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扔在八月的路上读后感1000字

扔在八月的路上读后感1000字

《扔在八月的路上》是一本由伊藤高见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1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扔在八月的路上》读后感(一):日本式的细腻

感觉日本对刻画这种的细腻程度是不是她们骨子里就拥有的啊?

感觉人生在世,烦恼甚多。

寻常人,在这世上的大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然而,这份苦难与幸福是不可以避免的。

感觉细细密密的,爬满了我们的一生。

《扔在八月的路上》读后感(二):温暖的海螺

海螺中的风景——故事被写的很是平淡,但是那些温暖对于相知相惜的两个人而言,却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着。不需要多么跌宕的共同经历,生活不就是一起逛超市吗?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就是诚恳地认同彼此的无聊,却也不愿分离。

不论外面的世界零下几度,海螺包容着我们,给予温暖;不论外面的世界何其斑斓,海螺填补于我们,难觅的青涩。

海螺似乎只能容下我和你,甚至只能以一种从背后紧紧怀抱我的姿势,于苍白的世间互相取暖。

《扔在八月的路上》读后感(三):烟雾棋数

棋局上有一种下法,叫作“烟雾棋数”,为了一步步逼近王,毫无防御的强势攻入,而代价则是其他棋子会像烟雾一样,一个一个的消失。

30岁的生日那天,他和妻子签订了离婚协议,而他在这样的年纪,也仅仅是货车公司的合同工,一事无成。偶尔回想起当初想成为剧作家的梦想,觉得有点无力。

仅万字的小说,时间段不过是开着货车一天内的聊天内容。他回忆谈论了和妻子从相识相恋,到毕业后结婚又离婚的一段。

把妻子发怒的样子比喻成狗;无人在意的生鱼片吸饱了酱油的样子,就像一块被废弃的抹布。这样的比喻手法,是能从伊藤高见看到的日本作家一种比较普遍的写作手法。

等到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都像烟雾一般消失的时候,恍然身处在陌生的环境,这样没有安全感的心态,却还固执地想要把在沙堆里,踢不出来的石头挖出来。

《扔在八月的路上》读后感(四):如果这一生,最后只有我入戏

《扔在八月的路上》赢得日本文坛最重要的纯文学奖项第135界芥川文学奖,买这本书最初就是冲着它来的。

笔触细腻,每三五百字便能详尽刻画出当事人的心境——有棱有角的转变抑或弧度柔和的突变,都带来心灵共鸣。悲怆地自以为,知惠子和敦失败的婚姻与自己的一段经历有所雷同,这一次,我站在戏外,看每一个角色,才承认曾经的自己有多值得可怜。伊藤就是那个把我们都没有来得及说出口,也不知如何吐露的心思,用平凡的生活场景再度描绘一番的插画师。

不仅如此,无奈的双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情感,离婚前最后一同走过的两站路,那种带着对彼此的厌恶却能抛下过往一切阴影和埋怨,笑着娓娓道来的心境,对于这段即将告终的感情却看来不再抱有遗憾的两个人,太无奈。

无奈于青春时的所有期许、有愧于没有完成梦想的自己。

已经忘怀了你,当再一次路经过往和你一起伫立的路口,惊讶于平淡的心竟能再泛起涟漪。固然青春不复,渴望美好的星,总是午夜最亮那一颗。

《扔在八月的路上》读后感(五):鸡毛蒜皮,入木二分

典型的日本纯文学作品(废话芥川奖么),满眼都是生活中的琐碎。能把这些鸡毛蒜皮写得如此有共鸣,这点真心佩服日本人。至于入木三分的另外一分去了哪里,就是不看那些简介“其中折射出当今日本的社会构造与经济状况已将年轻人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话,我是完全没感觉出来……写了才发现,哦,原来深远的含义说的是这个啊(不排除我自己领悟感性有限……)。

所以比起这种深层含义,我更加钦佩字里行间那些细小的描述(也是日本文学最大的优点?)。除了大家都注意到的那个湮灭战术以外,还有一个小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敦和知惠子吵架的那天晚上两人出去散步,一路上知惠子叨叨念念,敦愤恨地加快脚步,“连拐角都是走的直角”,这个描写我觉得哈有劲诶,仿佛就看到了个固执死脑经的家伙把气全都出在了自己脚上,砰砰砰地一路冒烟。然后最后那个结局,在我还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结束了,就算被人指指点点敦还是固执地挖土,嗯,人物描写得真心丰满。

第二个故事就更加体现出作者的天马行空想象力、挖掘鸡毛蒜皮的能力以及将它们变成文字的实力了(自己经常会表达技能缩水,词不达意- -),看个留言本都能扯出这么多事情来,实在是太太太佩服……不过作为地铁读物的话,的确不错,要说细细品味啥的,对我来说……呵呵呵,有人说我肤浅我也只好说如人饮水……

顺便去亚马逊看了下,原来日本人是把轻小说也算在文学类作品里啊,唔,日本人真是创造出了很多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东西呢(褒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