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的音像店》的观后感大全

《金的音像店》的观后感大全

《金的音像店》是一部由大卫·雷德蒙 / 阿什莉·萨宾执导,伊莎贝尔·吉利斯 / 罗伯特·格林 / 瑞恩·科瑞沃谢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的音像店》观后感(一):7.9小西天场

话不多说,电影万岁。今天影迷自发组织了电影之魂面具!

从开场到结尾,全程移不开眼睛,每一秒都是彩蛋,到后面结尾,funky的音乐,语言不通的笑点,到后面政治迷云,策划科幻电影!戈达尔做什么都是对的,昆汀没来吗,科恩兄弟欠的费用免去了,突然觉得资料馆就是国内迷影们的音像店,愿艺术永生电影万岁!120岁还是要住在电影院!!

《金的音像店》观后感(二):金的音像店-电影之魂都帮你偷了,我还有什么不答应呢

金的音像店 故事的讲述并不是想象如百草园书店那有“没能撑过那个夏天的故事”,而是一个粉丝使得一家音像店重生的故事。剧情的发展是以大卫拍摄的第一视角展开的,一路寻找金的音像店的踪迹,藏品,以及联系店主,任何有关的人。 这部纪录片真的很真实,因为连狗叫也拍,看似冗余的镜头却透视了美国、意大利、韩国之中可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背景,尤其是金的音像店和萨拉米的黑手党、地方政府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片子引用了很多电影片段,片尾有总结大概59部。 另外最打动我的剧情是导演决定把藏品弄回纽约,从电影中“借”了拍摄电影偷桃换李的手法,配合的有戈达尔、希区柯克、成龙、玛丽莲梦露等一干电影之魂,最后金在“既然戈达尔都帮你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半真实半玩笑的点头中将音像店在纽约重新开业,也是同样的电影之魂面具来庆祝回归。

最后,同样值得思考的是大卫偷窃行为以及金收藏藏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大卫的偷回藏品,目的上是合乎情理的,但是手段非法。法律上叫毒树果实,这一点值得思考。同样,金的音像店收藏不少是盗录盗版的,涉及到侵权问题,尽管打着电影人的名义,却侵害了电影人的权益,不免让人起疑。 北影节排的靠后的电影,6月2日资料馆观影。 电影万岁!

《金的音像店》观后感(三):电影是少数人的电影

在电影资料馆看完《金的音像店》,我意识到,电影只是少数人的电影。电影的阶级性隐藏在院线以外的地方,隐藏在各大影展、电影节,甚至是资料馆里。

没有一个影迷能逃过《金的音像店》为我们创造的多巴胺,它几乎搭建了一个独属于影迷的音像王国。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希区柯克、戈达尔、科波拉、大卫·林奇、库布里克、马丁·斯科塞斯等,这些名字只需要被提及,就会引来众影迷的欢呼。而片中恰到好处的经典电影片段的引用,更是让影迷沉浸在一种邪典的狂欢中。

它既像《镜子》一样如梦似幻,又像《教父》一样庄严神圣。这88分钟的梦,根本做不够。

但梦醒之后呢?

我们重新回到自己的影迷身份,把批判好莱坞大片的全面商业化、声讨流媒体对传统院线电影生存空间的挤压,作为一种“正确”。

我们摇旗呐喊:为了电影的未来!而这口号背后,除了群体相认、情绪堆叠和集体狂欢,我们什么也没做,什么也做不了。电影继续作为少数人的时尚单品、作为艺术游戏而存在。

即使在21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是少数人掌握着创造电影艺术的资本和权力,少数人掌握着解读电影艺术的门槛和标准,电影始终是少数人的电影。

大众能参与学习和讨论的电影,少之又少。商业片仅以娱乐功能的形式存在,而电影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传播功能被逐一消解。

也许作为影迷的我们该醒醒了,电影不是什么高级的艺术,它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应当充分发挥它的各项功能。而电影创作者们,也不要再把电影束之高阁了。

说到这里,早已与《金的音像店》无关了。它为我们创造了一场美梦,但我们仍然需要思考:梦醒之后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