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读后感锦集

《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读后感锦集

《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是一本由[法]克洛德·阿尔诺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读后感(一):活在普鲁斯特阴影下的谷克多

活在普鲁斯特阴影下的谷克多

——《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书评

文/青禾

每一个人,都会被烙上他所处时代的印记。这一点,在传记文学中尤为明显。我一直认为,传记是感知逝去时代、窥见人性最真实的文学形式。有的传记以小说笔法来写,有的传记以散文笔法来写。

《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便以散文笔法,采用平行叙述,由普鲁斯特与谷克多的相遇开始,并行叙述两人的交往,书写两位文学巨匠之间特殊而复杂的友谊。笔调游刃有余,"对阵"这个词,用得尤其贴切,他们站在彼此的对立面,又试图靠近彼此的灵魂,相爱、相争又互相伤害,无法自拔。

毫无疑问,谷克多败下阵来。无论是相识之初的互相尊重与欣赏,后来因嫉妒而生的冷战,还是谷克多面对普鲁斯特逝世的深切痛苦,在这段关系中,谷克多始终处于弱势。这种弱势,也许是出于年龄差距,也许是源自文学成就的差距,但更深的缘故,究竟是不是谷克多所付出的更多,抑或是他对普鲁斯特爱得更深,我们不得而知。

我更愿意相信,谷克多生活在普鲁斯特的阴影下。暂且不谈两人的复杂关系,但毫无疑问,与周遭的任何一个人相比,他们视彼此为亲近的人。从年纪上来说,谷克多是普鲁斯特的弟弟,在两人交往中,普鲁斯特在文学上的成就优于谷克多。这样看起来,谷克多一直活在普鲁斯特的光环下。

在任何一段长幼关系中,年长而优秀的一方总会不知不觉参与年幼一方的成长,甚至把年幼的一方重塑为另一种人。作者说,哥哥的伟大在于对自己碎片式的供认中,始终保持一种不可置信的谦卑,而谷克多则显得不够谨慎,坦露无遗。普鲁斯特挖掘出所有失败而不得志的马塞尔,从而成就了他自己大教堂中的卧像,而弟弟则将他所有的经历用于创造小谷克多,以便将他们抛撒给观众。

在这段关系中,普鲁斯特对谷克多不公。他更愿意把谷克多变成他自己错误的替罪羊,他在《追忆似水年华》中称,爱情与复仇密不可分。我们早已对《追忆似水年华》耳熟能详,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真正读完,更不会去深究普鲁斯特究竟是何人物、谷克多与他有何关系,而《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会告诉你,从两人成长的环境开始,两位母亲对童年时的普鲁斯特、谷克多所产生的影响,在母亲主导下形成的性格,为日后两人相遇产生的那一段复杂而微妙的纠缠埋下伏笔。

《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读后感(二):哥哥与弟弟的“光影纠缠”

谈及普鲁斯特,我们总会想到他的经典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成章翩跹不断的句子如同流水缓缓泻下,那向时光撒开的巨网,捕捞起记忆中所有的细节。但在那样的记忆里,却少有一个人的存在——年轻,英俊,同时又才华横溢,那是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宠儿”谷克多。谷克多对于普鲁斯特有多重要?

在《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一书中,阿尔诺就直接把他们二人称为“兄弟”,二人犹如光与影,难以分离,却又针锋相对。对于母亲相似的执着,对于法国上层阶级沙龙的趋之若鹜,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但显然谷克多在这一场相似的较量中更胜一筹,凭借着英俊的外貌、杰出的口才,他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得到名人的“垂青”。这些“垂青”是普鲁斯特可望而不可即的,最初相逢时的热情退却以后,面对“弟弟”闪耀的光芒,他还是回到了狭窄无声的记忆里,终日生活于没有光亮、没有生机的屋子,谷克多来看望他,就像走进了一座“坟墓”。

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而言,这都是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谷克多。阿尔诺指出:“谷克多不纠结于普鲁斯特的复杂社交情结,也不像他一样,偏爱死气沉沉的公爵与失宠的王后……他的好奇心不会向往昔追溯太远。”比起普鲁斯特对过去的痴恋,谷克多却坠入了未来的万花筒中。他的经典剧作《美女与野兽》《诗人之血》都淬上了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烙印,并大受欢迎。而与之相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却根本无人问津,直到一年以后才在谷克多的帮助下自费出版。

嫉妒与认知,过去与未来……太多的分歧让哥哥与弟弟之间的裂痕愈加扩大,纵使谷克多很欣赏哥哥的《追忆似水年华》,纵使普鲁斯特很羡慕弟弟大放异彩的社交才能。阿尔诺将那些恩恩怨怨的“人生纠葛”,凝固成了诗一样的语言,印刻在笔间。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对阵”,不如说是“纠缠”,所有的爱恨情仇,将过去与未来的界限变得模糊:《追忆似水年华》明明写的是往昔沧桑,却开启了后世追捧的意识流艺术;《美女与野兽》明明是“先锋派”的作品,描绘的却是遥远年代的童话。

光和影像是奇迹,第一次被融合成一片黏稠的混沌。

很多年前,当弟弟光芒万丈时,哥哥不甘地沉于暗影中;很多年后,时光的沉湎,让人们铭记的却是哥哥,忘却的是弟弟。光与影的位置互换,看似偶然,其实必然。阿尔诺认为普鲁斯特“有毒,他让自我牺牲和杀人一起推进,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位圣人”,而谷克多不会“用网拼命束缚住别人,他给予了人们巨大的思考空间”。因此,我们“应当学会为了活着而遗忘,而不是为了回忆过去”。作者的立场已经如此明显,我们眼中光与影的主角,在这本书中巧妙地对调。

但如果说普鲁斯特之所以让人们铭记的理由是因为他是无人可医的毒,那么谷克多会是拯救众人的解药吗?

而未来,究竟谁会是光,谁又会是影呢?

《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读后感(三):普鲁斯特与谷克多:天才在不同时空闪耀时

今天,普鲁斯特与他的《追忆似水年华》享誉全球,无论是否读过这部多卷的长篇巨作,人们对普鲁斯特都有所了解。而与他同时代的谷克多,则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湮没,没有受到公众的关注。法国作家克洛德·阿尔诺一直致力于谷克多生平的研究与其作品的开掘,使这位天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让今天的读者欣赏到他的作品。《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是克洛德·阿尔诺探究两位天才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与艺术风格之作,从中我们不难窥见百年前巴黎社会的侧影。普鲁斯特创作《追忆似水年华》时是怎样的心态?谷克多对《追忆似水年华》是什么看法?为何多年后两人的历史地位迥然不同?在克洛德·阿尔诺的书中,你会找到答案。

如今《追忆似水年华》被作为“意识流”的代表作被全世界的专家、读者奉为经典,它让人望而却步的厚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它的知名度,很多人出于好奇会去看看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现在读过这本书的人大多给它很高的赞誉,为普鲁斯特营造的小世界而着迷,但与历史上很多命途多舛的文学巨著一样,普鲁斯特这部书的面世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他自己在阴暗的房间中不断自我怀疑、多次修改到为“情节至上”的出版商拒绝,它在毁灭中诞生,在出版后即得到谷克多的赞赏:“巨大而精致的艺术品,充满了幻影,重叠的花园,在空间与时间之间的游戏,像马奈的画卷般清新而宽广的笔触。”谷克多是真正懂普鲁斯特的,就像普鲁斯特看透了他的生活一样,他看透了普鲁斯特的作品。这种深刻的洞悉除了因为他们太过相似,更是源于天才间的激烈竞争与惺惺相惜。

年少成名的天才少年们都有一个通病:自傲。谷克多当然也未能幸免,他在当时的巴黎社交界久负盛名,年纪轻轻的他写出的作品即被上流社会认可,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就凭借卓越的天赋达到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有些骄傲也是必然的,但普鲁斯特看到沉溺于社交对他才华的无情消耗,像傅雷提醒“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那样提醒着年轻的谷克多。然而少年得志的谷克多当然不以为意,当他意识到普鲁斯特比自己更清醒地看到他的未来时,已为时晚矣。从根本上看,沉迷于过去的普鲁斯特对未来洞若观火;沉迷于社交的谷克多对未来判断并不准确。也许正是这种对生活本质的认知差异最终导致谷克多的才华被漫长的岁月吞噬,而回溯过去的普鲁斯特在文字中得到永恒。

现在,谷克多的作品重新出版,他的《美女与野兽》的诗学表达为很多现代观众所欣赏,这位被遗忘的天才终获其应有的荣耀。普鲁斯特与谷克多的多变性情、复杂思想,仍有很多有待我们深入探究的内容,克洛德·阿尔诺的这本《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令我们初探两位天才交织的世界,是那么迷人而多彩。

《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读后感(四):“不可言说”的过往

“不可言说”的过往

文/米雪

电影《模仿游戏》是为纪念著名人工智能专家阿兰•麦席森•图灵而拍摄的,他是因为同性恋的身份获罪,为了继续自己的研究不得不进行治疗,最后不堪负重自杀身亡。同性恋不是精神病,这也是最近这几十年的事情。在二十世纪初,同性恋三个字,“就是肮脏、恐怖和十恶不赦的同义词。”

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声誉和名利,不得不隐藏自己同性恋的身份,例如法国文学巨匠普鲁斯特,一方面,他为自己同性恋的身份不停为自己辩护,另一方面却与自己的同性朋友藕断丝连。中二一般的精神分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很大关联。相对于他,小他将近20岁的让-谷克多,坦诚的多。谷克多不讳言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在他漫长而多情的一生中,与普鲁斯特隐晦的同性恋情,是其浓墨重彩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法国小说家、随笔家、文艺批评家克洛德•阿尔诺(Claude Arnaud)的《普鲁斯特对阵谷克多》,是根据普鲁斯特和谷克多这两位文学巨匠在1909年至1922年之间复杂而多变的关系写成的人物传记。阿尔诺出版过《天堂里短暂的季节》、《谷克多传》等多部作品,得到了法国费米娜散文奖、小说奖,法兰西学院散文奖等众多奖项的肯定。

如今,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一部意识流文学巨作《追忆逝水年华》让他稳坐“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宝座。同时代的作家,已经被他巨大的光环所淹没,这其中包括在刚刚20几岁就被誉为“天才”的让-谷克多。阿尔诺在书中“第二次生命”中说道:“谷克多去世的几十年,形式没有任何变化。他依然是那个《可怕的孩子们》和《骗子托马斯》的偶像作家,《诗人之血》和《美女与野兽》的优秀导演,同样也是一位碎片式的艺术家,似乎没有人能将这些碎片集拢。”基于此,为了让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重建平衡,我为他写了这本书。”与其说书中写的是两位文学巨匠的爱恨纠缠,倒不如说,作者借此东风,为谷克多写就的另类传记。作者精致的文笔,将一本实打实的人物传记,描写的美轮美奂,如同置身于优美的风景画中。爱也好,恨也罢,所有的关联,都变成一场有关风与月的纠葛。

他们才华横溢,他们都有俄狄浦斯情结,都是获得母亲最多宠爱的孩子,同时,他们也因为文学上的交集和同性之爱而惺惺相惜。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出身富裕的普鲁斯特,体弱多病,生性多疑,性格乖戾,但却是巴黎文艺沙龙的常客。谷克多虽出身不如普鲁斯特,但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加上天赋极高,年少的崭露头角已是必然。“艺术的孕育无法由一个人的活动产生,就像人们有时相信:本能的竞争,它将一位艺术家与他的偶像、他的亲信,以及他的同时代人之间连接。”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两个人,艺术上的创作,不可避免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他们之间的无法厘清的方方面面,又岂是时隔多年的我们说得清的?

“活着时,两个人相爱并一起走到出版社门前,大门为一个打开,就会为另一个关闭。死后,他们仍在为占据我们图书馆最重要的位置而搏斗。”相爱相杀,无疑是残酷的,然而,几十年之后,在我们为普鲁斯特伟大著作不舍昼夜阅读的时候,是否也可以,认真对待这一位始终掌控那个时代潮流的多变的天才谷克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