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摩根先生的第二春》经典观后感集

《摩根先生的第二春》经典观后感集

《摩根先生的第二春》是一部由桑德拉·内特尔贝克执导,克蕾曼丝·波西 / 迈克尔·凯恩 / 吉莲·安德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摩根先生的第二春》观后感(一):爱情是不是应该有个原因

最大的感受是,无法分清电影中的爱情,或者是同情,就算宝琳对待马修是同情,那又怎能一瞬间就爱上了儿子,在马修告诉她爱的定义又告诉宝琳她是唯一裂缝的时候,在她拥进马修怀里的时候,她真的没有爱过她吗,是马修自始至终都把她当做一个替代品,还是爱本来就是如此多变的东西,让人无法琢磨,爱情应该有个原因,这样才更加深刻吧。

《摩根先生的第二春》观后感(二):摩根先生最后的爱

马修在妻子离开后的生活一无所有,直到她遇到了宝琳,宝琳像一束光点亮了他的生活,最开始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活,是觉得自己在宝琳心里什么也不是,自己只是一个傻老头,生活回到了从前的折磨。后来宝琳再一次为他的生命带来阳光,他把宝琳当成妻子看待,宝琳把他当成父亲看待。宝琳太像他的妻子了,宝琳那样陪伴着他的时候,他的生活像恢复了以往的幸福一样。儿子和宝琳在一起以后,马修不能,也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看待宝琳了,马修希望宝琳能够幸福,能够像妻子一样守护好他在这个世界上很重要的一个回忆——那个房子,那是他的珍宝。马修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也许是一段被光驱散了阴霾的时光,他最后的离开,也成了他最后的体面。宝琳没有做错什么,马修也没有做错什么。马修回家了。回到了那个他最想永远留在的地方。宝琳也带着马修在另一个世界的祝福,继续生活着。

《摩根先生的第二春》观后感(三):离开的只是躯体

Mr.Morgan对他妻子的爱可以精确到她已经离开了三年两个月11天,在这浑浑噩噩的三年中,他应该有无数次想要自杀,他尝试和别人做语言伙伴学习法语,因为妻子离开了他必须努力生存下去,在一个法语系国家。

妻子的墓碑上也写着他的名字 ,在下葬妻子时,他一直在等着葬在一起的那一天。

感觉老先生其实感觉到他儿子的婚姻有问题但是他没有去深究。老先生在公园行走的时候遇见一个小女孩,一堆中学女生。然后是女主,这能表示他灰死的生活出现的新生。

老先生在雨中把雨伞拿下来的时候,好像在说,我在干嘛,怎么跟一个小姑娘去约会。突然之间消极的情绪又上来了,所以他准备和他的语言学习伴侣告别,他和科莱特说他也要回家了,一个有他妻子的家。

他子女待在老先生公寓时能看到他父亲所以的准备,很窒息,所以他们不愿意待下去。

pauline其实就像是老夫人派来的精灵,和老夫人一样带着光。由始至终老先生对老夫人的爱一直都没有变过,只是在这没有老夫人的世界里,老先生在Pauline身上找老夫人的气息罢了。

老先生是个内敛的人,一直不想变成他父亲那样的人,却一步步成为了他的父亲。所以他对他和孩子的关系一直都不融洽。当他和他的孩子和解后,他整装待发去见他的爱人了。老先生最后的爱,是对生活的爱,是对孩子的爱,是对老夫人的爱。

《摩根先生的第二春》观后感(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却道巫山不是云。

很多时候基于言语狭隘的表现力,很多情绪和感知只有自己看了才能有所感悟。

开篇先引用一句抖音的评论:

曾经沧海难为水,却道巫山不是云。

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寄巫山。

其实吧,是也不是。片中描述了多段人际关系。先来聊聊摩根和宝琳的吧,我认为其实他们的感情非常纯粹。或许我们见到一男一女热烈的拥抱可能会以为那是爱情,就像小摩根第一次见到的那样。其实人和人的心动也许可以非常的单纯,是一种熟悉的感觉,是一种心心相惜,就像摩根和宝琳一样。这种体会在结尾的镜头也会有所触动,宝琳和小摩根之间或许并没有摩根那样的熟悉,即使他们有过长时间的亲吻,但对一个日常孤寂没有安全感的人而言,这都不是能走入心扉的要素。但小摩根和宝琳能走在一起,也是比较合理的,首先小摩根身上有摩根的影子,他和父亲一样喜欢思考,在感情里一样忠诚,甚至有一样的饮食习惯,但每个人或者说他们相遇的理由终归不同,小摩根或许永远无法替代老摩根。但又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有相同人会带给你相似的体验,会替换旧人的位置嘛或是被替换吗?同样,摩根和妻子山盟海誓的爱情,有段妻子癌症期间的对话,妻子说:我快死了。摩根:不会的。妻子一个人往前走。试想如果你对自己的爱人说我快离开这个世界了,你希望的是什么,是希望他能快乐,还是自私的希望他能永远记得我沉浸在对我的回忆里?以她妻子的性格,我觉得希望是摩根能快乐,能好好活下去,找到新的生活的意义,珍惜生命。但摩根的回答是,不会的。这意味着说摩根不愿意放手,他不舍。他的不舍对此时的妻子来说其实是一种负担。或许这一直就是他们之间的相爱模式。妻子或许在这段感情中付出了摩根没有体会到的一些细腻,但摩根也给了妻子全部的爱和安全感。这或许就是一段爱情奇妙的地方,如果摩根是妻子的另一个复制品,那也不会如此的心心相惜。结局即是,摩根没有找到生命另外的意义,跟随着妻子的脚步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或许是浪漫的,也或许是悲哀的。

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的是,宝琳第一次见到小摩根,有俊男靓女第一次见面的那种荷尔蒙释放,这延续到了第一次在酒店的走廊上的长拥吻。这些细节增加了影片很多的真实度。包括对凯文的刻画,她对父亲的憎恨验证了,摩根自己在剧中说的,他只爱他的妻子以致于孩子们都只是附属品。他会因为自己的固执忽略孩子们的感受,以致于有了这样的凯文。凯文在剧中总是提到小摩根很细心,她其实并不像看起来这么叛逆粗旷,她能懂自己的弟弟,也是一种亲密关系。

或许摩根与妻子深刻的爱情是绝大多数爱情的典范,但在这段爱的尽头所体现出的爱恨情仇又可以重新引起我们对爱情观的反思。

《摩根先生的第二春》观后感(五):最后的爱,是对妻子的爱情,是对儿女的父爱,是对陪伴自己的善良的宝琳的关爱

因为一段话,我去看了一部电影。

故事的开头是摩根先生的妻子去世。接下来镜头到了三年后,摩根先生正在吞咽大量药物的时候,摩根先生家的保姆上门来给摩根先生做饭。摩根先生拒绝了,自己去经常买吃食的地方买了常买的法棍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边吃午餐,一边和想象中的妻子对话。

摩根先生坐上公交车,遇到了宝琳。宝琳陪摩根先生走回了家,宝琳是恰恰舞的老师,摩根先生曾经是美国的哲学教授。宝琳邀请摩根先生去她的舞蹈课。摩根先生邀请了他在法国的朋友一起去了宝琳的舞蹈课。

后来,摩根先生带着宝琳去餐厅吃饭。他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I stopped looking at my books when I stopped loving life.

从我停止热爱生活时,我就没再看过书。

Well, you don’t love life itself. You love places, animals, people, memories, food, literature, music. And sometimes, you meet someone who requires all the love you have to give. And if you lose that someone, you think everything else is gonna stop too. But everything just keeps on going. Giraudoux said, you can miss a single being even though you are surrounded by countless others. Those people are like extras. They cloud your vision, they’re a meaningless crowd. They’re an unwelcome distraction. So you find oblivion in solitude. But solitude only makes you wither.

你爱的不是生活自身,你爱的是各种地方,小动物,不同的人,回忆,食物,文学和音乐。有时你遇到了某个人,需要为他奉献出你所有的爱。所以如果你失去了那个人,你就会认为其他万事万物也要停止了。但实际上剩下的一切都在继续运转。吉罗社说过,就算你身处人山人海,你也会想念人群外的一个人。那些人就像是多余的。他们蒙蔽了你的视线,是一群无所谓的人。他们会分散注意力的讨人嫌。所以你在孤独钟寻找遗忘。但孤寂只会让你消亡。

后来,他们一起泛舟。但是泛舟后,pouli急着回去赴约,而摩根先生车子坏了,所以pouli先行回去,摩根先生等候拖车。当晚,摩根先生再次和妻子对话,摩根先生说他想要回家,妻子说她已经回家。随后摩根先生吞药自杀。自杀未遂,他的一儿一女来巴黎看望他。但是爱医院,儿子Miles刚好看到拥抱的摩根先生和宝琳。Miles 误会了二人的关系。摩根先生出院后,还是去舞蹈教室找到了宝琳。儿子也根据一张舞蹈海报去到了舞蹈教室,看到了舞蹈课上跳舞的二人。

宝琳看到了Miles, 并且安排父子二人晚餐希望他们和解。但是父子二人吵了一架,Miles很生气,对宝琳说她没有任何立场进行调解,宝琳之所以和他父亲走得近,是因为她擅长照顾别人,但是其实她自己不擅长照顾自己。Miles的话伤到了宝琳,因为宝琳确实不会照顾自己。宝琳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很是受伤。宝琳第二天没有去上课,请了病假。

摩根先生找到了宝琳的住所,带着宝琳去了他和妻子生活过的家。摩根先生从宝琳身上看到了妻子的影子,因为宝琳和妻子很像。当晚,摩根先生告诉宝琳妻子去世的一些事情,宝琳将真相告诉了Miles。第二天,父子二人进行了沟通和好。摩根先生告诉儿子,珍惜宝琳。

摩根先生第三次选择了自杀。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与妻子相聚了。

剧中有几个地方让我很是感动。

第一个就是摩根先生提到妻子去世三年两个月十一天的时候。摩根先生牢记每一天没有妻子的生活,度日如年。如果摩根先生只是说他妻子去世了,就彷佛是一件正常的生老病死。但是加上三年两个月十一天这样具体的天数,可想而知,摩根先生,度日如年。没有妻子的每一天,他都很煎熬。因为思念,所以牢记离开的天数。因为深爱,所以念念不忘。

第二个地方是宝琳和摩根先生在餐厅吃饭,他们的对话。我感受到了“情深不寿”“十年生死两茫茫”“无语凝噎”。我感受到了摩根先生的悲伤,失去爱人的难过和悲痛,以及对人世间的毫无留恋。大概是有过一定阅历的人,应该都可以明白那种内心的荒凉,世间纷纷扰扰,人群来来往往,你寻找的,你期待的那个人不在,所有的繁华、美景,都是虚无,都很没有意义。人群的狂欢,一个人的孤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对比。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细腻。

还有一个是,摩根先生与宝琳相处的过程中,一直都有妻子简的影子。摩根先生通过宝琳看到了自己逝去的妻子。他与宝琳越接触,越思念自己的妻子。

电影的英文名是Mr. Morgan’s Last Love. 译者将电影翻译为摩根先生最后的爱,或者是摩根先生的第二春。看完电影,本片翻译为摩根先生最后的爱更好,摩根先生的第二春明显是误导观众。因为这部影片讲述的不是摩根先生与宝琳的爱情,它讲述的是摩根先生与妻子至死不渝的、海枯石烂的爱情,讲述的是摩根先生在妻子去世后,儿女不在身边,孤独寂寞的人生中出现的那一束光,但那光是亲情的光,是一个长者对儿女一般的关心和照顾。同样,宝琳对摩根先生也是女儿对父亲一样的关心。最后的爱可以是摩根先生对妻子余生最后的爱恋,直至生命的终结。最后的爱也可以是摩根先生对宝琳的女儿般的疼惜,将宝琳看作了他的家人。所以影片最后,当他与儿子和解,以宝琳长辈的口吻,对儿子说:如果你伤害宝琳,即使你是我儿子,我也kill 你。去世后,也将他与妻子简生活的家留给了宝琳。

综合来看,这部作品,反应的是亲情和爱情。亲情讲述的是与子女关系不好的摩根先生,渴望家庭,但是又没有尽到父亲的教育和责任。宝琳失去双亲,独自一人生活,渴望家庭和亲人,渴望家庭的陪伴和温暖。两个孤独的人,就这样茫茫人海中相遇,陪伴。还有就是摩根先生和家人和儿子的和解。

爱情主要体现的是Miles和宝琳。Miles的妻子外遇,婚姻破败。来到巴黎探望自杀未遂的父亲,见到了与父亲关系良好的宝琳。由一开始的敌对、怀疑到后来的心生喜欢。电影的最后是宝琳坐在长椅上怀念摩根先生,Miles走过来,跟宝琳说他暂时要回美国。但是会为了宝琳回来巴黎。二人牵手离去。

影片时而低沉,时而欢快。没有歇斯底里的痛哭流涕,但是影片却给观众以悲伤的感染力。没有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但是仍然让观者陷入对亲情、爱情的思考。剧中泛舟的片段,很有天地间,一舟而已的感觉。餐厅中对于生活、对于热爱的禅师,更是有符合摩根先生哲学教授的身份,很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哲思意义。

恰恰舞的音乐也很好听,是影片中少有的欢快之处。

这部影片符合我的胃口,很爱。淡淡地忧伤,没有浓墨重彩,恰到好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