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

《牡丹亭》是一本由[明]汤显祖 / 蔺文锐 评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牡丹亭》读后感(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

才子佳人的奇缘,以好奇故事走向的心理阅读下去,终究是不沉浸故事其中的。可能我不够浪漫。

好在,读来词句有韵律节奏,实一阅读之美事。每一回后有个别字个别句的注释,有梗概和评析,来回对照着看是看得懂的。

后面的点评穿插了戏曲的排场和演员的表演,感觉很精彩,有时间看看昆曲《牡丹亭》吧,应该会很喜欢。´◡`

《牡丹亭》读后感(二):不在梅边在柳边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牡丹亭》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 中华书局蔺文锐评注这一版更通俗、更齐备些。其一是对于偏僻字、生词的注解十分到位,解决了读者许多阅读障碍;其二对原著中引用诗句、用典进行释意,不仅注明出处,而且点出剧作者引用的意图所在;其三摘录了前者的评注,成一家之言外,还纳方家之校注,更显齐备;其四在每一折后,将其在整部剧中的作用进行评解,是张是驰是主是副是快是慢等等,整体把握更深;其五,蔺文锐跳脱原著文本,进行戏剧舞台演绎、昆曲表现方面等的阐述点评,画面感十足。以上五点便是选择该版阅读的原因。稍有欠缺的是,发布者还需对书中字体大小进行调整,确保句段中字体不出现字号不一情况。 《牡丹亭》在层层叠叠的戏剧冲突和峰回路转的戏剧情节中,汤显祖给杜丽娘、柳梦梅注入“至情”灵魂,呈现出缠绵的情怀与优美的意境,表现出积极浪漫的理想性色彩。剧本前半部分故事较为平缓,情节埋藏了许多线索、出场了许多人物,到后半部分这些线索发挥其作用,人物汇聚一堂,矛盾冲突尖锐了起来,故事节奏在不知不觉中加快,峰回路转,越往后越爱不释手。杜丽娘、柳梦梅、杜宝、杜甄氏、陈最良、石道姑等人物形象典型而不刻板,人物行为动机在人物角度上合情合理。读者会因丽娘伤春而亡,惊讶;因陈最良、石道姑互呛,讪笑;因柳梦梅开棺与丽娘结合,欢喜;因杜宝闻家人遇害仍坚毅,佩服;因杜甄氏再见还魂女儿害怕又不舍,心伤;等等。虽说是千百年前的故事,但跨时空、接地气,放在在今天仍不过时,这便是经典所在。 联想:白先勇小说《台北人》、王力宏现代歌曲《在梅边》

《牡丹亭》读后感(三):最理想、最完满的爱情世界

01 说起爱情作品,大家常常会提起外国文学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傲慢与偏见》、《简爱》、《飘》、《呼啸山庄》等,以为只有欧美人,才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了纯粹、炽热、成熟的爱情。 中国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带有神话色彩,且更多是少年人真挚的知己情感。而戏剧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等,结尾似乎都是中状元之类的皆大欢喜的通俗结局,没有写出青年人为爱挣扎、憔悴的灼心之作。而且京剧与昆曲的表演范式复杂,现代人很难耐住性子,听他们在台上咿咿呀呀得唱着听不懂的话? 没有抱太大期望的我,翻看完《牡丹亭》后,真正颠覆了我以往的想象。 果然不愧是我国戏剧最负盛名的作品,塑造的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爱情,绝对是世界文学最独特、最震撼、最复杂的爱情故事。 汤显祖在书中一开头就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意思是,只有像杜丽娘这样的,才能算作真正的有情人。感情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却仍然一往情深。生者可以为这感情而死,死者可以因这感情而生。假如生者不能为感情而死,死者不能为感情而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最高的情感。 与此相对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写得就是生者为爱情而死的故事。剧中的牧师,为使朱丽叶逃避被逼婚的命运,给她吃了一种可以死而复生的药,等罗密欧接到重生后的她,两人可以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结果,罗密欧性情急躁,根本没有与牧师商议,自己就殉情了。朱丽叶复生后,看到爱人去世,也用他的匕首自杀了。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写得只是生者为爱情而死,死者却不能因爱情而生的故事,就已经是名篇了。可见,以汤显祖的标准而论,“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得有多难描摹。 讲故事可以有原则,但这原则如何以生活的逻辑、现实而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很难了。 莎士比亚没有做到的,汤显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简直无可挑剔。 02 《牡丹亭》有五十五场戏,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三部分。 第一至二十场是梦中情部分。书中,杜丽娘出身西蜀名儒家庭,是广州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父母对她的期望是成为端妍恭顺的才女,严格按照明朝闺中女子的规矩和条框管束她。 她终日待在绣房,生活枯燥苦闷,长到十六岁还不知道府上有个后花园。好不容易趁父亲出门,反复下决心游个园,竟然触景伤情,本能而痛切地感受到美好青春被禁锢、生命活力被扼杀的悲哀,对镜描下自己画像,忧愤而死。 这部分最经典的唱段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红楼梦》中林黛玉听到这段唱词时“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试问,世人有谁不在世事的夹缝中生存?有谁没有体会过人生的桎梏与绝望?杜丽娘感怀而死是一件奇事,但是细细品味,它极度形象地概括了世人的无奈与悲凉,可谓哀婉之极。 第二十一至三十九场是人鬼情部分。杜丽娘慕色而亡后,在阴间却得到判官的谅解,许她自由行走。柳梦梅为追逐前程,从广州岭南途径南安,因故住在埋葬杜丽娘的梅花观。男女主角终于有了交集,却隔着生死。 柳梦梅游园捡到了杜丽娘的自画像,认出她是梦中情人,因而情不自禁、如痴如醉地声声唤她,最终叫来了她的魂魄,与他相会。 杜丽娘为了与柳梦梅长相厮守,坦白了身世,恳请他掘墓以复活。 按《大明律》,掘坟盗墓是砍头之罪。但柳梦梅一心爱着杜丽娘,既不怕鬼,又不怕触犯法律,他完全照杜丽娘的嘱托,把她救活。 柳梦梅不疑、不负的品质,是杜丽娘能够复活的关键。 第四十至五十五场是人间情部分。柳梦梅和杜丽娘为逃避掘墓罪责,匆忙结婚后逃往临安。 这时,金兵大规模南侵,杜宝奉命驻守淮扬。战乱的发生,社会一片混乱。 回到了人间的杜丽娘,并没有像西方童话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是重新面对混乱又荒唐的人间世,在烟火缭乱中淬炼。 柳梦梅也没有忘记他的状元梦,急匆匆赶赴考场,甚至试期已过,再三恳求,不惜以死明志,获得补考机会。 面对混乱的局势,杜丽娘为父母担心,请柳梦梅前往打探消息。但杜宝却不肯承认自己的女儿死而复生,与柳梦梅夫妻两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闹到御前。 以前那个柔弱退让、萎靡而死的杜丽娘,终于敢直面自己的情感,在朝廷上与杜宝据理力争自己做人及婚姻的权利。 最后由皇帝做主,合家团圆。 03 《牡丹亭》杜丽娘“回生”前,故事曲折幽深、文辞华美、意境深邃,极富浪漫色彩。“回生”后,人物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充满现实困境。 对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罗密欧急躁冒进,争斗时杀了朱丽叶的表哥,被判决流放,使他和朱丽叶的婚姻飘摇,无法存活。后朱丽叶势单力薄,无法抗争父母的逼婚,只能假死借以逃脱。罗密欧听到噩耗,赶回去看朱丽叶。但他并没有做什么有建设性的事情,只是准备了毒药,殉情而死。结果朱丽叶醒来后,无法独活,只能自杀身亡。 朱丽叶相当于为罗密欧死了两次,一次是假死以全他们的婚姻,一次是殉情以全他们的爱情。 在剧中,当罗密欧杀死朱丽叶的表哥后,就羞愧的想自杀。牧师劳伦斯斥责他:“你的智慧不知道指示你的行动,驾驭你的感情,它已经变成了愚妄的谬见,正像装在一个笨拙的兵士的枪膛里的火药,本来是自卫的武器,因为不懂得点燃的方法,反而损毁了自己的肢体”。 自古痴情真挚的女性很多,但假如不能识人,托付给了错误的人就成了悲剧。 而柳梦梅和杜丽娘却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争取属于他们的幸福。 柳梦梅顶着追逐名利之人的称号,以死相拼,夺得状元,取得了坚固的现实生活基础。杜丽娘不惜御前直辩,争得自己做人及婚姻的权利。这样的男女,在现世才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作者这样安排剧情,有他深刻的用意。 汤显祖身处明万历年间,33岁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士博士等职。48岁时,因不满朝政,辞归故里,全力投入戏剧创作。先后创作《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每一部作品都与梦有关,合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极富才学,又在官场历练多年,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他的作品糅合了儒释道精神,以情抗理,试图创作一个“意趣神色”的完满世界。 《牡丹亭》就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全面、深刻的反映了他的思想。他鼓励世人坚定而智慧的生活,积极争取、创造一个完满而充满情义的现实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