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2: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读后感1000字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2: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读后感1000字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2: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是一本由[加]汉娜•比奇 [加]塔玛拉•诺伊费尔德•斯特杰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2: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读后感(一):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吗?

答案是,是的。

这个答案,是汉娜.比奇的《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6到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告诉我的。

有句不礼貌的俗语,用来形容7岁8岁的小朋友——“七岁八岁狗也嫌”。当我理解中的乖巧女儿也进入这个阶段后,我终于也迎来了那种焦虑又惆怅的状态。

好不夸张的说,书里形容的很多情绪问题,都在我女儿身上出现过。观察过身边的小孩子,发现这些问题不是个性,而是很多共性的问题。

孩子的情绪安全感

拥有情绪安全感的孩子,更加能够允许和接纳自己犯错,同时也能够更大胆的展示自我。

“我担心犯错了,会被妈妈骂,所以我不敢告诉你”

“我考试考砸了,做事失误了,不敢承认”

“在外面不敢开口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你会离开我吗?”

这些话语,你熟悉吗?我在女儿嘴里听过很多次。通读此书,我明白了这些问题统称“情绪安全感”。

解决办法很简单。以拥抱或言语等多种方式,明确传达给孩子我的爱;充分给予孩子自我玩耍和犯错的机会;带孩子领略并拥抱世界的多样性,允许与父母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合理存在;从积极的角度解释情绪问题,看到孩子的无限可能性。

常见的情绪问题处理,读过此书,我了解到这些情绪问题是可以被意识到且解决的。

焦虑——将“警报”正常化。父母要调整自身的情绪状态,注重解释问题本身。

比如“你能不能不要捣乱,指望你帮忙指望不上,只会添乱“。可能这时候孩子闲下来了或需要你,给孩子找各种能打发时间的活动,比如手工绘画或音乐舞蹈,或者给个抱抱安抚。

比如“书和玩具不能乱丢“,尝试将玩具收纳空间改造为孩子顺手的,并且教给孩子准确的收拾物品的步骤和位置。这就是制定计划及惯例。

自我封闭和漠视——不愿意说,听不到孩子的声音。

“我不在乎“,可能实际上她非常在乎。安全感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也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这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和孩子“搭桥“,帮助孩子恢复对外界“在乎“的能力,更多主动找孩子。

外在攻击性——攻击自己或攻击别人

攻击自己,释放自我无能的沮丧情绪。“我怎么这么笨,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帮助孩子找到情绪发泄的正确方式,提升孩子的情绪缓解的能力。

攻击别人,确保场合下所有人安全,明确孩子攻击行为的原因所在,帮助孩子适应外界的挫折来源,通过不断强化孩子的善意行为来改造情绪发泄方式。

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无法做到完美符合对方的要求,但我们可以释放更多的“包容‘’,欣赏孩子真实的模样,同时也让孩子看到父母真实的模样。

最重要的,彼此的安全感来源于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2: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读后感(二):《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2》——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见孩子的情绪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是一本关于育儿的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对于“依恋关系”做出了说明,并给出了一些具体实操建议。 作者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国际儿童发展领域权威,拥有40多年儿童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经验。 武志红老师为这本书写了推荐序,希望父母能够及时的看见孩子,并做出正确回应。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2》,主编是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作者之一是她的女儿诺玛拉.诺伊费尔德.斯特杰克。 较之前一本,这本主要是针对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基于上一本书的理论,结合大量的操作方法,帮助父母、教师与孩子建立更好的情感联结。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父母如何做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者 孩子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当下和平常需要怎么做 如何守护孩子在学校的情绪健康 如何唤醒孩子内心的情感

自从孩子进入学校,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各种情绪问题,父母要去探索情绪问题的背后反映了什么现象,而不要一味的觉得孩子表现异常,甚至用呵斥或者打骂的方式制止孩子发泄情绪。

可能会有家长说,我们小时候也没有出现过这么多问题呀。要知道现在孩子生存的环境与我们小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了。

前几天宝爸还说呢,他记忆中自己小时候有很多空地可以玩耍,可是现在的孩子能玩耍的地方越来越少,和伙伴之间的交流也相对变少了很多。

孩子的很多玩耍机会都变成了和电子产品之间的交流沟通,其实对于孩子而言并不太公平,也不太利于孩子的情绪疏导。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更换环境,或者考试等情况,产生焦虑;也可能会因为过于专注某些事情,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还有些孩子表现出“爱捣乱”的样子,内心只是希望得到更多关注;还有不少孩子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你叫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诸如此类的表现,很多时候也会让我们家长非常抓狂,而孩子自己也很无奈。

作为父母,我们要观察到孩子的这些情绪,并及时给予回应。

书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实操方法:

日常要注意维护和孩子的关系;以关怀的心态引导孩子,而非抱怨;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给他们可以自由尝试的机会;找到孩子的闪光点,适当的赞美表扬;明确的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爱;给孩子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孩子可以有一个得到情绪释放的环境;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引导孩子去积极正面的方式感受自我。

看完这本书我也反省了一下自己,很多时候是我们家长的情绪影响了孩子。或者孩子的情绪我们不能及时判断原因,又未能做好疏导,才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很庆幸的是虽然偶尔会和孩子争执,我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孩子在家里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今后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更加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做好疏导。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2: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读后感(三):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

今日份推荐:《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②》

作者:汉娜·比奇 塔玛拉·诺伊费尔德·斯特杰克

我家有一枚刚刚迈入初一的小男生,正值青春期,而我即将要迈入更年期,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有时候很多话,很多事就很难理性。

这本书现在变成了我的枕边书,通读全书,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清晰感。晚上睡觉前重读一些章节,去梳理一下每天和孩子的相处,总能找到一些更融洽更有爱的空间,孩子需要被看见。

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书。作为80后父母,读起来,是我的青少年不曾遇到的温暖;正值家中少年的青春期,作为妈妈我努力做到的“上游”。

八零后的我们,曾经的散养也许不是父母刻意为之的育儿方式,只是当年的时代特征导致的父母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去管理我们。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回忆了曾经我们的少年时代,也会去深深思考现在应该如何和少年相处。

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孩子放学后情绪不稳定,烦躁、精神不振、不写作业。那我自己举例,很多时候我也会受到孩子情绪操控,就感觉孩子是在故意发脾气。但是情绪问题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教孩子共情,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处理自己情绪,但是这些东西不是数学公式,一教就能会。园丁不能代替植物生长,他们的工作是为了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

也许孩子成长过程中你经历过,老师反馈孩子上课精神不集中,那么回到家你是如何做的?

心不在焉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很多时候家长最容易说的是“下次上课要专心听讲”

家长是否有去关注孩子真正心不在焉的原因?

-正处在“忘我”中

-爱幻想,容易分心

-注意力不容易转换

那我们为了孩子创造最佳的条件是什么?

-和孩子一起发现当下需要做什么

-害孩子一起规划平时需要做什么

了解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提供最佳的条件

-哪里遇到问题了?

-哪里遇到挫折了?

-为什么会受挫?

这本书特别适合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灵活的帮助孩子制造情绪表达和释放的机会,让我们能够真正的看见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