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唐狄公案3》读后感精选

《大唐狄公案3》读后感精选

《大唐狄公案3》是一本由(荷)高罗佩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275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01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唐狄公案3》读后感(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半月街肖屠户之女纯玉被奸杀,纯玉的情人被控待判;真智方丈住持的普慈寺中屡生奸淫;林梁两家结下难解的世仇。为破林梁世仇一案,狄公与其亲随遭遇暗算,一同被扣在铜钟之下……

月下幽会总有被人撞见被人利用的时候。

求子心切,这是被坏人乘虚而入的主要原因

林梁两家的世仇,终于灭绝了所有人

《大唐狄公案3》读后感(二):《大唐狄公案》八册版第三册读后感

朝云观

狄公一行从京师返回汉源,途经汉源山区一座道观,一行人在此避雨过夜,而观中却隐藏着种种不祥、阴谋和暗杀······

狄公一行在京师欢度端阳佳节后返回汉源时遇雨,于是露宿龙门山中朝云观,陶甘告诉狄公已有三个女子在这不明不白的死去;狄公被安排住进观内东楼正要关窗避雨时,他惊讶的发现对面的塔楼内的一个房间内,一个头戴银盔的士兵搂抱着一个左臂断残的赤身女子,他正待细看,风吹来关上窗户,打开窗再看时只看见对面东南塔楼的墙壁,他被告知对面那个房间只是一间堆放杂物的仓库,且那个房间并没有窗户可供东楼这边看见里面的情形,狄公实地考察过后发现那个仓库现在被观内的伶人戏团用于堆放道具,但确实没有窗户面向他们暂住的东楼,仓库内堆放的道具中也没有狄公刚才看见的银盔······

结果正义先于程序正义的一案。主观评分:四分。

莲池蛙声

诗人孟岚被人杀害;其妻弟突然失踪;县衙金库黄金失窃······狄公正对这一连串疑案一筹莫展之时,夜幕下的莲花池蛙声顿起,连成一片,这不幽静的莲花池暗示了什么?

这是惟二我以前在杂志上看过的篇目之一,感谢当年的编辑者删去了“不可描述”的段落。

凶手说漏嘴又是主要证据。主观评分:三分。

铜钟案

半月街肖屠户之女纯玉被奸杀,纯玉的情人被控待判;真智方丈住持的普慈寺中屡生奸淫;林梁两家结下难解的世仇。为破林梁世仇一案,狄公与其亲随遭遇暗算,一同被扣在铜钟之下······

以上的简介介绍得很清楚了,我无须多言赘述。

↑↑↑本篇问题很大啊,刑讯逼供、钓鱼执法、煽动民意,外加“因为大罪没有确凿证据,所以先用有确凿证据的小罪扣押罪犯”这些桥段以及在公堂之上故意刺激犯人,可以说本篇中,执法者为了结果正义各种打程序正义的擦边球的手段都用上了,狄公不愧是官场老油子。

主观评分:所以说我是给四分呢还是三分半?

《大唐狄公案3》读后感(三):初读狄公案

因为狄公案是有明确时间点的一个系列,所以出版的时候往往收集总结,将作者高罗佩的创作按故事顺序纪年划分。而高罗佩本人却并未有明确的先后排序概念,因为他写的第一个故事就是《铜钟案》,而这是发生在整个狄仁杰探案历程里较中期的一部。

高罗佩是一个荷兰人,但对汉学的精通羞煞一众国人,从本书可以完全看出,由于以前并未读过他的著作,因此想从他创作的第一篇看起,就不当不正的选了全集里的第三册来读。

本书共分三个故事,两长一短,分别是《朝云观》《铜钟案》和《满池蛙声》。而最重要的无疑是标题的名称,也是狄仁杰系列的萌芽,类似于柯南道尔的《血字研究》,都可以看出两个人在创作时还未找到明确方向,受到同类型小说的深刻影响,柯南道尔所受的是爱伦坡等人的西式推理雏形影响,而高罗佩则是在这个基础上,以传统公案小说为骨干,创作了这篇《铜钟案》。我并未读过铜钟案的原型故事,应该是出自于明清的公案小说,除了在叙述上与之有所差异,还加入西方逻辑推理的明显构思之外,本篇故事完全是一个中国古代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传统故事情节,甚至于郭德纲所讲的许多单口相声如《善恶图》《蒸骨三验》等风格极为类似(当然郭所讲的都是来源于老辈艺人的积累,根源仍是话本与小说以及口口相传的传统故事),从中看出的中国风情与高罗佩之后创作的《朝云观》有明显不同,其余的我还没看,因此无法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篇有着现代刑侦技巧存在的传统公案小说,且现代只是噱头,骨干仍为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这一点,从狄仁杰在其中对王书生的判决已经完全可以分辨出来。

而《朝云观》则精彩许多,尤其是气氛极好,看出高罗佩的日渐成熟的创作经验,有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完整套路,英译本将他翻译成《闹鬼的修道院》,实际也差不多,将鬼怪传说融入探案虽不是西方特有,中国早已有鬼神诉冤之类的故事,但表面鬼神内里阴谋的,则是西方侦探小说的惯用手段,有着哥特小说的技巧,却将视角变为中国,这样兼收并蓄的笔法,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断然写不出来。

但也看出一点点缺憾,就是故事收尾的太过仓促,戛然而止之余,显得慌乱不堪,影响了《朝云观》更加进一步的成为推理文学里的经典之作,但限于时代和写作者的局限,这已经是极为了不得的尝试和发展,且至今鲜有超越。

下一步将看的是《黄金案》,也是狄公案里时间年表的第一个故事——先看创作年表的第一个故事,再看时间年表的第一个故事,我很疑惑第三篇我得怎么选择。

《大唐狄公案3》读后感(四):吹捧与瑕疵

中国人渴求欧美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赞同与吹捧,有时让人感觉到有些过分的程度。就如豆瓣,水准相当的电影书籍,评分必然是国外的高,国内的低。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的确写的不错,但远远达不到同时代顶级侦探小说的水准。他所占的便宜,在于采用了一个对于西方人很新奇的故事背景,汉学家的身份增加了作品的权威和可信度。而在中国,他又被视作中华文明的传播者,中国人民的友好者,把中国文明介绍到世界这一行为极大的满足了国人的虚荣心。当然,中国的侦探小说并未发展起来,老高的水准在中国侦探小说中自然算是顶级了。

书中有些细节描写在中国人看来近乎可笑,当然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但是我听说狄公案的翻译非常为人所称道,这我就搞不明白了。

举几个小例子。

“一口气吸干了茶水”。 这是怎么个吸法?我怎么有一种喝娃哈哈的感觉?

“土块、石头、狗屎纷纷向和尚们投掷而来” 这狗屎是事先准备好的还是地上捡的?恶心不恶心?中国人再不讲卫生也不会随地捡狗屎吧?

“心中会意,马上与县丞咬了一下耳朵” 这叫中国话吗?附耳和咬耳朵可是两回事啊,咬耳朵那是泰森。

“大汉赶紧去那小摊上抓过来几块炸糕和一把大葱,大家蹲在火把下,津津有味的嚼了起来。” 大葱配炸糕,这是中国哪个省的套餐?从南到北,告诉我中国哪个省这么吃?

还有时态的问题,怎么翻译成中文还经常出现“我将要怎么怎么”这种句式?别扭不别扭?

要么就老老实实的纯白话文,要么就用类似古典传奇小说的半文半白用语,可这书的翻译这叫一个纠结啊。读这书的感觉让我有种看外国人使筷子的感觉。

还有个特征就是女的一出现就是全裸。

我不明白这书的评价怎么这么高,就冲这翻译,至少也得扣一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