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荒原狼》经典读后感有感

《荒原狼》经典读后感有感

《荒原狼》是一本由[德] 赫尔曼·黑塞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1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原狼》读后感(一):评《荒原狼》

光怪陆离,天马行空。俄罗斯套娃式的结构令人耳目一新。叙事手法也让人联想到了回马灯,有时会出现非线性的跳跃,更像是梦境。房东,男主,荒原狼手册,教授夫妇,Hermine 和 Maria,音乐家。一个出场引出下一个出场,逻辑上却环环相扣。狼性与人性,自我与社会,挣扎与和解,一个孤立于外之人对于世间的清醒旁观,也无奈于肉身深陷于此难以撇清。内心剖析深刻但段落过长而趣味性不佳,而且观点反复强调稍显啰嗦。但总的来说是非常诡谲离奇发人深省的一部作品。

《荒原狼》读后感(二):《荒原狼》(Der Steppenwolf,1927)——割裂灵魂的自我告白 ——五月书目

“只有狂人才能入场,以理性支付入场费,你准备好了吗?”

《荒原狼》是黑塞所处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11.11)后的“时代本身的病态现象”的记录。才刚逃过一死,好不容易才又站立起来的世界,却已经又开始热心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2)做准备了。

好困啊

《荒原狼》读后感(三):荒原狼

偷吃苹果、获得智慧不是亚当夏娃的错,但是亚当夏娃确因此遭受了惩罚,亚当夏娃的后代也确因此受到了惩罚。实际上,人类一切的苦痛大概都源于此。智慧是最可爱的东西:没有智慧,我断不会坐在这里写着书评。如果万幸人类生存了下来,那么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只是追逐在山林,栖息在山洞,没有音乐与艺术,没有一切美好的东西。然而只会也是最坏的东西:有了智慧,甚至是在我们还没有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问“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以及“我为何在这里?”了。人类从此开始误入歧途:这些问题是如此深奥,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够解决,然而这未解决的问题,却像最惹人厌的蚊子,在耳边嗡嗡嗡作响扰人清梦——我们精神上得不到解脱的同时,也难以单纯地享受感官的乐趣了。

这世界上一切自负聪明的大脑,多多少少都想寻求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因智慧而生的对永恒的诉求与自然的感官享受的需求如何达成和解?

这也许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至少现在看来是一个没有普世的解决方案。

《荒原狼》读后感(四):本我、自我、超我

当人能够真正地去体验,而不是活在自己固话的框架或他人期望之中,“本我”就被重新发掘出来,这就是每个生命独特的价值。但人不仅仅只有“本我”这种状态,还有“自我”和“超我”的状态存在。

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

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

对于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有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对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自我又像一个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的夹缝里: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

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出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部分内容引于互联网)

《荒原狼》读后感(五):2021.3.18

个人觉得,这是一本有关自杀的书。 但哈里自杀的方法不同,在思想的碰撞与焦灼中,他尽力地想要杀掉那些不属于“本我”的人格(不能说是哈里自己的,也不能说是荒原狼的),结局说不上是失败还是成功,但最终他以赎人类本源之恶罪的方式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而赎罪的方式则是再一次生活,用另一种的方式留在这个让他厌恶而又留恋的世界上。 里面的人物不多,但几乎都是哈里人格的变换。玛利亚是他最深欲望的反馈,帕伯罗则为引导者。赫尔米娜比起是他的女伴更像一面镜子,借她的口将哈里逃避的、不想承认的那些想法诉说出来。他与她一拍即合,他为自己能够读懂赫尔米娜,能够超前预知赫尔米娜的想法而自傲着,却并未想到现实与自己的想象拥有怎样大的差距。他一刀捅向赫尔米娜的那一刻彻彻底底地在“与自我和解”这条道路上失败了,于是莫扎特嘲笑着他,同时他也嘲笑着自己。 在哈里的笔记之前,还有一篇前言。作者尽可能用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存在于真正世界的哈里,他脆弱、抑郁但又坚毅刚强。人不是仅用两个人格就能概括的物种,人的感情复杂多样,接触的环境、思考的事物也千变万化。哈里在现实中可以说像个什么都懂,什么都能道破的智者,但在自己的笔记里,在赫尔米娜的面前,他是个幼稚的小男孩。他不会自杀,也不可能自杀,世界对他来说有更多需要探索的,需要和解的东西还有很多。他是个智者,但并不是一个永恒的智者。 在书的末尾,莫扎特告诉哈里,他要做的是大声的去嘲笑留声机里那些粘糊的东西。其实生活也是这样,比起刮胡刀,你更需要的是一曲狐步舞。虽然这本书谈论的有些疯狂、黑暗,但它更多的是指引大家走向救赎。在书中,你会跟着哈里一起,自我剖析,一步步明白应该如何去享受生活。 最后,果然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最原始的欲望居然是女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