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困境中的自由》读后感锦集

《困境中的自由》读后感锦集

《困境中的自由》是一本由李子勋 著著作,华龄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困境中的自由》读后感(一):走出困境,方得自由

那一年,哥哥张国荣从文华酒店24楼纵身一跃,世间再无程蝶衣。他永远定格在了46岁。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张国荣一定是有心理上的问题的,不然,不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只不过是严重不严重的程度不同。

而人们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有的选择积极面对,有的却选择了消极应对,甚至走上极端。

毁坏的不仅是自己一个人,更是后面的一个家庭,甚至于家族。

所以,拥有强大的生活难题应对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难题,我们有心理准备,也有能力去面对和化解。这样,生活才会顺遂,我们才会轻松生活。

《困境中的自由》教给我们如何面对人人都可能遭遇的83个人生难处,并给出睿智而又柔软的速效解决方案。教会我们如何轻松解决心灵难题。

比如书中有专门讲到如何送走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了,如果对待方式不对,结果是难以预料的。

那么,在观念上可以在三方面达成共识,

1、不能期待抑郁的家人改变情绪来满足正常家人的心理需要,而是要保持团结,必须接受家庭中抑郁者的不良情绪,做到正常家人应尽的责任。

2、相信抑郁只是一个来到家里的客人,虽然他来了家里可能不自在,不舒服,但只是一阵子,客人总会走的。不要总是提及抑郁,而是从积极的角度鼓励,“你今天看起来不错哦”。

3、让抑郁者有相对轻松的生活非常重要。减轻他的压力和责任,改变刻板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多去新鲜的环境休假。等等。

与事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有没有难度?肯定有。而且不在少数。如果我们学会用多元视角解构事物,那么,在面对生活难题,面对心理困境时,我们就会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生命智慧。

李子勋,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被赞誉为“后现代心理学国内第一人”。担任央视《心理访谈》等节目的特邀心理专家。

这本书是李子勋经典书系.心灵成长系列中的其中一本。

《困境中的自由》读后感(二):《困境中的自由》:可以放在枕边的忘忧草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摘一朵送给你,小小的姑娘……”这首充满温情的歌曲,让人们对夏季里常见的萱草花有了更深的认识,它是慈爱的母亲花,更是疗愈的忘忧䓍。

千百年来,萱草以“令人好欢,乐而忘忧”被人们寄予厚望。传说以前家里有丈夫远征或游子离家时,都会在家里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故而萱䓍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忘忧草。

然而,萱草花的花期很短,解忧的效果有限,尤其在当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大、节奏快,起早贪晚是常态,很少有时间去种花赏花,更不用说用忘忧草来解忧疗愈了。

那么,还有什么能够帮助我们解愁忘忧的好办法呢?

《困境中的自由》一书,就可以随时随地成为你的忘忧草。

本书作者李子勋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家庭治疗师,曾担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的特邀心理专家。他善于把艰涩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用温和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

01有人说,“我总是后悔自己的选择,怎么能避免这种情绪呢?”

书中会告诉你,体验越多,生命就越饱满。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生命历程,生长和衰退,进步与倒退都是生命旅程的必然经历。

在这个经历中,人们向上追求的目标总是不断地提升,但并非所有的目标都会得以实现,人的欲望也并非都能得到满足。

正如运动员会有他的运动巅峰期,叱咤赛场创造辉煌的战绩,但也会随着年龄和身体的变化使运动状态下降,失去往昔的光彩。

人的一生,总会有高度让人难以企及,总会有难关让人难以逾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对待生命的态度,努力做好当下,不轻易去评价曾经的过往。因为此一时,彼一时,客观条件、认知水平等等都会左右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要相信当初所有的选择都有正当的理由,每一个当下都值得去珍惜,每一个明天都值得去努力。

无论痛苦还是欢乐,成功还是失败,经历过就是曾经拥有过,体验越多,生命就越饱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才吸引人,有喜怒哀乐的人生才更精彩。

02有人说,“每次同别人谈完话,我的脑子里就会反复出现谈话过程,担心自己说错了话。别人早把谈话的事忘掉了,我却还纠缠在这里面,感觉很累”。

书中会告诉你,不执着对错,心才能自由表达。

心理问题是当下比较敏感的话题,而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被自己的“执着”构建出来的。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是“人际关系敏感”的一种表现。很多人由于成长环境、家长要求、自我期望等原因,在很多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趋于完美,导致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和他人的评价。这种敏感,恰恰是“对与错”的这份执着造成的。

当我们意识到,话说出去别人会怎么想,很多时候自己并不能左右。每个人对语言的理解和产生的感受会根据当时的情境、当时的心态以及个人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有不同的解读,所以一句话在不同人的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放弃了对与错的执念,思维和表达就会自由、轻松,也不会存在后续的烦恼了。

03有人说,“我常常很抑郁,医生让我吃抗抑郁药已经三年了,可我还是摆脱不了,我该怎么办?”

书中会告诉你,善待你的抑郁就是善待自己,宽容和接纳是对待抑郁的正确态度。

抑郁情绪是人类最普遍的情绪体验。抑郁有时候是身体在表达诉求,是身体对情绪、压力、疲劳的一种感知,如果把抑郁状态换一个说法:“你太累了,你需要休息,你可以在床上多躺躺,让别人来照顾你”,你的精神就不会那么紧张,不会因此焦虑。

书中举例说:车上的指示灯亮了,是在提示我们加油或加水。抑郁也是我们身体上的指示灯,提示我们身体需要休息,情绪需要宣泄,生命需要爱护。

当我们根据它的提示积极调整生活状态,那么抑郁对我们就是有益的。

写在最后:无论你在生活事业上有了烦恼,无论你在恋爱交友中有解不开的心结,翻开此书,便会有一位温和的师长与你交谈,有一位懂你的朋友与你倾心相待。

《困境中的自由》这本书是可以放在案头、放在枕边的解忧草,无需栽种,无需等待,只需信手拈来,随意翻翻,文字中透露出的那份温和香馨就会像萱草花一样滋养你的心田,令你茅塞顿开,消烦解忧。

《困境中的自由》读后感(三):生命,在体验中饱满

有人说,读他的书,像与他对谈,温和的话语犹在耳边,清朗的形象跃然纸上;奇闻轶事、诗歌、戏剧,就像天上的云和桥下的水,尽可为他所用;读他的书,就是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也有人说,他温润如玉,貌如其人,有着永恒少年般的笑容。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只能从他的遗著中感受他的智慧、他的温润和他超前的思想理念。难怪心理学专家曾奇峰奢望出现一个能够跨越阴阳两界的网络工具,告诉他很多人想念着他。

他便是《困境中的自由》这本书的作者,国内后现代心理学第一人,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心理学界的哲学家,也是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李子勋。

他曾任中日友好医院的心理医生,是《时尚》、《心理月刊》、《父母必读》等杂志的专栏作家;也是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特邀心理专家,出版了《读懂孩子》《唤醒天性》《早教的秘密》等多部畅销著作。

《在困境中的自由》中,作者以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情景为依托,站在心理学角度,引经据典,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进而找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应对办法。

比如,我们听到最多的心理疾病“抑郁”,传统的诊断定义往往太过僵化,容易让人对其产生畏惧,即便只看到名字也感觉很“抑郁”。

但李子勋却说,抑郁是一位替我们表达深层愤怒的朋友,它虽然有破坏性,但同时也在保护我们的利益,我们要学会接受它的保护……

他说,如果把疾病与健康对立起来,身体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让人害怕。但当你把生病看成是一种生命状态,疾病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健康时,是不是感觉疾病也没有那么可怕了呢?

至少,看了这样的解构,我心里对疾病的畏惧真的没有那么严重了:疾病就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它的出现很正常。

相比生硬的名称,甚至是污名化的标签,这样的解构更容易让人接受,更能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变。

李子勋认为,人的成长就是与宇宙万物调谐的过程。

许多“问题”其实本不是问题,只是被“外界”定义成了问题。当你了解到生命如何与外界发生冲突,就能探索出让自己感觉舒适、安全、发挥自身潜能的文化建构。

就像有很多疾病不用刻意吃药,只要吃好睡好,保持身心愉悦,一段时间过后就会痊愈。

因为宇宙万物,大到星辰运行,小到细胞分裂,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也维持着某种“稳定”。身体同样也会以它自己的方式来照顾自己,让伤口愈合,某些症状消失,原有的问题被消化,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如此往复。

我们来到这世上一遭,或多或少总会经历一些不开心,甚至伤心的事。事后,我们总会想,要是这些事没有发生过就好了。

但如果现在有人能实现你的这个愿望,把你那些不开心的事从你的脑海中抹去,你愿意吗?

我想,我是不愿意的。

尽管我曾千百次的希望自己不曾经历过某些事,不曾遇到过某些人。但真要把它们从我的记忆中划去,我却万分不舍,这些经历和体验,尽管让人不开心,但它们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是它们让我对生命的感知更加丰富,更加饱满。

要知道,快乐是专心致志从事一项活动,潜心于一件有回报的事情,或创造性地实现一种关系后的副产品,是一种内心资源,不快乐也是一种内在动力。

恰到好处的快乐会点亮自己和所有的人;恰到好处的不快乐会控制局面,控制喜欢你的人的心。

要想更多地体会到快乐,就要让它来得和走得慢一些。

狂欢过后,人反而更失落,就是因为激情对快乐消耗很大,也让快乐溜走的很快。有节制、清淡的愉悦可以帮助我们更长久地保持快乐与满足的心境。

抑郁的人不是没有快乐,而是内心失去了体验快乐的能力。当情绪压力来临时,决定把情绪朝向快乐还是不快乐,在于我们对情绪的联想。

所以,要提高对快乐的敏感度,多做积极的联想。

带着你的好奇心,带着你的探索精神,不迷信任何人,对一切体验保持开放和自由。

接纳生命的不确定性,努力活在当下,学会欣赏你自己,也欣赏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