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荒人手記》的读后感大全

《荒人手記》的读后感大全

《荒人手記》是一本由朱天文著作,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8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人手記》读后感(一):刚看完手记的絮絮叨叨

终于读完了荒人手记,于19年一位网友推荐,断断续续看了许久一直没有看完,终于在2022年一鼓作气看完,以一位同性恋者的自诉,讲了他与发小阿尧、杰和永桔的情缘, 不太能懂所谓Gay的奔放生活,但是激起了我对台湾历史的兴趣。在其附录看到了朱天文的讲稿对本书的介绍,是我肤浅了,她只是想以同性恋为隐喻来让读者思考,如果看荒人手记原来立的书名航向色情乌托邦,我想的是是否可以解释为性的纯粹性,正如她在纽约新书发布会说到“它暗示着一个文明若已发展到都不要生殖后代了,色情升华到色情本身及目的……”两岸的教育终究使价值观有所不同,于我而言,一个装在套子的人,不敢苟同但表示理解。这只是单在性的层面,或许在某天经历了某些事后,我看见无人看见的所在,一刹那的理解。哈哈,或许是我的过度解读,Who care呢?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读者

《荒人手記》读后感(二):文字的限度

从文字上看,《荒人手记》里的中文与“好中文”的距离是真正耐人寻味的,也正是朱天文的高超之处。

人云亦云,朱天文精于“文字炼金术”(这说法精致且流行到近于伧俗了吧),《荒人手记》文字精雕细琢,走的是中文书面语的正路。另一位台湾大作家曾说,文字功夫是作家的前提,因而内容远比其载体值得关注。如若不深究形式内容二分之类的问题,纯粹技术性地来看“文字功夫”这回事,在及格线外依然有高山。高山不只一座,因为文字的极限不只一面。如果把王文兴之类作家的文字定为一个向度(粗率称之为与好中文故意作难的写作),可以视朱天文为与之相背的另一种。前者需要一个世故读者的耐心和分辨力,也许更需要一些必要的幽默感(对“露拙”的识破,和对其整体的文字掌控力的激赏);后者似乎需要读者对“好中文”的恶感和悖论般常与之混淆的精致感受力。“文胜质则史”,如何以最精美的文字传达深沉、严肃、诚实的经验,只看到她文采斐然可能还是“好中文”的迷恋者,但她真正的高明之处就在那“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刀锋之隔。要是真的越界到珠光琳琅的cliche,对这样的作者不啻于坠入深渊;能在深渊边缘游刃,甚至攻占深渊的领地,则是行家高手。

至于《荒人手记》的内容,作者已经点出了“寓言”(其实何尝再需要作者说出),讲稿中也说到“同性恋化了的文明”,又何必拘泥在gay与不gay?史铁生从残疾中思维到“残疾是人类的普遍命运”,于是能开阔;眼前是gay,心中就是gay,岂不越读越小?想必你也对此间谈gay兴起的流俗不太耐烦了吧。

《荒人手記》读后感(三):印刷版

书本这样物件给予作品地址,使之安顿下来。时报文学当年的荒人手记编辑另起炉灶,小说便跟着那编辑,算帮衬新出版社。而我看过的版本是从网络上一段段抓取并自行汇集打印的一刀A4纸。书名为自己郑重写上的荒人手记四个黑字。此后收了英文版送人,也收了印刻的全集,没有碰过这本。因此这白白封面的新经典版是所阅的第一个印刷版。

这次重看,怎么翻一翻就没了,且“文从字顺”,不象从前我的打印本,动辄以?代替应出现的字词。扫描仪不熟印刷繁体字。

新版里后附几篇英译本出版后赴美所作的演讲稿,包括 废墟里的新天使,和 来自远方的目光。前言里朱回忆世纪之交这趟美国之行旁观道琼斯指数涨破万点,即想起台湾世纪末的浮躁与萧条。

“尔时至今,台湾已历经两次政党轮替,唉经济奇迹后亦政治奇迹啰”“我说这些,由于《荒人手记》改版新出,一起过来的老读者们很知道我在说什么。至于新读者,有新读者吗?我讶嗟此书写成时作者三十八岁,简体字版的书腰带广告作者是 眼界大千皆泪海 为谁惆怅为谁颦 弘一法师的诗。但我现在想,众生哪有那么多泪呀。”

书中爱情感受之准确,若干年后让作者也叹服自己。那位忏情者,最后得出规训自己与爱人的结论,本人经历过无责任杂交的阶段,因此对“食伤”年代的抱怨不容置喙。但这种确凿在读者得知作者身份后不知有否松动,毕竟,食伤年代的人愈来愈不要相信专情、繁衍、守贞这种“旧的好东西”,那种不信的强烈,是连荒毁也在所不惜。

而荒人里的引用部分依旧指点迷津,当年一定是因为读了打印版去看的李维史陀,及总也看不光的福柯,现在好了他们总归不会再写新的。当然荒人背后有未直接道明的胡氏全集。今年朱天文编撰的胡书信集出版,不知多少新旧相识与之同往。

《荒人手記》读后感(四):隔着玻璃幕墙的对面

断断续续花了好几个月才读完。懵懂着走过来处,茫茫不知归处,混乱地在尘世打滚,悲丧于无头的现状,再用力寻找死亡与意义而不得。

那是一个和我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地球。偶尔能体会到一点点,更多的时候好像隔着厚厚的玻璃幕墙,连气味都闻不到。

——————

另:

后记里作者某次演讲有这么一段:

“我们生活在众人的眼光,和我们自己的眼光之中,经年累月,已经习以为常,习焉不察。这眼光包围着我们,让我们以为,我们看见的,就是世界,就是事实的全部。当这包围着我们的眼光内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时,我们会变成,我们‘想要’看见的东西,我们才看得见;而我们‘不想要’看见的东西,我们就果然也看不见了。”……“创作者是一群带有异样眼光的人。他看见了某些东西,把它截取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他是把我们习以为常的眼前熟悉事物,予以‘陌生化’(alienate)的一种人。”

阅读和观看各种其他的创作的目的,不外如是。观众/读者也需要抱持这样的心态。现在各种趋同模式化的作品,可能并非创作,而不过是资本主义下的产品,熟练工的行货,讨好别人以获得金钱属性上的利益,没有半分心灵上的展现。

我越发认为,读者/观众在面对创作作品的时候,应摒弃“消费者”身份所谓“有钱就是大爷”的心态,以“探索者“和“鉴赏者“身份入局。

此种方式也适用于其他情景,比如教育或医疗(病人/学生/家长认为自己是消费者给了钱就要满足他的需求),这其实是消费主义的异化,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刀切简化成消费关系,而抹杀了其间精神上的关联。

《荒人手記》读后感(五):一些思考

我很少读台版书,因为是繁体竖排,读惯了简体横排就要重新适应,真的很影响阅读。不过台湾作者的书,我还是更倾向于读台版,就像译著和原著会选择译著一样。不得不承认在翻开之前我就是不喜欢这本书的,因我一直觉得认真写作,把它当职业而不单是兴趣爱好的人,对于名利应该比普罗大众看得都淡都开。也并非是不攀比,而是不屑于攀比,文人相轻,古来如此。

但作者却说“终于和张爱玲平了”,我也没多喜欢张爱玲,只是不喜这种剑拔弩张。先知道了此事,带着它去读这本书。书中文笔再怎么风轻云淡,我都会觉得是憋着劲,攥着气,殚精竭虑的要组成千疮百孔的体面。实际上轻轻一戳,都是苦和恨。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把最得意的作品拿出来与别人的比较,自己都觉得仅仅是平了,还要开口说出来。她放弃了自己,又想要在心里修篱种菊。

全书读完,我有些惋惜,作者极力想写出孤独,为此主人公选取的是一位定居在日本的男同,大量意象拼贴,字里行间强调主人公的荒人设定。但实际上,我感觉她写的不过是自己生活的本质,再以文字修饰,以文字苦撑。主人公是四十多岁的男人了,悠悠岁月也算看山看水走得很远,不应过于在意情愫。不惑之年还不明白自己活得清烈、默敛,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整日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样的男同,是会骗婚的。

题目还要起个荒人手记,我自认为还算清楚什么叫荒人,但书中所写与我理解的千差万别。你甘愿是一只做牛做马的闲云野鹤就是荒人了吗?你偶尔于文字观念间驻足,在各式各样的悲喜别离中,任凭往事日渐面目全非就是荒人了吗?你一生破落最爱自己就是荒人了吗?我不喜欢看别人消解情绪,就算是身边的朋友来说失恋或者谈什么焦虑不顺。我的态度都特别粗暴。读书还要看这些,是不是有点残忍了!看得我都想直接劝主人公,不如吸毒。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存的,都是要走向灭亡的”。我靠着这句话理解生老病死,也靠这句话读完的《荒人手记》。但我真受不了主人公矫情,也不是性别歧视看不了男的矫情,我是看不了任何人矫情。

毕竟恋爱这件事呢,人人都经历过。这件事情可大可小,盛得下人间的诸多风景。其实没什么好拿出来写的,细碎情绪谁都有,你尽力去美化它了,结果也不过如此。爱不是可以轻易消失的,我要是真爱一个人,那就是永永远远,直到我不爱了为止,时间没有什么了不起。不爱也是要有个理由的,清清楚楚,不要纠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