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是一部由Fred Hepburn执导,George McGavi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影评(一):“我”的身上可能包含了任何远古时期的事物的原子

这部完全是无意点开的实验类纪录片。作为一个离理工科实验已经有一定距离的前理科高中生,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很可惜,破站剪了很多,仅剩50+分钟,大家还是找找完整版看吧。

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点,

1.人死后如果埋在地里,周围的土壤的导电性会很强。而且,居然200年后都可以测得出来?!现代科学帮忙破案,找受害人可太有用了。

2.腐败过程中,腐败过程的参与者不止一位,几种“腐败分子”:细菌,苍蝇,霉菌等轮番上阵,其中还会涉及竞争。

3.发霉的情况,有可能是产生青霉素这种“好霉”,有可能是剧毒的曲霉。原来面包上的霉还可以是不同种类,但还是别吃了,以防中毒。

4.黏菌没有大脑,但是局部和全身的行动非常敏锐,虽然不知道是什么生物原理导致的这种属性,但能画个高度类似的东京地图出来,我是惊到了。

5.腐败的过程其实是另一种再生,把复杂生物体重新分解为基本原子,然后继续参与大自然的循环中。由此可以推出,也许我是很久以前,什么蘑菇里的,石头中,鳄鱼等等生物的元素的重新组合而已。

腐败其实就是多种生物参与的,大自然循环的一个环节。但是中间的各种机制又很值得我们研究一下,尽管我们本身也是循环中的一份子。

《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影评(二):腐烂科学很神奇,但没在讲腐烂本身

很喜欢这样的科研精神和社会风气,团队精心策划了房间和花园的食品植物布置以及研究过程。研究向社会开放,让大众来了解食品腐败这一常见但又不甚理解的科学现象。

纪录片的主要篇幅并不在观察房间现场的腐化情况(只是细菌真菌虫子的片段和气味反应),更多在讲由食品腐化延伸出的其他科学问题:军队食品的保鲜、刑侦根据尸体腐败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测量土壤腐化液导电性以检测掩埋尸体或无名坟墓、细菌真菌的竞争和进化历史、黏菌的整体协调性和行动智慧、植物腐殖质被新生植物吸收利用。除了第一个都挺有趣的,食品腐败竟能延伸出这么多科学技术真是神奇!第一个的军队食品保质期长,但干硬难吃,食品科学家的办法是用糖酱增味隔水,再用铁屑除氧,美味的军用三明治就大功告成?!但这不是现在包装食品的常用保质方法吗?就算在十年前的英美也不算多么高科技吧,这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常识吧,吹得太高大上了。

关于腐化本身,影片主要展示了腐化的外表和气味变化、三种分解者的作用,并没有没有讲食品腐败本身的现象,比如食品有哪些成分,被细菌真菌苍蝇怎么分解的有什么现象结果。为什么一些肉长霉菌不长霉菌又或是被蛆虫吃掉,素食还有各种加工食品是怎么腐败的没怎么展现,三种分解者的竞争是怎么样的。特别是出镜很多次的火鸡,不长霉菌也不被蛆虫吃,涨了瘪了又积腐水,明明跟其他结果大相径庭但怎么回事一点也没说,就莫名其妙。主要的只是在表现细菌霉菌生长和蛆虫蛄蛹的震撼恶心场景,给观众看了恶心又猎奇。

还有结尾的升华主旨部分,各成员点明生命循环的主题,什么死亡孕育生命,物质代代循环,那几根植物能吸收之前作物的氮元素长出来还不是有日光灯照着,房间里的菌虫把食物吃完下一代就没吃的了还循环什么?我认为生命循环在这个房间环境是不合理的,只能说细菌真菌蝇虫以死亡和尸体为生也很神奇吧。

《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影评(三):才两个月

两个月不行的,太短了

竟然是2011年片子,以为是新的片子,时长太短,我想看到最后,失望了,没有那么久,可能经费不够也就两个月并不全,抛开活着的物质混合体,对于死去的物质混合体主要是动物类(蔬菜们打酱油)进行观察,开始细菌的斗争,后来真菌的斗争,微生物界很漂亮,以及丽蝇的参与,巨*观,不过国内一些奉献社会的人完成了类似的名作(敬)尸体变化图鉴,本片主要是味道很臭,科学家很兴奋,原子从新重生,也就是你可以延续。猪既然可以飞,也可以游,或者它下辈子做了一颗蔬菜 首先排在前面是细菌,荧光假单胞菌可以组建团队交流,大肠杆菌可以交换化学物质,知道自己和对手实力,打起来,霉菌进入战场,青霉菌和曲霉,也开始打起来,当然大家都会本能兵法,真菌太酷了,真菌是这个世界环卫工,腐殖质上长鲜嫩蘑菇,口味肥美,它还能控制寄生体(蚂蚁)脑子,最后从蚂蚁脑袋里破脑而出变成天线,那我们也可能成为它的寄生体呢,和人类共生存,控制这人的大脑啦,五脏啦。毕竟上古时代,是真菌和树木木质素的千年战争,让地球含氧量下降,鸽子没有那么大,比人都大,道理终于明白了。 好家伙,终于丽蝇的蛆宝宝上场了。翻译可以,加个丽,说明这蝇还挺漂亮。而且那又肥又大又白的蛆宝宝,很多人类喜欢有这些性征幼崽,前面形容,为啥单单到了蛆这里,一下子数量至少减一半?人类双标啊,人家蛆吃东西就不停,进食机器,一头扎进食物里不停,不用呼吸,因为尾部有呼吸的筏子,养猪人狂喜吧,直接给你整新路子,如果因此赚大钱,我有进言福利吗? 啊,我们被奉献的阿猪阿鸡终于被蛆虫搞出了巨动物观,开始胀气,开始分解液体,这里面的电解质超标,大家都是同类动物,刑侦就用来找尸体了 后来,他们虽然没有风吹日晒,却干了 科学家玻璃屋做实验,小花园也有,他们说有一种黄色黏菌,找食物能力堪比建造东京市,额,感觉低等吃货找食物能力不应该都有狗鼻子吗?人家本来就很厉害哈,就是比较低调,而且人类掌控的世界,先保存实力 毕竟科学家把黏菌放在机器人脑子里,机器人根据黏菌的生长做动作和造物主把脑子放在人类脑子里区别也不是很大吧 埋葬虫还挺智能,大自然的殡葬官,要是他们进化或者人为进化成吸收塑料袋的多好,不过大家都有天敌制约最好 科普太短感觉没讲完,尘归尘,土归土,土葬是回归自然,火葬也是不过回归的少,大家遵守国家政策ok

《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影评(四):腐烂实验科学蕴含的生命观

这部纪录片本身的内容浅显易懂,其实具备高中生物知识的同学可以很好的理解。除此之外,这个片子可以是对课本知识的很好补充。

看完这部纪录片,更启发我的是在“腐烂”的科学实验中,蕴含的朴素的观念。从自然的角度看,一切的演化都只是原子、分子等基本单位的不断重组、分裂,当这个场地足够大(比如地球),也就发展出足够丰富的一切。这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不断被组合、拆分,A的一个零件可能来自于上一个被拆卸的B。

当然,这也让我想到了人们常常喜欢说的转生、灵魂。其实我们都知道,物理意义上,人终究也会走入生命循环之中。即使有精神上的转生或者灵魂,那也没有意义,因为记忆不会流存、思维方式不会留存。相信灵魂的人们通常把他更多视为一种容器或者载体,但即使“灵魂”可以被继承,本质上也已经是另一个个体。所以,宗教意义上关于“来世”、“转生”的部分,我是一概嗤之以鼻的。

人的死亡后会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参与到循环,它们像蒲公英一样飘散到不一样的生命里面。你可以认为那些获得曾经组成你的元素的生命延续了你,但反过来说,所谓的“自我”,也不过是千千万万其他消逝生命的组成集合。

对于生命和自然而言,原子、分子这些基本单位会永恒存在,而你所以为的斑斓生命,只不过是匆匆过客。

下面这部纪录片里写的很好的两句话,记录一下:

一句写于开头:

一句写于结尾:

《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影评(五):没什么值得看的

感觉大家赞美的都是生物的奇妙性,这个片子到没什么惊奇之处。挺一般的,这个点子到挺有趣,拍一个腐败的生物环境。

里面的镜头有些很有油画质感,很好看。

蛆蠕动的过程的确没什么美感。

没什么好说的,没有收获。

就几个镜头好看,嗯……要上传图片还要200个字…………字……200字……200字……

一般……不是很好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