加入到教育孩子的事业中。所有的忙都是借口,就看你有没有那份心了。我的老公已经加入了这个队伍,只要是周末或节假日,都会培着孩子玩的不亦乐乎。有时晚上还会给孩子讲各种故事,我和孩子觉得都很满足。

《儿子,加油!》读后感(三):子不教,父之过

子不教,父之过

一直都认为,父亲在教育孩子上的作用不容小觑,相对生活上细心照顾的母亲,父亲更能给孩子 树立自主、坚强、勇敢、领导力、独立与果断、和乐观自信心。孩子和父亲的亲子关系更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父亲也能在亲子活动中找到自己做为父亲的定位和责任。这本书虽然写的是一个父亲教育儿子的一些事,我认为同样适合于女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像我家孩子比较内向,真希望把她培养成一个乐观的女汉子。

《儿子,加油》这本书的作者是周华,一个江西人,老乡,相对大多粗心的爸爸来说,真是一个很细致的老爸。书里的内容都是纪实讲解再总结教育心得,相比那些科学道理的育儿书本,这种更具体更容易让父母们接受。书主要分为《培育季》《快乐季》《成长季》《风雨季》《青春季》就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养一个孩子不可能只能甜。有听话贴心的时候,有闹腾,不讲理的时候,小孩子就是一个大麻烦,处理好这些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牵着孩子走属于管理孩子,赶着孩子属于教育孩子,领引着孩子走的是经营孩子。经营孩子自然是最科学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对家长素质要求更高,不然孩子一般也不会心甘情愿跟着家长走。

隔代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弊端,父辈教育我们的时候,总是非常粗暴严格,等我们长大要教育子女辈的时候,他们又非常溺爱孙辈。作者能自在的教育孩子,也有这个原因,就是没和父母住在一起,虽然没住一起,但和父母家也不远,孩子能感觉到爷爷奶奶的爱和父母的双倍关爱。正当年的我们也能照顾到老一辈的父母。所以在爷爷奶奶家,孩子更放肆一些,知道爷奶会帮着他。两种教育方法相对,摇摆孩子的观点,也不太好。

当孩子耍小聪明时,当孩子和小朋友们遇到沟通问题时,当孩子胆小时,做为家长一定要当一回事,认真的鼓励,走在善良,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路上。学习好不是真的好,德智体美劳都要全面发展,学坏容易学好难,教育孩子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是一辈子的工作。而且不能辞职。要了孩子,就要管他一辈子。精神上的丰富胜过物质上的满足。

《儿子,加油!》读后感(四):草根老爸的家教“心得体会”

评《儿子,加油!》

文/孟人梦言

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书籍,市面上非常多。如果从作者的角度来划分,有国内教育专家、学者、名人,有国外的教育专家、教育机构,有的虽然不是专家名人,但常年在各大网站的亲子论坛、板块活跃,进而集聚了写作亲子书籍的素材、经验、人气等。和那些高大上的作者比起来,《儿子,加油!》的作者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草根爸爸,是一位非常善于培养和经营孩子的父亲。他把自己十几年来培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得所失,写成了这本书。翻看这本书,仿佛看到了作者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幕幕,这对大多数平普大众的家长们来说,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作者的理念很新颖,新颖到让人眼界大开。作者开篇就语出惊人: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孩子;三等家长管理孩子,二等家长教育孩子,一等家长经营孩子。纵使我博览育儿家教书籍众多,这种直接、果敢的观点,还是让人觉得非常与众不同。但随着作者娓娓道来,对这种理念也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作者早早就离开体制内进行自主创业,后来经营一家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历练多年,因而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感触认识,他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发出“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孩子”,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同时作者还是个文人,经商之余写写诗歌,还出版有诗集,对文学有着深深的挚爱,这就让作者的父爱在“实用主义”中增添了文艺的情怀。因此,全书看下来后,对作者“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孩子”的理念,也有了认同感。

作者对“综合素质”的理解以及培养孩子什么样的综合素质,也有新颖的见解。他从自己的人生历练、社会观察中出发,带着教子的感悟思考,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想法和建议。“孩子的素质教育只能由家长来承担”、“人生的挫折、困境、失落和失败通常都是由自身的缺陷造成的”等等,而这些观点时不时的刺中了我们现实中的软肋,因为这就是骨感的现实。当你无法改变时,只能让自己适应,并不断让自己变得强大,而强大的基础就是自己的综合素质。

语言风趣幽默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特色。作者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加上霸气侧漏的文艺细胞,在语言运用上非常有幽默感。“如今老爸老了,并不丰盛的头发好比盐碱地上的植物,长势艰难,数量稀疏……”、“我想武松当年很幸运,在景阳岗遇到的不是一只母老虎。”如此种种,在阅读过程中,不时让人开心一笑。法国作家大仲马曾说过:“人生是由无数烦恼的念珠组成的,而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的”。幽默乐观是一个人可贵的品质,帮助我们面对困难、应对挫折。通过这些幽默的情节,让人体会到父亲教子的付出和乐趣。如果亲子共读本书,说不定还能增加孩子的幽默。

在具体内容上,作者按照孩子的成长阶段,从“培育季、快乐季、成长季、风雨季、青春季”5个部分,细心地记录了孩子成长中的温馨片段,描绘了生活中的感人细节。这中间并不全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有喜悦,有伤心,有委屈,有教训,成长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示。通过“玩耍是孩子最好的体育锻炼、委屈是一种历练、我对儿子不信任”等话题,对零花钱、玩游戏、遇到委屈、诚实与信任、孩子的青春期等必然经历,进行了风趣幽默的讲述,在每个小节后面,还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而好家教必定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孟人梦言原创于2015年12月14日,转载使用请豆邮联系。

《儿子,加油!》读后感(五):父爱不可缺失

最近常听人们说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患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那就是“缺乏父爱综合症”,简单点说就是父爱的缺失。因为家庭离异、父亲长年不在家或者虽然人在家中心在网上,他们的普遍病症就是极少关心孩子的成长,好像孩子和他们没多大关系似的。长些以往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父爱,以至于带来的一种焦虑性的情绪,轻者胆小、冷漠等,重者还会出现一些生理性的问题。这个病普遍,比较难治,但是它也不是绝症,如果父亲学会用心并关心孩子的成长,那这个病一治就好。

去年一直在追一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当时我们全家一起看,女儿满是羡慕的眼神。只有我明白,她也渴望爸爸能经常带着她一起疯一起乐,一起下河一起摸鱼。可在现实中,爸爸要不就是加班,要不就是各种忙。所以每次带女儿出去参加活动,都会心生遗憾,她时不时地会念叨“要是爸爸今天也能来就好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女儿的心声,纵然妈妈陪伴她再好,她也希望爸爸能参与她的人生,参与她的成长。

前几天刚看完《如此“爸”道》,今天再看《儿子,加油!》,又让我再度重新审视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研究表明,父爱对孩子的影响巨大,父爱充足的孩子,性格阳光,心态良好,生活独立,学习自信。父亲的形象在孩子的眼中是力量的象征,果断勇敢、义气豪爽。原来这么多的好处我竟然一直把它给埋没了。今天两位父亲的育儿经也再度促使我要去把孩子爸的这些优点挖掘出来,争取发挥到极致。从他们的故事中也让我觉醒到我过于细致地照顾孩子,一直自认为无误的成长理论居然是错的。看书就是有这点好处,我们能及时从别人的故事中进行对比,作出反醒,然后改正,加以修炼,努力完善。

周华讲述着自己的真实故事,从他对孩子点滴的教育中,也让我学到不少知识。在他朴实的文笔中,能看得出来他对儿子的教育经比较认可,有点炫耀之心。如果有如此优秀的孩子,我想就算是炫耀那也是光荣的。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的简单,我从他的故事中能找寻到我和女儿的身影,我想但凡看过的人都会引起共鸣。每个故事后面都细心地、有针对性地总结了育子心得,寥寥几句却又是那样的真诚,我在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点头赞同,为之佩服。他写的是关于他和儿子的事,我们家是女儿,育儿心得本身就是想通的,所以这一点不需介怀。

看到他支使五岁的儿子干活,锻炼儿子的自立和做事能力时,我想起了女儿这么大,基本上家务没有干过,可以说连自己的袜子都很少洗。有时她想做的时候,我却让她去学习。一是觉得她做事性子太慢,耽误时间;二是觉得她应该把重心放在学习上,这些小事我三下五除二就能做完,根本用不着她来做。在这里我不得不反思,当孩子有兴趣想做家务的时候,我应该鼓励她去完成,因为这也是一门学习,如果不实践就不会知道这个步骤是怎么样的,最后要做成什么样才算完成任务,或者说她不劳动就不会知道父母的辛苦……我想培养的是优秀的女儿,而我的有些作法却只能让她当绣花枕头。这也正如他所说,很多家长总以为孩子小,做事做不好,所以不愿意撒手让孩子去做事,这是让孩子缺乏自立意识和能力欠佳的主要原因。到现在女儿本应该做的事却不会做,不是她的原因,而是我的问题。有时我还在那责怪她一件小事都办不好,可是我给她偿试的机会了吗?所以从现在起,女儿自己能做的事我坚决不代劳。

看到子毅的同情心,我立马就想到女儿也和他一样,对一些小动物如此,对外面的乞丐更是如此。记得有一次我带她去吃鸭血粉丝,正好门口侧边坐着一位老爷爷在那里啃着馒头,衣衫褴褛,破旧不堪,旁边还拖有一个大大的蛇皮袋。女儿立马跟我说:“妈妈,要不我们也给他来一碗吧!”我给女儿十元钱,叫她自己去处理。她拿着钱不知道怎么办好,一会儿望望门口的爷爷,一会儿又回头望望我。最后她把钱轻轻地递给了爷爷,害羞地跑回我身边:“妈妈,我觉得他更需要点钱。”当然我们也不是见乞丐就给,好手好脚、年轻的,我们肯定不给。年龄大,靠自己劳动挣钱的,或者带有残疾的,这种我们肯定给,哪怕是一元、五元、十元,这点钱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小意思,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很重要。我不否认也有装骗的,但是那毕竟是少数,我觉得适当地培养和呵护孩子的同情心还是有必要的,极有益于滋润孩子的情感。

看到周华用心地了解儿子的潜质、循序渐进培养儿子的独立、侧面激发儿子的情商、积极引导儿子照顾别人、时刻用心地经营着儿子的成长…….这些都让我心生感动。不过从他的教子心得里我也学习到,在教育上,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爸爸更需要负担起教育的责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妈妈相比,可能爸爸更有优势,因为男人相对大气,脾气相对稳定,心胸相对宽广,思想相对深远,在做事方面更有计划性。他的这一观点我非常赞同。虽然我们家也是我参与得多,但是在有大事发生时,我们还是会跑去征询孩子爸的意见。其实我也知道有时我们过于细心照顾孩子的一切,容易情绪化去对待孩子,在一件事情上面过于啰嗦,经常盯着孩子的缺点一味说教……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孩子品行的修行。随着女儿的成长,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孩子爸也行动起来了,现在正在朝着好爸爸的标准发展。以前从来不看亲子书的他,最近也受我们的影响,看起来《如此爸道》、《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这本《儿子,加油!》。

我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孩子,如果我们只生不养,只生不教,你的这一想法在起步阶段就已经走向灭亡了。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我们首先就要做什么样的父母。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所以我也希望此刻还在玩手机、聊QQ、打游戏的爸爸们赶紧醒悟过来,因为孩子们的有力和健康成长需要你们的参与与付出。只有全家齐心协办,携手并进,用心细心,才能培育出一个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优秀人才。我也希望目前患了“缺乏父爱综合症”的爸爸们赶紧觉醒起来,对症下药,及早治好这一病症,来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成长历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