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e Iliad of Homer》读后感锦集

《The Iliad of Homer》读后感锦集

《The Iliad of Homer》是一本由Homer著作,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5.00,页数:6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Iliad of Homer》读后感(一):Hektor的史诗

一开始读Iliad的时候,我总以为Achilleus是主角。结果主角一开始就不见了,直到快结尾才出来。中间Agamemnon与Hektor两方的缠斗也看得我很心累——神都说了,只有Achilleus能战胜Hektor,你们俩在这打个什么劲,用脚趾头想也要等到主角上场才能见分晓。

慢慢我才醒悟:Iliad的主角是Hektor啊。还好不是那个自私又傲慢的Achilleus。连好基友Patroklos都忍不了他:“But you, Achilleus; who can do anything with you?… Pitiless: the rider Peleus was never your father nor Thetis was your mother, but it was the gray sea that bore you and the towering rocks, so sheer the heart in you is turned from us.” (16.29-16.35)

人民疾苦,天下苍生,又与自己这个“best of Achaians”何关?战场上死去的人,也都是“dying … by reason of their own arrogance” (16.18) 作为半人半神的特殊存在,Achilleus没有丝毫责任感。就因为Agamemnon抢了Briseis,他就消极应战,让族人颇有怨言。而他又有多爱Briseis?之后Agamemnon迫于形势说要把Briseis还给他,他亦无动于衷。作为天下第一英雄,Achilleus只不过觉得被抢了女人很没面子罢了。希腊联军也够惨的,摊上这么自尊心爆棚的俩人。Achilleus之后奋起战斗,也是为了报私仇。甚至还将对手Hektor杀死之后拖拽着尸体游行示威,引起众神的不满。我甚至恶毒地想,他失去挚爱Patroklos也是报应。若不是他一直窝在自己老巢,无论如何不肯应战,Patroklos也不会披上他的甲胄,替他出战,从而也不会被Hektor杀死。

反观Hektor,简直是全民男神一样的存在。父兄妻女,平头百姓,乃至神明,无一不对他赞誉有加。甚至连被掳过来的Helen,也在他死时潸然泪下,感叹其为人:不光Hektor对她礼敬,当别人对她不善时,Hektor也会温柔地制止。虽说Hektor作为战争英雄,很难平衡大爱与小爱。为了国家,他无法尽到父亲、丈夫、儿子的责任。但他让他所爱之人最终都理解并支持了他的选择。第六卷里,他上战场前与妻子的道别也堪称催人泪下。当妻子埋怨他抛妻弃子时,他说若我不为我们的国家战斗,有一天希腊人会掳走你,奴役你。好一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使知道自己的命运是被Achilleus杀死,Hektor也迎头而上,毫不畏惧:“No man is going to hurl me to Hades, unless it is fated, but as for fate, I think that no man yet has escaped it once it has taken its first form, neither brave man or coward… the men must see to the fighting, all men who are the people of Ilion, but I beyond others.” (6.487-6.493)

他的生命完结之时,也是Iliad这出大戏落幕之时。全书最后一句“Such was their burial of Hektor, breaker of horses” 让人唏嘘不已。一代英雄,就此魂归故里。希腊人终究是认命的,即使命运是由几个百无聊赖的神决定的,凡人依旧无法逆天改命。也许一切的结局一开始都写好了,但希腊人想说的是,就算挣扎是徒劳的,也依旧值得尊敬。

《The Iliad of Homer》读后感(二):荷马《伊利亚特》:英雄的爱与绝望

(注:按惯例,《伊利亚特》的卷数用大写罗马数字、《奥德赛》的卷数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

阿喀琉斯的名字由两个词根拼接而成:“悲痛”(akhos)和“群众”(laos,古希腊语境中,此词主要指参与战斗的兵士)。《伊利亚特》也可以相应分成前后两部分:阿喀琉斯先拒绝参战,给希腊战士们带来惨痛的伤亡;而后他和阿伽门农同归于好,成为了特洛伊人的灾星。正如他名字的暧昧词义所暗示的那样,阿喀琉斯本人和希腊人与特洛伊人都有些不协调:他以特洛伊人为敌,但也并不完全站在希腊人那边;他的个人主义不仅和阿伽门农对君王和统帅权威的认同完全格格不入,也和赫克托耳基于父子和夫妻关系的责任伦理难以调和。另外,和所有人都不同,阿喀琉斯面临着一项抉择,因为他的母亲忒提丝预言,他可以选择两条截然不同的命运:尘世平庸的幸福或死后不朽的声名。于是,阿喀琉斯成了全书中唯一一个为自己的理由而战的勇士,而正是其理由本身的强度和局限,以及他的个人价值与命运的必然性之间的激烈矛盾,使他的所有行为都抹上一层悲情的色彩。

在第九卷中,希腊领袖派出俄底修斯、埃阿斯和福尼克斯(Phoenix)三位说客,劝阿喀琉斯回归。在这场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我们得以窥探阿喀琉斯的心理活动。我们知道,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的争吵,是缘于包括女奴布丽塞丝(Briseis)在内的战利品(geras)分配问题。两人对如何衡量英名(kleos)的理解显然并不相同:阿伽门农认为英名直接和战利品的价值相关,可是阿喀琉斯更关心个人的能力。也因此,阿喀琉斯对阿伽门农给出的丰厚物质补偿不屑一顾,因为正如他对俄底修斯表明的那样,阿伽门农跋扈的态度践踏的是他个人的尊严,这是多少金银财宝也不能挽回的。对阿喀琉斯来说,无论有多少物质回报,向这样一个贪婪不义的领导者折腰,都是他的自尊所不能接受的。

在同一番话中,阿喀琉斯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异的观点——简直难以相信,这样一个和英雄伦理背道而驰的论点,竟然会出自全希腊公认为最伟大的英雄之口:既然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一旦死去就再也无法挽回,那么人就最该珍惜生命。和这种观点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萨耳珀冬对同伴格劳科斯就英雄价值所作的一番诠释(XII.321-328):正因为人生短暂,而死后的名声永恒,所以我们不应该贪恋人生的快乐,而应该为更长远的光荣而牺牲;换句话说,人之所以在战场上视死如归,正是因为人的寿命有限。于是,阿喀琉斯和萨耳珀冬在同样的条件下,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我们知道,阿喀琉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肉身的必朽,而在他十年前决定和希腊舰队一同来到特洛伊的时候,他已经选择了永远的盛名这条路;但是他在此时却犹疑要不要打包回家,心中至少有所动摇。说阿喀琉斯“怕死”大概过于苛刻;不如说他不再确定这场战争是否还值得他为之献身——即使他的奖励是死后永恒的荣耀,他也不想在阿伽门农的领导下忍气吞声,打一场自己无法绝对主宰自己的战役。未来虚无缥缈的承诺对他而言,远不如当时当下的具体得失来得真实有力;阿喀琉斯想要的不是在安详的光辉中死,而是在力量的火花中生。

这种几如尼采式的肯定生命的态度和他的命运抉择相互纠缠,构成了阿喀琉斯的悲剧。当他的魂灵和俄底修斯在《奥德赛》中相遇时,我们再次听到他对生命不顾一切代价的渴求:他宁愿当人的奴隶,也不愿作鬼的王者,因为死去的灵魂不过是什么也感受不到的幻影(xi.476)。“幻影”(eidōlon,或图像、形象)一词在《伊利亚特》二十三卷阿喀琉斯的感叹中同样出现:“就算在冥府中还剩下什么,那也是一缕幽魂、一个幻影,丝毫没有生命的血气”(XXIII.103-104)。定义生命的不是形象,甚至不是灵魂(psukhē),而是“血气”(phrenes)——出于本能的、非理性的、汹涌的激情。这种血性,有时候使阿喀琉斯显得比其他的英雄更为残酷。在第六卷中,我们看到狄俄墨得斯和格劳科斯出于祖先的情谊而放弃交战,反而交换盔甲,在血腥的战场上演了一出少见的小喜剧(VI.212-231)。相反,阿喀琉斯在面对特洛伊战士阿斯忒罗派俄斯(Asteropaeus)时,却通过认祖归宗来为他的杀戮辩护:因为他自己的血脉源于宙斯,而特洛伊人只能追溯到一个河神,所以他作为强者的子孙在战斗中取得胜利是理所应当(XXI.182-199)。

但是,难道阿喀琉斯真的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懂得人和人之间的羁绊?当然不是!他之所以显得如此凉薄无情,正是因为爱得太深的缘故;在整部史诗中,阿喀琉斯只有一个真正的爱人(philos),那就是帕特罗克洛斯——“远远超过他人的最亲爱的同伴”(XVII.411),当他在星光下的营帐中弹琴吟唱时唯一的听众。第九卷中,阿喀琉斯假模假式地称阿伽门农派来的游说团为“亲爱的伙伴”,但正如埃阿斯所说,他的所作所为说明他根本没有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IX.624-642)。的确,一直到第十六卷,他的心里也只有帕特罗克洛斯一个人。阿喀琉斯甚至宁愿上天给交战的双方共同降下毁灭,只剩他和帕特罗克洛斯两个人站在特洛伊城的废墟上(XVI.97-100)。哪里还找得到比这更天真、更决绝、更轰轰烈烈的爱呢?

然后,帕特罗克洛斯之死让阿喀琉斯遭受了不可想象的打击。无论是他的反应、他母亲的悼歌、还是诗人的描述,都向我们暗示,仿佛是阿喀琉斯自己死去了一般。而在他恢复过来之后,终于对命运的抉择有了坚定的答案。并不是说他解决了自己在第九卷中说出的心结,只不过之前的犹豫和迟疑,在此刻都不再重要了;仅仅凭借他复仇的欲望,他就可以斩开命运的难题,因为在失去了爱人之后,苟且偷生已经不再值得追求。这并不是一个多么高贵的理由: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纳吉(Gregory Nagy)所指出,由《伊利亚特》第一行定义的诗人主题——“愤怒”(mēnis)一词通常用来指神之间的积怨,在史诗中只被用于阿喀琉斯因为荣誉受损而对希腊人产生的不满之情。尽管在史诗的后半部分他为了报仇,将愤怒的对象转向了特洛伊人,但这种情感并没有被升华到mēnis的程度:它终究是悲痛(akhos)的体现。

阿喀琉斯通过在二十一卷和二十二卷中所向披靡的勇猛赢得了永远的英名,但是诗人也时刻提醒我们,在给敌人造成悲痛的同时,他自己也忍受着无尽的忧愁。在和另一位特洛伊人吕卡翁(Lycaon)的交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绝望到了什么程度。在面对以过去情谊为理由而苦苦求情的吕卡翁,阿喀琉斯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讥笑他的愚蠢——更可怕的是,他甚至在嘴上称他为“朋友”(XXI.106),随即将他杀死!“克塞尼亚”(xenia,意为陌生人或客人与主人之间的情谊)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也是陌生人之间信任的基石:特洛伊战争的肇始,就是作为客人的帕里斯违反社会规范,诱拐了主人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我们看到,就算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狄俄墨得斯,也非常尊重克塞尼亚,和格劳科斯结成了异邦朋友(xeinos)。阿喀琉斯为他罔顾“克塞尼亚”的行径给出了一个阴暗的理由:包括他本人在内,所有人都面临必死的结局,所以他们并没什么区别。无比讽刺的是,这种试图构建在所有凡人的共同命运之上的友爱,不过是毁灭的另一种说法;阿喀琉斯的“博爱”,体现的不过是虚无。

这种绝望一直持续到史诗的末尾。阿喀琉斯和普里阿摩斯的对话,可能是《伊利亚特》当中最令人动容的片段之一(大概仅次于第六卷结尾赫克托耳和安德罗玛刻在城阙上的告别)。阿喀琉斯可以轻轻推开年迈的特洛伊王,可以别过头去、噙着泪水,和对方共享一刻沉默以怀念各自的爱人,但他依然无法摆脱笼罩在心头的苦涩。当他称普里阿摩斯为“老先生、我的朋友”(XXIV.650)的时候,他的态度是“讽刺”“带着嘲笑”的(epikertomeōn):就算在阿喀琉斯羞辱了赫克托耳的遗体,为帕特罗克洛斯报仇之后,他的伤痕也使他不能和他人产生真正的友情。更何况,在履行了爱的义务之后,阿喀琉斯肩头依然背负着命运的重担。他光辉灿烂的功绩已经结束:在特洛伊全城为赫克托耳举行盛大葬礼的哀悼声中,史诗的大幕落下;留给阿喀琉斯的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死亡。

《The Iliad of Homer》读后感(三):2014.Jan《iliad》

用了两个星期来读这本书。Lattimore的文字十分优美也十分难读……

距离读完这本书已经一个月了,中间又隔了好几本书,尽量回忆并且还原当时读书的感觉。(以后书评要即时写)

译者介绍:Richmond Lattimore

非常有名的古希腊语翻译家,wiki上对他的描述是Richmond Alexander Lattimore (May 6, 1906 – February 26, 1984) was an American poet and translator known for his translations of the Greek classics, especially his versions of the Iliad and Odyssey, which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among the best English translations available. 他比较special值得一写的地方是,他是出生在中国的!!!如果你购买Odyssey这本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72052/)在书的最后,有他在中国的照片。

关于他的翻译更多评价见之前写的日志,不再赘述。http://www.douban.com/note/331345856/

这本书因为语言的问题,我读的感觉不是太好。很多人都觉得Achilleus是个英雄,但是很多时候我不能理解这个英雄的想法,后来好了一点。先简单叙述一下故事概要。

因为Agamemnon抢夺了Apollo牧师的女儿,这个牧师就带着金银珠宝去请求Agamenmnon赎回他女儿,但是Agamemnon没有答应,反而侮辱了这个牧师,于是这个牧师向Apollo祈求帮助。Apollo于是给Athens的人制造灾害。Athens的人开会发现了问题,Achilleus代表大家要求Agamemnon将牧师女儿还回去,Agamemnon不高兴的答应了,但是觉得自己的战利品少了,不公平,于是抢了Achilleus最喜欢的那个姑娘。Achilleus不高兴了,于是呼唤他的女神母亲请求帮助,要恢复自己的荣誉。于是女神母亲找Zeus来对战局进行操纵,帮助Achilleus重新夺回自己的荣光。这就是Troy和Athens战争在第十年僵持的原因和开始。

这本书的主线是Troy和Athens第十年的战争,随之一起发展的是Achilleus个人想法的变化以及Gods之间的争斗,奥林匹克诸神heras,apollo,zeus,athena分成两派分别帮助Troy和Athens去或攻击或迷惑对方,使战局异常胶着,即使双方都想求和,都只能迫不得己的继续战斗。

故事一直记录到Achilleus重回战场,将Hecktor杀了为基友报仇,然后Hecktor的父亲一个人来取走Hecktor的尸体,并未讲到著名的特洛伊木马计。

时隔一个月之后,我印象还是很深的问题大概是这样的:

1、Achilleus真的喜欢那个姑娘B么?

在故事的进程中,Achilleus反反复复用姑娘B被Agamemnon抢走作为借口,拒绝返回战场。然而就算B被还回来,也没有见他有很激动的情绪,相反他的基友P战亡,被Hecktor杀了,Achilleus痛不欲生,决定参战报仇。如果Achilleus没有那么喜欢B,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想掩盖不参战的背后哪一条原因呢?

2、Achilleus不变中的变。

Achilleus的愤怒似乎是整本书发展的一条线,他总是愤怒了于是做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直接影响后面的情节发展。但是引起Achilleus愤怒的原因改变了,从被Agamemnon抢走姑娘,再到基友P被杀害。他总是在愤怒,也有同伴说在后期Achilleus的愤怒中是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芒的,当对权力的渴求抑制不住友情的呼唤,当最后Achilleus和Hecktor的父亲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痛哭,他在哭些什么呢?哭自己还是悼念P?

我在开始读Iliad的时候觉得Achilleus是一个非常mean的人,他可以为了自己被dishonor而不理会自己同胞在战争中的生死。后来,设身处地的思考,回到古希腊,如果我是一个英雄,在当时的社会中,对我来说也许最重要的真的就是honor,当我最引以为傲的象征被剥夺,那么愤怒就似乎变得可以理解了。这也给我一个提醒,不能用常人的思考模式去揣测英雄的思维,这样,原本觉得非常莫名其妙的Agamemnon与Achilleus的争吵就变得合理化了。

3、写作手法

小论文的主题是探讨simile在书中的应用,Homer在全文的故事叙述中反复运用自然、动物等等生活中相对常见的事物来描述战争的状况和环境。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选取的段落是book 11中的Line292-420。主要是讲Agamemnon受伤之后离开留下Odyssey面对Trojans的一场战斗。

在Homer的描述中,Odyssey在战争中首先是被描述为wild boar的状态,而Trojans是hounds,在双方战斗了一段时间之后,Odyssey一个人独臂难支,Homer于是用a horned stag来描述他,Trojans则变成了bloody scavengers。我的小论文就是探讨选用动物的变化及引申义。

以上讲述的idea大概是不难理解的,但是tutor指出了一个问题让我觉得他说的对。是先有action,描述action之后选择了相应的animal还是先给每一个人对应了一个animal之后才描述的action。答案应该是前者。然而我分析的时候却忽略了这个问题,从人-物对应的角度入手,难免有失偏颇。

这样说simile作为一个写作手法,本身就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服务的,用一个具体的动物可以让人拥有更好的空间想象,然而,action的描写是在前的,动物名称的存在是加深对action的理解。

4、Gods的存在

奥林匹克诸神的存在无疑给故事的进展添了许多戏剧性画面。zeus与hera夫妻的争吵,他们儿子在中间幽默诙谐的劝架,athena和apollo对立的立场。不得不说,关于Gods的描述,在故事的进展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分量。

读这本书的时候难免会心存疑惑,Gods的决定到底能对这场战争起多大作用?他们的每一个决定最后都影响了战局,然而这种影响不是我说一就是一这样直接的影响。他们似乎能通过对人emotion的引导来使人做决定。就譬如Athena好几次伪装,然后与诸人对话引导他们去做Gods想让他们做的事情。Hecktor最后被骗上战场与Achilleus决斗,Athena的伪装至关重要。还有Agamemnon最开始坚持战争也是因为Gods给予的一个错觉的梦。

似乎人是握有主动权的,然而又不是,每一个决定背后又都有Gods的影子,而人的情绪也在影响神(Achilleus与女神母亲),似乎可以感觉到,人没有办法独立生存在一个空间内,人与人(神)之间互相的牵扯是互相影响的,没有什么一定的结局,因为在预想的道路中,别人身上发生的变数也会影响到你。

(关于Gods和战争的关系,Herodotus的history中能读到不一样的东西,写完过来贴链接。)

讨论中还遇到了很多问题,记下来的不多。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各种困惑,Homer的storytelling中有各种没有被写出的隐含义,每个人读到的东西也不一样。tutor告诉我,当你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你会觉得不同的,它之所以是经典,因为它与你一同成长。

最后列一下讨论这本书的四个open question,希望对后来读书的人有所启发。

1、BOOK 6, LINE 440-465, Whether Hector's speaking answered his wife's question?

2、BOOK 12, LINE 442-470, Why Homer always use the similes to describe the battle?

3、BOOK 18, LINE 480-490, Why the shield of Achilleus is so decorative?

4、BOOK 24, LINE 467-506,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ing?

《The Iliad of Homer》读后感(四):《荷马史诗》中一些感人至深的段落

大一读古希腊原典,《荷马史诗》是入门,《伊利亚特》学了四周,《奥德赛》三周。许多个深寂的夜里,大家围着长长的书桌,英雄(aka神经病)们的名字飘荡在开足了暖气的教室里,窗外天寒地冻,夜雪初积。

很久以后,偶尔仍然会随手翻到其中一些片段,在人生不同的时刻,总又会有不同的感触。

也随手记几段,后来也会有同学看到。

A Twist of Fate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在特洛伊的城墙边进行最后的决斗,天上的神仙们像看戏一样喧闹起哄,各自站队。

宙斯眼看赫克托不行了,想他平素祭祀虔诚,就问众神是否该救他,被雅典娜阻止了。然后宙斯用天平称量两人的命运,赫克托注定战败身亡。于是赫克托的守护神阿波罗抛离了他,转而由雅典娜下凡,蛊惑他步入死路。

--Iliad 22, Lattimore

荷马史诗里大部分豪杰都是杀人狂加自私自大狂,烧杀抢掠追逐荣耀。赫克托算是极少数没什么黑点、形象非常正面的英雄——待人友善,忠于家人,为了守护家国和子民,挺身一战。

然而到了这里,不论他再怎么奋武,命中已经注定毁败。

金庸在《碧血剑》后记的《袁崇焕评传》里也提到了这一段——

在此之前,赫克托和大埃阿斯(Ajax / Aias)鏖战整日,不分胜负。两个人惺惺相惜,还互相交换了信物——一股葭萌关张飞挑灯斗马超的即视感。(后来我去到葭萌关的古址,还默默想到了这两对……)

结果赫克托战死之后,大埃阿斯曾经赠送给他的腰带,成了阿喀琉斯用来拖曳侮辱赫克托遗体的工具;而再之后阿喀琉斯脚踝中了一箭,留下一副盔甲,因为争论这副盔甲的归属,大埃阿斯被奥德修斯羞辱,伏剑自尽,用的正是赫克托生前赠予的那把剑(这一段不在《伊利亚特》里)。

读到这一段交织的命运也喟叹不已。

父母——子女的情感

阿喀琉斯杀赫克托的时候,赫克托求个全尸,阿喀琉斯表示拒绝——

--Iliad 22, Lattimore

后来赫克托的老父普里阿摩斯(Priam)为了儿子的遗体,孤身潜入敌营,找阿喀琉斯求情。

--Iliad 24, Lattimore

在这样一个瞬间,伤逝基友的、远离父母的、自知命不久长的、杀人盈野的、仿佛战争机器的、神一样的(god-like)阿喀琉斯,和年轻时也曾是风流种马的、一度坐拥五十个儿子的、如今风烛残年的、面对杀子仇人的普里阿摩斯,两个人回荡起一丝人性的共鸣,一个想起自己的老父,一个想起自己的儿子。

一个动作就藏了千言万语。

在之后的《奥德赛》里,奥德修斯在冥府遇见阿喀琉斯的鬼魂。奥德修斯先是例行商业互吹了一番阿喀琉斯的神武,表示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结果阿喀琉斯对这些并不以为意,反而关切地询问自己的儿子和老父过得好不好。

想阿喀琉斯生前这样一个追逐荣耀的人,杀人杀到流血漂橹,到身后终于把这些都放下了,挂在心里的只剩儿子和老父。

还有奥德修斯在冥府遇见自己母亲的一节,牵动人心。

What Is Dead May Never Die

最后同样是在冥府,奥德修斯见到昔日一起出征特洛伊的战友们的鬼影,从阿伽门农、阿喀琉斯、帕特克劳斯,到埃阿斯。这些曾经风光一时、手握生杀权柄的豪杰们,有的马革裹尸,有的谋杀了女儿之后又被老婆反杀,有的被自家人逼到自杀。

一下子就想到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毛阿敏阿姨咿咿呀呀的唱腔……

这时候距离特洛伊最后的决战已经过去了十年,英雄们的尸骨长埋在泥土中——和他们曾经踏碎的城镇、屠戮的生民一起。只剩下过去的魂魄还在冥府飘荡,盲眼的诗人传诵着关于他们的残章。

最后偏题两下。

后来终于去了希腊,在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德尔斐(Delphi)住了一段时间,没有看到神鹰,没有听到箴言。曾经徒步一整天,穿越橄榄树茂密的山谷,走到Corinth海湾边的港口,远眺半山腰的德尔斐。想到四面八方的希腊人乘着战舰,就是在这里泊岸,然后抬着金子和贡品,跋涉到神庙求签问卦,就生出兴废浩叹的穿越感。

再后来也乘船在各个岛屿间穿梭,然后也顺着Argive人的路线,从希腊到了土耳其西岸,特洛伊古城的(疑似)旧址。遗址上立了一个巨大的木马……于是兴高采烈地里里外外爬上爬下,圆满了人生一大心愿⊙▽⊙

偏题2.

《荷马史诗》里凡人打架,众天神闲得抠脚,没事就下去给加一套buff,仿佛开作弊外挂。

轻一点的是给你「心中仿佛生出无限的勇气」之类:战斗力+100;

重一点的就是掏出天平称一称双方的命运,对手就可以判定死刑了:必杀技。

还可以配合削弱技debuff使用,比如雅典娜之流,完全就是平衡破坏器。

两个人好好地打架,雅典娜在天上要么一道黑烟蒙蔽对方的双眼:敏捷-100,命中-100;

要么幻惑对方走上错路,状态判定:混乱。

还有辅助技,有时候打不过了,祷告一下神灵,一阵飞沙走石,你就被安然送回城中了。

回城卷轴千里传送有木有。

哦对还有召唤技,阿喀琉斯在河边大杀特杀,水为之不流,河神就召唤洪水怒喷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开始吟唱祷告,消耗500点魔法值,然后宙斯的老婆赫拉出来帮忙,又是召唤烈火、又是召唤风神,铁扇公主大战东海龙王的节奏。

最牛逼的是重要人物都自带真人抖音滤镜功能,尤其是到了《奥德赛》里面,简直丧心病狂。

原来看电影《特洛伊》的幕后访谈,布拉德.皮特演阿喀琉斯,专门在身上贴满了假肌肉…...

然而到了书里,一遇见重大事件,雅典娜马上下凡,给英雄们增长身高、磨亮皮肤、加粗肌肉。最后奥德修斯和妻子Penelope团聚,本来Penelope身为一个老阿姨,已经被岁月摧残。然而雅典娜一阵神操作,她摇身又变成了Ithaca第一美女,娉娉婷婷去见同样被美颜滤镜加持的老大叔奥德修斯了。

每次读到这些场景,我真的只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