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塞书信集读后感锦集

黑塞书信集读后感锦集

《黑塞书信集》是一本由[德]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20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塞书信集》读后感(一):聆听黑塞,成为自己

558页的书,真的有些厚重感,可是你知道吗?读起来满满的愉悦感一点儿不比书的份量轻啊~就如第558页最后的那行字:“你够有耐心听我的趣闻了......”,并非读者有耐心,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的令人不忍释卷。上一次读这类的书信,还是《傅雷家书》,因为对赫尔曼·黑塞并不熟悉,我常常将书柜中的这本书念叨为“塞黑”。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书信,始终是一种带有隐秘性质的存在,比日记开放一点点,比随笔、散文、小说等又要私人很多。所以,书信也更能够体现最为真实的一个人。这本书之所以有着558页的体量,是因为它收录的278封信来自于黑塞1892年到1962年长达70年的挑选代表性信件。七十年,既是黑塞本人从少年到老年的一生,,同样也是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化变迁。

当我读完这本书,闭上眼睛让感受自己浮上来的时候,脑海中却是译者在开篇序言中的一段话:

书信中,我们见到走在深渊边缘的黑塞,也见到充满爱和希望的黑塞,见到不断埋怨与满是愤怒的黑塞,也见到温柔幽默的黑塞,但也可以说,我们见到的黑塞只有一个,那就是毕生寻找自我、坚守自我、成为自我的黑塞。

本书并没有将书信归类,比如致友人、给家人、写给陌生人等等,就是按照信件的书写时间来排序。有致父母、致一位青年教师、致一位读者、致出版商、致一名中学生、致一位老人、还有致儿子们......据说,黑塞是有信必回的人,他也收藏自己的书信复印件,保存下来的就有三万五千多封。

这些信件文笔流畅生动,正好像友人般娓娓道来,还夹杂些小小的俏皮。比如他给编辑朋友的信中:

“对那所谓的名气,最初我还有点兴趣,其实一点儿也不好玩儿......”

“我是飞快的结婚的,因为岳父大人不喜欢我,于是我趁他不在巴塞尔的时候赶紧跑过去非常迅速的办理了结婚手续......”

无论是黑塞给友人如巴尔、茨威格、罗曼·罗兰、苏尔坎普等人还是父母亲友的书信,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深深的爱与真挚。

黑塞始终忠于灵魂深处的召唤,始终相信每一位个体存在于世的使命和价值,阅读他的书信能为心灵带来无限慰藉。

《黑塞书信集》读后感(二):真•书信达人,黑塞!

-

据说黑塞一生写了3万多封信,还精心保留和朋友的通信,留存至今的书信有35000多封。做黑塞的朋友真幸福,写信必回啊!讨论人生、文学、艺术与时局,文采斐然,每封信都是好随笔。

-

@世纪文景 《黑塞书信集》选了278封,从这些书信里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黑塞的喜怒哀乐,“我是人,有个性有人格的人”,黑塞何止是在写信啊?他是在剖析自己,敞开自己,也是在向他的知己们倾诉,向他的读者寻求理解,为这个灾难深重的世界发声呼喊。

-

睿智梦幻的黑塞作品充满了记忆和隐秘,书信无疑是解题的钥匙。读书信,是进入黑塞世界的捷径。以下是与创作相关的几则摘录:

-

*当一部作品被创作,一个梦想被继续梦着,一棵树被种下,一个孩子诞生,这时生命就在澎湃汹涌,一股力量会冲入时代的黑暗,我从来就抱着希望经过这样这路程,不过经常带着深深的悲哀。

-

*命运挤压着我,我的任务就是贡献出酒。

-

*我的感觉是,《悉达多》是一本为我们的时代把古老的思想又一次聚拢起来的书。

-

*您(卫礼贤)的中国世界吸引我的是她神秘魅力的方面,至于她华丽的道德秩序,对于我这种不合群的人来说,虽然佩服有加,却一直是陌生的。

-

*诗人的存在,不像市民以为的那样,要作为专家,以字句为宝,为生活唱赞歌,而是要表达人们生活的欢呼与悲叹,不管读者和评论家喜欢或不喜欢。

-

*《德米安》讲的是一个完全确定的任务和少年的困境,这种困境自然不止于少年,不过,大多数与少年有关。这是一场关于个性化,关于个性生长的战斗。

-

*作家这样字斟句酌,身边是明天可能就会被毁灭的世界,这就跟银莲花、报春花或其他花儿正在草地上盛开一样,是一回事。

-

*为什么《玻璃球游戏》里没有女性?书里写什么就是什么,阅读并接受它,而不要用自己的想法或期待去度量。

-

*纳齐斯并非全是个精神性人物,如同戈德蒙并非全是个感性人物一样——否则的话,他们便无必要互相需要,否则的话,他们不必设法靠近一个中间区域,以彼此互补。

-

附上其中一些:

《黑塞书信集》读后感(三):黑塞的278种可爱

1954年6月3日,时任西德总统特奥多尔·霍伊斯给黑塞写了一封信。霍伊斯:我们想给你颁发一枚功勋勋章。黑塞:好烦,怎么有这么多人想给我发勋章。但我认识霍伊斯好多年了……更重要的是,从禅宗的角度思考,接受这一荣誉真的比拒绝更愚蠢、更虚荣吗?霍伊斯:考虑一下吧,看我多有诚意,信都是手书的。黑塞:咦,我有《易经》,不如我来算一卦。“《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这个卦象很吉利,看来是天意,那我接受吧。霍伊斯:《易经》,听我说,谢谢你……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一生中除了创作大量小说、诗歌、散文作品以外,还是个“书信狂魔”。除了来信,他也收藏自己的书信复印件,保存下来的就有三万五千多封。

在这些信件中,保存着一个真实、鲜活、可爱的多面黑塞。

黑塞自画像

※我是不会加班内卷的

只要能够维持生活,我也就足够了。我宁愿每天工作十一小时赚取八十马克,而不愿意每天工作十四小时赚取一百马克。

——在书店做学徒时致兄长伊森贝格

※事实证明,待在家里最省钱

对我来说,滑雪的岁月大概很快就要到尽头了,看起来,最后这几次也会失去,因为经济上资助我滑雪的朋友恩勒特如今已经不能再帮助我了。几年来,除了《东方之行》我没有出版过一本书,而像这样的书不适合给作者带来每日的面包,这样,我就留在家里,可以省点钱。

——致好友胡巴赫尔

※虽然我没钱,但还可以找金主帮助朋友

我现在找到工厂主文格尔先生,他答应帮助巴尔一家在此生活的部分费用,大约一半,让他们可以在此过一年简单的生活。亲爱的博德默尔先生,您可不可能也加入,资助另一半,也就是一年的生活费用呢?如果您同意,您不但对我,对巴尔一家,也对人类做出了贡献。因为,他们属于我们时代少数几位思想上最有价值的人物。

——致赞助人博德默尔

※《德米安》你们读过吗?

《德米安》着重写的是人个体化的过程,人格形成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生命就无法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有价值的是对自我的忠诚。

——致作家蔼覃

※ 对人类失望了,还是去爱猫吧

动物没有愚蠢的,植物没有说谎的,谎言都留给了人类。人类有到达神的可能性,然而永远只是可能性,从没有实现过。每一只健康的猫的动作都比所有的天才更富有独创性。

——致年轻的朋友汉斯

黑塞与猫

※ 不要随波逐流,成为自己

简而言之,如果一个人不想辜负他的一生,那么,关键不在于他的成就是否达到一个客观的、普遍的高度,而是他在生活与行动中尽可能完全、纯粹地展示他的天性。

——致儿子布鲁诺

※什么,有人说我坏话?

现在有个鲁莽、年轻的日耳曼学学者在德国各地做报告,报告中他说道,像赫尔曼·黑塞这样的人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反正能出版有人买,但《纳齐斯与戈德蒙》是“浪漫派的拙劣作品”。也许这个勇猛之人写本书,然后我们可以把第一个黑塞奖颁给他……

——致出版人苏尔坎普

※为什么《玻璃球游戏》里没有女性?

……作者年事渐高,历经多年完成了这部作品后已经是个老人。作者越老,就越是要求精确和真挚,只说他的确了解的东西。作为人生的一段经历,尽管他以前对女性了解颇多,但对于半老的人和已经老了的人来说,她们又离得很远,变得神秘了,他不敢妄言,也不敢相信自己对此还有真正的了解。

——致读者

※ 我爱中国文化

多少年来,老子对于我来说是最有智慧、最能给予我慰藉的人物。“道”这个字对我意味着智慧的完美化身。

——致作家罗曼·罗兰

※ 与傅聪相遇

傅聪有着技艺精湛的完美性,科尔托或鲁宾斯坦都无法超越。但这还不是一切,我听到的不仅是高超的钢琴演奏,而且还是肖邦,真正的肖邦,他的诠绎令人想起华沙及巴黎,海涅和年轻李斯特的巴黎,有紫罗兰的芳香、马略卡岛的甘露,也有精丽沙龙的芳馨,回响着忧伤而复杂的音符,音乐旋律上的微妙变化像音乐力度上的微妙变化一样精敏。

——致一位音乐家

《黑塞书信集》囊括了黑塞的一生。译者从黑塞长达70年的书信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信件,主要包括黑塞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家庭与思想的变化,追求、奋斗、创作的历程,与父母、妻儿、姐妹的日常信件,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与同时代大家如茨威格、罗曼•罗兰、托马斯•曼等人的交往,对个体与集体、写作、文学、时事、战争、社会的观察和见解等,汇聚了黑塞的思想闪光和人格魅力。

这些书信见证了黑塞从少年到老年的生平与经历,记录了他如何在创作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成为一代大师,同时立体呈现了黑塞与同代人交错的精神世界,展示出半个多世纪历史交替与文化变迁的轨迹。

对中国读者来说尤为亲切的是,在目睹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深重灾难之后,黑塞将东方文化视作人类精神困境的出路,他真诚推崇中国文化,在书信中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

本书选编者、译者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谢莹莹与黑塞结缘颇深。自青年时代起,谢莹莹教授就喜爱黑塞,研究黑塞。不幸的是,1990年,她身患脊髓恶性肿瘤,手术后卧病多年,但她仍凭借坚强的毅力重新投入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了一代代优秀学子,翻译了多部黑塞作品。黑塞也为她带来了生命的火花,“当我困于病榻阅读他的书信时,仿佛一位老友在耳畔娓娓诉说生命的真义,为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慰藉”。从某种程度上说,译者不仅用文字,也用生命经验为读者重现了黑塞思想的精华。

黑塞书信集

9.4

[德]赫尔曼·黑塞 / 2023 / 上海人民出版社

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他的写作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爱心。

——德国作家 托马斯·曼

在我这一代人的数十年前,赫尔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们那种内心的骚动、那种青春时代自寻其路的固有需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索取天经地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的生命。

——巴西作家 保罗·科艾略

黑塞是永远属于年轻一代的作家……读黑塞的著作时往往让人感觉好像在写我们自己,好像我们自己写下了这一切。

——黑塞作品集编者、研究者福尔克尔·米歇尔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