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读后感锦集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读后感锦集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读后感(一):BLUE虽是忧郁的颜色,也是彩虹的颜色

BLUE既是忧郁的蓝色,也是三原色中不可缺少的颜色,也正是因为它,才组成了美好的世界。抑郁往往和恐惧密切相关,但真正能克服恐惧的往往也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改善自己的心情,才能改善自己的大脑结构。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虽然吃药的方法看似简单有效,不需要太多练习、控制、付出,可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来自心灵的召唤,看似复杂,看似需要付出大量的练习与努力,却是一种从内至外的改变。

这要求的不仅仅是病人本人的坚强意志,对相关的治疗师、咨询师、引导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严格的标准。在寻找正确路径的阶段,就要求治疗师、咨询师、引导师等需要有综合性的知识储备,及高度的耐心和责任感,针对不同类型的起因制定不停的方案,在这段“旅行”的第一步,把握好方向是重中之重。方向的错误会造成时间的耽误,资源的浪费,甚至是二次伤害。所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先去吃药,而是“对症”才能“下药”。

无论是谁来做向导,他一定是要有经验的,这再次要求了引领者强大的功力。家人朋友也需要给与尽可能的支持,这时候陷入抑郁的来访者是痛苦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确定找什么样的向导,有没有能力寻找向导。他也可能是怯懦的,是找不到方向的。同样,在顺应改变的过程中,来访者和他的亲人好友,引导者能不能建立一个顺应改变的心态,能接受多大的改变,都是一个急需考虑的问题。同时,改变意味着要走出他的舒适区,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都不那么容易,那么一个安全有归属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支持力的。

那么,即使是有了好的开始、有了安全的环境,应对心魔是最大的一个挑战。冥想确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以让人冷静,沉着,甚至可以站在第三方的位置,重新观察“我”“他人”及“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同的思路和想法。如果可以在这个阶段对创伤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反思,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既然有所反思,有所新理解,倾诉也变得重要起来。这让抑郁中的“沉默”有了突破口,当来访者开始求助,开始有了自主的意识,这也许是一切好的开端。但这个艰难的阶段也很容易让来访者有了想要放弃或者重拾药物的想法。

在整个过程中,心灵上的爱和希望也是支撑他们的重要的力量,当然这种力量不仅仅来自于外界,自身的努力也一样重要,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心灵的疼痛会比身体的疼痛更痛,愈合起来也自然是更不容易。回归后的十条建议也是宝贵的,放松、运动、保持清醒的意识、接受、耐心、找时间独处、远离恐惧、寻求帮助、相信内心的向导、赞美万物,这对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同样的重要且有效。

本书中,作者的观点很新颖,不失是心理治疗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和新思路。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读后感(二):拒绝药物来摆脱抑郁症真的可行吗?

十年前,我高考失利,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在情绪面前的无助,喜怒无常,更不想跟任何人说活,拒绝出门,总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的角落里。

每天除了吃饭,就是活在悔恨中,自责自己没有尽力考试,愧疚、甚至抑郁到无法自我疗愈。

随着上大学日子越来越近,而我的情绪越加糟糕,每天晚上失眠、哭泣......直到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不懂心理学的他们,除了安慰我,便没有过多的办法。

经过四处打听,他们知道了我这样下去是心理上的不健康,只好跟身边比较懂这一行的亲朋好友讨教,最后他们也不知道哪里获得一些药物,说可以缓解我的情绪。

我按照要求吃药,每天尽量跟他们保持沟通,情绪稍微稳定了下来,他们才开始松了一口气。

那年暑假后,我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到外地求学,在大学的课程中,我接触到了心理学,得知自己吃的药正是治疗抑郁症,提高体内多巴胺的分泌,从而提高兴奋,调节自己的抑郁情绪。

而当我停下药物的时候,没多久又复发了。

好在,我已经懂得其中的原理,也明白抑郁症的缘由,便没有重新吃药,而是选择运动,选择写日记,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状态。

直到我前不久拿到了詹姆斯.S戈登的《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法》,才知道原来自己误打误撞运用了非药物治疗法,硬生生把自己的抑郁治好了。

詹姆斯.S戈登用他多年在身心医学领域的经验,结合自己抑郁症后的治愈,进而开发抑郁症的几种非药物治疗法,并且这种模式能让抑郁症或者达到自助。

詹姆斯.S戈登以全谱系的角度将抑郁症的各类因素加以深入探讨,并为患者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相关指导。当他提出非药物治疗法时,迅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好评,在于药物性的治疗法,容易让抑郁症状重复出现,从而造成抑郁症患者出现依赖,无法根治,而带来很多不良后果。

其中的原理在于发现自己身心和精神上特点,懂得自我情感、心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身体上的许多疾病会影响心理健康,当我们理清这一原理,便能运用相应的方法自助。

詹姆斯.S戈登一直致力于帮助抑郁症患者找到不使用抗抑郁药而走出抑郁阴影的途径,在本书中他提到:锻炼、冥想、导向意象、通过话语、图画和动作进行自我表达、瑜伽、加强营养,进补、针灸和中药疗法、各种各样的灵性实践。

每一种方法途径都经过了大量的实践与运用,最后得到自助,达到痊愈的状态。

作者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本书的方法,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平和亲切的口吻,读这本书,就像是一个人在跟你交谈,利用亲身经历作为解读的重点方法,整本书用了很多可行案例,以及用了不少的真是数据,为抑郁患者解决不必要的担心。

除了利用案例外,作者还提供了不少的练习,让人看完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书中多方面提到了了解自己抑郁的起因以及提供可行的方法。

这让看完这本书的人都能够全面了解自己抑郁情绪,懂得治愈抑郁症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抑郁患者没有找到好的向导,在自助一段时间后,坚持不下来,又重新回到了靠药物治疗中去。

其实这违背了作者的初心,但由于很多人对抑郁症的了解比较片面,在抑郁面前有心无力,最后也只能靠药物治疗,药物简单方面,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副作用,而要更深入了解抑郁症,就需要从本书的第一章开始读起,顺应变化,应对心魔。

其实,非药物治疗法,更多的是注重一场心灵上的修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作者认为抑郁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精神上的召唤,如果你想要靠自己摆脱抑郁症,那么就应该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了解,懂得修行,让冥想、反思自我,朝着生活的正向那一方行走,这才是最终达到自助的方向。

不妨,静下来。翻开这本书阅读下,让自己的心灵与作者来一场轻松惬意的交谈,并且在案例中找到一些解开精神心结的方法,再从练习过程中找到自己,从而建立自我修行的机制,彻底摆脱抑郁。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读后感(三):抑郁症这片荒芜之地,有很多前人走过,我们并不孤独

这本书的原名是《摆脱桎梏:抑郁症康复的7步疗法》,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个名字改得非常好。

“抑郁症”点明了研究对象;“非药物疗法”——这五个字,对没有处方权的心理咨询师或抗拒吃药的患者而言,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不可否认:药物治疗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正如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药物治疗存在其局限性,例如药物依赖、药物副作用。在药物治疗存在局限性的地方,就是心理咨询与自救的地方。换而言之,药物治疗是一张治疗抑郁症的王牌,但不是唯一手段。

作者在不同章节,对抑郁症进行了以下的描述:

抑郁症会让人产生一种感觉:无助无望,生命不受控制,眼前的苦恼永远不会消散,有一种桎梏的感觉。——可见抑郁症与认知偏差有很大的关联。失控感很糟糕,如何一点点地找到自己对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把控感很重要。

抑郁症,并非一种疾病和不幸,而是与失衡状态的抗争。——这句话带有叙事疗法的味道。

在抑郁症这片荒芜之地,有很多前人走过,我们并不孤独。——“荒芜之地”这四个字,我想起了一本抑郁症的书籍——《旷野无人》。之前在电视有看过这本书的作者描述病程,能够感受到她的痛苦,但是看后有些压抑与恐惧。建议正常、轻度或中度抑郁症患者看《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也许抑郁症让人感觉走在荒芜之地,但是有人能够克服,我们也一定能够克服,这就是信心,是信念。

这本书把克服抑郁症当作一次旅程,分七步走:

第一,召唤。就我理解而已,旅程开始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我们在哪,想到哪里去,有哪些途径,召唤自己的身体及心理意识,要去进行克服抑郁症的旅行了,换而言之就是通过身体或心理状态,觉察到自己的抑郁水平,并意识到要开始改变。

在这部分,要注意因生理原因所致的肾上腺素反常、慢性酵母菌感染、重金属中毒、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季节性紊乱症、以及亚临床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食物过敏、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不足或常规检查数据损失不出来的荷尔蒙失调,都可能会导致抑郁症。

第二,向导。知道出发点和目的地,旅程想省事得找个靠谱的向导。所以治疗抑郁症的第二步就是挑选能够帮助你的人,启发内心祈祷以及忌讳。向导可以是外在的人,例如朋友专业人士、书籍电影等,也可以是内心向导,作者介绍了柠檬意向法、安全之地意向法、内心想到意向法来探索内在向导。

这部分我的理解是挖掘自己的资源和力量。尤其是关系的构建与维系。抑郁症有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它通常通过失去引起的。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建立稳定可靠关系的重要性,例如婴儿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如果缺乏这种关系,就会导致以后得抑郁症。所以有人能够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在看护人那里获得安慰和亲近,那抑郁症患者的压力就会下降,生活就会健康。所以,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青少年抑郁的可能性减少。

第三,顺应改变,允许鼓励自己抛开,禁锢自己的方方面面,进入到生命之流。在这部分,多次引用《老子》。外国人推崇《老子》并写进书籍进去,觉得莫名的有种喜感。

第四,应对心魔。我的理解是自己纠结的模式与核心是什么。

第五,心灵暗夜,这部分的理解是接纳绝望的情绪,因为情绪越反抗越强大。

第六,灵性:佛佑。我的理解是作者认为宗教信仰有积极和强大的力量,有的时候可以借助宗教的积极部分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和力量。这让我想起了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

或许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在等着,但是这听起来不太符合咱们一贯接受的科学教育,所以我持保留态度。

第七,回归。旅行回来后,将旅程的收获与心境联系生活,学会每天愉悦地、清醒地、深入地渗透到与人的相处中。

读完整本书,觉得作者很可爱,因为他推崇中医、《老子》,提倡运动,提倡深呼吸与意向法、支持以食为药,认为营养也具有重要作用。我记得有脑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D补充剂可预防老年抑郁,这侧面说明作者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整本书包含古今中外关于抑郁症的智慧,值得一读。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读后感(四):踏上寻找幸福的旅程——《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书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已极大丰富,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人们开始寻找精神层面的成长动力和精神享受,开始觉察内心,开始觉察自由,开始觉察家庭,开始觉察社会,开始觉察关系……有些人在更多的追求过程中,产生了内心失落和不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他们置疑他们的性格,置疑他们的自审,置疑他们的价值观,置疑他们的关系网。有时候产生失去和焦虑的感觉,慢慢就会产生抑郁。正如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说:当我们失去自我意识,失去我们作为世上完整个体的感觉,我们便会变得抑郁。

戈登博士的《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从摆脱药物对抑郁症患者的角度,对抑郁患者提出了新的7站旅程式治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患者从一接触就以放松的状态去接近、接纳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外界环境,在康复抑郁的旅途中发现希望,找到快乐,实现幸福的成功之旅。这7个阶段分别是:召唤、旅程的向导、顺应改变、应对心魔、心灵暗夜、灵性福佑、回归。每个旅途阶段,戈登博士都会告诉读者一些具体的实用性方法和指导,帮助每一位接纳这些技术的人,滋养他们的生理和心理。

如在召唤阶段,从两个警报开始对自己要有警觉意识,第一个警报从生理表征告诉抑郁患者意识到自己陷入抑郁,可以用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创建的抑郁自评量表或是简化的量表找出并量化抑郁症的基本表现,特别是人格化、绝对化、放大化等。然后感知第二个警报,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实现自己的觉悟,迈出疗愈抑郁的第一步。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我想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哪些必要的改变?为达到目的,首先要做什么?在这样的自评自知中,感受抑郁的存在,寻找调理的方法,觉知“活在当下”的哲学内涵。

在这本书中,戈登博士用不同案例说明了非药物治疗给抑郁患者身心带来的奇妙感觉,让患者新奇、惊喜、体验、适应。

运动锻炼可以增加新的健康的海马神经元,使无助绝望的情绪渐渐消失,激发身体的无限活力,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看到美好的明天。

用冥想减轻陷入抑郁时的压力,赋予你疗愈所需的勇气和毅力,帮助你摆脱焦虑、沮丧和恐惧的情绪。他特别推荐的“软腹操”在多次的自我诊断处方中第一个环节用到,这种强大生物力量的凝视冥想,在深深的呼吸中,在动静结合中,赶走疲惫、绝望、自责、倦怠,让我们的精神更加的放松,也调节内脏器官的运转平衡。

内心向导意向法,象极了意象对话,让你时不时的在意象中找到自己的向导,让你在脑海中把浮现出来的影像与自己目前的处境相结合,把潜意识中的情绪打开,找到自己可以参考的重要价值信息,指引你朝向治愈的目标。

以食为药的替代性治疗,在作了科学的生物性分析后,他推荐各种有益的食物和饮用量,让患者在没有阻抗的前提下即享受美食也得到治疗。如让患者食用纤维类食物、微量营养互素等,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不得不提到戈登博士对中医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推崇。他提倡运用中国古老的传统阴阳理论、五行八卦、精气神去影响生活与工作,适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用阅读老子《道德经》启迪人们进行思想释放: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运用针灸方法进行放松和穴位治疗,申通经络,运行气血;运动中草药的搭配疗法让患者没有戒心,充分认可了中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的巨大作用,帮助患者将心魔转化为守护神,只有当我们运用整个综合体系来解决我们自己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需要时,才会接受真正的考验。这对中医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对中医在精神治疗领域的作用做了有益的贡献和补充。

在灵性体验中,需要患者有悟性去体验如藏传佛教、印度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中的宽慰、暗示、深度放松,才能体验“爱能打破抑郁施加给我们的咒语”,才能拥有奇迹的力量,才能感受更多温暖,更加自由前行。

一个抑郁患者,遇到这样的心灵导师是幸福的。戈登教授的《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非药物疗法去治愈,更是那些身在绝望之中的人更好的福祉,我相信,迷失在抑郁症状中的人,更需要这样的力量,更需要在失去中找回自我,找回自信,找回充实,找到归宿。

正如他说:我坚信将抑郁视为一段旅程,而不是一种疾病,要好得多。

愿所有抑郁的人都踏上这段寻找幸福的旅程,收获久违的快乐!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读后感(五):良药不一定要苦口

有一种思维定势,生病了就要吃药。但抑郁症并不一定要吃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话在治愈抑郁症的领域恐怕并不是一句箴言。

就像帕斯卡所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在有思想之余,让人忧愁的是人会变得抑郁,而长期抑郁不加治疗,后果会不堪设想。人是最容易感到无聊的动物,在思考之中容易迷失自我,陷入疯狂,我现在还有记忆,在我小时候,下午没有课回到家,躺在床上,一直对我妈说:“我好没意思。”

林夕作词的《再见二丁目》中,有一句歌词这样唱道——“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歌被杨千嬅唱得曲折婉转,引人落泪,难道真如词中所说,自己还看不出自己快乐吗?林夕这儿是用了反语吧?所有的人看来,我都是快乐的,我仍然认为我不快乐,那我当然就不是快乐的。抑郁症大概就是如此,别人只看到病态,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痛苦和心酸。这也是我很想看这本书的原因,如果我有一天判定自己是抑郁的,应该如何帮助自己。

这本书算是一本通识读物,很大众,作者作为一名医师,以平易近人的口吻,用实际案例来书写,门槛很低,谁都能看得懂。作者抱着一种如果我们的读者恰好是一位抑郁症患者,能用本书走出阴霾,不药而愈的心在书写这本书,这份心难能可贵。

非药物疗法,通篇都在说不吃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作者首先讲了抑郁症药物的弊端,抗抑郁药品的副作用和成瘾,然后提出了自己的非药物疗法,条理清晰,读来也比较容易。

是药三分毒,试着扔掉药片,对抗抑郁。抑郁的成因非常复杂,一个人心情的持续低落被称为抑郁。很多心理学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病理学上讲究疾病成因,但是我总觉得这些不甚重要,毕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那么多致癌风险极高的成份,但我们还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或食用那些东西。人虽然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却不可避免地有偏执的一面。弗洛伊德有观点认为抑郁症的成因是童年的影响和失去,还有人提出有过失去经历的人再一次遭受失业,离婚,丧偶,背叛,失去等事情的时候,会容易得抑郁症。

人活在世界上,没有人会一帆风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难道每一次我们都要萎靡不振吗?那是不是过于脆弱了呢?作者用奥德修斯的故事作为引子,说明了抑郁症并仅仅是一种恼人的病症,更加是一种考验,一种改变的机遇。如果奥德修斯在心情低迷的时候,判定自己得了抑郁症,然后找药自己吃,那么就不会有《奥德赛》的十年返乡的故事,而是最后药物成瘾,死于药品副作用。

那么一旦,我们判定自己得了抑郁症,我们要如何治疗我们自己呢?首先要判定,问自己几个非要必要的问题,作者书中有叙述,我在此不再提出。然后,确定一点,我不需要那些麻痹我神经的药品,精神药品说白了就是骗身体分泌一些物质,用这些东西再去骗我们的精神说——我很快乐,等这些物质耗尽后,我们由回复原态。而这个过程,会拖垮我们,透支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一些有益无害的治疗。这些治疗包括了改变饮食习惯,寻求帮助,冥想,散步,瑜伽。作者列举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因人而异,比如说软腹操,运动。

其中,一章中讲到的以食为药,以药为食讲得非常有意思。我们现代的饮食结构并不健康,不适当的饮食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没来由的心情不佳有可能和我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大有关系,事物过敏症不单体现在皮肤上,还体现在我们的心情,有些抑郁患者会求助于酒精和甜食,咖啡因等,而这些都有成瘾倾向,成瘾后,摄入量逐渐增多,对身体的影响也就越大,抑郁症状非但不能缓解,还在不断加重,由此也导致了恶性循环,这时我们不妨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远离酒精,咖啡因,糖类,几周后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不仅药有毒性禁忌,连我们触手可及的食物都可能成为致郁的毒药,正所谓病从口入,这句话真是自有道理。大概20岁左右,我吃完橙子就会莫名地兴奋,还有点儿狂躁,我开始还不得要领,几次以后,我才知道是因为橙子。我们在吃什么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它对我们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害处才是!

当然这些也都不是绝对的,如果人要是心情不佳,想不开就算饮食健康同样会抑郁,心情舒畅时喝几杯咖啡也影响不大,毕竟人类是复杂的,抑郁的成因也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所以我们在有抑郁倾向的时候,还是要坚定信念,坚强地度过,因为与其说这是一次不幸,还不说这时一次机遇。但这个时候,不要想着我得了一种需要吃药的病,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灵瑜伽最佳姿势。毕竟,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