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牡丹亭读后感锦集

牡丹亭读后感锦集

《牡丹亭》是一本由汤显祖著作,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牡丹亭》读后感(一):字字珠玑

小时候很不喜欢戏剧这些,总觉得是姥姥这样年纪的人才会听的。读初中听王力宏的在梅边,第一次知道了汤显祖的牡丹亭。再去试着听牡丹亭,简直字字珠玑。每一句词都要写到心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牡丹亭》读后感(二):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杜家小姐丽娘后花园游,只为痴情暮色,一梦而亡。梦得梅花观题诗“他年若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 “有个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也。妻杜丽娘,前係幽欢,后成明配。相会在红梅观中。” “前日为柳郎而死,今日为柳郎而生。”

《牡丹亭》读后感(三):不比莎士比亚差啊

读的第一本中国古典戏剧。文笔清婉绮丽,诗词渊源颇深,不乏对时代的真知讽见(朝廷用钱诏安、地府还魂因父母地位、地府另一个世故、朝廷于地府更甚、儒观之见鬼色变欲除之),徜徉其中的女性欲望与自觉,以及结构上总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很生鲜也很有趣。 唱词因情因势而变,因情缱绻婉丽,因势清萧肌冷,因怀而惆怅远阔,因戏杂俚语趣俗,句式多变格调婉转,灵动。 某些章节或显琐屑剪短,情节安排因理想团圆倾向而处理的有些幼稚,但仍然成熟优秀。 当今一度推莎翁,是否是古典戏剧还为人所知的不够?

《牡丹亭》读后感(四):不走心的作品

正巧今天在京东买的刚到,对书的设计很失望,既然要做纪念版就应该多花些心思呀,32开、普通胶印,书又小又厚,纸张很差(可以看见纹路,书脊出还有机器切割过后的纸渣粉末),味道刺鼻(个人印象中盗版书的味道),和那种论斤卖的书店的书无异,第一反应这是盗版书,再看特别合作:石小梅昆曲工作室,何处是双方合作的?难道就是书签?如果还有别处,那本书设计不知石小梅昆曲工作室如何过关的?除了插图和文字排版说的过去(能有繁体更好),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对于本书真是很失望,售价48元更难以理解,果断退货,期待更好的版本做收藏

《牡丹亭》读后感(五):文字里自个儿有自个儿的一台戏

《牡丹亭》听的人多,看的人少,大概是《牡丹亭》问世以来的常态。

第十出《惊梦》里“皂罗袍”“山坡羊”;第十一出《寻梦》里“懒画眉”,头脑里先出的唱段声音,次来的是杜丽娘的身影,末了才是文字,这文字有时候还未必出得来。

《牡丹亭》更多是听的,较少是阅读的。

待到昆曲热微微有些习以为常,昆曲迷也逐渐稳定,愈发专业的时候,阅读昆曲应该是昆曲艺术普及化的应有之义。文字的妙趣在于想象,昆曲艺术受限于舞台,并总要在表演中具象化。文字阅读便不同,文字想象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分享亦可不分享,自己给自己搭一台戏。

这本《牡丹亭》是面向大众的,少了人民文学出版社那版的严肃,更活泼泼些。版本以万历初刻本为底本,也参校了其他常见版本,内容是无差的。纸张选得轻,较为便于携带,大概是市面上最为喜人的一个版本了。

要说不喜之处,也有一二,例如插画我便不喜欢,画风略有些突兀,如多加些工尺谱,素雅些或许更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