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100字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100字

《婚礼的成员》是一本由卡森·麦卡勒斯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一):孤独或许是错觉,单独确实是我们常态

关于婚礼前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近乎雕刻,婚礼去一笔带过。弗兰奇说,”有一种感觉,无论我们与谁有怎样的联系,但是我还只是我,你也只是你,他们只是他们,我无从知晓,无法经历他们的生活。每个人的命运就好像被谁(上帝吗?)设定了一样,我们都感到某种限制。”这本来最平平常常的事,被故事中的人物不停地揭露着。艺术(小说也可以吧)之所以动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作者,想想能写出《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年轻女作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中,她的生病,她的过早离世,她的两性恋爱,都是如此让人感到孤独,永远的孤独,没有出口。也许孤独是一种错觉,单独才是每个人真实的状态。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二):我们都是自以为是的孤独少年

青春期懵动的时候,我们幻想远处的高山湖海,我们拿着世界地图圈起一个个国家,幻想着明日就能到达那里。我们对爱情毫不在意甚至鄙夷,说着今生不会爱人的话,称自己的灵魂已然老了。

我们厌弃周围的一成不变,厌弃逼仄的环境,不懂自己的大人们,甚至厌弃自己,觉得自己何其孤独,却又渴望融入集体。被拒绝后恼羞成怒,放言不在乎,斥责他们有眼无珠,被赞美后浮想联翩,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公主。

十三岁的弗兰淇,就是十三岁的我自己,也是十三岁的每个人。

麦卡勒斯的笔,永远都在写那些青春年少里骚动不安的灵魂,写那些沉沦在少年臆想中自以为是的孤独。

麦卡勒斯永远是写少年的高手,也永远是写孤独的妙人。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三):短评写不下了而已

不推荐,就是标记。《婚礼的成员》。没错,还是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的这个女的写的。我是真不喜欢她。每次的阅读体验都差透了。

她太孤独了,孤独的可怕,又太矫情。

据说这两本书还都是她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候,跟丈夫蜜恋的时候写的。太可怕了。

《猎手》是大格局。而这本是小格局。一个12岁女孩早熟又孤独到极致的童年。

我特别不喜欢。不过。我总想乐观的、主动性的抨击她这种不懂得享受的矫情孤独,可是每次她的有些东西让我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比如,摘个句子:“我们所有人都被限定了。我们生来就各有各命。也许我们都想自由,挣脱了自己作主,但是无论怎么努力都在定局之中。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他就是他。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自己限定。”

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们都有自己的命,什么都是命中注定。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别总自以为是的以为谁会陪伴你谁会理解你,人人都是孤岛,人人都得孤独终老。

嗯。无力反驳。我觉得这个女的挺烦的。她说的对。不过我再也不会读她的书了。我烦!

美国没什么文学可言。看似高深,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可是实际却不够深刻。更喜欢《过于喧嚣的孤独》。

她不够高明,只知道孤独,对孤独认识的倒很全面,但是却不知道享受孤独,在孤独里建立自己的世界。给出看到的,却没给出口。没劲

我恼羞成怒。不过句句属实。[再见][再见]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四):孤独&成长

弗兰淇是个爱惹麻烦的小孩,她恨小镇上的一切,不喜欢同龄人的俱乐部,不喜欢闷热的夏日和无尽的绿,这样的愁思让她渴望去远方,远方有“圣彼得堡 莫斯科 暴雪 茶炊”,好像那种冰冷与她内心的孤独有某种契合才会那么向往吧。她想当男孩,在战场上用英勇表现获得勋章,她幻想自己认真工作换来大人们认可的样子,她最想参加哥哥的婚礼,然后让兄嫂带着自己远走高飞。“每个人的青春期都是这样的吧,以为一件事、一个人,就是那根彻底救你于浑浊庸常生活流中的稻草。”遥远的冬山可能就是自己此刻的孤独、闷热的解脱。

小的时候,自己最怕弟弟一家来做客然后离开的时候,我是多么多么希望他们能够常来,能够一直待到要睡觉而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啊。每个周日的下午,无法忍受自己一个人在家,哪怕外边没人,自己也常常会跑到外面,哪怕自己一个人害怕,也要跑到外面去,至今还记得看着灰色的天空和稀疏的电线带给同样是12岁左右的我的那种阴郁。至于渴望世界,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我也有对世界的幻想,里约热内卢的无尽热情,夏威夷的金色海滩,印度的圣洁恒河,中东的战火纷飞。对远方的幻想,对美好的期待的确会使人感到幸福和快乐。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活在当下的人,我对生活的全部幸福都来自于对过去美好事物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之中。18岁时因为怕因为现在走的这条路让我与世界隔绝,对世界五彩缤纷的幻想和期待全部破灭,一度崩溃抑郁。当然,现在一切都释然了,一定是因为长大了。

我又想起了《革命之路》,与革命的水深火热毫无关系的故事,这样的名字可能更能体现对生活虚无的抗争?一对夫妻,妻子April希望逃离现在的平庸生活,去巴黎那个梦中的远方,两个人本有能力经营好现在普通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但妻子因为对现在生活的厌倦无法配合,为此逼疯丈夫。April想要逃离的大概就是平常生活的混沌和虚无吧。生活的本质可能就是虚无,弗兰淇只有12岁,她没能和哥哥嫂子一起去远方,13岁的时候,找到了新朋友,一切结束了。那种大人觉察不到的内心波澜壮阔也随着成长慢慢消失。

这本书描写的是青春期的那种孤独,那种希望逃离平庸的渴望,太真切了。但是随着成长大概会慢慢接受这一切,不过,就像贝丽尼斯的人生一样,大概还是会在以后找寻“理想的碎片”然后为之疯狂,尽管生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与可怜的约翰亨利比,能够拥有漫长人生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吧。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五):麦卡勒斯最孤独的作品

麦卡勒斯最孤独的作品

闷热的盛夏、肮脏的厨房,只有这两个画面,单调的场景切换。独眼的黑人厨娘,汗津津的6岁男孩和处于青春期巨大焦虑之中的12岁女孩,只有这三个主角,单调的结伴而坐。恐怕连麦卡勒斯都要承认,《婚礼的成员》是她孤独作品中最孤独的了。然而,就在这最简约的素材之下,她依然将最擅长剖析孤独的本事发挥到淋漓尽致。

小镇之乏味让少女不堪忍受。她偷盗、她暴躁、她惹是生非,只为换来一点点死水微澜和关注。在极端无聊之下,哥哥即将举行的那场盛大婚礼几乎成为少女活下去的理由。去参加哥哥的婚礼,然后和他们一起度蜜月,环游世界并再不回来,几乎成为少女改变自己的唯一动力。于是,她四处炫耀着这个计划,为能摆脱与厨娘、男孩组成的糟糕组合加入哥哥、嫂子的完美组合而癫狂的做着准备。同时,与厌恶的小镇依依惜别甚至生出些许留恋。然而事实证明独眼厨娘的预言才是对的,那场婚礼中没有这个正在疯狂长个的少女一席之地。仅仅是她抓住的一根稻草,根本无法抵御孤独的洪流。

谁能画出孤独的样子?

麦卡勒斯能!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麦卡勒斯已经被国内的大多数读者接受并欢迎,她的作品自从被李文俊引进国内以来,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尤其《心是孤独的猎手》一直畅销不衰。麦卡勒斯从来不缺荣誉和赞美。她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国“神童”女作家,英国著名作家普里彻特(V.S.Pritchett)曾于1955年称麦卡勒斯为“当代最优秀的美国作家”;美国批评家沃尔特•阿伦(Walter Allen)称她为仅次于福克纳的“南方最出色的小说家”;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一直把她看作“奇迹的创造者”;美国作家戈尔•伐达尔(Gore Vidal)将她称作“南方最伟大、最负持久声望的作家之一”。

而在中国,麦卡勒斯备受钱钟书关注。苏童评价她:“笔下的故事仿佛是在说爱,亦是在说忧伤,或者绝望,小说背后渗透着麦卡勒斯独有的气质,不只拘泥于文字的表层,故事本身亦是悲伤。事实上,自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作家阵营没有再出现高过这两人成就的,反而,以典型个人风格为新的阵线,麦卡勒斯归属其中。”

麦卡勒斯的成就便是善于捕捉孤独。《婚礼的成员》被认为是她最成熟的作品,“最孤独的心灵之歌”,“不能增减一字的小书”,20 世纪50 年代由她本人改编为戏剧在百老汇连续上演501场,获得巨大成功。

上海三联书店这个最新版本的内封上,麦卡勒斯在照片里的样子是那么年轻,留着齐齐的刘海儿,脸上有孤独、委屈又倔强的表情,像极了《婚礼的成员》中的弗兰淇。那个肉体在疯长心灵却无法填满的少女。

荣格说:“她的作品是一座没有彼岸的桥。”

其实,孤独就是不能到达彼岸,永远站在桥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