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

《浮生六记》是一本由何三坡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用爱贯穿的《浮生六记》,必须狠狠爱

“陌上花开,缓缓归矣”是吴越王思念夫人吴氏的诗句。“赌书消得泼茶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玩出来的文雅。“愿生生世世为夫妇”是沈复与芸娘之间的伉俪誓约。 “天上月亮,书中芸娘”,清人沈复的一部《浮生六记》的感染力和传播链可见一斑。诗人何三坡继《夜航船》之后,又来翻译《浮生六记》,典雅唯美,简单易懂,配上迩相的插画,令人爱不释手。 沈先生与爱妻芸娘是姑舅老表,芸娘大他十个月,他们一见倾心,在恋爱中发生了不少趣事呢。两人婚后相知相惜,琴瑟和鸣,处处见真性情,尤其是他们妙用真心的点点滴滴,令人拍案叫绝。 可惜的是芸娘突发血疾,在扬州离世,年仅41岁。沈父在丧妻之后,又丧父,还丧子,这重重的人生打击,并没有打败他。在46岁那年,他用真挚的笔墨写出了《浮生六记》,来低诉人生的欢笑和眼泪,自光绪四年开印后一纸风行,成为不朽经典。 一个朋友说:我对芸娘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还有的人把沈复先生的《浮生六记》只字不漏的背下来了。人们为什么会对他们的事这么感兴趣?因为他们身上有诗酒琴茶的儒雅、布衣疏食的恬淡、心有灵犀的共振、活出自我的真善美。 沈先生是怀着深深的爱意来写芸娘的,比《纯真博物馆》更纯粹更明净。一个人的爱达到了这种境界,就可以链接所有众生的爱。芸娘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插过的花、受过的气……都在他的心头喷涌,你说他怎么可能写不好。 俞平伯曾这样精彩评论《浮生六记》:“俨然如一款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诗人何三坡最懂沈先生的心,哪怕是最微妙的地方,也翻译得恰到好处。让不喜欢看古文的朋友们,得到了另外一种美的享受。 如果你肯沉浸在沈先生的古文中,也妙不可言。他的每一个字都运用得那么娴熟,没有任何一丝造作。单看这一句,你就能品出芸味来了: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喷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也许你看过了很多版本的《浮生六记》,但是诗人何三坡的翻译的《浮生六记》会让你惊艳不已:前半部书是他的白话译作,后半部书是沈先生竖版的古文,偶有插画,令人忍不住想穿越到芸娘的家里。 在芸娘短暂的一生里,她得到了沈先生全部的爱,用全部的自己活出了神圣的自己,让很多女子向往不已。而沈先生用赤子之心给了芸娘最好的灵魂陪伴,这完成自己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尽管这中间有许多苦,但他们将苦当做调心的道具,调出了美的世界。 雪漠老师说:“命运给你什么礼物,你都要坦然的接受它,微笑的接受它。你能坦然地、微笑地接受它,你就是一个高贵的人。”沈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赢得了许多粉丝的爱。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重温经典,我竟然羡慕芸娘

多年前就读过沈复的《浮生六记》,只不过当初是为了读故事。当年,我被沈三白与芸娘的爱情而打动,也因这个故事的美与真而感动不已。

如今再来读这本书,我关注的点也不太一样了。这一次,我关注的是它的完整性,以及古人如此平凡的爱情故事为何能得到许多人的喜欢?

众所周知,《浮生六记》有六卷内容,但实际上前四卷是出自作者沈复之手,后两卷的后人续写的故事,这也就意味着《浮生六记》如同《红楼梦》一样,是一个未完的故事,它是不完整的,它的结局是遗失了的。

这的确让人觉得遗憾,因它的不完整而遗憾。但同时,它也因不完整而更让人记住。

只是,这样一部残卷,居然在它被杨引传发现并刊印之后,赢得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其一,沈三复与芸娘的故事,就如同古代中国无数夫妻的故事,他们平平淡淡、相敬如宾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沈复虽然未能走上仕途之路,但因读书识字而书写了他与芸娘的故事,古代很多普通人无法读书识字,也就无法留下他们的故事。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可以从沈复的故事里读到自己的身影,自然是喜欢。

其二,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似乎早已忘记或是无法进行慢生活,但是《浮生六记》里面有他们梦寐以求的慢生活。

比如,沈三白与芸娘在沧浪亭畔对酌吟诗,那种怡然自得,读者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又比如,沈复虽然生活贫困,可是却能自娱自乐,饮酒、吟诗、赏玩花鸟虫鱼,这样的心境与生活的理念,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借鉴之处。

其三,从沈三白与芸娘的不幸遭遇中,我们可以感知当时的世态人情,从而珍惜如今我们自由的生活。《浮生六记》中,沈三白与芸娘虽然伉俪情深,但是他们不容于封建大家庭,几度漂泊,无依无靠,穷困潦倒。在颠沛流离之中,芸娘病死,父亲也离开人世。更悲惨的是,兄弟之间也失去了和气,如此家庭变故,令人痛彻心扉。

如果不是生活在古代,也许这样的遭遇不会出现,芸娘也不会匆匆离世。这样的结局,总是让人觉得惋惜,也更能感受到他们爱情的纯真与不易。

不管是曾经读《浮生六记》,还是这一次的重温,每读到动人之处,总是想哭,因沈三白与芸娘的不幸而哭,也因他们贫困的不离不弃而哭。

或许是心中对爱情的期待所致吧!“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世间多少人向往两情相悦的爱情,只是这样的爱情,实属难得。又或者,多少人羡慕书中的芸娘,无论生命的长短,她的爱没有被辜负,她也始终被爱着。

这一爱,成了永远!这也是为何《浮生六记》被人称为沈三白写给芸娘的情书的原因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当朋友又双叒离婚后,我才读明白《浮生六记》

之所以会读《浮生六记》,是因为看到这样一段介绍:

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但是我读啊读啊读,感到很困惑。

芸娘在沈复的笔下,知书达理、贤惠端庄,却无辜躺枪,导致公婆怨恨嫌弃,这一切都是沈复在其中“捣乱”所致。

主要发生了三件事。

其一,沈复的父亲在外地做官,沈复陪侍,父亲说芸娘会识文断字,以后家里的书信往来就由她来管。

但是沈复的母亲觉得芸娘会在信里乱写内容,便不让芸娘写信。

从而导致芸娘父亲误会,以为芸娘懒惰不愿意写信。

其二,沈复的父亲想纳个小妾,但又不想得罪发妻,就托沈复处理这件事。

沈复把此事交给芸娘去办,结果芸娘被婆婆记恨上了。

其三,沈复的弟弟找别人借钱,让芸娘做保。

弟弟钱还不上,芸娘就写信给沈复求助,结果被沈复的父亲知道了。

小叔子借钱的事情败露,沈复的弟弟也恨上了芸娘。

从这三件事情上来看,沈复没有处理好妻子与其他家人的关系,甚至还“搅屎棍子”了一下。

沈复作为丈夫没有为妻子辩解、抗争过,任事态发展,这让我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这真的是夫妻之爱吗?

我表示困惑。

沈复自己没钱,却很仗义疏财,朋友找他借钱,他就拿父亲的钱借了出去。

朋友还不上钱,父亲大怒,将沈复赶出家门。

被赶出家门后,贫困潦倒,把女儿送给别人家做童养媳,把儿子寄养在主宅做学徒。

沈复考科举不行,走仕途不行,经商也不行,但是他花钱挺行的。

沈复为自己嫖到一个性价比很高的花魁而沾沾自喜,而且还因为那个女子长得像妻子,而自觉自己很专一、很深情。

我大跌眼镜,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深情”?

不仅如此,沈复为了和朋友喝酒,连衣服都能典当出去。

最后,芸娘去世,沈复连安葬妻子的费用都是跟朋友借的。

沈复根本就没有一点事业的上进心,不顾家人死活的“穷”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会说沈复是“性情中人”,总不能因为感情丰富、率性而为就不顾家人死活吧?

芸娘幼年父亲早逝,家中清苦。

她长大后擅长女红,一家三口穿衣吃饭,弟弟从师求学,全靠她一双巧手供给。

芸娘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

她聪明能干,通过一篇《琵琶行》自学成才,在刺绣之余又渐通吟咏,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类的佳句,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

但她没办法活出自我,她只能依靠丈夫。

日子过得如此之苦,芸娘还想为丈夫纳妾。

芸娘活成了丈夫心中美好的模样:贤良淑德、温柔体贴。

芸娘一生处处退让,对婆婆退让,对公公退让,对小叔子也退让,对沈复退让,最后把孩子也退让出去了。

芸娘,曾被林语堂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可爱吗?

还是可悲?

琴瑟和鸣背后,却是生活满目疮痍。

在封建社会,芸娘能遇到沈复这样的丈夫,实属难得。

芸娘对生活有着自己的小情趣,沈复也十分尊重与信任自己的妻子。

尽管妻子被家人误解怨恨,沈复也不离不弃,没有休妻。

两人有着共同爱好,有着说不完的话,沈复在外会时常念着妻子,芸娘也会时刻思念自己的丈夫。

可他们最终的结局,依旧是悲剧。

这半年来,我身边有三位朋友离婚了。

而我发现,虽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多多少少都有《浮生六记》里的某些影子。

朋友A的老公因为婆婆的抱怨与斤斤计较,和她大吵一通,用“不懂礼貌”这种借口以此来要求离婚时......

朋友B的老公,家里房贷、车贷,开餐厅赔钱倒闭,如今歇业在家不找工作还到处聊骚,朋友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

朋友C因为老婆是“伏弟魔”,最终无法忍受,也选择了离婚......

虽然他们各有委屈,不断地在抱怨对方的过错,但我们都知道,离婚这件事“一个巴掌拍不响”。

顿悟了,不要被《浮生六记》的美好评价给欺骗了。

与其高度赞扬《浮生六记》中描写的“夫妻闺房之乐”,不如把这本书归类为“婚姻避雷指南”。

倘若沈复努力调和好家庭矛盾,倘若沈复积极上进努力工作......

倘若芸娘多些主见与强势,倘若芸娘主动解释误会,化解矛盾......

那他们的结局也许不会这么悲惨。

当然,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关于沈复与芸娘的婚姻悲剧造成的原因,我们也许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总之,婚姻不易,希望我们且行且珍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